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腫瘤新療法與新理念:腫瘤電場治療今年5月正式在中國內地獲批

2020-12-17 中國網財經

  中國網財經11月15日訊 日前在「腫瘤防治,贏在整合」為主題的2020 中國腫瘤學大會(CCO)上,胃腸間質瘤(GIST)、膠質母細胞瘤(GBM)領域的創新治療方案及療法備受關注。

  此次大會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近100個前沿專題,涉及腫瘤相關基礎研究、臨床研究、臨床轉化、創新產品及醫院管理等多方面的內容。

  新方案:GIST耐藥突變,瑞派替尼從源頭解決

  胃腸間質瘤(GIST)是胃腸道最常見的間質腫瘤。目前,在晚期GIST患者的靶向治療領域,具有廣泛異質性的原發和繼發耐藥突變問題是是困擾臨床醫生的臨床難題。在本屆CCO胃腸間質瘤(GIST)專場,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李健教授在「胃腸間質瘤藥物治療進展」報告中指出,KIT(75%~80%)或PDGFRA(5%~10%)基因突變是絕大多數GIST患者原發耐藥的主要原因,且存在不同突變位點出現頻率差異較大的特點。而在繼發耐藥突變中,KIT基因點突變也較為常見,且同樣存在異質性。研發能廣譜抑制各種原發和繼發耐藥突變的TKI被認為是改變晚期GIST治療現狀的關鍵。

  靶向KIT開關口袋的新型TKI——瑞派替尼被認為可以從源頭解決由原發及繼發基因突變導致的GIST靶向治療耐藥問題。作為一種新型TKI,瑞派替尼區別於以往傳統TKI競爭性結合三磷酸腺苷(ATP)的獨特雙重作用機制,同時還能抑制開關口袋和活化環開關,兩者相互協同,可強效抑制廣泛的KIT和PDGFRA激酶的不同突變形式,更符合GIST患者腫瘤異質性的臨床特點。

  新療法:腫瘤電場治療為膠質母細胞瘤患者帶來生存獲益

  作為腫瘤領域一項全新的治療手段,腫瘤電場治療於今年5月正式在中國內地獲批,成為15年來首個在中國內地獲批用於膠質母細胞瘤(GBM)的創新療法。

  本次CCO大會上,美國明尼蘇達州羅切斯特市梅奧診所神經腫瘤科主任Joon Uhm教授、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賽克教授對腫瘤電場治療的作用機制及其在GBM診療中的臨床研究進展及實踐經驗進行了學術報告。

  同時在同大會神經腫瘤專業委員會和腦膠質瘤專業委員會聯合分會場同期召開的2020 廣東神經腫瘤學術年會上,廣東省抗癌協會神經腫瘤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牟永告教授等擔任大會主席,與會專家同樣針對腫瘤電場治療在GBM中的應用進行了深入交流與探討。

  腫瘤電場治療的作用機制是通過低強度、中頻交變電場,作用於增殖癌細胞的微管蛋白,幹擾腫瘤細胞有絲分裂,抑制腫瘤增長並使受電場影響的癌細胞死亡。Joon Uhm教授介紹,目前臨床研究已證實,腫瘤電場治療可有效延長GBM患者的OS,並維持生活質量。基於確證的臨床數據,在新診斷的GBM中,腫瘤電場治療已被納入梅奧診所臨床試驗及非研究性治療標準,而在復發患者(早期復發、KPS評分良好,既往未接受BEV治療)中被推薦與化療聯合應用。

  新理念:院長論壇談新時代的醫院管理與發展之路

  後疫情時代,如何構建醫院健康快速發展的新秩序,推動醫院更好的可持續發展,是擺在每一位醫院管理者面前的重要命題。在本屆CCO大會上,由再鼎醫藥支持的中國腫瘤學大會醫院管理分會2020醫院院長論壇,作為大會唯一非臨床主題論壇帶來了這一話題相關的深入探討。

  院長論壇在醫院管理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院長季加孚教授,以及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院長徐瑞華教授的帶領下,已成為醫院管理領域內以高端、創新、融合為特色的醫院管理交流平臺。

  論壇主要聚焦對公立醫院經營與發展影響最為深遠的內外部因素展開總結與展望。

(責任編輯:顧凡)

