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12萬人孤獨而死:如果有一天,我老無所依......

2020-10-18 錢某某

    來源:錢某某

    id:qianmoumou2018

    1.

    最近看到的兩則新聞,和死亡有關。

    一則,像童話傳說。

    加拿大95歲的George和94歲的Shirley Brickenden,在結婚73年後,決定攜手安樂死。

    他們在親友的圍繞中,於3月27日,手拉手離開人世。

    另一則,是現實悲劇。

    日本著名歌手北島三郎的次子,被發現死於家中。

    他51歲,未婚,獨居,死後8天才被警方和家人發現。

    在童話傳說和現實之間,我只能嚮往童話,關注現實。

    因為,一介凡人,和伴侶攜手安樂死這種事情,億中無一,可遇而不可求,全球迄今大概就是三五例。

    而孤單去世,卻不算遙不可及的小概率事件。

    嚴格說來,孤單去世並不可怕。一個人,總是赤條條地來,赤條條地走。

    但是,一個人逝世良久以後,才被這個世界發覺,兩者是不一樣的。在這樣的死亡面前,再豁達的人,也難免心裡有點涼意吧。

    2.

    在日本,獨居的人在家裡,因疾病等原因死亡而不為人知,被稱為「孤獨死」。

    2015年,日本有150萬人死亡,其中大約3萬人孤獨而死,十年間增加了近4倍。

    清潔人員在清理「孤獨死」老人的房間

    有名人的例子——2016年日本著名演員平幹二朗被發現孤單地死在自家浴室裡。

    平幹二朗

    有普通人的例子——東京54歲的公寓租客弘明欠了幾個月的房租。當房產公司的代表過去詢問的時候,發現他早已離世。

    日本NHK曾經報導,30歲上班族,死在單身公寓裡,20天才被送貨人員發現。

    知乎作者VANCA在回憶留日的經歷時,講述了一個鄰居「孤獨死」的真實故事。

    那個鄰居還是一個年輕人,死後一個半月,因氣味難聞,才引來了警察。

    除了老年人,中青年也不斷增多。

    和農村地區相比,城市的情況更加嚴重。

    東京是「孤獨死」最嚴重的城市。

    這個社會問題催生了一個新興的產業:遺物清理公司和清潔公司。

    這些公司的工人們負責為「孤獨死者」善後。

    孤獨死老人的家

    這些清理人員來到孤獨死老人的家中時,多數已是逝去後20天。

    不用腦補,更無需詳細描述多數死者被發現的情況,單說清潔工人看到的寓所的景象,就讓人心悸,又心酸。

    這些逝去者的寓所常常邋遢,惡臭,滿地的報紙,方便麵碗,空啤酒瓶,散發著孤立無援的氣息。

    這樣的扎心畫面,是日本社會問題的集中反映之一。

    日本已經進入「超老齡」社會。截止至2017年9月份,日本65歲以上的老人,達總人口比例的百分之27.7%。

    日本也已經進入獨居時代。隨著未婚率上升,獨居人口的比例也持續攀升,到2040年,獨居家庭將佔日本總家庭數的40%左右。

    老齡化,不婚,少子,都不是新聞。然而隨之而來的每一個「孤獨死」的案例,都刺痛人心。

    孤獨死者」,有很多的老人,也有青壯年人。

    孤獨死者」,有單身,也有已婚已育者。

    不管年齡和婚育狀態,他們都是與世隔絕的人。

    他們生前常常幾周,甚至經月,經年跟外界都沒有發生聯繫,就像獨自生活在繭中一樣,所被稱為「繭居族」,也稱「無緣社會」人。

    比如日本媒體報導的55歲的池田,有20年沒見過父母和弟弟了。

    他住日本東京,不上班了,每3天出門一次購買食物,聊以維生。

    他也在擔心,有一天自己會不會無聲無息的離開人世?

    3.

    島國和中國一衣帶水。「孤獨死」,離我們有多遠?

