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關於借款合同的亮點變化解讀(附法條原文)

2020-10-14 信貸風險管理

民法典》對於借款合同的規定相較於舊法的重大變動集中體現在第六百七十九條和六百八十條,本文總結如下:



一、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自貸款人提供借款時「成立」而非「生效」

合同的成立與生效是兩個不同性質、不同範疇的問題。合同的成立屬於合同的訂立範疇,解決的是合同是否存在的事實問題,屬於對合同事實上的判斷。而合同的生效屬於合同的效力範疇,解決的是已經存在的合同是否符合法律規定,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的問題。合同生效屬於法律上的判斷。合同成立是判斷合同生效的前提,合同只有在成立以後,才談得上生效問題,也就是說,合同成立後,只有符合生效條件的合同,才能受到法律保護。而不符合生效條件的合同,儘管其已經成立,並且也可能反映著當事人之間事實上發生了一定的經濟往來關係,但這種合同及其反映的經濟往來關係不僅得不到法律保護,有時還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合同成立的法律效力是要約人不得撤回要約,承諾人不得撤回承諾。但要約人與承諾人的權利義務仍沒有得到法律的認可,合同中的權利義務仍處於不確定的狀態。如果成立的合同嗣後無效,或被撤銷,合同雖已成立,但其設定的權利義務對雙方當事人沒有約束力。而合同生效的法律效力則不同,生效是法律對當事人意思表示的肯定性評價。當事人的意思表示符合國家意志。因此,當事人設定的權利義務得到國家強制力的保護。

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屬於實踐性合同,此種合同的特點是以合意和交付標的物或完成其他給付義務為成立要件。《合同法》第二百一十條規定自然人間借款合同自貸款人提供借款時生效,是不科學的。因此,貸款人的支付借款給付義務,只是先合同義務,違反此義務不產生違約責任,可構成締約過失。

二、高利放貸行為無效

《民法典》增加規定了「禁止高利放貸,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規定」的內容。此前的有關規定都體現在部門規章層面,缺少法律、行政法規層面的明確規定。《民法典》施行後,對於高利放貸合同認定無效有了明確的法律依據。當然,此類合同若不存在其他無效情形,應當屬於部分無效合同,即超出國家規定的那部分利率約定無效,而借款合同本身及沒超出國家規定的利率部分依然有效。因此,在《民法典》施行後,對於高利放貸行為既存在承擔刑事責任的風險,即可能構成非法經營罪(職業放貸人)和詐騙罪(套路貸),也存在借款合同被認定為部分無效的可能。另外,《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條第二款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約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限制借款利率的規定」,《民法典》對此也進行了修改,禁止高利放貸的規制對象不再僅僅限於自然人,金融機構和其他非金融機構單位也在這一條款的規制之列。當然,對於何為借款的利率違反「國家的有關規定」,雖然此前最高法院關於民間借貸的司法解釋將借款利率規定為24%(法律保護上限)和36%(自然債和無效界限),但一則該規定並不適用於金融機構,二則司法解釋對借款利率進行規定是否越權也存在疑問,故《民法典》有關借款利率的規定尚需進一步明確。

三、對於利息規定的變化

第一種情形是借款合同未約定利息。《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條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視為不支付利息」。《民法典》對此進行了修改,不再區分借貸雙方是單位還是個人,也不區分出借人是否為金融機構。即借貸雙方中即使有一方屬於單位,如果借款合同對利息未作約定,同樣視為不支付利息。這一規定顯然吸收了最高法院關於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的合理內容,該解釋第25條第一款規定:「借貸雙方沒有約定利息,出借人主張支付借期內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只不過司法解釋的規制對象不包括金融機構,而《民法典》將這一條款的規制對象擴大到所有單位,包括銀行等金融機構。這就要求作為出借人的一方,如果本意是要求對方支付利息,則在籤訂借款合同時不僅要約定利息,而且要對利率作出明確約定,避免發生糾紛時自己的權益受到損害。

