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鳥兒「交往」?聽聽他們的故事

2020-12-13 光明日報

四位愛鳥人的故事與心聲

編者按

秋冬季是我國候鳥大規模南遷和集群越冬的季節。當下,各地保護候鳥志願者發起的「護飛行動」蓬勃開展,吸引更多人思考人與鳥類怎樣和諧相處。

「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我國有鳥類1445種,遷飛的候鳥就像生態系統移動的「晴雨表」,與山水林田湖草共同構成了生命共同體。長期以來,我國積極推進鳥類保護,通過建立自然保護區、實施瀕危鳥類保護工程等,加強鳥類棲息地和遷徙停歇地的保護。越來越多的公眾參與其中,成為生態文明建設和野生動植物保護的重要力量。

我們邀請4位「鳥類保護達人」講述他們和鳥兒之間的故事,並請專家從生態角度對愛鳥護鳥的重要性予以點評。

生活在雲南省德宏州盈江縣的雙角犀鳥。曾祥樂攝/光明圖片

黑頸鶴在貴州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飛舞。新華社發

看到東方白鸛順利南飛 我喜極而泣

講述人:候鳥保護志願者 王建民

我是土生土長的天津人,從小生活在薊運河畔。2009年,我第一次來到天津北大港,就被這裡成千上萬的候鳥迷住了。東方白鸛是這片溼地的明星物種,它們的全球種群數量只有數千隻,不僅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還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評估為「瀕危級」。北大港是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區上的重要節點,從西伯利亞遠道而來的東方白鸛每年都在這裡稍作休息、補充能量,然後繼續飛往我國南方。

那時,北大港溼地還有人捕鳥、毒鳥。為了保護好遠道而來的「客人」,我和幾名觀鳥愛好者一起開始了志願護鳥工作。一旦發現有人用槍打鳥,我們就報警;發現下網捕鳥的,當即清理捕鳥網。慢慢地,我們的志願者隊伍壯大了,保護工作引起了管理部門重視。

2012年11月1日,北大港溼地發生了東方白鸛中毒事件。當看到30多隻被不法分子毒害的東方白鸛生命垂危,我心如刀絞。我和志願者們連夜將中毒的東方白鸛送往救護中心。救護中心的解毒藥物阿託品注射液一時不夠用,在農委工作人員和民警的幫助下,我們從附近醫院找來30支。

經過一周悉心照料,終於救回13隻東方白鸛。當月底,全國鳥類環志中心工作人員為它們戴上腳環,放歸藍天。看到這些東方白鸛順利南飛時,我喜極而泣。

2015年,在為一隻受傷的東方白鸛進行包紮時,它突然掙脫布條,揚起十幾釐米長的鋒利鳥嘴刺向我的左眼。強忍劇痛為小傢伙包紮完後,血從我的臉上流了下來,左眼逐漸看不見了。幸運的是,手術過後,我的眼睛慢慢恢復了功能。

2017年11月4日,一隻東方白鸛在黑龍江紅河地區被志願者救助。它的腳環號碼是969號,正是當年在北大港被救助放飛的鳥。那時黑龍江早已封凍,東方白鸛主力已在天津,想讓它回歸自然、進入群落,只有把它從黑龍江接到天津放飛。於是,次日一早,我與4名志願者驅車前往黑龍江,日夜兼程將它運抵天津,佩戴跟蹤器後,成功放飛。

東方白鸛。王建民攝/光明圖片

今年10月底,南下的首批東方白鸛抵達河北曹妃甸與天津境內。歇腳的東方白鸛直奔保護區周邊的魚塘覓食,卻遭到了魚塘主放爆竹驅趕。我和志願者們焦急奔走,終於在熱心民眾支持下,買下兩個魚塘的使用權,取名為「安心魚塘」,供東方白鸛覓食、休息。所幸,相關部門高度重視這一問題,開始在全市範圍內摸底調查,評估各區受到候鳥捕食影響的養殖戶損失情況,研究實施生態補償方案。

如何處理好城市與自然、人與野生動物的關係?這是一個歷久彌新的課題。今年我已經60歲了,但還有些力氣,還會在這片溼地上奔走下去,繼續尋找答案。

當猛禽飛臨城市,也需要你我保護

講述人:北京猛禽救助中心猛禽康復師 周蕾

2001年年底,北京猛禽救助中心在北京師範大學生物園成立了。這是北京市園林綠化局指定的「專項猛禽救助中心」,也是國內第一家由高校、政府主管部門與民間機構合作成立的野生動物專項救助機構。而我,就是這家特殊「醫院」裡的一名猛禽康復師。

