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騎行不只有環島一條線 開荒拓土摩旅縱切臺灣

2020-12-18 MOTO

還記得我在北美騎車從阿拉斯加跨境加拿大的時候,走一條沿著山脈的陵線開闢的荒蕪山路,在這個即使放眼全世界,在這種高緯度的地方公路系統本來就極少,更別說是一條穿越整個山脈的公路,因此這條充滿冒險挑戰的道路被人稱做『top of the world』

在臺灣,適合騎摩託車旅行得臺灣島上我相信有環島經驗的人應該不多,像是火花羅每年都環島一次,不管是西濱、臺一線、臺三線、大環島小環島都環到膩了,反而是前幾年突然出現一條沿著臺灣中央山脈縱切的路線沒跑過,這條路線跟前面提的『top of the world』非常相似,所以我就乾脆叫劃開臺灣的路做『top of taiwan』—臺灣之頂公路。

Day 1

我們的路線起始大概是從臺三關西羅馬公路開始,避開最擁擠得臺北縣,然後從屏東市區結束,雖然不是完整的切完整個臺灣,但是最重要的中央山脈段的有跑到,整路跑完大概要花兩天的時間,加上回程約三天,所以我選在大過年初一的時候揪了一群朋友一起挑戰這條臺灣之頂公路。

羅馬公路我相信北臺灣得車友們都很熟悉,就不多作介紹,我們在羅馬公路跟臺七線交接的北橫之星稍作休息suzuki的朋友做會合,北橫之星的水蜜桃蜂蜜滿好喝的,來這邊坐的車友可以帶一罐回去泡茶。

這兩天老天爺賞臉的,給了我們超棒的好天氣,早晨騎在北橫往宜蘭的方向不但空氣清新,陽光透過樹梢灑落在柏油上,騎起來很舒服,經過北橫最有名得地標大橋自然得拍一張照片。

北橫這座小橋也是很值得拍下來留念的地方,這裡是臺灣高空蹦極勝地:『大漢橋』。

過了大漢橋就離北橫明池國家森林遊樂區不遠了,這裡的植被隨著高度變化相當快速,在明池這邊的針葉林可以說是臺灣最漂亮的山路景觀,只是這邊不少遊客出沒,經過的時候務必放慢速度。

過明池後不久,留意一下右邊,會有一個臺七線77公裡的路標,臺灣777的路牌僅此一個,務必停下來留下一張紀念照,而北橫公路的最末端是一連串的下坡髮夾彎,跑車在這邊會比較辛苦一點,騎士基本的騎乘姿勢是否正確在這邊很容易看出來,如果騎到肩膀痛手在抖,就表示姿勢錯誤。

出北橫後右轉轉進臺七甲『中橫宜蘭支線』,前段是一段又長又直的大路,旁邊底下河谷時常種滿西瓜(應該吧),視野非常寬闊。

繼續沿著臺七甲往南騎進入南山段會開始爬坡上山,路旁有大片的高麗菜園,如果你問我臺灣最像歐洲的地方是哪裡,我會跟你說南山這邊的景觀最有歐洲那種遼闊視野的感覺。

而南山這邊也是羅馬公路之後第一個可以加油的所在,我們早上八點出發到這邊大概是中午時間,給有計劃跑類似入線的朋友參考一下,羅馬公路路口到這邊的裡程約147公裡,下一個加油站是在45公裡之外的梨山,所以在這邊務必加油,同時這個加油站只營業到晚上六點,夜跑的車主務必要注意油量!

本趟行程在出發前很多朋友問我整條路上會不會根本沒有加油站啊?

其實這點真的可以放心,除了夜跑可能會遇到加油站打烊以外,臺灣要遇到兩百公裡沒有加油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火花羅在出發前都會做好完整的行程規劃,以下是『top of taiwan』—臺灣之頂公路上可以加油的加油站,所以根本不用怕啦!

過了南山後一路往南前進,在靠近武陵的地方會遇到一個奇特的地形:『思源埡口』

這邊地處是兩個山脈中間的山谷,加上方向剛好是面對東北方,冬季的東北季風會一股腦灌在這邊,一但遇到寒流來襲這邊相當容易結霜下雪,冬季平日則容易起大霧,火花羅經過這邊這麼多次很少看到像今天這樣好天氣的。

如果你騎車走同樣路線,突然發現兩邊視野開闊了起來,路旁出現一球一球有趣的草叢,那麼歡迎你來到『思源埡口』

再往前進就到了梨山,這邊可以看到不少建在懸崖邊的房子,遠方的山頭則是看得出臺灣山林過度開墾的痕跡,過去齊柏林的看見臺灣系列對於清境、梨山等地的過度開墾有很深的著墨 。