相關焦點

  • 聚焦新療法與新理念,2020 CCO這些精彩不容錯過!
    2020年11月12~15日,以「腫瘤防治,贏在整合」為主題的2020 中國腫瘤學大會(CCO)在廣州隆重召開,大會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近100個前沿專題,涉及腫瘤相關基礎研究、臨床研究、臨床轉化、創新產品及醫院管理等多方面的內容,為腫瘤領域的專家學者帶來了一場學術盛宴。
  • 腫瘤電場治療,大忽悠還是大救星?
    它英文叫Tumor Treating Fields,縮寫為TTFields,是一種已經上市的新方法。目前上市的腫瘤電場治療產品的商品名叫Optune,是由美國生物技術公司Novocure開發的一個可穿戴設備,2011年被FDA批准用於惡性腦膠質瘤治療,最近開始拓展到其它腫瘤治療。長得嘛,就是下面這樣。
  • 進博會醫藥館前沿成果盤點:「藥王」修美樂、質子治療、腫瘤電場...
    艾伯維展臺的「藥王」修美樂 「宇宙藥企」輝瑞帶來了罕見病藥維萬心(氯苯唑酸軟膠囊),這款藥今年9月底在國內正式獲批,這是全球首個、也是唯一經批准用於治療轉甲狀腺素蛋白澱粉樣變性心肌病
  • 聚焦婦科腫瘤 開啟無創時代 鄭大二附院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創建...
    健康大河南訊:(圖文/趙穎)12月12日,由河南省抗癌協會腫瘤超聲治療委員會及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聯合主辦的河南省抗癌協會腫瘤超聲治療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暨2020年河南省高強度聚焦超聲消融治療在婦科的應用進展研討會暨鄭大二附院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創建示範基地啟動儀式於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隆重舉行
  • 盤點2020年十大最常見癌症,都有哪些新療法獲批?|免疫療法|前列...
    2020年,儘管新冠疫情席捲全球,但美國FDA新藥審批並未受到影響,今年,FDA共批准54個新藥(截至12月30日),超過去年。所有新藥中,腫瘤藥仍以近20個的數量拔得頭籌。今年十大腫瘤有哪些新療法獲批?好醫友為您整理如下:【一】 乳腺癌
  • 第九屆中國腫瘤介入與微創治療大會將於3月舉行
    由於介入醫學獨具的微創、高效、精準和可重複性,腫瘤介入與微創治療成為近年來發展迅速,從業人員非常廣泛的領域,已經成為與內科、外科並駕齊驅的第三大學科。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介入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天津市腫瘤醫院腫瘤介入治療科郭志教授介紹,隨著精準醫學時代的到來,腫瘤治療理念正發生變革,腫瘤治療趨向微創、高效和個體化,微創介入正成為腫瘤治療的新方向。
  • 腫瘤診治有哪些新技術?今年重慶腫瘤防控做了這些
    12月4日-5日,重慶市醫學會腫瘤學年會及重慶市醫師協會放射腫瘤治療學年會召開,數百名腫瘤醫師、護理人員齊聚一堂,針對腫瘤診治進行探討。此次會議由重慶市醫學會、重慶市醫師協會主辦,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承辦,邀請國內業界知名教授授課,圍繞精準診療和智慧醫療、腫瘤學科新進展、常見惡性腫瘤治療規範和技術等方面進行交流,全方位展示腫瘤防控、早期診斷、規範診療以及康復管理等領域最新進展。
  • 電場治療癌症:下一個十億級美元金礦?
    來自中國原子能研究院的李開華等人的研究顯示,直流電場能令癌細胞生存環境產生電化學反應,導致pH值急劇變化,細胞膜崩潰,細胞核凝固,最終導致癌細胞死亡[5],也有研究表明,直流電場也可能通過影響癌細胞的代謝和生長而實現抗癌效果[6]。
  • 質子治療在中國方興未艾:治療腫瘤放療新武器
    從日本企業(中國)研究院獲悉:全球接受質子重離子治療的患者已經突破13萬人次,且每年治療人數增長率超過30%。該機構預計,2020年,全球接受質子重離子治療的患者將超過20萬人次;考慮到人口基數、老齡化、生活水平提高等因素,中國質子重離子治療人數或超過5萬人次。
  • 綜合治療+電場治療助70歲患者回歸正常生活|腦膠質瘤|母細胞瘤|...
    由於治療條件有限,立即為患者進行了全面的檢查,決定為其進行綜合治療+電場治療。經過三個多月的綜合治療,患者複查頭顱MRI病變較前明顯縮小。出院時,患者神志清醒,睡眠飲食正常,說話很流利。「我是躺著進來的,現在不用人攙扶,自己就可以走出病房了。」患者拉著醫護人員的手說。
  • 中國首家超聲聚焦治療腫瘤外科中心於二炮成立
    中新社北京七月一日電(記者 曾利明)一名肝腫瘤患者靜靜地躺在治療臺上等待手術,但卻看不到無影燈和手術刀,只見主刀醫生在工作檯電腦前輕點滑鼠,探頭隨之在體表的腫瘤部位移動、定位、開機治療;四十分鐘後,電子屏幕顯示:腫瘤組織破壞,活性消失——這是記者今天在中國第一家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腫瘤外科中心看到的一幕。