猛禽,是對鷹、貓頭鷹等掠食性鳥類的統稱,它們有著鋒利的腳爪和彎曲有力的喙。為什麼要在高樓林立的大都市裡建一所專業的猛禽救助中心?大家可能還有不少疑問。畢竟大多數人平日見到的,更多是喜鵲、烏鴉、麻雀等鳥類。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猛禽,也會光臨我們的城市嗎?

實際上,中心每年都會接收近300隻需要救助的猛禽。中心成立至今,已累計接收了39種、5382隻猛禽,半數以上經過救治得以重返藍天。漸漸地,我了解到每年的春秋遷徙季是北京著名的「千猛日」,認識了在建國門高樓上築巢繁殖的紅隼家庭、誤入高校圖書館被困的縱紋腹小鴞寶寶、因為車主沒關車窗而出現在汽車後座上的成年紅角鴞……北京這座大都市,不僅是你我的家園,也是北半球重要的猛禽遷徙通道。

北京猛禽救助中心的康復師在給長耳鴞做治療。光明圖片

猛禽救助,最終目的是幫助傷病猛禽恢復健康,重新回歸天空。跟大家想像的不一樣,我們並不會像寵物醫師那樣,每天和救治對象親密地打成一片;而是會在工作中儘量減少與它們的非必要接觸,以保持它們對人類的正確認知和警惕心理。

記得我入職後不久,中心接收了一隻遊隼幼鳥。救助人告訴我們,這隻幼鳥是幾周前被發現的,救助人出於好心,打算將它養大後放歸。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的狀態越來越差,救助人便多方打聽,與我們取得了聯繫。

北京猛禽救助中心康復師周蕾(左)和戴暢將康復的紅隼放歸野外。程功攝

當我們見到這隻幼鳥時,它以近似匍匐的姿勢努力保持著平衡。全面體檢後發現,它的全身多處骨折。這並不是因為受到虐待,而是因為救助人缺少科學的救護知識。在幼年成長的某些關鍵階段,猛禽對鈣、磷等多種營養元素的攝取有著相當高的要求,這隻幼鳥正是由於成長期間營養攝取不均衡,導致骨骼發育異常。最終,我們仍未能挽回這隻幼鳥的生命,為此心痛了很多天。

幾乎每年,我們都會接收幾隻被彈弓打傷的猛禽,它們有的經過救治康復放歸,有的則因傷勢過重不幸離去。

每個生命都值得被尊重。為此,我堅持面向社會公眾進行科普宣講。我深刻體會到,野生動物的救助和保護不僅需要專業機構積極作為,更需要全社會每個人共同參與。

拍攝但不驚擾,自然的鳥兒才最美

講述人:野生動物攝影師 徐永春

10年前的一個夏日,我在圓明園拍攝荷花時,取景器裡一道豔麗的孔雀藍一閃而過,瞬間「撞」進我腦中,久久無法抹去。從那時起,我迷上了用相機記錄美麗的翠鳥。2年後,我加入了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開始用影像的力量保護鳥類。

長期以來,許多拍鳥愛好者都追求「近」,為拍到滿意的照片而強行追逐鳥、幹擾鳥,甚至不惜傷害鳥,還出現了捕捉野生鳥類關進「鳥棚」供人拍攝的惡劣違法行為。

針對這類現象,10年來,我寫了不少關於生態攝影理念的文章。在文章中,我批評了諸如無底線誘拍鳥類等違反生態攝影規範的行為,提出愛護野生動物是拍攝出美麗圖片的前提條件,也是自然生態攝影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因為我相信,只有在自然狀態下的鳥兒才是最美的。2013年,作為主要作者,我參與撰寫了《野生鳥類攝影手冊》一書,出版後深受歡迎。