第二種情形是借款合同雙方雖約定利息,但利率約定不明。《民法典》規定: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約定不明確,當事人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當地或者當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習慣、市場利率等因素確定利息;自然人之間借款的,視為沒有利息。

因此,在此類情形下需區分借貸雙方是否存在法人和其他組織等單位。如果雙方均系自然人,則仍然視為沒有利息。若一方或者雙方為單位,且不能就利率達成補充協議的,則按照當地或者當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習慣、市場利率等因素確定利息,即此種情況下,法院享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

附:法條

第三編 合同

第二分編 典型合同

第十二章 借款合同

第六百六十七條 【借款合同定義】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貸款人借款,到期返還借款並支付利息的合同。

第六百六十八條 【借款合同形式和內容】借款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但是自然人之間借款另有約定的除外。

借款合同的內容一般包括借款種類、幣種、用途、數額、利率、期限和還款方式等條款。

第六百六十九條 【借款人應當提供真實情況義務】訂立借款合同,借款人應當按照貸款人的要求提供與借款有關的業務活動和財務狀況的真實情況。

第六百七十條 【借款利息不得預先扣除】借款的利息不得預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預先在本金中扣除的,應當按照實際借款數額返還借款並計算利息。

第六百七十一條 【貸款人未按照約定提供借款以及借款人未按照約定收取借款的後果】貸款人未按照約定的日期、數額提供借款,造成借款人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

借款人未按照約定的日期、數額收取借款的,應當按照約定的日期、數額支付利息。

第六百七十二條 【貸款人的監督、檢查權】貸款人按照約定可以檢查、監督借款的使用情況。借款人應當按照約定向貸款人定期提供有關財務會計報表或者其他資料。

第六百七十三條 【借款人未按照約定用途使用借款的責任】借款人未按照約定的借款用途使用借款的,貸款人可以停止發放借款、提前收回借款或者解除合同。

第六百七十四條 【借款人支付利息的期限】借款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期限支付利息。對支付利息的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據本法第五百一十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借款期間不滿一年的,應當在返還借款時一併支付;借款期間一年以上的,應當在每屆滿一年時支付,剩餘期間不滿一年的,應當在返還借款時一併支付。

第六百七十五條 【借款人返還借款的期限】借款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期限返還借款。對借款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據本法第五百一十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借款人可以隨時返還;貸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內返還。

第六百七十六條 【借款人逾期返還借款的責任】借款人未按照約定的期限返還借款的,應當按照約定或者國家有關規定支付逾期利息。

第六百七十七條 【借款人提前返還借款】借款人提前返還借款的,除當事人另有約定外,應當按照實際借款的期間計算利息。

第六百七十八條 【借款展期】借款人可以在還款期限屆滿前向貸款人申請展期;貸款人同意的,可以展期。

第六百七十九條 【自然人之間借款合同的成立時間】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自貸款人提供借款時成立。

第六百八十條 【禁止高利放貸以及對借款利息的確定】禁止高利放貸,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規定。

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的,視為沒有利息。

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約定不明確,當事人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當地或者當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習慣、市場利率等因素確定利息;自然人之間借款的,視為沒有利息。

