「每天一本書」專欄系列連載的第 44 篇文章
大家好,歡迎打開#每天一本書#專欄,
每天花5分鐘閱讀一本書,每天堅持進步一點點!
今天要解讀的書是——《富人的邏輯:如何創造財富,如何保有財富》
本書作者,雷納·齊特爾曼,是德國《世界報》的高級主編,他曾藉助報社平臺,在地產界建立了廣泛的人脈,後來自己經營一家為房地產行業服務的傳播顧問公司,並在業內成為佼佼者。他自己也是一名成功的投資人和暢銷書作家,共寫過17本書。
本書不僅指出了財富增值對富有的重要性,並且還指出人們關於投資理財的常見認知誤區、富人的財富邏輯往往與普通人背道而馳,以及想創造財富應該擁有的一些特質,為普通人變得富有提供了有效路徑。
01 什麼是財富?
人們渴望擁有財富和過上富人生活,但是對擁有和保持財富的過程以及對富人卻充滿了誤解。
先來看一個真實的故事。2001年,美國一個叫戴維·李·愛德華茲的失業者,買彩票中了2700萬美元而一夜暴富,他開始買別墅、汽車、收藏品、私人飛機甚至還吸毒。中獎後一年多他就花光了所有的錢並負債纍纍,銀行沒收了他的房產,最後他在一間倉庫裡在貧困孤獨中而死。
事實上,不僅在美國,在中國還有其他國家,像這樣意外暴富後又一貧如洗的例子特別多,而且不只普通人,名人也不例外。比如美國天后惠特尼·休斯頓,在2012年去世時還欠著四百萬美元的債務。
研究表明,絕大多數彩票中獎或繼承遺產而意外暴富的人,在之後的幾年時間了,境遇相比之前會更糟糕。
這裡並非說不要去做買彩票之類能意外暴富的事情,如果真的因為買彩票或繼承遺產而獲得一筆巨額財產自然是很好的事情。只不過作者想要表明的是,他們之所以會變得更糟糕,其實都是犯了一個認知誤區,就是:他們以為有了一筆巨額金錢就擁有了財富自由,根本不需要再去進行理財投資!
一、財富增值
富人與普通人的根本差別,在於是否善於讓財富增值。真正富有的人,不管他擁有多少財富,他更看重如何使用這些金錢來增值。因為他很清楚金錢的流失速度實在太快了,會遠遠超出自己的想像。
二、不奢侈消費
當普通人有了一些錢之後,普遍會進行奢侈消費,並不考慮理財投資,即便有也是比較盲目的。相反,富人則不會奢侈地消費,也不會把投資交給別人負責,他們重視和希望選擇自己的方式來獲得財富增值,並讓自己一直維持自己喜歡的生活。
比如,「股神」巴菲特一向以他節儉的怪癖著稱,早餐花費從未超過3.17美元,每天開著一輛老舊的車上下班,至今還住在1958年花3.15萬美元購置的老房子裡,而他經常說他喜歡這樣的生活。
02 走出5個認知誤區
作者說,想要讓財富大量增值,必須走出5個認知誤區。
一、分散投資
「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是投資界也是我們最為熟知的一個投資原則——分散投資,簡單點說就是在投資時要建立廣泛分散的投資組合,從而達到分散風險的目的。但像一些大名鼎鼎的投資界,比如盧·辛普森、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巴菲特、查理·芒格、格倫·格林伯格等等卻反其道而行之,他們往往將資金集中投資在自己信心十足的股票身上。
作者也認為,分散投資雖然可能避免做出糟糕的投資,但是投資組合的波動性越小,實際上越阻礙財富的增值,這種方式只是讓我們少犯錯,它的收益率並不足以讓人們富有。
另外,作者建議如果想精準投資,你對要投資的市場有足夠了解,這樣你就更有可能獲益。
二、低波動性投資意味著低風險
許多投資者和一些經濟學家都相信低波動性的投資風險更低,但波動性也要區分究竟是在盈利還是損失的狀態下發生的。如果不能分清這一點,很容易被波動性誤導至相反的方向。
三、 「本土偏好」投資
所謂「本土偏好」,是指投資時投資人普遍認為海外投資的風險,比在本土投資的風險要大。這是一種情感偏見,會妨礙投資者做出理智決策,忽視了那些正在盈利的海外市場而損失潛在的收益。
四、「後視鏡視角」投資
所謂「後視鏡視角」,是指很多人習慣用過去的市場數據作為未來投資的依據。全球各個股市的數次起伏已經證明:通過股市過去市場數據來評估未來的潛力,風險極高,會造成盲目的跟風投資。在心理學中這種現象也稱作「從眾心理」,也是股市小額投資者的典型行為,它會影響人們儘可能與身邊大多數人的意見相同。
五、「控制錯覺」
實驗證明,人們往往認為靠自己的力量可以影響隨機事件,這種其實是一種「控制錯覺」。正是這種錯覺,導致很多投資者高估了自己在股市上創造財富的機率。
作者建議,如果你非要投資股市,購買個股的資金最多不要超過5%到10%,並且最好採用一種「尤利西斯策略」,即制定一個長期投資計劃:每個月固定投資數額的錢,不管它是漲還是跌都不要管它,就好像尤利西斯把自己綁在桅杆上對抗女妖的誘惑一樣,去抵禦市場的風險。
03 創造財富的5個特質
作者提供了創造財富需要具備的5個特質:
一、擁有企業家精神
作者認為,企業家精神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有更多開放的思想,樂於嘗試各種新的體驗和突破。調查顯示全世界大多數億萬富翁的財產不是靠繼承得來的,而是依靠企業家精神創業和投資得到的。
心理學家提出過一個概念,叫做「自我效能」,指的是人們對自己掌控棘手局面的能力的信心大小。而研究表明,成功的企業家,自我效能都非常高。
二、嚴謹思維
很多人經常會把冒險和賭博等同起來,特別是在創造財富過程中。對於富人們來說,他們則很少賭博或投機,他們更多是嚴謹地計算過風險後再選擇投資。
三、誠實
研究調查顯示,富人非常看重誠實,因為在他們看來,誠實意味著一個人是否值得信任和建立合作關係。如果不具備這一點,將使你的創富之路面臨巨大風險。
四、學會節儉
正如上面提到的,大多數富翁不會奢侈消費,特別是炫耀性的。
成功的富人和一些高收入者之間的區別在於,前者更注重財富增值,通過節儉的方式積累更多的資金,並通過複利思維創造更多財富;而後者更注重消費,而消費自然就會影響資金的積累,更談不上創造財富了。
五、敢於設定財務目標
研究發現,在商業中企業家給企業設定的目標越高,企業未來的成長度就越高。在投資中也是類似的,你要確切地知道你想要實現什麼目標以及為什麼要實現,才是實現財富自由的第一步。
關於如何制定理財計劃,我之前解讀過的一本理財書籍《99%的人一看就會的理財書》裡,有提供了一些簡單實用的方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進入詳閱。
可以說,你當前的財務狀況反映了你當前的思維方式,富人之所以成為富人也是有其思考邏輯,因此真正要實現財富自由,改變思維比改變行為更重要。
—END—
陳小劍,自律者、晨型人、多元思維模型踐行者、終身學習者
幫助提升個人認知水平和人生效率
微信公號:陳小劍(chenxiao-jan)
微信私號:Jan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