  • 感染新冠病毒後腫瘤消失?!快來了解下腫瘤領域的「借毒殺癌」理念
    感染新冠病毒前後腫瘤病灶變化 (圖片來源於參考資料1) 雪上加霜的是,確診不久他又因為呼吸困難再次住院,這次他被診斷出患上了新冠肺炎。在醫院住院11天後,他的症狀得到緩解,出院在家中休養。這期間他沒有用過任何免疫化療和皮質類固醇治療。
  • 三月羊城 相約第九屆中國腫瘤介入與微創治療大會
    ,落實腫瘤微創與介入治療技術的規範化管理,總結相關領域的新知識、新理念、新數據、新經驗,推廣新技術、新產品。「第九屆中國腫瘤介入與微創治療大會CCIO2018暨18屆中國腫瘤介入大會、第19屆國際冷凍治療大會、2018廣東省介入年會」將於 2018年3月30日-4月1日在廣州舉行。  本次大會主題是「技術臨床 規範發展 合作提高」。
  • 中國腫瘤營養志願者部北京桓興腫瘤醫院工作站正式成立
    2020年12月10日,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營養專業委員會腫瘤營養志願者部北京桓興腫瘤醫院志願者工作站正式成立,授牌剪彩儀式在院四樓會議室隆重舉行。北京桓興腫瘤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姚克青主持本次會議。桓興醫院院長助理張效東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綜合科於雷主任、中國腫瘤營養志願者部副主任賈志丹博士先後為本次儀式致辭。石漢平主任以《還營養為一線治療》為題發表了精彩的主題分享。
  • 中國超聲波腫瘤治療技術培訓走出國門
    人民網開羅8月1日電(記者周輖)1日上午,「聚焦超聲無創治療腫瘤技術發展中國家培訓班」在埃及首都開羅拉開帷幕。該培訓班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國際合作司、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主辦,重慶市科學技術委員會、重慶醫科大學、重慶高技術創業中心、埃及介入放射學會聯合承辦。
  • 國內正式引入抗癌「飛彈」,能追著腫瘤精準打擊
    今年8月,又一抗癌利器在中國獲批上市,而它的重要探路者,便是世界上首臺伽瑪刀發明者——Lars Leksell教授。 Elekta Unity是一款新型抗癌症利器,已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正式批准上市。 Elekta Unity是國際首批磁共振引導直線加速器產品,2018年7月在歐洲投入臨床使用,5個月後FDA批准在美國上市。為了驗證Elekta Unity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我國隨後也馬不停蹄地開展了相關研究工作。
  • 中歐專家聚焦脊柱腫瘤熱點 TISF/IGASS聯合展學術前沿
    5月18日,由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主辦,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IGASS聯合承辦,首都醫科大學骨外科學系、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協辦,以脊柱腫瘤為主題的第八屆天壇國際脊柱暨第二屆TISF/IGASS聯合論壇在北京召開。
  • 光谷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技術湖北獲批,領跑藍海賽道
    針對已明確療效和安全性的重大疾病治療技術,中國正在加快市場準入的審批速度。日前,湖北省醫保局和衛健委下發《關於部分新增和修訂醫療服務價格項目有關問題的通知》,通過一批新增醫療服務項目的審批,其中,光谷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技術針對多癌種適應症也正式獲批,可在更多適應症開展臨床應用。
  • 安徽省腫瘤醫院專家解讀「小蘇打」聯合抗腫瘤藥物治療原發性肝癌
    人民網合肥9月28日電(汪瑞華 崔媛媛)近期,一則「小蘇打『餓』死癌細胞」的新聞在網上引起熱議。文中介紹浙江大學附屬醫院和腫瘤研究所兩位專家針對40名晚期肝癌病人嘗試使用碳酸氫鈉(俗稱小蘇打)的新療法,有效率高達100%。 針對此說法,9月27日,記者採訪到了安徽省腫瘤醫院腫瘤內二科主任、腫瘤學博士生導師範平生。
  • 第九屆中國腫瘤介入與微創治療大會在廣州召開
    共同推動腫瘤介入治療的學科建設,落實腫瘤微創與介入治療技術的規範化管理,總結相關領域的新知識、新理念、新數據、新經驗,推廣新技術、新產品。  腫瘤介入與微創治療成第三大學科  惡性腫瘤是導致我國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影響人類健康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