9月的內蒙古克什克騰草原,機械化收割後掉落的麥粒,成了蓑羽鶴集結遷徙前的理想覓食場所。徐永春攝

在拍攝鳥類的過程中,我也遇到過受傷的鳥。2016年3月8日,我在內蒙古克什克騰旗白音敖包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完成工作後,準備拍攝馬鹿、狍子等野生動物。那年積雪特別深,被剷除的積雪在路兩邊堆成了高高的雪牆。就在雪牆後,我們發現了一隻禿鷲亞成鳥,安靜地站在距我們不到10米的地方。我們謹慎地向前走了5米,它才勉強移動一下。於是,我們斷定它受傷了。

為了緩解它的緊張情緒,避免應激反應加重傷情,我們就趴在與它相距2米的雪地上,過了半小時才把它抱住。當時,它的胸前和雙翅都在流血。我們當即改變行程,將它緊急送往北京猛禽救助中心。接到消息的工作人員已經做好準備,等候接收。看到這隻小生命得到了專業的安置,還吃了些食物,慢慢放鬆下來,大家都鬆了一口氣。

徐永春近照

近年來,從事鳥類攝影的人與日俱增,拍攝水平參差不齊,拍攝目的也不盡相同。我們越發感到,制定一個野生鳥類拍攝者共同遵守的行為規範,對保護野生鳥類非常重要。

於是,我與其他兩位觀鳥界權威人士共同起草了《中國野生鳥類拍攝行為規範倡議》,於2018年2月8日由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中國林業生態攝影協會等機構聯合發布。我們呼籲,鳥類利益高於攝影,當攝影需求會導致鳥受傷、棄巢、影響育雛等情形時,應立刻停止攝影。

這些年,在網絡平臺用影像傳達保護鳥類的理念、鞭笞害鳥行為、進行鳥類科普已經成為我的習慣。令人欣慰的是,許多網友看到我的生態攝影作品後,改變了過去錯誤的拍攝觀念和行為,許多不懂鳥的朋友開始去了解鳥、愛護鳥,我想,這就是我拍攝生涯最大的收穫。

守護溼地任鳥飛

講述人:北京林業大學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研究中心博士後 賈亦飛

我與溼地、水鳥結緣於2009年冬天。那年,為了弄清越冬白鶴在鄱陽湖的種群狀況,找出影響白鶴棲息地的關鍵因素,我經常在湖邊一待就是一天。隨著研究工作慢慢深入,我們逐漸認識到,鄱陽湖之所以能成為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區內最重要的一塊溼地,不僅是因為面積足夠大,更重要的是因為鄱陽湖水位在年內自然漲落,而這正是塑造多樣性水鳥棲息地的關鍵因素。至今,鄱陽湖仍保持著與長江自然連通的狀態,每年數十萬羽水鳥依賴這塊溼地,自然水文波動為維持越冬水鳥的棲息地質量提供了重要保障。

2014年,我參加了《中國濱海溼地保護管理戰略研究》項目。這是我國首個針對濱海溼地的綜合性國家戰略研究項目。近幾年,我的研究重心逐漸轉移到以勺嘴鷸為主的濱海溼地鴴鷸類研究上。

遷徙途經江蘇鹽城條子泥溼地的極度瀕危候鳥勺嘴鷸。李東明攝

勺嘴鷸是一種小型涉禽,其數量估計僅為661~718隻,是世界上最瀕危的鳥類之一。江蘇鹽城的濱海溼地是它最重要的遷徙停歇地。2019年7月,鹽城濱海溼地作為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為了保護勺嘴鷸,也為了保護這塊為數百萬隻遷徙鴴鷸類提供棲息地的世界遺產地,我所在的研究中心在鹽城東臺市建立了一個專門的研究基地。作為中心勺嘴鷸保護項目負責人的我,帶領一個年輕的團隊在此開展系統性的溼地和水鳥研究工作。

每年春秋遷徙季,是鹽城濱海溼地最熱鬧的時候,上百萬隻遷徙候鳥在此過境停歇。為了探明鳥類遷徙動態,我們要每個月進行2—3次水鳥調查。有時,當在同一片灘涂上數到第2萬隻黑腹濱鷸、第3萬隻蒙古沙鴴時,我不得不停下來擦一擦因為用眼過度而流下的淚水。更困難的是,我們要從數萬隻鴴鷸類中找出那僅有的一兩隻或最多三四十隻勺嘴鷸。這樣的工作看似重複、枯燥,卻必不可少,想解決遷徙候鳥面臨的生存問題以及溼地中的許多生態問題,都要從中尋找答案。

四川若爾蓋溼地的灰雁。賈亦飛攝

以鹽城濱海溼地為根據地,我和研究團隊將繼續開展包括水鳥在內的溼地監測和科學研究工作。隨著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申遺工作啟動,我也將繼續參與其中,為南來北往的遷徙鳥類守護好每一處重要溼地,讓它們馳騁藍天、自由飛翔!

