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裡罵人 法院判決被告公開賠禮道歉一個月

2020-09-03 閩南網泉州

 朋友圈成為不少人分享生活狀態的地方,有人曬幸福、曬美食、曬美景,也有人在朋友圈傾訴煩惱,也有人在這裡罵人發洩情緒……不過要注意,在朋友圈辱罵他人可能侵害名譽權!

近日,惠安法院就調解了這麼一起案件,市民小芳(化名)在微信朋友圈發布侮辱、誹謗他人的言論,因為侵害名譽權,經調解,她給予原告3000元精神損害賠償撫慰金作為補償,並在朋友圈公開賠禮道歉一個月。

案情 微信朋友圈侮辱他人被起訴

小芳向同村的小凰(化名)借款9500元,經小凰多次催討,她不但不償還,還從今年1月份起,在微信朋友圈多次用帶有侮辱性的詞彙稱呼對方。不僅如此,她還通過微信朋友圈和微信聊天等方式散布消息、誹謗小凰和多人有「不正當男女關係」。小凰認為,小芳散布不實信息,侮辱、誹謗的行為嚴重損害了自己的名譽權,並因此使自己承受了極大精神痛苦,所以她選擇起訴至法院。

近日,惠安法院開庭審理該案。開庭當天,原、被告都到庭參加訴訟。被告小芳起初否認她通過微信朋友圈發表侮辱、誹謗小凰的言論。經承辦法官釋法析理,她承認了上述行為,認識到自身的違法性。經法官主持調解,雙方達成調解協議,被告立即停止侵害原告的名譽權,並給予原告3000元精神損害賠償撫慰金作為補償,並在微信朋友圈向原告公開賠禮道歉一個月(不得屏蔽任何人)。若被告未能按照協議履行義務,應再支付違約金2000元。

釋法 網絡並非法外之地

經辦法官表示,我國《民法總則》和明年將要實施的《民法典》等多部法律對名譽權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規定。《民法總則》規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的名譽。名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可以要求賠償損失。本案被告通過在微信朋友圈向不特定對象公開的方式發布帶有人身侮辱、貶損性的語言,已經超出了對個人的正常評論,具有侮辱、誹謗性質,已構成對原告名譽權的侵害。

明年將施行的《民法典》繼續延續和強化了對名譽權的保護。《民法典》對包含名譽權的人格權單設一編,與物權、合同、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各編並立,並將「名譽權和榮譽權」單設一章,體現了立法者對於人格權及名譽權制度的高度重視。《民法典》還對名譽權進行了系統性立法,不僅新增對「名譽」的解釋,明確名譽是對民事主體的品德、聲望、才能、信用等的社會評價,同時詳細規定了新聞報導、文學、藝術作品、信用評價侵害名譽權的認定與例外。此外,在人格權一般規定中,仍然規定行為人因侵害人格權承擔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民事責任的,應當與行為的具體方式和造成的影響範圍相當。並且《民法典》擴大了對名譽權保護的期限,停止侵害、消除影響、恢復名譽等請求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能夠更好地保護民事主體的名譽權。

法官提醒,微信等網絡服務系統並不是法外之地,任何人不得發布含有侮辱、誹謗、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信息。如果使用了侮辱性言論貶損他人,不僅對他人造成影響,甚至還侵害了他人名譽權,行為構成侵權的,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記者 吳志明 通訊員 趙清花)

