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我在北美騎車從阿拉斯加跨境加拿大的時候,走一條沿著山脈的陵線開闢的荒蕪山路,在這個即使放眼全世界,在這種高緯度的地方公路系統本來就極少,更別說是一條穿越整個山脈的公路,因此這條充滿冒險挑戰的道路被人稱做『top of the world』
在臺灣,適合騎摩託車旅行得臺灣島上我相信有環島經驗的人應該不多,像是火花羅每年都環島一次,不管是西濱、臺一線、臺三線、大環島小環島都環到膩了,反而是前幾年突然出現一條沿著臺灣中央山脈縱切的路線沒跑過,這條路線跟前面提的『top of the world』非常相似,所以我就乾脆叫劃開臺灣的路做『top of taiwan』—臺灣之頂公路。
Day 1
我們的路線起始大概是從臺三關西羅馬公路開始,避開最擁擠得臺北縣,然後從屏東市區結束,雖然不是完整的切完整個臺灣,但是最重要的中央山脈段的有跑到,整路跑完大概要花兩天的時間,加上回程約三天,所以我選在大過年初一的時候揪了一群朋友一起挑戰這條臺灣之頂公路。
羅馬公路我相信北臺灣得車友們都很熟悉,就不多作介紹,我們在羅馬公路跟臺七線交接的北橫之星稍作休息suzuki的朋友做會合,北橫之星的水蜜桃蜂蜜滿好喝的,來這邊坐的車友可以帶一罐回去泡茶。
這兩天老天爺賞臉的,給了我們超棒的好天氣,早晨騎在北橫往宜蘭的方向不但空氣清新,陽光透過樹梢灑落在柏油上,騎起來很舒服,經過北橫最有名得地標大橋自然得拍一張照片。
北橫這座小橋也是很值得拍下來留念的地方,這裡是臺灣高空蹦極勝地:『大漢橋』。
過了大漢橋就離北橫明池國家森林遊樂區不遠了,這裡的植被隨著高度變化相當快速,在明池這邊的針葉林可以說是臺灣最漂亮的山路景觀,只是這邊不少遊客出沒,經過的時候務必放慢速度。
過明池後不久,留意一下右邊,會有一個臺七線77公裡的路標,臺灣777的路牌僅此一個,務必停下來留下一張紀念照,而北橫公路的最末端是一連串的下坡髮夾彎,跑車在這邊會比較辛苦一點,騎士基本的騎乘姿勢是否正確在這邊很容易看出來,如果騎到肩膀痛手在抖,就表示姿勢錯誤。
出北橫後右轉轉進臺七甲『中橫宜蘭支線』,前段是一段又長又直的大路,旁邊底下河谷時常種滿西瓜(應該吧),視野非常寬闊。
繼續沿著臺七甲往南騎進入南山段會開始爬坡上山,路旁有大片的高麗菜園,如果你問我臺灣最像歐洲的地方是哪裡,我會跟你說南山這邊的景觀最有歐洲那種遼闊視野的感覺。
而南山這邊也是羅馬公路之後第一個可以加油的所在,我們早上八點出發到這邊大概是中午時間,給有計劃跑類似入線的朋友參考一下,羅馬公路路口到這邊的裡程約147公裡,下一個加油站是在45公裡之外的梨山,所以在這邊務必加油,同時這個加油站只營業到晚上六點,夜跑的車主務必要注意油量!
本趟行程在出發前很多朋友問我整條路上會不會根本沒有加油站啊?
其實這點真的可以放心,除了夜跑可能會遇到加油站打烊以外,臺灣要遇到兩百公裡沒有加油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火花羅在出發前都會做好完整的行程規劃,以下是『top of taiwan』—臺灣之頂公路上可以加油的加油站,所以根本不用怕啦!