(ps: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民法典》對民間借貸案件審理的六大變化(附借款合同章)
    基於此,人民法院有必要認真梳理民法典合同編借款合同章內容的重大變化,以確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於2021年1月1日施行後,在民間借貸案件的審理過程中能夠做到正確適用法律。所以,合同法第二百零四條已經失去了適用的前提條件,自然不應保留。二、合同編借款合同章適用範圍的變化關於借款合同的概念,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條和合同法第一百九十六條都規定,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貸款人借款,到期返還借款並支付利息的合同。
  • 太古觀察:《民法典》合同編亮點解讀
    導讀在即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當中,合同編的內容共計526條,其佔據了民法典40%的內容。合同編又細分為通則、典型合同、準合同。合同編在原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下簡稱《合同法》)的基礎上,進行了全方位的修訂。今天,我們將對其中的一些亮點進行解讀。亮點一:規定電子合同成立時間根據《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一條規定,當事人採用信件、數據電文等形式訂立合同要求籤訂確認書的,籤訂確認書時合同成立。
  • 《民法典》借款合同規定的3點重要變化+解析+法條
    《民法典》對於借款合同的規定相較於舊法的重大變動集中體現在第六百七十九條和六百八十條,本文總結如下:一、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自貸款人提供借款時「成立」而非「生效」合同的成立與生效是兩個不同性質、不同範疇的問題
  • 《民法典》:借款合同規定的3點重要變化+解析+法條
    二、高利放貸行為無效此次《民法典》增加規定了「禁止高利放貸,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規定」的內容。此前的有關規定都體現在部門規章層面,缺少法律、行政法規層面的明確規定。《民法典》施行後,對於高利放貸合同認定無效有了明確的法律依據。
  • 《民法典》借款合同規定的3點重要變化+解析+法條 |
    《民法典》對於借款合同的規定相較於舊法的重大變動集中體現在第六百七十九條和六百八十條,本文總結如下:一、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自貸款人提供借款時「成立」而非「生效」合同的成立與生效是兩個不同性質、不同範疇的問題。
  • 民法典學習心得 | 《民法典》合同編分則重點法條解讀
    與《合同法》的規定相比,分則新增了保證合同、保理合同、物業服務合同、合夥合同四章,同時在買賣合同、借款合同等原有典型合同的規定中也發生了實質性變化。據此,本文選取買賣合同、借款合同、保證合同三種典型合同,對其重點法條,特別是《民法典》中發生實質性變化的條文進行解讀。
  • 民法典解讀 | 《民法典》合同編六大亮點!
    北林區婦女聯合會推出「民法典解讀」專欄 ,每天帶您學習和了解民法典的亮點法條。合同編六大亮點電子合同開啟無紙化時代01為了適應電子商務快速發展以及百姓網購需求的增多,民法典規定,數據電文也具有法律效力,這意味著紙質合同將逐步退出網際網路時代
  • 《民法典》合同編借款合同章內容的六大變化
    基於此,人民法院有必要認真梳理民法典合同編借款合同章內容的重大變化,以確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於2021年1月1日施行後,在民間借貸案件的審理過程中能夠做到正確適用法律。所以,合同法第二百零四條已經失去了適用的前提條件,自然不應保留。二、合同編借款合同章適用範圍的變化關於借款合同的概念,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條和合同法第一百九十六條都規定,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貸款人借款,到期返還借款並支付利息的合同。
  • 【學習宣傳民法典專欄】《民法典》借款合同規定的3點重要變化+解析+法條
    《民法典》施行後,對於高利放貸合同認定無效有了明確的法律依據。當然,此類合同若不存在其他無效情形,應當屬於部分無效合同,即超出國家規定的那部分利率約定無效,而借款合同本身及沒超出國家規定的利率部分依然有效。因此,在《民法典》施行後,對於高利放貸行為既存在承擔刑事責任的風險,即可能構成非法經營罪(職業放貸人)和詐騙罪(套路貸),也存在借款合同被認定為部分無效的可能。
  • 《民法典》合同編亮點多多,法官幫你「典」出來!
    法條解讀為適應電子商務和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規範電子交易行為,本條對電子合同訂立、履行的特殊規則作了規定。《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一條出臺之前,《電子商務法》第四十九條存在某些無法規制的範圍,如當事人在與不屬於「電子商務經營者」的賣家(如「閒魚」「轉轉」等平臺上的賣家)產生糾紛時,無法適用《電子商務法》維權。