ZHUANJIA XUESI

專家學思

用好法治利器 守護鶯歌燕舞

鳥是大自然的精靈,是與人類關係最為密切的野生動物之一,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指示物種。保護鳥類資源,關係到人類的生存與發展,也是衡量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近年來,隨著「兩山」理念深入人心,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每年冬春季節,遷徙、棲息的候鳥種群數量明顯增多,成為美麗中國的亮麗風景。

愛鳥、護鳥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鳥類保護工作成效顯著。然而,也要看到,在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特別是鳥類保護工作中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與制度不嚴格、法治不嚴密、執行不到位、懲處不得力等密切相關。

遷徙途經天津濱海溼地的遺鷗。徐永春攝

讓愛鳥、護鳥成為每個人的行動自覺,需要切實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引導全體人民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讓法治成為愛鳥護鳥的利器。一方面,應積極組織野生動物保護、公共衛生安全等方面法律法規宣傳教育活動,向公眾特別是農村居民講清楚,為防止鳥類疫源疫病傳播,不隨意救助病鳥、傷鳥、雛鳥;因特殊情況確需救助的,應及時報告當地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不傷害、不捕殺、不飼養野生鳥類,保護鳥類的棲息環境;發現捕捉、投毒、獵殺野鳥,破壞野鳥棲息地等違法犯罪行為,要及時向當地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或公安部門舉報。另一方面,大力倡導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增強公民公共衛生安全和疫病防治意識。既要從我做起,也要勸誡親友不食用鳥類等野生動物,樹立健康、科學的飲食觀念和文明的生活風尚。

需要注意的是,在農業生態系統中,鳥類在生物多樣性方面的獨特價值還未引起廣泛重視。近年來,我國越來越重視綠色農業發展問題,持續推出相關政策法規,但對與農業生產密切相關的鳥類仍未給予足夠重視。「十四五」時期,應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建議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將保護鳥類等野生動物納入綠色農業發展實踐,積極探索生態補償方式方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每年的候鳥遷徙,都會吸引大批鳥類愛好者。對於候鳥遷徙過境地,應規範觀鳥和攝影行為,充分尊重野鳥生活的自然規律,不幹擾鳥類遷徙;同時,不強行驅趕鳥類,與鳥類保持距離,做到文明觀鳥、生態攝影。應全面提升全社會愛鳥護鳥水平,不能止於事後追責,而要防患於未然。建議相關部門樹立全周期管理意識,全鏈條禁止生產、運輸、銷售、購買、利用捕鳥網、電擊器、電子誘捕裝置等獵捕工具。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應加強對電商平臺公開出售捕鳥網等行為的監督監管,促使電商平臺主動履行責任,斬斷相關利益鏈條。只有織密鳥類保護的法治之網,嚴格執行野生動物保護法規,依法從重打擊買賣野生動物及其製品,才能切實讓候鳥的遷徙路變成「放心路」。

山巒層林盡染,平原藍綠交融,城鄉鳥語花香。這樣的自然美景,既帶給人們美的享受,也是人類走向未來的實際依託。愛鳥護鳥,沒有哪個人是旁觀者、局外人,每個人都應成為保護者、建設者。期待「十四五」時期環保意識、生態意識更加深入人心,讓生態文明理念成為社會生活中的主流文化,讓鶯歌燕舞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最動聽的旋律。

(作者:夏靜雷,系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天津師範大學基地研究員)