過了南山後一路往南前進,在靠近武陵的地方會遇到一個奇特的地形:『思源埡口』
這邊地處是兩個山脈中間的山谷,加上方向剛好是面對東北方,冬季的東北季風會一股腦灌在這邊,一但遇到寒流來襲這邊相當容易結霜下雪,冬季平日則容易起大霧,火花羅經過這邊這麼多次很少看到像今天這樣好天氣的。
如果你騎車走同樣路線,突然發現兩邊視野開闊了起來,路旁出現一球一球有趣的草叢,那麼歡迎你來到『思源埡口』
再往前進就到了梨山,這邊可以看到不少建在懸崖邊的房子,遠方的山頭則是看得出臺灣山林過度開墾的痕跡,過去齊柏林的看見臺灣系列對於清境、梨山等地的過度開墾有很深的著墨 。
過了梨山後轉一小段臺八線往武嶺前進,這邊會遇到這次挑戰中第一個坍方,會有交通管制,雖然只是短短一小段但是路況相當糟,經過得時候務必小心前進
很快的,就是大家很熟悉的武嶺了,過年前陣子有一波特別強的寒流,雖然過年那幾天是晴空萬裡但是武嶺上的積雪還是沒有融光,我們大夥經過的時候大概是4度上下,火花羅騎DL650因為有大風擋跟護弓,還可以帶著夏季手套騎這段,如果是騎街車的車友務必要準備好保暖衣物,武嶺的氣溫夏天大概約10度,冬天則是接近零度上下
火花羅在這邊也幫參加的車友拍了難得的追焦照
武嶺,臺灣之頂公路最高處,不免俗要幫大家拍個大合照啦!
當天晚上則是住在埔裡的一家包棟民宿,一晚共24000有點小貴但是很乾淨舒適,小小的庭院塞了10幾臺車,壯觀啊!!
Day 2
第二天從埔裡出發經過塞死人的日月潭,走上臺21後車流順暢很多,在這邊遇到第二個坍方管制,即使只是機車也是一臺一臺放行通過,大夥在過了管制點後的路邊休息集合,在這邊曬著暖暖的冬陽看櫻花,很舒服!
臺21上有很多別的地方不一定看得到的『明隧道』,這種隧道因為有一側是開放式的,所以取名叫做明隧道,最主要的功能是防範落石,在這裡面拍照也可以拍出別有風味的照片!
臺21線又稱新中橫,起始於臺中,也就是中部車有相當熟悉的天冷段,經過日月潭、並在玉山國家公園轉變為編號臺十八的阿里山公路,雖然名字是新中橫但是其實是一條縱向的道路,一路沿著中央山脈與玉山山脈開闢,可以說是已經斷了的臺八線以外最脆弱的一條道路,沿途可以在道路兩旁看到許多的山壁固化工程。
新中橫玉山到阿里山這段路另一個特色就是臺灣獼猴,在玉山段附近時常可以看到臺灣獼猴在路中間大吃大喝,完全不怕人,車友們下次看到請勿餵食,有很多車友離開車子後回來看到自己的車被霸佔的事件,甚至攻擊人的事情層出不窮。
這次旅行我第一次加油是在關西羅馬公路,第二次加油則是在400公裡後的阿里山加油站,一桶油跑了400公裡後還有25公裡的續航力,DL650仗著跟DL1000一樣大的油箱但是更省油的引擎,創造出來的續航力比1000CC的還高啊!
加上motul 300V機油的加持,一天半的山路下來大概平均油耗是4.8升上下,超級無敵省油。
過了阿里山後有一個路口要左轉進產業道路,導航的話可以直接導航到達娜伊谷自然生態公園,不過這條山路很小而且還有大車出沒,行經這邊的時候務必小心騎乘開google map給大家看可能會更清楚。
這兩條連結臺18線跟臺29線的產業道路就是青山產業道路跟新美產業道路,這段路也可以說是本次旅行最後的挑戰,路況說差不差說好不好,大概就是稍微爛一點的水泥路為主,偶爾來一點輕度的OFF ROAD,對SUZUKI V-Strom來說是小菜一碟,但是對一些大羊或是跑車可能就沒這麼輕鬆了。
在靠近錫安山的地方有一個被稱為『世紀大峽谷』的景點,左側的山壁高聳壯觀頗有媲美太魯閣大峽谷的氣勢,雖然我們沒有停下來拍照但是火花羅很幸運的在車子前進的時候還是捕捉到了這片山壁的一角
完成最後的挑戰後,進入那瑪夏區的臺29線,路況就恢復平穩,一路上可以看到很多八八風災後重建的便橋,路幅往往都不大,通過時請相互禮讓放慢車速,中間會經過令人哀傷的小林村紀念公園,熱鬧的甲仙市區(可以停下來吃點冰消暑)。
臺灣之頂公路最後一段路我們從甲仙左轉進入臺20/27線南橫公路,再往南進入屏東市區,兩天一夜的過年騎行團到這邊也進入了尾聲 旅程得最後我們用小蒙牛燒肉劃下最棒的end,相信陪火花羅完成挑戰的每一位車友應該都從這趟旅行獲得滿滿的回憶。
後記:
雖然騎過了很多國家,看過了很多繁華或是荒蕪的美景,但是臺灣環島以外還是有很多美景等待大家騎車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