    比我們想像中要近。

    中國社會正經歷著非常相似的變化。

    首先,中國也進入了老年化社會。

    預計到2020年,全國60歲以上的老人,會增加到2.5億人左右,其中獨居和空巢老人將增加到1.2億左右。

    其次,獨居時代已經來臨

    中國的平均結婚和生育年齡大幅提高,生育率持續下降,單身人口達二億。

    再次,人口不斷流動,「父母在,仍遠遊」,已經成了很多人的現實

    大家庭越來越少見,親情,鄉情的紐帶越來越薄弱。「養兒防老」的觀念逐步弱化。

    在人生的部分時間或者終生,獨居的成年人越來越多。

    我們已經看到了不少老人「孤獨死」的例子。

    2014年2月,廣東中山市民眾鎮接源村,一位60多歲的男子在家中死亡,一年後才被發現。

    2016年5月,合肥市濱湖惠園小區70多歲的老人,在去世十幾天以後才被發現。警察通知了老人的女兒。

    2017年12月,在南京某小區,一位81歲的老人,在去世後兩個多月才被發現。遺書刷遍網絡:「我於昨晚走了,走時心如止水......」警察通知了她的兒女們。

    雖然獨居老人的風險更大,這種風險並不僅限於老人。

    任何一個奔赴他鄉謀生的獨居人,當家人不在身邊,又還沒有建立起新的社交圈子時,她和他就是在漂著。

    漂著,就有風險。

    父母們,為了孩子,不敢病,不敢死。

    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家中的頂梁柱,不敢病,不敢死。

    獨居人,雖然一人吃飽,全家不餓,但是更加不敢病,不敢死。因為怕沒有人知道,因為怕找不到援手。

    知乎上,一個獨居青年說了自己的一段經歷。

    她過敏。睡覺了,開始喘不上氣,胸疼。

    她恐慌,怕自己會死掉,也沒有人知道,所以一直不敢睡。

    另外一個獨居的姑娘,一次切地瓜的手割破了手指,失血過多。

    那時她正好剛起床,肚子餓,血糖低,在廚房裡暈了過去了。

    醒來的時候不知道身在何處,只看到白呼呼的天花板。

    就像日本電視臺NHK指出,孤獨是「孤獨死」的最大病魔。那些人跟人沒有聯繫,跟社會沒有聯繫,自生自滅。

    如何應對這個病魔?

    4.

    這是一個很複雜的社會問題。

    養老制度的改革,社會福利的完善,都不是一夜之間可以發生的事情。

    但是,獨居者可以做一些準備和預防,讓一個人的日子更幸福,也為將來的老年生活籌劃。

    我不想催婚。也無意推崇獨身主義。不管結婚與否,我們終究會落得一人。老伴可能早逝,兒女終須離巢。我們不能夠預知將來,只能夠盡力準備好,面對各種可能性。

    首先,請一定要用心照顧好自己。

    這一副皮囊,必須好好保護。到了年紀大了,身體狀況是決定生活質量最重要的一個指標。

    有病有痛時,金山銀山,放在面前,如爛銅廢鐵;山珍海味,送到嘴邊,也無福消受。

    很多獨居者的腸胃和營養都不算好。

    所以,不要暴飲暴食,不要不吃早餐,不要亂吃宵夜,不要幾餐連續吃方便麵。

    生活要有規律,不要隨便熬夜,要鍛鍊。

    身體不舒服時,不可輕視,該看醫生就去看醫生,不要拖。

    一句話,不要因為沒有人管,就任性胡來。一切任性都可能有代價。

    其次,要賣力工作,多賺錢,好好積蓄,用心理財,做好養老規劃。

    比「孤獨終老」更可怕的是,孤獨地「窮死」。

    因為窮,日本的高齡犯罪者越來越多。

    許多老人故意犯一些小偷小摸的罪,求入獄,就是為了獲得安居之所和一日三餐。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努力工作賺錢,才能一直照顧好自己。