相關焦點

  • 與人交往時,如何聊天才不會冷場?
    在跟人交往的時候,難免會碰到冷場的時候,一時間不知道要聊些什麼。要是對方是一個善於聊天的人,尷尬的氣氛就容易被打破。要是碰到比較悶的人,自己又不懂得如何化解的話,就容易出現兩個人乾瞪眼,彼此互相傻笑的尷尬情景。
  • 今天 我們來聽聽他們的故事
    今天 我們來聽聽他們的故事 2020-12-12 19: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致大一新生:大學裡如何與學長學姐「交往」?聽聽過來人怎麼說!
    每年大一新生報到當天,學長學姐的朋友圈總會掀起一陣吐槽新生的大旋風,內容無非是新生如何不懂禮貌、在辦理手續的時候如何耍心機、目中無人諸如此類的話。致大一新生:大學裡如何與學長學姐"交往"?聽聽過來人怎麼說!禮貌待人不管在大學還是已經走到社會中,禮貌的人是最受大家歡迎的,所以禮貌待人這一點很重要。當然,學長學姐最討厭那種不懂禮貌的學弟學妹了。
  • 「我與鳥兒」圖片故事徵集啟動
    為倡導全社會愛鳥護鳥行動,即日起,由青島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站、青島市觀鳥協會和青島日報全媒介平臺聯合開展的「我與鳥兒」圖片故事徵集活動正式啟動。青島日報官方網站青報網同步開設「每周一鳥」專題,分享精彩圖文故事。    愛鳥始於心,護鳥在於行。本次活動將發動市民網友分享與身邊鳥類的故事、趣聞,宣傳鳥類科普知識,關注野生鳥類生存環境。活動贏得了青島森林野生動物世界的冠名支持。
  • 快來聽聽他們的故事
    快來聽聽他們的故事 2020-11-20 17: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僅交往一個月,就要求「同房」的男人是怎麼想的,聽聽他們心裡話
    導語:婚前同居已經成了一種常態,被越來越對多的人接受,不能否認婚前同居的重要性,但婚前同居的前提一定是兩人長時間相處後的產物,可總有些男人厚著臉皮在交往的第一個月就提出同居的要求,甚至相識的第一天就要求睡在一起!
  • 中日兩國交往最絢麗的紐帶是什麼?他們的故事告訴你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杜蘭在故事會上分享她親歷的中日友好交往故事。「我們在日本東京有人工智慧教育公司,為廣大的師生提供英語的學習和個性化學習診斷,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技術幫助他們提高效率」。&nbsp&nbsp&nbsp&nbsp故事會上,廣州市動漫藝術家協會主席金城與「網紅」漫畫家小林林帝浣現場作畫,完成了一隻憨態可掬的大熊貓,並將畫作贈送給廣州市友好城市福岡,掀起另一個高潮。
  • 這個關於「鳥兒」的故事,也關於你我
    《飛鳥家園》秋季篇「鄭飄」增多的背後是城市生態的進步相比於夏季篇的自然生靈,秋季篇講述的主要是候鳥遷徙的故事。紅脅藍尾鴝從東西伯利亞啟程,在金水河畔它們與人們共同高歌;紅嘴藍鵲在晚收的柿子樹上大快朵頤;數以萬計的大雁最愛溼地,黃河橋下的灘涂成了他們的天堂......他們來自不同的地方,在鄭州這個城市裡尋找家的方向。來源:《飛鳥家園》秋季篇越來越多的鳥兒們,把這裡當做停靠的驛站,背後反映的是鄭州環境越來越好的事實。
  • 如何看待姑嫂關係?聽聽他們是怎麼說的
    如何看待姑嫂關係?聽聽他們是怎麼說的原創|情感百草之園,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婆媳關係之間的故事,在現實生活中聽到的也不少,情感電視劇裡,都是家庭之間的事,而且大部分都是婆媳關係,兩親家關係,還有就是姑嫂之間相處的事。
  • 有趣的鳥兒傳說
    很多父母跟我抱怨說,雖然中國的傳統文化故事博大精深,教育意義也很深刻,但是對孩子的吸引力就是沒有國外的繪本故事大。這不是個例,而是一種相當普遍的現象。究其原因,一方面,中國傳統神話、民俗、名人故事等的起源並非是針對特定年齡的小朋友的,而是針對大人;另一方面,傳統故事流傳至今肯定是精華,但是也有其與現代生活的天然「隔閡」;最後,孩子們更喜歡閱讀圖文並茂的繪本類讀物,如果是純文字或者圖片不吸引人,很難引起他們的興趣。
  • 異性交往女人應該主動嗎?聽聽三個已婚男人怎麼說!
