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為什麼說萬物都是不存在的?《金剛經》離相寂滅分第十四品

2020-12-19 上善禪道

原文: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稀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即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稀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即為第一稀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

佛告訴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稀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密,即非第一般羅密,是名第一波羅密。」

「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是名忍辱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嗔恨。」

「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因住色生心,不因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即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

「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既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即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注釋*

慧眼;

智慧之眼,能照見著法真相

實相;

真實的本相。何為真實本相?

如我們人,按物理學講,人是由分子組成,分子是由原子組成,原子又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原子核中又有質子和中子組成,而質子中子和電子又有更小的夸克等基本粒子組成,夸克等基本粒子本質上是沒有實體的,只是個能量振動,叫做弦理論。人追尋到原始最小的單位只是個虛無的能量振動體。

就如我們前面所講的,在緣起的條件下,我們照鏡子,鏡子中的我他是否知道他只是我們的投影?而我們也不可能想像我們是否也是高維生物的投影?就如同鏡子中的我,不知道他是我們緣起的投影一樣。

第一波羅蜜;

從生死坎坷到涅槃彼岸解脫的法門。

忍辱波羅蜜;

能忍常人所不能忍,能容常人所不能容的智慧

這時候,須菩提聽聞了金剛經,深刻理會了其中的真諦,禁不住感激涕零地對佛說:「世間稀有的世尊,佛陀說如此奧妙的佛法經典,這是從我得到開慧眼以來,從未聽過如此經典的佛法。世尊,要是有人聽了這部金剛經,產生了清淨心,就能看見事物的本相,要知道這個人就成就了世間無上稀有功德。世尊這個看清事物的本質,並不是真正事物的本質,所以如來才說它名叫實相(類似此偈句上一品已經解釋過了,看不懂的朋友請看上一品)。世尊,我今日聽到如此經典的佛法,理解此經並感悟此經並不難。若是在第五個五百年也就是末法時期,若有人聽到這部經書,能感悟且講解給眾生,這個人才是難得之人才。這是為什麼呢?這個人已經沒有我,他,眾生,壽命的執著。為什麼是這樣呢?因為他已經悟到我相併不是我,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也是一樣不是真實的。為什麼呢?遠離一切虛妄的執著,就可以稱之為佛了。」

佛告訴須菩提說:「是這樣的,是這樣的。如果有人聽到這部經典的佛法,而能夠不驚疑,不恐怖,不畏懼,應當知道這人是智慧超群的人。為什麼呢?如來說從生死坎坷的欲界,也就是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到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並不是從欲界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唯一方法,而是名叫到達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也就是說,如來說這個方法這是其中一種,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並不是考取功名是唯一的富貴功名一樣,這裡如來還是在闡述無定法如來可說。」

須菩提,所謂的忍常人所不能忍,容常人所不能容的智慧,如來說並不是忍辱智慧,只是名叫忍辱智慧。這是為什麼呢?須菩提,就如我當年被歌利王刀割身體,我當時就沒有我,他,眾生,壽命的概念。為什麼這樣說呢?如果我當時被刀割的時候,心中有我,他,眾生,壽命的概念,就必定會報復,仇恨的心。

須菩提,我會想起我過去五百年做忍辱仙人時,那時,我就不執著於我,他,眾生,壽命的相。所以須菩提,菩薩就應該捨去一切的相,發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心。不應該執著於塵世間五顏六色產生心念,不應該執著聲,香,味,觸,法升起執著心,應當生起無所執著的清淨心。所以,佛說菩薩不應該有個人喜好去布施。須菩提,菩薩因該為利一切眾生,就應該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去布施。如來所說的一切世間的相都是緣起的產物,緣滅則沒有了,是暫時的,又說一切所有的眾生也不是真實眾生。後半句看似很難理解,這裡我借用百家號好友樂逍遙兄臺的一句話來解釋,佛不是萬能的有四件事還需自己探究:

須自因果;我感悟金剛經,您看到了,並且對你有所感悟,這就是你的因而得的果。須自修智慧;社會是個大染缸,染成什麼色,心決定。不經歷風雨是沒有真正的智慧的。真法不可說;無定法如來可說。連佛都沒有什麼成佛秘籍,跟何況我們,法要自己感悟。不渡無緣人 ;對於只在乎眼前的蚍蜉來說,如來在世也不可教化 。這後半句的「一切眾生也不是真實的眾生」實則就是此意,此眾生非彼眾生,就如大家在一定條件下都是學生,但不一個老師的學生,但我們不能否定他是學生。

須菩提,如來是講真話的人,講實話的人,講真理的人,而不是說謊話,將怪異話的人。須菩提,如來所證得的法,你說有也有,你說無也沒有。須菩提,如果菩薩心裡住相去布施教化眾生,就好像人進入黑夜什麼都看不到。如果菩薩心裡不住相去布施教化眾生,就如人在白天做事,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

須菩提,未來,如果有善男信女,能感悟金剛經並,如來可以憑藉佛的神通能知道這種人,也可以看見這種人,一定能成就無邊無量的功德。

此章節內容較多,感悟難度也是相當的大,我盡己所能為大家感悟到此境界,佛也說,無定法如來可說,何況是我,但願能在你修佛的路上有所感悟。

我將每天持續解讀《道德經》《金剛經》喜歡的朋友敬請關注,謝謝!