    再然後,不要為工作賣命,不要因為工作忽視了人情往來。

    獨居,不等於離群索居。

    哈佛研究表明,一個人的幸福感,跟他社會關係的好壞有著最直接的聯繫。

    日本的很多工作狂男子是不幸福的。在經濟壓力和文化的影響下,工作成了他們生活的全部。

    社交生活?不存在的。

    他們犧牲了私人的關係,甚至是親子關係。他們從公司到家,生活一片白茫茫。

    一旦失業或者退休,唯一社會關係連根拔起,他們就開始與世隔絕了,獨居者尤其如此。

    社交是一種習慣和能力,一旦喪失,就不容易重拾。三分之一的日本「繭居族」已經脫離社會至少七年了,他們很難再重新融入社會。

    獨居人要建立起固定的圈子,常常來往。

    好朋友多多益善,至少有一兩個知心的人,平安日子裡互相娛樂,有病有痛時互相照顧。

    要不回到家以後,唯一的社交關係是外賣小哥或者快遞員,唯一交談的人是網上的各種ID;

    網絡斷了,卸掉APP,人就相當於不存在了,那真是孤獨終老的節奏了。

    還有,要跟親人保持聯繫。

    常常給父母打電話,要努力回去看他們。這既是關心父母,也是讓他們了解自己的狀況。

    父母有麻煩的時候,往往都對孩子隱瞞,報喜不報憂,要靠孩子主動關心。有孩子的人,真的不應該「孤獨死」。

    有兄弟姐妹是一種福氣。

    「爺娘短,姐妹長」,好好維護親情,大家可以互為一輩子的依靠。

    最後,抱團養老,值得考慮。

    說到老伴,好朋友,也許比婚姻伴侶或者子女更可靠。

    70後,80後是不要指望「養兒防老」了,90後更不用提了。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和進步。

    「抱團養老」,是目前我認為最有趣的方式。

    想想看,志趣相投的老年人,甚至原來就是朋友的一群人,住在一起,互相守望,一起找樂子,可以把「夕陽紅」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我知道一些人到中年的朋友都開始行動了。