  • 學習民法典丨《民法典》合同編借款合同章內容的六大變化
    基於此,人民法院有必要認真梳理民法典合同編借款合同章內容的重大變化,以確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於2021年1月1日施行後,在民間借貸案件的審理過程中能夠做到正確適用法律。所以,合同法第二百零四條已經失去了適用的前提條件,自然不應保留。二、合同編借款合同章適用範圍的變化關於借款合同的概念,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條和合同法第一百九十六條都規定,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貸款人借款,到期返還借款並支付利息的合同。
  • 【學習民法典】《民法典》合同編借款合同章內容的六大變化
    基於此,人民法院有必要認真梳理民法典合同編借款合同章內容的重大變化,以確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於2021年1月1日施行後,在民間借貸案件的審理過程中能夠做到正確適用法律。所以,合同法第二百零四條已經失去了適用的前提條件,自然不應保留。二、合同編借款合同章適用範圍的變化關於借款合同的概念,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條和合同法第一百九十六條都規定,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貸款人借款,到期返還借款並支付利息的合同。
  • 《民法典》借款合同與《合同法》借款合同內容有哪些變化
    《民法典》借款合同與《合同法》借款合同內容有哪些變化一、條文變化民法典借款合同專章共14條,自第667條至第680條,主要規範金融機構與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等之間的借款合同關係,對借款合同的定義、形式及內容等內容作出了規定。
  • 《民法典》借款合同章的金融商事解讀 | 融金尚法社
    為了便於大家更好地學習《民法典》,也為了更好地宣傳《民法典》,我院金融庭「融金尚法社」及時組織學習,對《民法典》中與金融商事審判密切相關的部分進行要點解讀。僅為個人觀點,供大家參考。今天推出的是民法典合同編借款合同章整理。
  • 《民法典》典型合同重點法條解讀
    二、第十五章融資租賃合同重點法條解讀 融資租賃合同是出租人根據承租人對出賣人、租賃物的選擇,向出賣人購買租賃物,提供給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民法典》中明確了虛構租賃物訂立的融資租賃合同無效及租賃期滿後租賃物所有權問題,列舉了承租人有權拒絕受領標的物的情形,維護了大型設備融資租賃過程中的承租人的權益。
  • 我學《民法典》之法官講法(二十)解讀《民法典》關於合同編通則的...
    我學《民法典》之法官講法(二十)解讀《民法典》關於合同編通則的變化 2020-12-09 17: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間借貸案件審理面臨哪些新變化?(最新法條解讀)
    》(以下簡稱《民法典》)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新修訂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民間借貸新規)已取代2015年9月1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民間借貸舊規)於2020年8月20日起施行,《民法典》的編纂和實施以及民間借貸新規的施行必將影響到今後民間借貸案件的審理。
  • 《民法典》新增典型合同與準合同亮點解讀與風險提示
    合同編的體系為通則、典型合同、準合同三部分。本文重點講述典型合同中委託合同、中介合同、物業服務合同、合夥合同以及第三分編準合同。 一、委託合同——明確了委託人賠償範圍 《民法典》合同編關於委託合同的變化相對不大,主要變化在於首次明確規定了委託人解除合同造成對方當事人損失時的賠償範圍,且根據委託合同的類型進行了區分。
  • 民法典解讀 | 《民法典》49大亮點!
    (第四百零二條、第四百二十七條)7.擴大擔保合同的範圍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法治保障,《民法典》在現行物權法規定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擔保物權制度,明確融資租賃、保理、所有權保留等非典型擔保合同的擔保功能,增加規定擔保合同包括抵押合同、質押合同和其他具有擔保功能的合同(第三百八十八條第一款)03
  • 《民法典》合同編九大亮點全面梳理
    而且,《民法典》新增了第三分編準合同,將原本不屬於合同的無因管理、不當得利制度收歸合同編名下。為何如此?蓋因《民法典》將合同編從部門法升級為債法總則了。其實在《民法典》編纂過程中,關於是否設置債法總則的問題一直存在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