相關焦點

  • 微信朋友圈裡罵人 女子被判公開賠禮道歉一個月
    朋友圈成為不少人分享生活狀態的地方,有人曬幸福、曬美食、曬美景,也有人在朋友圈傾訴煩惱,也有人在這裡罵人發洩情緒……不過要注意,在朋友圈辱罵他人可能侵害名譽權!近日,惠安法院就調解了這麼一起案件,市民小芳(化名)在微信朋友圈發布侮辱、誹謗他人的言論,因為侵害名譽權,經調解,她給予原告3000元精神損害賠償撫慰金作為補償,並在朋友圈公開賠禮道歉一個月。
  • 微信群裡罵人?法院判決:賠禮道歉+賠償1000元!
    微信群裡可以隨便罵人嗎?群裡罵完人後拍拍屁股就可以溜?,本案依法採用不公開開庭的方式缺席審理。法院判決巫溪縣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公民的名譽權受法律保護,對本案被告是否構成侵權和相關責任問題評判如下:其一,被告是否構成侵犯原告名譽權。名譽,是指人們對於公民或法人的品德、才幹、聲望、信譽和形象等各方面的綜合評價。名譽權是指法律規定的公民享有保持和維護自身名譽的權利。
  • 微信朋友圈裡罵人 賠禮道歉一個月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朋友圈成為不少人分享生活狀態的地方,有人曬幸福、曬美食、曬美景,也有人在朋友圈傾訴煩惱,也有人在這裡罵人發洩情緒……不過要注意,在朋友圈辱罵他人可能侵害名譽權! 近日,惠安法院就調解了這麼一起案件,市民小芳(化名)在微信朋友圈發布侮辱、誹謗他人的言論,因為侵害名譽權,經調解,她給予原告3000元精神損害賠償撫慰金作為補償,並在朋友圈公開賠禮道歉一個月。
  • 微信朋友圈罵人 為何會被法院判賠錢?
    近日,重慶市合川區人民法院判決了一起因微信朋友圈罵人引發的名譽侵權案件,引發公眾關注。法院經過審理判決被告賠償原告精神損害撫慰金1000元,並在朋友圈公開道歉。
  • 微信群裡罵人?判了!
    隨後,被告武某主動向公安機關投案,承認了自己在微信群內侮辱蔣某的事實,被公安機關處以行政拘留5日。後雙方因賠償問題未達成一致,蔣某以武某毀損其名譽為由向嘉祥法院起訴要求武某向其在所在群賠禮道歉並賠償精神損害。
  • 微信朋友圈「罵人」被判公開道歉並保留10天 律師:具有典型意義
    封面新聞記者 宋瀟一言不合就罵人,洩私憤,類似的事情,估計不少人都做過,可你知道嗎,有人因為在朋友圈罵人,被法院判決公開道歉10天,且不能屏蔽任何人。8月11日,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法院宣判的一起侵害名譽權糾紛引發關注,涉事的李某因侵害他人名譽權,被法院判決在自己的朋友圈公開道歉,道歉內容至少保留10天。而這一判決受到關注的同時,朋友圈「罵人」是否違法?怎樣來判定是侮辱性、誹謗性的語言等問題也引發熱議。記者就相關問題諮詢了律師。
  • 面對朋友圈微信群上的「罵人」行為,如何維權?
    然而,也有人用這種方式發洩心中不滿,甚至指名道姓罵人、大肆散播他人的隱私。殊不知,虛擬的網絡世界並非肆無忌憚的發洩場所,尤其在微信朋友圈這樣的熟人社交平臺,只要固定了證據,一告一個準兒。朋友圈罵人被判朋友圈道歉10天因業務合作糾紛,小李在朋友圈發布對小張涉及侮辱性、誹謗性語言。小張認為小李的行為有損其名譽和人格尊嚴,將其起訴。近日,溫州市甌海法院判決小李以不屏蔽任何人的方式公開發布微信朋友圈向小張賠禮道歉,道歉內容至少保留十日。
  • 面對朋友圈微信群上的「罵人」行為,如何維權?
    然而,也有人用這種方式發洩心中不滿,甚至指名道姓罵人、大肆散播他人的隱私。殊不知,虛擬的網絡世界並非肆無忌憚的發洩場所,尤其在微信朋友圈這樣的熟人社交平臺,只要固定了證據,一告一個準兒。朋友圈罵人被判朋友圈道歉10天因業務合作糾紛,小李在朋友圈發布對小張涉及侮辱性、誹謗性語言。小張認為小李的行為有損其名譽和人格尊嚴,將其起訴。
  • 朋友圈罵人還曬照?法院判了:再發一條……
    如今,很多人會在朋友圈曬日常、訴煩惱、發表言論。近日,一個關於「朋友圈」的話題引發網友熱議↓↓↓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為洩憤發布侮辱誹謗性語言去年6月份因業務合作糾紛,李某為洩憤在朋友圈發布了對張某涉及侮辱性、誹謗性語言,其中一條還貼出了其照片。
  • 警示|微信群裡罵人?判了!
    後雙方因賠償問題未達成一致,蔣某以武某毀損其名譽為由向嘉祥法院起訴要求武某向其在所在群賠禮道歉並賠償精神損害。嘉祥法院審理認為武某在一個500人的群內發布侮辱信息,其中不僅有蔣某的顧客、合作夥伴,更有其家人朋友。
