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教育下,你真的了解你的孩子麼?

2020-08-10 阡陌渡


「知道錯了麼?」

「知道了……」

「錯哪了?」

「……」

這樣的對話想必每位家長都不陌生,這種情況必然發生過。為人父為人母的你們本著「一切都是為了孩子」的良苦用心,生怕子女走上「歪路」,所以,錯的永遠是孩子

當今社會似乎對這種教育方式認可度蠻高,不論是在潛意識裡或是在生活當中,人們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然而,從真正教育的角度來看,這種做法可取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既然如此,究竟是什麼影響了家長的教育方式呢?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句老話流傳至今。在中國人的傳統文化中,「孝」一直是被放在首位的。從過去的道德、倫理等儒家文化的思想觀念中,我們不難看出傳統文化的尊師重道、家庭倫理觀念、百善孝為先等傳統美德被反覆提及。

但是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句話的意思難道真的只是告訴我們父母做的都是對的麼?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想這句話真正想要表達的,應該是對天下父母舐犢之情的肯定,是父母對孩子無私愛的體現: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一切。並不是說在家庭矛盾中,父母就一定是對的。

你真的了解你的孩子麼?!

隨著資訊時代的來臨,青少年一代有著更多的機會去了解這個世界,孩子的想法會更多,更新穎,更複雜。

舉個在身邊的例子吧:前段時間舅舅舅媽離婚,忙於奔波的舅舅只能把不到12歲的表弟送到我家裡來。小朋友從他媽媽離開後一直都很乖,每天按時上課按時寫作業。吃完飯幫忙洗碗,自己會用洗衣機,會簡單的打掃衛生,按時洗臉刷牙。除了一個缺點:每天都要玩很久的平板電腦。

於是我的母親大人在他玩遊戲的時候嚴厲的批評了他,孩子在三天裡第一次表現出應有的樣子(前面我們仿佛面對的是一個成年人),大哭著對我說:「我只是不想閒下來想我媽媽。」

可能會有人覺得,這會是他玩遊戲的藉口。別急,接著看。無意間我在他的電腦裡發現了這樣一條搜索記錄:怎麼用洗衣機洗衣服。這是一個父母離異、僅有12歲的孩子電腦裡的搜索記錄,所以,各位爸爸媽媽們,你們做何感想呢?即便是孩子真的愛玩了一點,又有什麼錯呢?

浙江省教育廳廳長陳根芳在浙江省教育會議上,說了這麼一句話:「現在年輕一代玩的吃雞、王者榮耀、英雄聯盟、劇本殺、密室逃脫,你都玩過嗎?他們追捧的李現、肖戰、王一博,你們知道是誰嗎?你不知道,你就無法引領他們……」

天下的爸爸媽媽們,你真的了解你的孩子麼?

你有尊重過他們的意願麼?

你有多久沒有關注過他們的喜怒哀樂?

你知道他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嗎?