過了梨山後轉一小段臺八線往武嶺前進,這邊會遇到這次挑戰中第一個坍方,會有交通管制,雖然只是短短一小段但是路況相當糟,經過得時候務必小心前進

很快的,就是大家很熟悉的武嶺了,過年前陣子有一波特別強的寒流,雖然過年那幾天是晴空萬裡但是武嶺上的積雪還是沒有融光,我們大夥經過的時候大概是4度上下,火花羅騎DL650因為有大風擋跟護弓,還可以帶著夏季手套騎這段,如果是騎街車的車友務必要準備好保暖衣物,武嶺的氣溫夏天大概約10度,冬天則是接近零度上下

火花羅在這邊也幫參加的車友拍了難得的追焦照

武嶺,臺灣之頂公路最高處,不免俗要幫大家拍個大合照啦!

當天晚上則是住在埔裡的一家包棟民宿,一晚共24000有點小貴但是很乾淨舒適,小小的庭院塞了10幾臺車,壯觀啊!!

Day 2

第二天從埔裡出發經過塞死人的日月潭,走上臺21後車流順暢很多,在這邊遇到第二個坍方管制,即使只是機車也是一臺一臺放行通過,大夥在過了管制點後的路邊休息集合,在這邊曬著暖暖的冬陽看櫻花,很舒服!

臺21上有很多別的地方不一定看得到的『明隧道』,這種隧道因為有一側是開放式的,所以取名叫做明隧道,最主要的功能是防範落石,在這裡面拍照也可以拍出別有風味的照片!

臺21線又稱新中橫,起始於臺中,也就是中部車有相當熟悉的天冷段,經過日月潭、並在玉山國家公園轉變為編號臺十八的阿里山公路,雖然名字是新中橫但是其實是一條縱向的道路,一路沿著中央山脈與玉山山脈開闢,可以說是已經斷了的臺八線以外最脆弱的一條道路,沿途可以在道路兩旁看到許多的山壁固化工程。

新中橫玉山到阿里山這段路另一個特色就是臺灣獼猴,在玉山段附近時常可以看到臺灣獼猴在路中間大吃大喝,完全不怕人,車友們下次看到請勿餵食,有很多車友離開車子後回來看到自己的車被霸佔的事件,甚至攻擊人的事情層出不窮。

這次旅行我第一次加油是在關西羅馬公路,第二次加油則是在400公裡後的阿里山加油站,一桶油跑了400公裡後還有25公裡的續航力,DL650仗著跟DL1000一樣大的油箱但是更省油的引擎,創造出來的續航力比1000CC的還高啊!

加上motul 300V機油的加持,一天半的山路下來大概平均油耗是4.8升上下,超級無敵省油。

過了阿里山後有一個路口要左轉進產業道路,導航的話可以直接導航到達娜伊谷自然生態公園,不過這條山路很小而且還有大車出沒,行經這邊的時候務必小心騎乘開google map給大家看可能會更清楚。

這兩條連結臺18線跟臺29線的產業道路就是青山產業道路跟新美產業道路,這段路也可以說是本次旅行最後的挑戰,路況說差不差說好不好,大概就是稍微爛一點的水泥路為主,偶爾來一點輕度的OFF ROAD,對SUZUKI V-Strom來說是小菜一碟,但是對一些大羊或是跑車可能就沒這麼輕鬆了。

在靠近錫安山的地方有一個被稱為『世紀大峽谷』的景點,左側的山壁高聳壯觀頗有媲美太魯閣大峽谷的氣勢,雖然我們沒有停下來拍照但是火花羅很幸運的在車子前進的時候還是捕捉到了這片山壁的一角

完成最後的挑戰後,進入那瑪夏區的臺29線,路況就恢復平穩,一路上可以看到很多八八風災後重建的便橋,路幅往往都不大,通過時請相互禮讓放慢車速,中間會經過令人哀傷的小林村紀念公園,熱鬧的甲仙市區(可以停下來吃點冰消暑)。

臺灣之頂公路最後一段路我們從甲仙左轉進入臺20/27線南橫公路,再往南進入屏東市區,兩天一夜的過年騎行團到這邊也進入了尾聲 旅程得最後我們用小蒙牛燒肉劃下最棒的end,相信陪火花羅完成挑戰的每一位車友應該都從這趟旅行獲得滿滿的回憶。

後記:

