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教育孩子需要麼?什麼是真正好的教育?

2020-11-07 雷洛育兒研習社


去年春節我帶著兒子去新加坡玩,返程的時候沒有升到艙,飛機很是顛簸,我不太舒服。

我問兒子,媽媽想靠著你睡會兒可以麼?兒子點了點頭,於是我趴在他的腿上開始休息,兒子把小手放在我腦袋上拍了拍我,我迷了大概半小時。

我醒了之後,把兒子抱在懷裡,讓他也依靠著我睡一會兒。

我跟兒子都特別招蚊子喜歡,只要有我們兩個人在,蚊子看不到其他人了。所以每次都說出去溜達一圈回來之後,就會帶著一身蚊子叮的一身包回來。我們母子兩個人相互撓,在非常困的情況下迷迷糊糊的也就睡著了。

有的時候在家裡,當我腰酸背疼的時候,兒子會扶著床頭站在我的背上,幫我踩踩背松松筋骨。

很多父母會抱怨自家的小朋友不懂事,不體貼,雷洛育兒認為一個基本的原因是父母把家裡的大事小事該做的不該做的都自己做了,完全沒有給孩子表現的機會,孩子在家庭中也毫無參與感,他從來沒機會學習如何付出,又怎麼懂得怎麼體貼人呢?

如果父母要教孩子學會愛,那麼第一件事一定是教會他付出。

我們家,爸爸明確表示家裡的房子和存款都是媽媽的。

爸爸跟我說,咱們家的房子和存款都是你媽媽的,你不要動。我說,好。

我非常不能理解,為什麼有些孩子會認為父母的就是他的,甚至會跟父母宣言:如果父母不能把所有能給他的都給他,他就不會為父母養老。

我在很小的時候,爸爸就告訴過我:作為你的爸爸媽媽,我們把你養到十八歲是我們的義務,因為我們愛你,所以我們願意供你讀完大學。但是等你長大後,能過上什麼樣子的生活,那就是你自己的本事啦。

現在,我也用這種教育方式教育我自己的兒子。媽媽願意給你提供非常好的教育和環境,但是你自己會成長成什麼樣子,那就是你自己要負責的事情啦。爸爸媽媽管得了你一時,但是管不了你一世。把孩子培養成巨嬰的家庭,簡直是害人害己。

用雷洛育兒研習社分享的這種方式,教導出來的孩子們,他們的成長優勢是他會非常獨立自主,因為他們都有一個清晰的意識,那就是:我的父母愛我,但是當我長大後,我需要靠自己。

性格這種東西是把雙刃劍。如果一個人的心底柔軟,那麼他難免在遇到事情的時候會顯得比較優柔寡斷。如果一個人的性情堅毅,那麼他難免對人或對事會過於絕決,缺少些人情味。

獨立這種性格也會存在這種問題,不難發現過於獨立的孩子,往往比較有自己的主見,更喜歡堅持自己的想法,不服管教。

很多父母雖然嘴上說希望培養獨立的孩子,但從他們的內心深處其實並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脫離自己的管教,獨立自主有想法,他們會希望能跟孩子永遠保持緊密的關係,最好是孩子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庭,也不能離開父母。所以大多數時是,你想要個什麼樣的孩子,才會用什麼樣的方式去教導他。

很多父母都會跟自己的孩子去強調:我們是一家人,一家人是不分彼此的。這個說法中:我們是一家人這是對的,但是一家人就不分彼此了麼?人和人之間,無論多麼親近,都需要保持基本的尊重和距離。

我做飯時,有的時候需要用到兒子的盤子。我會端著兒子的盤子出來問他:兒子,媽媽可以借用一下你的盤子麼?兒子點點頭,我才會開始用。放在我的桌子上的孫悟空的雕塑,手裡握著一根小小的金箍棒。兒子想要玩的時候,也會過來詢問我的意見:媽媽,我可以玩一下這個孫悟空的金箍棒,去打妖怪麼?等到我點頭同意後,他才會拿走去玩兒。

我們寫字的筆,會各用個的,不會相互混用。家裡的物品、房間是屬於孩子的,我們不會侵犯。我會告訴兒子,等你能看的懂時,書房裡的書就都是你的。

兒子問我:媽媽,我們買東西都要給錢,對嗎?是啊。那為什麼媽媽給我東西的時候,我不要給錢呢?

