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轉載自東方今報
12月30日,河南首部講述城市飛鳥的紀錄片《飛鳥家園》秋季篇在觀眾朋友的期待中播出。與9月首播夏季篇不同的是,秋季篇記錄了候鳥南下遷徙之路—鄭州站的精彩瞬間和秋季鄭州的美妙景色。這部由河南廣播電視臺都市頻道聯合碧桂園河南區域拍攝完成的生態紀錄片,以獨特的視頻語言,記錄了鳥類在鄭州的「城市生活」,為我們展示了一個開放、和諧的多彩鄭州。
《飛鳥家園》秋季篇
「鄭飄」增多的背後是城市生態的進步
相比於夏季篇的自然生靈,秋季篇講述的主要是候鳥遷徙的故事。紅脅藍尾鴝從東西伯利亞啟程,在金水河畔它們與人們共同高歌;紅嘴藍鵲在晚收的柿子樹上大快朵頤;數以萬計的大雁最愛溼地,黃河橋下的灘涂成了他們的天堂......他們來自不同的地方,在鄭州這個城市裡尋找家的方向。
來源:《飛鳥家園》秋季篇
越來越多的鳥兒們,把這裡當做停靠的驛站,背後反映的是鄭州環境越來越好的事實。據統計顯示,2012年啟動生態廊道建設以來,鄭州市已經累計完成生態廊道3588公裡,提升綠化面積3億平方米;截止到2016年底,鄭州市區建成綠地率,綠地覆蓋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預計分別達到35.5%。40.4%和12平方米;在2018年,一系列生態建設仍舊在持續推進中,市本級累計投入財政資金64億元,完成造林150萬畝......
來源:《飛鳥家園》秋季篇
「門有梧桐樹,自引金鳳凰」。據統計,有200多種鳥類在遷徙路上,把鄭州當做重要驛站,而這也是是生態環境變好的最佳佐證。紅脅藍尾鴝、灰喜鵲、紅嘴藍鵲、白鷺、大雁.....這些鳥類也悉數出現在《飛鳥家園》秋季篇中。
記錄·最真實的美好
作為夏季篇的延續,《飛鳥家園》秋季篇一經播出,就贏得了廣泛好評。
12月28日,拍攝主創團隊在秋季篇點映儀式上介紹,秋季篇的拍攝共歷時3個多月,相比於夏季的高溫,蕭瑟的秋風同樣為在戶外的拍攝帶來了不小的難度。
為了捕捉鳥兒們最真實的狀態,又不打擾到他們原本的自然生活,導演們身穿「吉利服」,在沒過膝蓋高度的雜草中,一趴就是一個下午。仿佛是一個在執行任務的特種兵,容不得絲毫放鬆,生怕錯過每一個轉瞬即逝的美麗。
拍攝花絮|你能找到在草叢中的攝影師嘛?
黃河灘上的沼澤,每走一步,都泥濘不堪,常常出現剛架好鏡頭,鞋子就陷在泥土裡動彈不得的情況。為了每一幀畫面的美觀,他們爬上幾人高的樹,趴在地上選擇最好的視角,甚至精確到每一塊磚的刻度,利用自己最豐富的野外拍攝經驗,力求最真實的記錄美好。艱辛的背後是,是為了讓更多的人意識到,鄭州不單單是我們人類的家園,她更是自然界生靈們的天地,在我們生活的周圍,有無數的鳥語花香,珍惜愛護環境就是保護人類自己的家園。「《飛鳥家園》,展示了鄭州人民建設生態鄭州的努力和成就。我們要的不僅是一個高度發達的現代樞紐城市,更是環境優美、人和鳥類和諧生存、人與人和諧相處的文明之城。希望能通過紀錄片讓孩子們認識大自然,發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樂趣,同時也讓生活在鄭州的人都能發現更多身邊的美好。」碧桂園集團副總裁、河南區域總裁楊海波在談及碧桂園參與製作《飛鳥家園》的初衷時如是說。
對話·與城市共生長
發展,從來都不只是經濟。對自然的關注,對外來人口的關懷體現著這個城市的胸懷和包容。
來源:《飛鳥家園》秋季篇
2018年,以「智匯鄭州」為信號的一系列人才引進政策,吸引了大批人才湧進鄭州,2019年末,持續放寬的落戶政策,讓越來越多的「新」鄭州人開始往這個城市遷徙。鄭州迎接來的不僅是自然界的鳥兒們,更是對美好生活有無限憧憬的「新鄭州人」,他們在城市中尋找著生態、舒適、安全的家,在繁忙中度過一年四季,在城市裡繁衍生息。自碧桂園進入河南,6年來,他們積極承擔著社會責任,致力於為追求美好生活的人提供好房子、好社區,更傳遞了一種積極美好的生活方式,始終牢記與自然和諧發展,與城市共美好的歷史使命。《飛鳥家園》秋季篇的一條遷徙路,反映的是200多種鳥類對鄭州環境越來越好的信賴。未來,碧桂園河南區域願承擔更多社會責任,與河南人民齊心協力,共建出彩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