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大教育機構和學校都打著「得語文得天下」的口號,力爭語文高分在高考中佔據的絕對地位。相比較以往老師學生都把重心放在數學和英語上,如今回過頭重視語文確實令人驚喜和贊同。
但在這良好情形之外,對於語文教材的改版更新,大眾卻有著不同的看法。
一、北外教授建議刪刪掉教材,網友不樂意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蘊,不僅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優秀學子,也讓不少外國人傾慕不已。因此,作為國人我們有必要傳播先輩遺留下來的傳統文化,比如說各個時代的詩詞歌賦,以及各代文豪的經典名著。
可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不少優良的文學教材卻面臨被刪掉的局面,比如說朱自清的《背影》。
前段時間,網絡流行一個話語梗,叫作:「我買幾個橘子去,你站在這裡不要動。」如果你沒有學過這篇文章,或許這裡邊摻雜的真情很難感受得到。眾所周知,在語文教材中描述父愛的文章屈指可數,而《背影》則是其中的精髓之一。
如今這篇有強烈真情實感的文章,卻被北外教授提議刪除!而理由格外奇葩,竟是因為違反交通規則。
確實,在《背影》中父親為了給兒子買橘子,結果跨越欄杆翻越月臺,這的確是不良的交通行為。但僅僅因為舊社會不完善的道路交通而提議刪文,未免太過小題大做。而且對於青少年的教育問題來說,文章正確的情感導向才是孩子應該學習的。
此外,除了《背影》提議被刪外,還有《牛郎織女》也面臨被刪的情況。用專家的話說,牛郎織女的愛情不適合中小學生,容易引起孩子早戀的傾向。為此,網友回懟說:「一篇民間傳說故事就能引起早戀,乾脆社會男女出門隔層布最好,太封建!」
對於教材被刪的行為,也有學者提出不同態度。在他們看來,這些帶有民族特色的文章最值得被傳遞,而不是引發那些崇洋媚外的課文,否則只會讓教材越改越爛,而我們的文化也會慢慢失去中國特色。
二、優質教材被刪,我們的文化到底怎麼了
1、《陳涉世家》被刪
作為中國歷史的第一書,《史記》絕對在二十四史中排名第一,其中大家學習過的《廉頗藺相如列傳》、《項羽本紀》、《陳涉世家》等都較為有名。但在最新的教材中,卻發現《陳涉世家》的身影已被刪除。對於被刪除的理由,專家表示歷史教材中已有秦末農民起義的內容,刪文則是為了避免內容重複。但不得不說,《陳涉世家》裡的名句「苟富貴,無相忘」、「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等卻已經成了絕唱。
2、《孔雀東南飛》被刪
《孔雀東南飛》算得上是古代最長的一首敘事詩,和北朝民歌《木蘭詩》合稱為「樂府雙璧」,堪稱為樂府詩的巔峰。可如今教材中早已刪除《孔雀東南飛》,起因則是認為篇目太長加大學生的背誦難度,而且男女主人公的愛情親情太過負能量,也不符合當代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對於學生學習古詩文並沒有實際性幫助。
3、《誰是最可愛的人》被刪
在我們小時候,學過名叫《誰是最可愛的人》的文章,這是軍旅作家魏巍描繪的戰場上最真實的記事文,並且上面還記載了戰士英雄的名字。可如今,這篇文章不僅面臨被刪,還經歷過英雄名字被刪的事跡,而對方給出的理由則是「尚在人世」。難道僅僅因為「活英雄」依然健朗,就不配存在於教材中嗎?最可愛的是,文章被刪後取而代之的是《愛迪生救媽媽》。
三、傳統文化,應該世人被重視
回想當年我們上學時的場景,最喜歡的歌曲就是國歌,而且唱起來人人激情昂揚。可現在的孩子,手機裡放置的全是日韓流行歌曲,走哪都哼哼唱唱,唯獨唱起國歌時低頭又小聲。
要知道,這些傳統文化都應該被發揚光大,而不是只重視孩子的卷面分。要知道,如今大眾的美好生活全是先輩用自己生命創造而來,所以我們應當奮勇向前猶記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