    她們打算把房子買在同一個小區裡。看她們的計劃,真是不懼老,盼望退休啊。

    生活中的很多問題,都不會有一個標準答案。

    來這世上一朝,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生命歷程。

    不管是獨居還是有伴,希望每個人,活著的時候生活有質量,離開的時候生命有尊嚴。

    知乎上有人問,「如果一個沒有任何社會關係的人獨自在家中去世了,平均多久會被發現?」

    有一個回答,答非所問,又正確無比。

    關上電腦,立馬翻通訊錄去」。

    參考資料

    1.百度百科,「孤獨死」

    https://wapbaike.baidu.com/item/孤獨死

    2.日本「孤獨死」,鳳凰國際智庫。

    http://pit.ifeng.com/a/20180403/57277859_0.shtml

    3.知乎,獨居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258826

    4.抱團養老,新華網

    http://www.xinhuanet.com/legal/2018-01/15/c_1122258683.htm

    多多讚賞

    多多鼓勵

相關焦點

  • 假如有一天,我老無所依……(看完我沉默了)
    ,我老無所依……來源:網絡  |  編輯:淨塵可是有一天,她不幸遇上了車禍,痊癒後,臉上留下幾道大大的醜陋疤痕。你覺得,他會一如既往地愛她嗎?A、他一定會 B、他一定不會 C、他可能會2、她很愛他,他是商界的精英,儒雅沉穩,敢打敢拼。忽然有一天,他破產了。你覺得,她還會像以前一樣愛他嗎?
  • 假如有一天,我老無所依(看完我沉默了)
    上課了,老教授面帶微笑,走進教室,對同學們說:「我受一家機構委託,來做一項問卷調查,請同學們幫個忙。」一聽這話,教室裡輕微的一陣議論:問卷?比上課有趣多了。問卷表發下來,同學們一看,只有兩道題。1、他很愛她,她細長的瓜子臉,彎彎的娥眉,面色白皙,美麗動人。可是有一天,她不幸遇上了車禍,痊癒後,臉上留下幾道大大的醜陋疤痕。
  • 我衣食無缺,但我老無所依!
    原標題:我衣食無缺,但我老無所依!  今天的老人大部分已衣食無缺,但在晚年照護和精神關愛上仍處於「老無所依」的苦悶當中。「老了那又怎麼樣」?生命不能將就妥協,越來越多的子女要求自己的父母獲得更好的照護,越來越多的企業在關注如何精準定位養老市場。
  • 孤獨死:日本社會養老終老之痛 多措並舉防悲劇
    越來越多實例顯示,孤獨死已經成為困擾日本社會的惱人現象,由此暴露出社會老齡化嚴重、社會保障層面缺失和現代社會人情關係淡漠等諸多問題。家庭中也有「孤獨死」提到孤獨死,人們往往會想到獨自居住的老人,他們最易成為孤獨死「受害者」。然而,孤獨死並不局限於獨居老人。
  • 《老無所依》:擲地有聲的對白,透露出對老無所依的無能為力
    其實在牛仔在荒漠裡發現錢箱並且把它帶回家佔為己有的時候,他就已經死了。因為他摒棄了作為牛仔的準則,他選擇了承擔風險,他踏上了本不屬於他的那一條路,那麼迎接他的,自然就是死亡。在老警長發現他無法將父親祖父的榮耀在這個飛速變化並且不知道所向何方的世界裡繼續傳承下去的時候,他眼裡閃爍著的,不再是片中開頭的睿智與自信,而是滄桑與疲憊。
  • [視頻]科恩兄弟《老無所依》坎城驚豔
    [視頻]科恩兄弟《老無所依》坎城驚豔  專題:CCTV.com新聞——獨家視線     CCTV.com消息(國際時訊):    同樣屬於競賽單元的影片——《老無所依》改編自美國作家科馬克· 麥卡錫的一部同名小說。
  • 一部值得深究的電影《老無所依》
    她每次都很仔細的把所有語法和拼寫錯誤勾勾畫畫出來然後一一給我反饋。在我臨去美國那年,她介紹我了一部當年在好萊塢業內炸了窩的電影(此片沒有在大陸上映)——是由科恩兄弟編劇指導的《老無所依》(「No Country For Old Man」2007)。
  • 日本「孤獨死」的絕望與無奈,清潔員成死亡的見證者
    再加上前面所說的,越來越高的老齡化向養老金體系逐步施壓,使得年輕人交的養老金可能用在三四個老人身上,一些老人甚至因為不到退休年齡,還要繼續繳納著養老金,供養自己。這樣老年無所依的場面,也許會是70後的結局,更可怕的是如果養老金體系在未來的30年內進入僵局,70後或將面臨更慘澹的局面。
  • 拉片《老無所依》經典劇作方式
    以下視頻會從《老無所依》裡角色是如何被塑造的,如何使用「2+2」理論來透露劇情以及悖離傳統三幕式結構的敘事方式三個方面來闡述這部電影的經典劇作方式。▲《老無所依》劇作詳解上▲《老無所依》劇作詳解下在2012年的TED talk中,電影製作人安德魯・史丹頓描述了他稱為2+2的融合理論——不要給他們「4」這個結果,而是給他們「2+2
  • 《老無所依》:最可怕的是殺手還是命運?
    值此歡度元旦、喜迎新年之際,我們來講一部十分應景的電影 ——《老無所依》。影片伴隨著老警長感嘆世風日下、暴力泛濫的旁白聲中,在1980年代的,美國德州寂靜蠻荒的野外緩緩拉開序幕。一個警察逮捕了一個其貌不揚嫌疑人,卻被他用銬著手銬的雙手反殺。
