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歲的陳女士去年發現自己懷孕,這已經是她的第二個孩子了,但懷孕19周時陳女士查超聲發現胎兒有左側腎盂積水。隨著孕期的增加,胎兒左腎積水逐步加重,左腎實質逐步變薄。期間,陳女士曾在南京多家醫院諮詢,有建議她終止妊娠的,也有建議她繼續觀察等待的,陳女士捨不得這個寶寶,最終決定把他生下來。
為出生三天的寶寶手術中
05月29日,陳女士在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明基醫院順利剖宮產下一男嬰,產後的B超提示寶寶「左腎體積增大,形態失常,實質回聲變薄,集合系統重度分離,範圍約81×50毫米」,進一步檢查提示為左側腎盂輸尿管連接部梗阻造成了左腎重度積水。婦產科隨即聯繫了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明基醫院副院長,泌尿外科吳宏飛教授。吳宏飛副院長曾經成功為多名腎盂積水的新生兒做過手術,其中年齡最小的為出生後4天的腎積水患兒,術後患兒的恢復都很順利。吳宏飛副院長查看患兒並讀片後,建議儘早對患兒施行手術治療。
泌尿外科、兒科專家與患兒合影
醫院整合醫療資源,泌尿外科、兒科、麻醉科、手術室等科室進行了多學科會診,依據既往經驗,進行早期手術一次性解決問題對患兒更有利。於是,泌尿外科決定立即為其安排手術並制定了詳細的手術計劃。06月01日,在患兒出生後僅3天,同時也是六一兒童節這天,由何綺月副院長實施麻醉,吳宏飛副院長帶領團隊,給患兒施行了「左側腎盂輸尿管成形術」,術中僅在腰部切開3釐米切口,患兒的輸尿管又極度纖細,每一個手術步驟都要求高超的技術。手術近歷時1個多小時,出血僅2ml,術後至新生兒監護室繼續觀察。
泌尿外科、兒科專家查房
術後患兒情況平穩,尿量良好,體重逐步攀升,術後第2天即拔除引流管,術後第4天,患兒母親出院,在兒科徐建華副主任醫師的指導下,嘗試母嬰同室,母親陪護,指導母乳餵養及「袋鼠療法」,讓母子可以親密接觸。
吳宏飛副院長查看患兒
吳宏飛教授介紹,先天性腎盂輸尿管連接部梗阻是導致小兒腎積水最常見的原因,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明基醫院泌尿外科每年都會接診此類患兒,本次出生3天患兒為國內年齡最小的重度腎積水寶寶。
【來源:揚眼】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