    導讀:異性交往女人應該主動嗎?聽聽三個已婚男人怎麼說!一直以來異性之間交往,基本上都是男人主動的多,女人主動的少,因為女人總是覺得不好意思,臉皮薄,主動了就覺得很丟人,那在男人到底對主動的女人是怎麼想的?
  • 聆聽悅耳的聲音,感受鳥聲,如何聽音識鳥兒
    愛鳥人士可以通過聲音識別鳥,這是他們作為鳥類愛好者一種有價值的技能。了解並熟悉鳥的聲音,你可以感覺到,就像是透過音樂識別五線譜一樣,愛音樂者以及在音樂上有很高造詣的人,都可以做到聽音識譜,聆聽鳥聲亦然。
  • 歪理歪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
    從小就就聽別人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沒毛病,教人應該勤奮。父母希望孩子勤奮;老師希望學生學習勤奮;老闆希望員工工作勤奮……今天媳婦叫我起床了,然後我有所思,我在朋友圈發了一條: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早起的人們做家務。
  • 河南三門峽:天鵝湖的鳥兒故事多
    拍於2019年2月飛離天鵝湖之前說到鳥兒的故事,在天鵝湖土生土長的A55可是個大明星。今年5歲的A55的父母曾被救助,A55也於2017年8月從包頭被救回到家鄉。去年這個時候飛離後,卻至今未見蹤跡。
  • 【觀點】如何讓更多英才「西南」飛?聽聽他們怎麼說
    【觀點】如何讓更多英才「西南」飛?聽聽他們怎麼說 2019-11-09 19: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兒童繪本故事推薦《聽聽身體怎麼說》
    聽聽身體怎麼說 兒童繪本故事聽聽身體怎麼說,我為什麼有肚臍?亮晶晶的眼淚是從哪裡來的?血液到底有些什麼作用?可是,處於成長關鍵期的他們卻不愛刷牙,害怕打預防針,不明白為什麼要做體檢,甚至還經常遇到大便的障礙。了解相關的知識,是培養良好生活習慣、保持身體健康的重要基石。
  • 如何訓練自閉症兒童的社會交往?
    那麼,對於這些語言能力較好的輕度自閉症孩子,如何培養他們的社會性意識和訓練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呢?首先,必須讓自閉症孩子體驗到與人互動的快樂,從而建立起與人交往的動機。第三,通過團隊合作活動和社會場景的角色扮演遊戲,培養自閉症孩子的社會性意識和提升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1、棋牌遊戲。大人和孩子一起打紙牌或下跳跳棋,讓孩子學會輪流等候。去超市購物買單時,也可以讓孩子一起排隊,理解輪流等候的必要性。
  • ▎教師節裡,一起來聽聽他們的故事
    你是否也想起了那張嚴厲而又慈祥的面孔,他們點亮你生命裡希望的火種?今天,讓我們來聽聽兩位教師教書育人的故事。【今天學校給老師買了一支花,買了一本書,送到老師的辦公室,表示一下節日的祝賀。】咱們學校是黑龍江省首家承辦內高班的,我是首屆新疆班畢業生的班主任,在新疆班工作的老師身上沒有固定的職責,沒有寒暑假,沒有周末休閒,甚至課間休閒都沒有,因為這些孩子他們在內地,父母遠在萬裡之外的新疆,我們就是他們內地的監護人,就是他們在內地的大家長,我在學生口中由東升哥變成了東升爸。
  • 教師節裡,一起來聽聽他們的故事
    你是否也想起了那張嚴厲而又慈祥的面孔,他們點亮你生命裡希望的火種?今天,讓我們走進生命裡的這群人,聽聽他們教書育人的故事。從事學齡前兒童教育工作34年的她,用慈母般的愛心溫暖著孩子們幼小的心靈,賦予一代又一代孩子幸福的童年,啟迪他們怎樣做人、學習、生活。如今,許多當年她教過的孩子已為人父母,他們又把自己的孩子送回自己兒時的「園長媽媽」身邊。
  • 聽聽他們怎麼說,你就會懂了
    聽聽他們怎麼說,你就會懂了。一提起初戀我們就會覺得美好單純,記憶深刻。對感情瀟灑的男人們也難逃初戀的記憶,也因為這點很多女人害怕男人離開自己,對他患得患失,恨自己沒有早點遇到愛人,不是他的初戀。其實,糾結這些,只能給自己不安全感,不如聽聽這些男人怎麼說,你就會明白:就算不是他的初戀也能給他初戀的感覺。一、單純美好的小日子初戀是讀書的時候,沒有那麼多的考究。不像步入社會後,男女交往的利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