我會告訴兒子:因為我們不是用錢來結算的,而是是用愛來結算的。

大家如果想要教會孩子愛人,那就應該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也都有自己的想法,會對別人有不滿意和生氣的地方,但是這都不影響我們彼此去愛對方,去尊重彼此的意見。

父母們都非常關注自己家孩子的學習,在課餘時間會給孩子報非常多的輔導班。父母關注孩子的學習本身是沒錯,但是當孩子長大後能有多麼大的發展,他過得是否幸福快樂,最關鍵的就是在他幼年時期的性格養成的。

培養孩子的毅力,讓孩子謹慎而勇敢,心地善良溫和,懂得為他人考慮且付出,尊重別人的選擇。最關鍵的是教會孩子該怎樣去愛別人。不要折磨自己和別人,相遇了就珍惜,錯過也可以釋懷。這是在孩子的教育裡父母能為孩子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因為「愛別人」這項能力,只有他身邊那些最親近的人才能教他學會。

對於絕大多數的人來說,想要追求的無非是工作的成就感,個人的價值實現,和在家庭裡獲得愛和陪伴。對於孩子來說,第一點和第二點都是等他長大後在學校或在社會,去跟朋友們和前輩們學習即可。

只有最後一點,是孩子會深受父母的影響,並伴隨他終身的,從孩子和父母的相處方式和父母對待他的方式中學到的。

最好的教育,並不是父母教會孩子多少知識,而是你能教會孩子怎樣勇敢堅強的去愛別人,愛世界,這是一種強大的能力,這也將指引他找到自己人生的意義。


相關焦點

  • 你知道如何滿足孩子的需要,才能進行有效教育麼?
    1、你知道怎樣滿足孩子的需要,來進行有效教育麼?蔡元培先生在《中國人的修養》中說: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馬斯洛說過:「期盼社會對自己尊重,是每一個人天性的需要。」中國家長最大的問題在於只知滿足孩子物資方面的需要,不知滿足孩子情感、社會意識及智力發育方面的需要,並且不知如果激勵孩子,整天幹著挑剔、打罵孩子、傷害孩子自尊心的事情,他們不知道:凡是破壞孩子自尊心的教育都是在「作惡」及會落得勞而無功結果;凡是不知道滿足孩子心理需要的壓迫教育,都是在禍害孩子。你知道麼?
  • 中式教育下,你真的了解你的孩子麼?
    為人父為人母的你們本著「一切都是為了孩子」的良苦用心,生怕子女走上「歪路」,所以,錯的永遠是孩子。當今社會似乎對這種教育方式認可度蠻高,不論是在潛意識裡或是在生活當中,人們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然而,從真正教育的角度來看,這種做法可取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既然如此,究竟是什麼影響了家長的教育方式呢?
  • 什麼是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能培養孩子什麼?
    廣義的教育,指凡是能夠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品德的活動,都稱之為教育;狹義的教育,主要指學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據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把他們培養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的活動。教育類型具體包括正規教育、成人教育、技術教育、特殊教育、終身教育等。
  • 真正的教育是什麼?
    還給孩子他們的生活,讓他們快樂的去追尋他們的夢想不正是家長們的初心嗎?所以孩子出現了問題時,我們就應該停一停想一想,不要再讓孩子們在錯位的人生走下去,還給他們應有的位置一切都就會慢慢好起來。今天在元宵佳節之際,大有前途張老師祝福家長們為自己好好的活一次,孩子不是你的全部,也祝福所有孩子們成為有思想心中有太陽的快樂使者,為了自己的夢想去拼一下博一下,活出真正的自己。
