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春節我帶著兒子去新加坡玩,返程的時候沒有升到艙,飛機很是顛簸,我不太舒服。
我問兒子,媽媽想靠著你睡會兒可以麼?兒子點了點頭,於是我趴在他的腿上開始休息,兒子把小手放在我腦袋上拍了拍我,我迷了大概半小時。
我醒了之後,把兒子抱在懷裡,讓他也依靠著我睡一會兒。
我跟兒子都特別招蚊子喜歡,只要有我們兩個人在,蚊子看不到其他人了。所以每次都說出去溜達一圈回來之後,就會帶著一身蚊子叮的一身包回來。我們母子兩個人相互撓,在非常困的情況下迷迷糊糊的也就睡著了。
有的時候在家裡,當我腰酸背疼的時候,兒子會扶著床頭站在我的背上,幫我踩踩背松松筋骨。
很多父母會抱怨自家的小朋友不懂事,不體貼,雷洛育兒認為一個基本的原因是父母把家裡的大事小事該做的不該做的都自己做了,完全沒有給孩子表現的機會,孩子在家庭中也毫無參與感,他從來沒機會學習如何付出,又怎麼懂得怎麼體貼人呢?
如果父母要教孩子學會愛,那麼第一件事一定是教會他付出。
我們家,爸爸明確表示家裡的房子和存款都是媽媽的。
爸爸跟我說,咱們家的房子和存款都是你媽媽的,你不要動。我說,好。
我非常不能理解,為什麼有些孩子會認為父母的就是他的,甚至會跟父母宣言:如果父母不能把所有能給他的都給他,他就不會為父母養老。
我在很小的時候,爸爸就告訴過我:作為你的爸爸媽媽,我們把你養到十八歲是我們的義務,因為我們愛你,所以我們願意供你讀完大學。但是等你長大後,能過上什麼樣子的生活,那就是你自己的本事啦。
現在,我也用這種教育方式教育我自己的兒子。媽媽願意給你提供非常好的教育和環境,但是你自己會成長成什麼樣子,那就是你自己要負責的事情啦。爸爸媽媽管得了你一時,但是管不了你一世。把孩子培養成巨嬰的家庭,簡直是害人害己。
用雷洛育兒研習社分享的這種方式,教導出來的孩子們,他們的成長優勢是他會非常獨立自主,因為他們都有一個清晰的意識,那就是:我的父母愛我,但是當我長大後,我需要靠自己。
性格這種東西是把雙刃劍。如果一個人的心底柔軟,那麼他難免在遇到事情的時候會顯得比較優柔寡斷。如果一個人的性情堅毅,那麼他難免對人或對事會過於絕決,缺少些人情味。
獨立這種性格也會存在這種問題,不難發現過於獨立的孩子,往往比較有自己的主見,更喜歡堅持自己的想法,不服管教。
很多父母雖然嘴上說希望培養獨立的孩子,但從他們的內心深處其實並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脫離自己的管教,獨立自主有想法,他們會希望能跟孩子永遠保持緊密的關係,最好是孩子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庭,也不能離開父母。所以大多數時是,你想要個什麼樣的孩子,才會用什麼樣的方式去教導他。
很多父母都會跟自己的孩子去強調:我們是一家人,一家人是不分彼此的。這個說法中:我們是一家人這是對的,但是一家人就不分彼此了麼?人和人之間,無論多麼親近,都需要保持基本的尊重和距離。
我做飯時,有的時候需要用到兒子的盤子。我會端著兒子的盤子出來問他:兒子,媽媽可以借用一下你的盤子麼?兒子點點頭,我才會開始用。放在我的桌子上的孫悟空的雕塑,手裡握著一根小小的金箍棒。兒子想要玩的時候,也會過來詢問我的意見:媽媽,我可以玩一下這個孫悟空的金箍棒,去打妖怪麼?等到我點頭同意後,他才會拿走去玩兒。
我們寫字的筆,會各用個的,不會相互混用。家裡的物品、房間是屬於孩子的,我們不會侵犯。我會告訴兒子,等你能看的懂時,書房裡的書就都是你的。
兒子問我:媽媽,我們買東西都要給錢,對嗎?是啊。那為什麼媽媽給我東西的時候,我不要給錢呢?
我會告訴兒子:因為我們不是用錢來結算的,而是是用愛來結算的。
大家如果想要教會孩子愛人,那就應該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也都有自己的想法,會對別人有不滿意和生氣的地方,但是這都不影響我們彼此去愛對方,去尊重彼此的意見。
父母們都非常關注自己家孩子的學習,在課餘時間會給孩子報非常多的輔導班。父母關注孩子的學習本身是沒錯,但是當孩子長大後能有多麼大的發展,他過得是否幸福快樂,最關鍵的就是在他幼年時期的性格養成的。
培養孩子的毅力,讓孩子謹慎而勇敢,心地善良溫和,懂得為他人考慮且付出,尊重別人的選擇。最關鍵的是教會孩子該怎樣去愛別人。不要折磨自己和別人,相遇了就珍惜,錯過也可以釋懷。這是在孩子的教育裡父母能為孩子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因為「愛別人」這項能力,只有他身邊那些最親近的人才能教他學會。
對於絕大多數的人來說,想要追求的無非是工作的成就感,個人的價值實現,和在家庭裡獲得愛和陪伴。對於孩子來說,第一點和第二點都是等他長大後在學校或在社會,去跟朋友們和前輩們學習即可。
只有最後一點,是孩子會深受父母的影響,並伴隨他終身的,從孩子和父母的相處方式和父母對待他的方式中學到的。
最好的教育,並不是父母教會孩子多少知識,而是你能教會孩子怎樣勇敢堅強的去愛別人,愛世界,這是一種強大的能力,這也將指引他找到自己人生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