相關焦點

  • 《金剛經》到底講了些什麼?
    《金剛經》又叫《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共三十二品。我們從第二品「善現啟請分」說起,該品講凡人成佛之路,三個字:善護念。其法門在於止、觀。如何善護念?第三品「大乘正宗分」,告訴我們得道需自度,所以涅槃無法,善護念就如過河的船,河過了,不用背著船繼續行走,甚至過河不一定非要坐船,善護念只是得道成佛的方式方法之一而已。既然涅槃無法,那叫人如何修行?第五品「如理實見分」,講的就是修行方法,不住於相,去身相。
  • 非常金剛經
    因為,這些都只是符號!你問:「海雲繼夢是誰?」他是……請你接觸他的法,直接認識他!人的一生都往往外求,得之喜不白勝,失之惶惶鬱郁。心有所求,煩躁即生,終而求神。求佛、求菩薩。佛、菩薩住哪裡?在你心裡,就是你自己!你從不知道自己內在早有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覺悟的大智慧無量無邊地開展,此即如來出現。
  • 《金剛經講記》_佛學書店_華人佛教_鳳凰網
    **內容簡介**《金剛經》是歷來傳誦最廣的大乘經典之一。本書採用的是鳩摩羅什漢譯本,譯文優美流暢,富理趣和文學意味。隋唐以後,中國佛教的重要宗派都以《金剛經》為主要的習誦典籍。明奘法師以特殊的思辨形式,深入淺出地講解和歸納,並結合自己研修中遇到的問題舉例演繹,幫助讀者在最短的時間,以最簡要明晰的方式,完整清楚地了解《金剛經》的內容。
  • 《金剛經》精華
    正信希有分第六:「對法相的執著要捨棄,對沒有法相的執著更要捨棄」。不可執著。無得無說分第七:如來所說的一切,都是不可執著、不可用言語表達、不是有一切、也不是沒有一切。一切不可執著。心「無所住」,實則「能住一切所」。依法出生分第八:「一切佛、法,是不可執著的佛法。」
  • 金剛經全文翻譯
    第五品 如理實見分「須菩提,你認為可以憑佛的身相來見如來否?」「不可,世尊。不可以身相來見如來。」「為什麼呢?」「因為佛所說的身相,也就是非身相。」佛告訴須菩提:「凡是一切有形有相的身相,都是虛妄不真的。如果能把各種身相都看成非身相,你就見到如來的法身了。」
  • 《金剛經》第6品《正信希有分》
    《金剛經》(第6品《正信希有分》)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
  • 《金剛經》:第12品《尊重正教分》
    在講解《金剛經》時,不一定非要講完全經,也不要去管前後的順序,你隨處給人講一段哪怕是四句偈,甚至是一個詞,都會讓人受益無窮。第五,隨說的經義。只要是不違背《金剛經》的思想,不管你講得深,還是講得淺,都可以為人講說。
  • 佛說金剛經白話文
    如來所說的身相,就沒有身相。佛告訴須菩提:凡是所有一切有形有相的,都是虛妄的。若是你看見所有的相都沒有相了,就見到如來了。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
  • 亓效亮:和南懷瑾先生《金剛經三十二品偈頌》敬步原韻
    1945年)於四川峨眉山大坪寺掩關專修時,研讀《金剛經》一夕之作,於每品經文後題七言偈頌一首,提綱醒目,叮嚀後學,確甚有功。筆者青年時初讀南師《金剛經說什麼》,對三十二品偈頌,深為感佩,即生賡和之心,因淺見寡學,久難成篇,畏難而罷。人到中年,耽習格律,吟詠成癖,不揣淺陋,重拈偈頌,步南師偈頌原韻皆和七絕一首,以紀廿五載殊勝因緣,筆者不解佛法,和詩純屬文人妄見,蠡測管窺,貽笑方家難免。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拳拳丹忱,略表仰慕緬懷南師之情。
  • 讀《金剛經》|為何說受持《金剛經》者,如來悉知?
    如來說:「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但是,習慣了將「心」依靠在色相、聲相、香相、味相、觸相、法相上,若沒有了這些相來依靠,則「心」歸依何處呢?也許天機就在這裡,能悟到者,得大智慧。繼續讀第十四品 《金剛經·離相寂滅分》。
  • 實相就是非相,金剛經第十四品如是說
    金剛經的第十四品很長,所以我分為2段來說,今天先說前半截。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世尊!這時候,須菩提聽到佛說此經,深刻的了解義理旨趣,他感動得痛哭流淚,對佛說:「稀有難得的世尊啊,您給我說的這麼深達佛理的經典,自我開慧以來就從沒有聽聞過,世尊,如果將來有人得聞此經,深信不疑,得以清靜,他就會生起究竟的實相,就知道他成就了第一稀有的功德。世尊,這種實相就是無相,是如來為了方便我們理解而給他起名叫實相。
  • 《金剛經》全文-金剛經原文、譯文及釋意