我願意相信天下所有的孩子們都有反哺跪乳之心,

我也希望父母們能夠多與孩子交流溝通,而不是你必須、你不準……

最後願天下所有父母平安順遂。


相關焦點

  • 你的腦洞不夠大,真是「中式教育」害的?
    許多年來,「中式教育扼殺創造力」早已成為約定俗成的道理。但近年來,層出不窮、一浪高過一浪的創新浪潮,卻是由那些成長在中式教育環境下的年輕人引領的。中式教育與創造力的磨合,是否真的如我們所想像的那般艱難? 每隔一段時間,微信朋友圈裡總有某個爸爸媽媽曬出孩子的作業題,求解。這些題大多是小學生題目,不過,按照標準答案來看,真不是每個成年人都達到了「小學生水平」。於是,大家憤而聲討:看看,這就是中國教育,給孩子們出這麼奇葩的題目。
  • 小學英語,你真的懂麼?
    只是,真的是這樣麼?即便是成績好,真的只是我們現在的成績好麼?森爸想說,關於小學英語,我們還有很多的盲區,要重新思考有關小學英語的內容,那麼今天不妨用幾分鐘,跟著森爸梳理一下小學英語學習的思路。有人說,我們就要現在考試考個好成績就好了,以後初中高中,也都扎紮實實的好好學習,就一定能考的特別好,孩子的知識特別紮實。只是真的是這樣麼?
  • 中式教育將會走向何方?從BBC紀錄片《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談被「妖魔化」的中式教育
    ,並真實還原孩子們對中式教育的反應,但這一點並不能得到所有人的認同。然而,中國教育講究的「家校互動」又引發了英國家長們新的不解,「讓他們好好學習難道不是你們學校應該做的麼?他們不學還是我們錯了?」有家長這樣質疑中國老師們。
  • BBC批中式教育 英國名校聯盟都看不下去了-英國,BBC,教育,中式...
    BBC在英國學校試驗中式教育,即便在英國教育界也引發爭議,英國名校聯盟主席近日稱,中英教育各有所長,BBC的方法並不可取,一些方式甚至「很荒唐」。在此背景下,也有了日前在中英兩國引起熱議的BBC紀錄片《我們的孩子夠堅強嗎?中式學校》,對這一紀錄片所展現的中英教育問題,克裡斯託夫• 金對新浪國際談了他的看法。英國為何向中國教師求助?克裡斯託夫·金:這是因為目前英國面臨著合格數學教師短缺的情況,持有數學學位的教師數量不夠。
  • 你的孩子真的需要補課麼
    你的孩子需要補課?真的需要麼?應該怎麼補?第一,課堂聽不懂!基本聽不懂!學科是有體系的,前後知識點貫通,當你聽不懂的時候,那就麻煩了,因為會影響下面的內容,連鎖反應,一損俱損!這時候就需要「回爐」,讓老師重新給你講解,甚至額外「加餐」!一般而言,這種情況下的孩子基礎比較薄弱,能力也有欠缺,屬於跟不上班級節奏!
  • 你真的了解你的孩子麼?| 穿越情緒,看見自己和孩子
    也許她的匱乏有很大一部分是來源於此,孩子如此不滿足,也是我幾乎沒怎麼滿足過她的需求。我都知道該怎麼做,我需要去看到孩子的不容易、需要去看到孩子的努力,需要去認可孩子,但是你知道你真的是做不到,你看到她發脾氣的時候,你就真的很想去抽她。很無助。」
  • 你了解你的孩子麼?
    如果孩子總是打擾你,那是因為你和他身體的親密度不夠,他渴望你的觸碰。如果孩子撒謊,那是因為你曾對他犯的錯誤過度反應。如果孩子不夠自信,那是因為你給的他的建議多餘鼓勵。如果孩子不會為自己堅持,那是因為你總在公共場合訓斥他。如果你什麼都給孩子買了,他還是會去拿那些不屬於他的東西,那是因為你從來不讓他自己選擇想要的東西。如果孩子表現很懦弱,那是因為你總是馬上給予他幫助。
  • 西式教育vs中式教育,哪個更利於孩子發展?其實各有各的好
    隨著年輕一代逐漸成為社會的主力軍,這些思想開明的新手爸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大部分都選擇較為寬鬆的西式教育,而不是嚴厲的中式教育。有些家長十分嚮往西方的教育體制,於是不惜花重金將自家孩子送出國門去留學,感受一下國外開明的教育氛圍。
  • 可是我們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嗎?你很想教育好孩子嗎?
    家庭教育的前提是了解孩子;家庭教育的根本是家長的自我察覺與成長;家庭教育的基礎是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家庭教育的目標是孩子的成長成才教育的成︀功,不應該是單純地高分數,而是讓孩子學會如︃何展︄現自︍信、激發潛能、樹立夢想、提︃升人生的價值觀。平庸還是出眾,往往根源於我們自己的選擇。
  • 你的教育孩子需要麼?什麼是真正好的教育?
    我問兒子,媽媽想靠著你睡會兒可以麼?兒子點了點頭,於是我趴在他的腿上開始休息,兒子把小手放在我腦袋上拍了拍我,我迷了大概半小時。我醒了之後,把兒子抱在懷裡,讓他也依靠著我睡一會兒。媽媽願意給你提供非常好的教育和環境,但是你自己會成長成什麼樣子,那就是你自己要負責的事情啦。爸爸媽媽管得了你一時,但是管不了你一世。把孩子培養成巨嬰的家庭,簡直是害人害己。
  • 被罵慘的中式教育,正在改變英國孩子的命運