  • 最接近「孤獨死」的人——日本遺物整理士為逝者解憂
    你應該聽說過日本的「孤獨死」。日本是「孤獨死」大國,每年約有3萬人,在身邊沒有一個人陪伴、沒有被任何人發現的狀態下於家中死去。日本富士電視臺的紀錄片《孤獨死的那一邊~27歲的遺物整理人~》中,紀錄片導演木村實咲以及27歲的遺物整理士小島美羽為人們再現了孤獨死現場,並且述說了她們對「孤獨死」的看法,與我們一同尋求「孤獨死」的本質原因。
  • 美國評論家協會獎揭曉 最佳影片《老無所依》
    [提要] 2007年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與廣播影評人協會獎、金球獎並列為奧斯卡三大風向標,5日正式揭曉,最佳影片頒給了科恩兄弟的《老無所依》……[我來說兩句]  搜狐娛樂訊 紐約時間12月5日,2007年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National Board of Review Awards,簡稱NBR)正式揭曉,將最佳影片頒給了《老無所依》(NO COUNTRY FOR OLD MEN),該片由科恩兄弟執導,根據科馬克-麥卡錫(Cormac McCarthy)的小說改編
  • 讀電影 | 《老無所依》:最可怕的是殺手還是命運?
    值此歡度元旦、喜迎新年之際,我們來講一部十分應景的電影 ——《老無所依》。
  • 無人知曉的死亡:我在日本清掃「孤獨死」現場
    根據日本 NHK 電視臺 2010 年的統計數據,在日本每年會有大約 32,000 人「孤獨死」,其中大部分是獨居的老人,而且往往要等到死亡幾天甚至幾個月之後屍體才被人發現。這些年來隨著日本社會老齡化的加劇,「孤獨死」事件越來越多,也因此出現了一批特殊的清掃公司,他們專門負責清理孤獨死逝者生前的住宅。今天的講述者何潤鋒,是一位資深媒體人,他曾經有過多年做戰地記者的經驗。
  • 不要死不承認等到老無所依後悔
    我們看到過很多兄弟姐妹之間不和的,導致父母老無所依,生了那麼多的孩子,卻沒有一個養老的,很可悲,看到這類事件我們會說這些做兒女的太不孝了,但是除非兒女們是真的狠心,有的時候並不是完全是孩子們不孝,做父母的也是有原因的兄弟姐妹不和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偏心
  • 如果有一天我老無所依,請把我丟在荷蘭羊角村
    如果你是從阿姆斯特丹出發去羊角村,一般2個小時的時間就可以到,所以對於羊角村,一天時間肯定沒問題。羊角村大概是在1230年才有的,這裡的河道錯綜複雜,這裡的住宅都是由小木橋連接,而羊角村的小木橋數量可以達到176座。這裡沒有汽車,常用的交通工具是船和自行車,遊客來這裡遊玩的方式也是乘船遊覽,遊船的同時一邊拍照,一邊欣賞兩岸的風景。
  • 《老無所依》:一個瀰漫著死亡氣息的存在主義黑暗故事
    第80屆奧斯卡頒獎禮上,科恩兄弟執導的《老無所依》成為最大贏家,包攬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和最佳男配角四項大獎。《老無所依》的獲獎標誌著美國主流電影工業對獨立電影人的進一步認可,向來偏向傳統和保守的學院通過對科恩兄弟的表彰,肯定了標新立異的獨立精神與日俱增的影響力。
  • 第80屆奧斯卡提名揭曉 《老無所依》八項領跑
    第80屆奧斯卡金像獎北京時間22日晚公布了最後的提名名單,《老無所依》八項提名繼續領跑,金球獎最佳影片《贖罪》再次被提名最佳電影,小成本電影《朱諾》不僅佔據了北美票房多周前幾名位置,更提名了最佳電影更多提名名單如下:最佳影片(BEST PICTURE):《贖罪》 (Atonement)《朱諾》 (Juno)《英雄不問出處》 (Michael Clayton)《老無所依》 (No Country for Old Men)《血色黑金》 (There Will Be Blood
  • 一部差點把奧斯卡評委看懵的電影,史上最變態的殺手《老無所依》
    《老無所依》:一部差點把奧斯卡評委看懵的電影,史上最變態的殺手愛慕者稱頌它鏡頭技巧絕妙演員演技傳神 影片內容深刻批評家厭惡它無病呻吟 不知所云有人稱自己完全看不懂有人稱看完後心裡失落無比今天我為大家介紹的這部影片就是評價兩極分化的《老無所依》‍《老無所依》是派拉蒙出品的一部西部電影它改編自戈馬克·麥卡錫同名小說由喬爾·科恩、伊桑·科恩兄弟執導影片於2007年8月12日上映並在2008年獲得第8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電影最佳導演等獎項 並獲得第60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
  • 日本孤獨死現狀的真相分析 孤獨死是什麼意思在哪個年齡段
    日本孤獨死現狀的真相是什麼?「孤獨死」在日本已成為一個社會問題,日本人對孤獨死的不安也愈發嚴重,即使是有伴侶和孩子的人,對孤獨死感到不安的比率也接近六成,甚至四五十歲還在工作的人們已經開始做死亡準備。 原標題:日本孤獨死現狀的真相是什麼?「孤獨死」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