  • 朋友圈罵人還曬照?法院判了:再發一條…
    近日,一個關於「朋友圈」的話題引發網友熱議↓↓↓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為洩憤發布侮辱誹謗性語言去年6月份因業務合作糾紛,李某為洩憤在朋友圈發布了對張某涉及侮辱性、誹謗性語言,其中一條還貼出了其照片。據悉,李某發布的朋友圈對微信號內所有好友公開發布的,發布該朋友圈時其好友人數有七百人左右。
  • 微信群裡罵人?賠禮道歉加賠償
    案例趙某和錢某是鄰居,關係不錯,並且在同一個微信群裡。2019年10月,兩人因為一句玩笑話,發生口角,並產生誤會。趙某越想越氣,便新註冊了一個微信小號,加入兩人都在的那個微信群,發布了一條極其侮辱錢某的信息,內容低俗不堪。
  • 朋友圈罵人被判朋友圈道歉10天,不得屏蔽任何人
    「本人於2019年6月16日17日,在微信朋友圈發布兩條朋友圈,內容出現對x先生侮辱性語言,給x先生造成了名譽影響。本人現已認識到錯誤,在此向x先生誠懇做出道歉。」這是最近溫州張某發的朋友圈。為啥?朋友圈罵人,好友公開可見,被告,官司輸了。要道歉10天。事情還被頂上了微博熱搜第二。
  • 海口一男子微信群裡罵人,被告上法庭
    對此,張明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依法認定被告在某木工沙龍微信群中的言論侵犯他的名譽權;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侵權、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在某木工沙龍微信群及海南省一級報紙上公開向原告賠禮道歉,消除影響;判令被告支付原告精神損失費1元等。
  • 全民普法丨 在朋友圈罵人?法院判決:道歉10天!
    近日一男子就因朋友圈罵人被判朋友圈道歉10天!要求小李刪除發布的侵犯名譽信息在朋友圈公開賠禮道歉並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1萬元最終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人民法院判決小李以不屏蔽任何人的方式公開發布微信朋友圈向小張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 朋友圈罵人,被判在朋友圈道歉10天……網友:這個可以有
    新華社因業務合作糾紛小李在朋友圈發布對小張涉及侮辱性、誹謗性語言小張認為小李的行為有損其名譽和人格尊嚴將其起訴近日浙江溫州市甌海區人民法院判決小李以不屏蔽任何人的方式公開發布微信朋友圈向小張賠禮道歉道歉內容至少保留十日案件 ·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微信群裡罵人 不指名道姓也被告了
    可是有些人口無遮攔,在微信群裡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罵誰就罵誰,這可要注意了!這不,海口男子劉軍在某微信群裡發布「某老賴,不是人,是人渣是魔鬼……」等言論後,引發了一起名譽權官司。  微信群裡罵人  被告上法庭  原告張明系海南某木業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同時「某冠」是該公司的註冊商標。2018年3月17日,被告劉軍承包海南某木業有限公司木工刮磨項目。
  • 在微信朋友圈指責他人為小三,法院會怎麼判?(一二審不同判決)
    被告原與原告及陳某是同事關係,均為某公司員工,原告與陳某是上下級關係。2019年4月8日21時57分,被告在其個人微信朋友圈發布內容為:「這隻來自XXX的原告,是因為做小三光榮呢,還是因為撿到一個渣男很榮幸呢?
  • 朋友圈罵人,被判在朋友圈道歉10天……
    2019年6月16日-17日,為了洩憤,李某相繼在自己朋友圈發布了對張某涉及侮辱性、誹謗性語言,其中一條還貼出了張某的照片。據悉,李某發布的朋友圈是對微信號內所有好友公開發布的,發布該朋友圈時他的好友人數有七百人左右。
  • 汕尾男子發朋友圈罵人被告上法院!
    網絡非法外之地 名譽侵權需擔責 陸豐法院審結兩宗名譽侵權案 日前,陸豐市人民法院巡迴法庭審結了兩起網絡名譽侵權案。陸豐市南塘鎮陳某在論壇發文攻擊他人,被判賠償3000元;吳某某發朋友圈謾罵他人,構成名譽侵權,需向二原告賠禮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