雖然騎過了很多國家,看過了很多繁華或是荒蕪的美景,但是臺灣環島以外還是有很多美景等待大家騎車去探索。

相關焦點

  • 一生要去一次的臺灣環島騎行
    不久前上映了一部關於臺灣騎行的電影——《破風》,又將很多人塵封多年的臺灣環島騎行夢重新點燃了生機。這部電影帶給我們飛一般的感覺,帶著我們破風騎行,在風光田園,碧海藍天,清風祥雲,在天與地的交界線中騎行,讓我們一起追求勇敢自由的心!       在臺灣騎車環島一定是件終生難忘的事,身體遭受痛苦煎熬,眼睛卻浸在一路怡人的美景中。
  • 溫暖的海風___記臺灣環島騎行(代攻略)
    這現象在臺灣簡直匪夷所思,廁所無一處有異味,公路無一條有垃圾,原來自以為在祖國繞過幾圈,見過大小兩、三百城市,長沙算是發展得最好、最快、最宜居的衛生城市。可與之臺灣相比,從人文到環境竟差了許許多多。15天台灣自由行,時間有點太短,只夠維持環島騎行,看景只能走馬觀花,了解人文更是膚淺,好在後半程搭帳篷露宿,接觸到更多臺灣民眾,對臺灣的好感一天天加深。
  • 《臺灣環島騎行計劃書》2019-02-01
    寶島,經典的環島路線陰雨和颱風來臨之前,騎行僅此一季             臺灣環島15天14夜,1200餘公裡行程單車環島騎行是深入感受臺灣的最佳選擇15天之內費用,不包括大交通費用,騎行路上以外景點費用。
  • 臺灣最全騎行地圖,圓你環島夢!
    有部電影叫《練習曲》,一個大學畢業的男主人公,一個人,一把吉他和一輛單車,沿著太平洋逆時針環島騎行,穿越東岸與西岸滑過浮雲。建議騎行:3-4天  這段路以人文歷史為亮點  臺灣西部道路密集,從臺1 線穿越市區  可以沿著臺61 線/ 臺17 線輔道走
  • 夢想清單上的臺灣環島騎行
    臺灣兩鐵環島的新玩法,用鐵路加「鐵馬」單車的方式,讓環島騎行不再只是累!累!累!苦修與腐敗結合在一起,一張一弛。夢想清單上的臺灣環島騎行,終於可以畫上「√」了。文槍槍攝影喜琳槍槍  一部名為「夢想騎士」的廣告短片感動了無數人,「再不出發我們就老了」的口號,伴隨著臺灣環島騎行的夢想直通車,一同埋在無數人心中。是啊,「再不去臺灣,志玲姐姐都老了!」
  • 《單車遇見臺灣:環島騎行筆記》
    兩條經典線路詳解+最可行的租車環島計劃;帶上最簡單的行囊,遇見臺灣最美的風景;臺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推薦閱讀,攜程旅行網、天涯社區、中國臺灣網聯袂推薦。  內容簡介:  本書記錄了作者天天兩次環臺灣島騎行的經歷。
  • 臺灣環島遊,來一次放飛自我的騎行吧!
    騎行也是其中一種,一人一車一瓶水,在不同的路上破風而行。而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推薦臺灣環島騎行遊!看過《破風》的人都知道,騎行是一種很爽的運動,同時也是一种放飛自我的旅遊方式。騎行也許比較累,它無法像坐在車裡吹著空調,不怕太陽會曬傷自己。但騎行就像一種自我的修行,它能讓你充分地感受到風無處不在,同時也能提升自己的耐力和爆發力。
  • 2016-BMW(臺灣)摩託車環島騎行年
    >BMW(臺灣)TMT摩旅服務俱樂部【雷+雪】中國摩旅服務俱樂部2016年(臺灣)寶馬摩託車16周年BMW品牌100周年攜手聯盟、戰略合作夥伴。共同開創兩岸(BMW)摩託車主互動交流騎行。【雷+雪】受邀組織大陸10位尊貴席位。暫定11月份前往臺灣環島騎行,受邀貴賓席參加為期2天的BMW(臺灣)車主「大會師」
  • 臺灣環島騎行攻略(完整14天)
    臺灣環島有成熟的路線,各個路線的補給都很充足。711和全家基本上一路都是,而且都是有衛生間的,所以不用擔心缺什麼東西。日用品什麼都不用帶,直接去買就好。只要帶上騎行裝備,比如騎行褲、騎行手套、頭巾、電筒、頭盔等等啦。一定要戴頭盔,不僅僅是美觀,安全是最重要的。去到臺灣你會發現,所有的人都戴頭盔,不戴的話會顯得你很low。
