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要求你在腦海中想像食肉動物,你可能會聯想到一隻強大的獅子或一頭孤狼。所有食肉動物都屬於哺乳類,按順序的話,它們在某些方面是有共同之處的。你一般知道它們狩獵,而且用鋒利的爪子和專門的牙齒吃肉。但有一種食肉動物,它打破了所有生物學規則:蜜熊。人們在墨西哥南部的熱帶雨林和南美洲發現了蜜熊,他們整日呆在高高的樹上,它們已經逐步進化以適應這種樹棲生活方式。關於這些毛茸茸樹棲動物的一切,會讓你覺得它們是靈長類動物,但實際上它們屬於浣熊科,因此浣熊、長鼻浣熊、犬浣熊和圈尾貓是它們的近親。科學家們認為,早在2260萬年前蜜熊已經成為這個群體的早期分支了,而且它們還保留了一些自身的食肉特性。但有關它們的一切,幾乎都不是你所期待的。
它們不用鋒利的爪子捕食,而是像熊和貓那樣用爪子抓樹枝。蜜熊有一塊肌肉叫做趾短屈肌,用於協調小拇指到腕關節的運動。意思是它們能翻轉足趾,並能更好地抓住樹枝。但自蜜熊最愛的消遣變為吃東西以後,大多時候它們需要用手摘成熟的水果。因此,它們進化出了適合緊緊抓握的尾巴。只有一種食肉動物有卷尾,這的確讓蜜熊變得很特別。但蜜熊的詭異的適應變異可能是,它們轉動後腳來向後看的能力。這能讓它們面朝前地倒掛起來,不要嘗試立體方格鐵架,所有的這些能力讓蜜熊能爬到樹頂尋找食物,讓它們比其不太靈活的朋友更具有優勢。當提到食物,蜜熊是不怎麼吃肉的,對於食肉動物來說難道不奇怪嗎?它們的飲食是90%的水果和10%的樹葉、花和蜂蜜,也許還有一點點的白蟻,還記得我們是怎樣說蜜熊仍保留了一些食肉特性的?
其中之一便是它們的犬齒,與吃水果相比,犬齒更擅長撕肉,這讓蜜熊變成了一個饕餮一般的食者。但那並不壞,因為那意味著它不知不覺地扮演了一名播種者。它們主要是吃東西效率非常低,並將種子播撒到森林地被層的各個角落。蜜熊也可以扮演傳粉者的角色,隨著它們撒上花粉。伸出腦袋,長長的具有粘性的舌頭便伸進花裡吸乾花蜜。在科學家們所知的幾十萬傳粉者中,只有約十分之一是哺乳動物。大部分都是蝙蝠,極少數不能飛的哺乳動物和較少數食肉動物幫助植物傳粉。與昆蟲或其它哺乳動物相比,雖然科學家們不確定蜜熊對授粉的幫助有多少,但他們知道蜜熊的確幫助一些植物擺脫了困難。比如,肉豆蔻、像槌柱蘭或紫色金星果,而且它們的牙齒不是僅有的進化遺留下來的。它們也有類似於食肉動物的內臟,這讓它們能夠適應吃多種不同的食物。
那意味著,只需要大約2個半小時就能讓那些汁多豐滿的水果變成一小堆蜜熊的便便。當你將它和其他食草動物,比如奶牛相比時,它的織補速度相當快。他們需要將其食物發酵來得到營養素,一個過程就會耗費1到3天。因為蜜熊能迅速排空它們的胃,但從食物中攝取營養素就沒這麼迅速了。雖然它們在彌補,但其新陳代謝很慢。因此它們不需要類似食肉動物所需的那些燃料,現在你可能會覺得無聊,但這些吃水果的毛球球真的很可愛呢。你可能曾在90年代見過帕麗斯·希爾頓,她肩膀上總有一隻小型熊。但把這些小型雄當寵物養並不是個好主意,它們需要更大的運動空間。而且當你想睡覺時,它們卻精神百倍,還總想玩耍。蜜熊不僅有極其專門的飲食,還能傳播噁心的傳染病。就更別提那些鋒利的爪子和牙齒了,即使它們通常扯破水果,但也能撕碎肉,那就讓我們把這些古怪的蜜熊留在雨林中好嗎?那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