  • 教育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爸爸媽媽都希望能幫助孩子收穫一個成功、幸福、快樂的人生,但是很多父母,對於如何做才能實現這個目標是一頭霧水,沒有明確的方法和途徑,處於茫然的階段!其實,我們在尋找各種方法之前,首先要搞明白一個最基本的問題:教育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 孩子真正需要什麼教育?適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
    森林動物學校招生諮詢日時,家長問老虎:把娃娃交給你跟把娃娃交給其他校長有什麼不一樣呢?老虎不假思索的回答:你把娃娃交給其他學校能學會一種或兩種本領,你把娃娃交給森林動物學校,保證你樣樣本領都能學會。森林裡和人世間一樣,望子成龍啊!一個樣樣都能學會的承諾,讓剛出臺的森林動物學校第一年招生就盛況空前。
  • 蒙臺梭利教育:真正的解放孩子意味著什麼
    有一個記者曾經問過一位哲學家,他說您認為最好的教育孩子的方式是什麼樣子呢?這位哲學家回答說,我願意你把我的孩子送給別人去養,這是對他最好的。那麼記者就問了,為什麼呢? 哲學家說,因為如果你作為一個家長、作為一個媽媽或者是一個爸爸,很難不對自己的孩子有所期望,那如果你對自己的孩子有了期望,你就會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去滿足你的期望,就會希望他去實現你的想法,達到你的各種各樣的要求。那麼這就會產生一種對孩子的控制。但是一旦當你開始控制孩子,就不可能全部心思的只為他好了,那麼對孩子的教育就會有所偏失。
  • 您是在用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麼?
    大家好,今天想要跟大家先分享。作為父母要根據孩子的方式去教育孩子。我們接觸到很多家長,把孩子當作名片一樣培養,總是希望通過孩子的成功,去炫耀。去和別人證明,我的孩子多厲害,我的孩子比你的孩子成功,或者希望通過孩子的成功來實現父母小時候沒有實現過的夢想。但是這個是不可取的,因為孩子本來是一個個體是有靈魂的,所以家長真正了解那些是孩子需要的。
  • 想要教育好孩子,首先需要懂得尊重孩子!
    黑龍江一位父親,在老師那了解到10歲的女兒在課上有小動作,於是回家就暴打孩子,並且把打孩子的視頻發到家長群。目的就是想告訴老師「我管孩子了」。父母內心會有聲音在說:「如果我不做點什麼,怎麼凸顯我是有責任的家長呢?如果我現在不收拾孩子,別人會想這家長也太無能。
  • 孩子應該如何教育?好的教育是什麼?
    作為父母,總是想把最好的都給孩子,希望他們能夠成長為有出息的人,因此在教育上總是不遺餘力。但是錯誤的教育方式往往會適得其反。所以每當孩子犯錯的時候,不是心平氣和地講道理,而是不分青紅皂白先罵一通、打一頓再說。這樣粗暴的對待孩子,不僅沒有辦法讓孩子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很有可能會在心裡留下陰影,性格容易變得偏激。
  • 什麼是真正的的快樂教育
    什麼是真正的的快樂教育 2020年9月10日 網上有這樣一篇文章,而且還獲得了太多網友的點讚和支持,大有滅殺「快樂教育」的態勢。這篇文章是《時隔多年,再聽「快樂教育」,來自一位教了20年語文老師的忠告》。
  • 淺析基礎英語教育現狀,我們真正需要什麼?
    英語教育——從小學開始貫穿初中,高中,大學,幾乎包括了我們整個學習生涯,在我們的升學考試以及工作應用中貫穿了相當大的比例。但是相信在很多學生的教育過程中面臨的最大障礙就是英語學習。那麼在數十年的英語學習中,我們真的需要什麼?
  • 過度的教育正在毀掉中國家庭的幸福?你了解什麼是過度教育麼?
    今天我在易林上面看了一篇文章,名字叫過度教育,正在毀掉中國家庭的幸福。它的作者叫艾小羊,覺得非常好,於是就拿出來分享給大家。文章裡面說,香港記者群言他寫了一本名為怪獸家長的書。在成為全職太太之前,他是壹周刊的副總編。辭職後,他就感嘆管好三個孩子,並做好一本雜誌難一百倍。更重要的是,個人幸福感的缺失。為了孩子的學業啊,親子關係越來越差,沒有時間經營夫妻關係。