    世尊,我如果認為自己已得阿羅漢道,世尊就不說我須菩提是喜歡無諍行的修行人。虛幻中的事,什麼也沒有,我須菩提實在沒有任何所行,只是名叫做「須菩提善歡無諍行」。須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像恆河沙數那樣多次的以身命來布施。如果另外有人以此經中的道理,甚至只實踐四句偈語,並解說給別人聽,他的福德甚多於以身命布施。
  • 佛說:讀懂這兩句話,就能看懂全部金剛經!
    這兩句話,是從整部金剛經中提煉而來,也是金剛經的精華部分,可以說全部金剛經,都在圍繞著兩句話來說的。第一句話: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這句話是金剛經告訴我,什麼是諸佛?如何成為諸佛。其實學佛就是在學,如何才能成為佛,像佛一樣,離一切相。
  • 金剛經第十五:深解義趣,涕淚悲泣的須菩提尊者
    01《紅塵說禪》系列第381篇今天咱們繼續來分享《金剛經》,這一篇講到第十四品「離相寂滅分」,由於這一篇內容比較長,我們分兩篇來介紹。其實並非如此,這個「寂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涅槃」,指的就是雖然色身四大分離,但是已經證果,所以精神並沒有消散,這種是「有餘依涅槃」,屬於阿羅漢的境界,而佛則屬於「無餘依涅槃」,也就是法身不生不滅的最高境界。
  • 金剛經第十四:無法可說,才是最高境界的說法
    01《紅塵說禪》系列第377篇我們繼續來分享《金剛經》,這一章說到了第十三品「如法受持分」。《金剛經》一共三十二品,到了這裡已經超過三分之一了,已經開始涉及到「法」這個層面了。很多師兄總有一個誤區,總認為「佛法」是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或者有什麼精妙的法門奧義,其實並非如此,佛法說到底就是這個世界的規則,萬事萬物的運行都離不開,只是大家很難察覺,因為咱們的本心都迷失了。
  • 金剛經全文及譯文(下)
    為什麼呢?須菩提!這是因為所有的菩薩都不領受有為福報功德的。須菩提向佛提問:世尊!為什麼說菩薩不領受有為福報功德?)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把三千大千世界都搗碎成粉末微塵,你有什麼看法?這些微塵多不多呢?須菩提回答說:非常多,世尊!為什麼呢?如果實際上這些微塵都是真實存在的,佛就不會說這微塵很多了。這是什麼緣故呢?佛陀所說的很多微塵,實際上並不是真說很多微塵,只是一個假名的微塵而已。世尊!如來所說的三千大千世界,並不是真實的世界,只是假名為世界而已。為什麼呢?
  • 「如來」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佛不真實存在,才得授記?
    《金剛經》中有這樣的論述:釋迦牟尼佛若真實存在,就不會得到授記;不真實存在,才得授記。表面上看似乎難以理解,為什麼是這樣呢?「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為什麼?所謂如來,即諸法的本義。」如來,是佛的十種名號之一,「如」是真如之意,指法界的勝義本性;「來」是已經到達了這種境界。按照藏傳佛教的解釋,如來就是究竟達到了真如本地。所謂的真如,《成唯識論》中定義為:「真謂真實,顯非虛妄;如謂如常,表無變易。」真如有聲聞、菩薩、佛陀之分,唯有佛陀才能徹底通達真如實相。
  • 佛陀反覆強調 金剛經智慧高於世間一切
    在金剛經第八品中,佛陀說,領悟到金剛經的般若智慧,得到的益處,比裝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還要多。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
  • 佛陀為什麼會說 金剛經智慧不可思議
    受持讀誦此經,能夠理解金剛經,能明白佛陀在金剛經說的實現正等正覺的方法,能夠接受領悟金剛經的般若智慧,能夠按金剛經般若智慧的要求,不斷努力修持。讀誦此經,對一般人,就是不斷讀誦金剛經,反覆地讀誦金剛經。對於有止觀禪修功力的修行者,就是要逐字逐句地進行實修體驗,用實修體驗來一字一句地解讀。
  • 《金剛經》白話全文 《金剛經》全文翻譯
    須菩提回答說:「按照我所理解的您的意思,世界上沒有一成不變的真理,我們通常所說的『真理』,只是一個名稱而已。也沒有什麼真理是您可以說出來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您所說的真理,不是隨便可以模仿和宣講的,這就好象『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世間萬物都是發展變化的,此一時彼一時,真理也是如此。當你說它是真理的時候,它可能已經不是真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