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名的時候不說要多少錢,現在孩子那麼努力考上了,才告訴我們是12萬元的天價。想換其他學校,許多都已經結束招生了。」12歲的女孩居天(化名)今年小學升初中,在激烈的競爭中通過層層選拔,終於接到了北京大學附屬中學的錄取電話。然而錄取後,居天的家長才被告知,作為戶口在外地的借讀生,需要一次性交12萬元作為捐資助學,否則不能進北大附中。
考進學校後才知要交12萬
見到居先生時,他抱著女兒居天的一大疊獎狀和證書:全國英語等級考試二級、北京市中小學英語比賽一等獎、全國科幻畫比賽一等獎……「這孩子懂事,學習從來不讓我們操心。
」
6月初,居先生同樣帶著這些獎狀和證書到北大附中給女兒報名參加初一新生選拔。「報名時就問學校借讀生要收多少錢,老師只是說:『先報名吧,到時候會有人告訴你們的。』」
通過初選、筆試、面試後,6月底居先生接到了北大附中的電話,說居天被錄取了。「很開心地去參加家長會,老師說從2000多學生裡錄取了200多人,恭喜大家。第二天有老師打來電話通知交錢,也沒說多少錢,我帶了5萬,心想應該夠了吧,到了學校才知道是12萬,叫捐資助學費,要一次性交齊,只收現金,不收支票。外地戶口的借讀生都得交,交不齊就不能上。」
想換學校 許多已結束招生
「如果報名的時候知道要交12萬,我們就不報名了,也不會像現在這樣措手不及。」居先生說,因為知道被北大附中錄取了,他們還拒絕了一所不錯的學校,現在那所學校已經招生完畢,沒法再去了。「現在想換其他學校,許多都已經結束招生。」
居先生告訴記者,自己和妻子十多年前離開不景氣的工廠,從黑龍江來北京打拼。居天一直生長在北京,因為是借讀生,幼兒園多交費1萬元,小學多交費3萬元。
說到這次升學,居天挺了挺脖子說:「我只哭了一次。沒什麼。上不起就上不起唄,還會有別的路。」但居先生知道女兒不甘心:「她竟然背著我們偷偷買彩票!說中了12萬就不用這麼為難了。12歲的孩子,怎麼能去買彩票?」居天買的這一注雙色球彩票果然中獎了,然而只有10元錢。
北大附中:捐助屬自願 來校必須交
記者8日同居先生一起來到北大附中教務處。居先生詢問:「您看12萬能不能少交點,或者分期交?」李主任表示教務處只是操作部門,「上面下單子,我們按單子操作。大約10年前就是這個金額了。」對於為什麼錄取後才告知金額,李主任稱:「這最好找校長。」
隨後記者和居先生來到校長辦公室。康校長說:「這錢是捐資助學,都是自願的。」對於為什麼報名時不告知金額,錄取後才告知,康校長稱:「這是捐助,數額都是自願的,怎麼告知?」居先生詢問能否少點兒或分期交,康校長說:「這不是咱們可以商量的,這都是自願的事兒。」
教委:招生錄取禁與捐資助學掛鈎
記者致電北京市教委諮詢熱線96391,工作人員表示,外地居民戶口的孩子在北京上學需要交借讀費,小學每學期200元,初中每學期500元。而捐資助學沒有統一的標準,是家長同學校協商,自願交納。有規定禁止捐資助學與學生入學、招生錄取掛鈎。晨報記者 劉珏欣 文並攝
|
(責任編輯:黃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