  • 懂得滿足孩子的心理需要,是有效教育的開始
    1、你知道怎樣滿足孩子的心理需要,來進行有效教育麼?蔡元培先生在《中國人的修養》中說: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馬斯洛說過:「期盼社會對自己尊重,是每一個人天性的需要。」你知道麼?當孩子的心理需要不能滿足和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可能就是跟你對抗的時候——你在「打壓」他們,扭曲人性、傷害孩子們的自尊心的時候;那麼反過來,也正是招致你們加力打壓,對孩子「實行法西斯專政」的時候,這就像陷入了惡性循環和「囚徒困境」。除了傷害和禍害孩子們,別無選擇。
  • 孩子的自尊是需要維護和成全的,真正富有的教育是善解人意的尊重
    ,無論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孩子從內心裡也是希望他能夠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認可,希望得到更多好心人的肯定。教育不分貧富,真正的善是把成全和尊重變成習慣,哪怕是一個孩子。,這樣的孩子才是健康成長教育之下的孩子。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我們需要怎樣的教育?
    來自平等書院00:0016:09什麼是教育的本質?愛是有條件的嗎?家長可以為孩子付出生命,卻未必能幫到孩子。付出生命只需要犧牲精神,而幫助孩子卻需要智慧。家長:「你能認識到寫作業的重要性就很好,咱們商量一下作業每天寫多少,寫到什麼程度算是完成的好,行嗎?」孩子不吱聲,半天說了一句:「哎呀,你放心好了,我肯定會寫的。」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我們需要怎樣的教育?
    如何讓孩子在學習上增加興趣,增加動力?來自平等書院00:0016:09什麼是教育的本質?愛是有條件的嗎?家長可以為孩子付出生命,卻未必能幫到孩子。付出生命只需要犧牲精神,而幫助孩子卻需要智慧。所以,幫助孩子,可能是比付出生命更難的事。沒有一個家長不想幫助自己的孩子,但真正能幫到孩子的卻少之又少。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 你還在用嚇唬孩子的方法教育孩子麼?
    先不要疑惑,等我來給你解釋。大家還記得《盜夢空間》中有這麼一個經典的片段嗎?劇中的男主角亞瑟對他的僱主說:「如果我說:不要想大象。你會想什麼?」大象!男主角用的雖然是否定句「不要想大象」,但是人們會不由自主的想到大象。這個模式就像我們教育孩子時用得到的否定句的作用是相同的。
  • 如果孩子需要100萬讀哈佛,而你卻身無分文,你會選擇去貸款麼
    現在的教育,大家都在喊,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拼了命給孩子「預熱」和「陪跑」,都說一步拉下步步難攆,可真的是這樣麼?人生應該是場馬拉松,而不是200米短途跑。短途跑靠的是短時間內的爆發力和衝刺力。如果你在半路就耗盡了所有的能量,那最後的榮耀,也終遙不可及。我相信,如果沒有詹媽媽的教育方式,詹青雲也不至於後來如此出色。按照常人的邏輯,一旦孩子學習不好,不管什麼原因,就加壓和批評,孩子的自信心被打擊得七零八落。什麼叫成功?難道只有暫時的好成績就叫成功?
  • 真正需要教育的是父母,而父母往往把成長的期待放在孩子身上
    不然,問題說得太簡單,我需要花很多時間去深挖詳細情況。有時候,忙著就忘記了。我跟她聊了一會兒。她是小學老師,她目前的教學成績不好,成績排名排行倒數。我對教育蠻感興趣的。我曾經是一名好學生,也是一名壞學生。有過高光時刻,也有過非常暗淡的時間。所以,逼得我花時間去研究,教育到底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