  • 畢業就去臺灣騎行環島遊吧
    其實,臺灣是最適合騎行環島遊的,每天,都有不計其數的人,一輛單車,一個背囊,就開始環島旅行。從臺北出發,經新竹,到臺中、臺南,最後到達臺灣最南部—高雄,然後再遊高雄出發,經屏東、花蓮、宜蘭,最後回到臺北。
  • 臺灣的旅遊,我中意的是環島騎行
    臺灣早期的經典綜藝,吳宗憲主持的《你猜你猜你猜猜猜》口無遮攔,蔡康永和小S在《康熙來了》中大尺度聊騷,大學宿舍兄弟做完包皮縫線手術後一度不敢觀看「汙妖王」費玉清主持的節目(老司機2016年跑到大陸來參加某檔綜藝節目,立馬變得規規矩矩不敢開車了)。
  • 皖豫粑粑騎行錄,海峽兩岸大學生齊聚臺灣——15天1198公裡騎行臺灣環島
    而正是這次論壇,讓我們一起聊到了在臺灣交流的事情,而我們想到最好的方式莫過於騎行臺灣環島來的有意義!相信這次難忘的旅程,大家一定能夠在其中找到你想要的!!!最美好的時光在路上,只有單車能滿足我追隨大自然欲望,我愛上騎行,滿腦子都是路上的味道。
  • 浮遊臺灣 「單車騎士」的環島日誌
    13天,1060公裡,臺灣環島一圈。08年開始的念想,終於在30歲前的2013年實現了。電影《練習曲》裡的這句話,是一直支撐我騎行環島的座右銘,如今終於有底氣對自己說了。此前有非常多的朋友以各種方式環島遊臺灣,我偏偏選擇騎自行車這一方式,是為了苦行,鍛鍊身體意志,也是為了能更貼近臺灣,親歷絕美風光。
  • 臺灣「五星旗鐵衛隊」環島騎行:願和平統一
    據海峽衛視11月28日消息,由臺灣人民抗日協會發起的「高舉五星旗環臺灣島,憑弔抗日英雄活動」,21日自臺北啟程,以順時針方向環島騎行,一路往東騎,經過花蓮縣秀林鄉的太魯閣族抗日紀念碑、臺東縣的阿美族抗日紀念碑,於26日抵達臺南市玉井區的噍吧哖抗日紀念館。
  • 關於臺灣的騎行準備
    【臺灣環島騎行一般分為三條線路】1.【海線環島】俗稱外線,基本上就是沿著臺灣島最外側的公路騎行,路程也是最長,長度約1200公裡。是大多數騎友的選擇。2.【內圈環島】以臺1線和臺9線為主,略過最南和最北兩端,長度約900公裡,雖然路程較短,但是整條線路卻是臺灣歷史人文最精華的線路。
  • 67歲老人慾赴臺灣環島騎行 全程近3千公裡
    67歲老人慾赴臺灣環島騎行 全程近3千公裡   見習記者 查 睿  臺灣環島騎行是很多「騎行俠」(騎行愛好者)的夢想,寶島美麗的風景和良好的騎行條件吸引了不少人躍躍欲試。
  • 單車環島,臺灣新風尚(行走臺灣)
    「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10年前,臺灣電影《單車環島日誌》掀起了單車環島風潮。如今作為一種生活風尚,在臺灣隨時隨處都能看到騎行者身影,這些來自寶島內外的騎行者們不斷挑戰自我,用心感受著路上的風景與濃厚人情。   單車騎行在臺灣到底有多火爆?
  • 臺灣單車環島10日行程
    臺灣單車環島10日行程
  • 做一件不會後悔的事,譬如臺灣環島
    早前推送透露過,不死騎BOSKEY與最會遊Triploc聯合推出海外騎行的旅遊產品。根據對車友們的問卷研調顯示,大家對於國內的經典騎行路線和臺灣環島特感興趣。近在咫尺,騎行天堂,會不會是你踏出自行車之旅的第一步呢?臺灣省,別稱福爾摩沙(formosa),美麗之意。臺灣環島絕對是亞洲地區感受騎行文化最佳的選擇,幾乎每個到過臺灣騎行的朋友都會對其留下畢生難忘的印象。
  • 臺灣環島騎行之「東海岸篇」——「追風太平洋」
    在暴雨中的基隆市裡繞來繞去快半小時才重新找迴環島1號線的標誌。加上下雨的助攻,海邊的風像發了瘋一樣的大。好在衝回臺北的信念力量是無窮大的,就算在這大風大雨裡,速度也跑得飛快,一路狂奔回到臺北,畫完了大陸離島這一個完整的圓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