    一直以來,中式教育都飽受詬病。「填鴨式大法」從不管學生能接受多少,只是一味地灌輸。「工業化教育」只注重課堂紀律和應試結果,扼殺了無數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但中式教育是否真的一無是處?BBC的一部紀錄片給了我們答案。《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嘛?中式學校》
  • 你的孩子對你沉默不語麼?
    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沒有追《隱秘的角落》,今天我們來借著這個熱播劇分析下如何教育孩子,但在劇中,朝陽的媽媽也是心裡有一口氣,孩子爸拋下他們,她一定要把孩子學習搞上去爭一口氣,不知道現實中的你會不會也正在讓孩子幫助你出人頭地,實現你的夢想,為你爭氣?
  • 給孩子補課都聽說過一對一,你真的了解一對一輔導麼?
    但是一對一的確不是萬能,而且選擇的時候一定要慎重,因為並不是每個學生都適合一對一,也不是每個時期都能上一對一的課外輔導,另外一對一可以說是一個學生提成績的最後手段,如果一對一都不提分,估計孩子和家長都會對自己產生質疑,不少家庭發現孩子一對一不提分後,對孩子學習徹底放棄的比比皆是,不提分孩子就真的不適合學習麼?還真不一定。
  • BBC紀錄片揭露中式與英式教育的差異:看完你還想讓孩子出國嗎
    但假如臺下坐的是一群金髮碧眼的外國學生,那情形可就不一樣了,中西教育方法的差異,挑戰著校園秩序與人們的認知。正如紀錄片《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中式學校》中所說的那樣:「這是一場通向未知的旅行。」他們在飄揚的旗幟下甩胳膊甩腿,一開始嘻嘻哈哈,隨著實驗推進,有些學生漸漸也嚴肅認真起來。中式課堂緊張的學習節奏,並不是每一個外國學生都反對的。老師將需要掌握的知識點,用最快最省力的方式傳遞給學生,有清晰的課堂筆記,有細緻的習題鞏固,也許會剝奪一些自主學習的樂趣,但這種教學方式顯然十分高效。
  • 專業解說 | 你真的了解數學麼?
    原來「數學真的無處不在」,且就在我們身邊,原來除了「大數據」外、在美輪美奐的建築中、在好萊塢的大片中…都離不開數學。那麼,即將選擇數學的你,清楚麼?Why Mathematics?專業方向的確認,興趣和熱情是前提。
  • 讓孩子留學,你後悔了麼?
    2、仇貴心理,覺得如果留學生的家庭不是特別有錢,那就是有權,腐敗了啥的,要不哪來那麼多錢送孩子出國?這就是社會的蛀蟲啊!蛀蟲有難,我該同情麼?當然不改。3、活該心理,如果既沒錢、又沒權,還送孩子出國的,那就是你活該,沒有疫情都把父母折騰要死呢,何況有疫情?你本不是池中龍,非要潛水,嗆死你都是活該了。
  • 中式教育大勝英式教育的代價 今日話題直播版
    三科成績均大幅度領先,這毫無疑問是一場大勝,現在我們探討的問題是兩個,一個是,中式教育是否真的更優秀?第二個是,中式教育是否讓學生付出了過多的代價?這個紀錄片相當有趣,不管這個實驗在設計上是否有什麼問題,看節目過程還是很能反映出中英教育的一些特點的。推薦大家可以找來看看。錢佳:多說無益 只看到有錢有權的送子女出去留學。
  • 【中式教育 VS 英式教育】BBC紀錄片的最後一集,我們贏了,然後呢?
    中式教育 VS 英式教育,最後的結果是這樣。。。『no』,Josh也說過,其實他之前一直就是十分努力的孩子,但是在中式教學中,他完全接受不了,其實從他後面的採訪中就能清晰的了解到,Josh是打從心底在排斥中國教育,他覺得中式教育整個就是在試圖改變自己的personality(每個個體的個性在國外人眼中十分重要),而且典型的中式課堂就是一直在被指揮被安排做什麼事,一定要接受老師傳授的所謂正確的知識,僅僅因為那些知識來源於各種權威。。
  • 你真的了解泰國麼?給你一個不一樣的泰國
    教育不是發達國家的好?  不應該選擇歐美國家嗎?  其實 不是這樣的!  泰國留學  尤其對於尋求高等教育者  有著許多益處  那麼你知道到底有哪些方面的好處麼?  來了解一下美麗的泰國吧~  一:漂洋過海的羈絆  既然你作為中國留學生來到泰國,那麼自然也有來自美國、日本等地方的留學生。你將有機會和來自全世界的人建立聯繫。而人脈關係網對於個人今後的職業生涯是一筆珍貴無形的財富。泰國留學給予每個年輕的靈魂一個跳出自身固定環境,拓展視界,甚至是進入國際職場的機會。
  • 「暴力教育」不可取,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嗎?
    「望子成龍」一直是所有家長心中的一個美好願望,每個家長也都是竭盡所能去培養自己的孩子。然而人有千萬,想法不一,所以教育孩子的手段也是形形色色。孩子的起點是一張潔白無瑕的紙,要怎麼書寫,需要我們的引領。同時,更應該注意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