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吉林大學報記者 文武 見習記者 範思弟 攝/徐立華】6月6日,吉林大學校長張希在中心校區鼎新樓A910會議室主持召開了思政課教學改革校級督學專家座談會。校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李忠軍,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王利鋒,全體校級督學專家,校長辦公室、黨委宣傳部、教務處、教師工作部、財務處、馬克思主義學院等單位相關負責人參加座談會。
座談會上,校級督學專家們就思政課教學的優點、存在的問題和改進建議進行了討論,並圍繞宏觀規劃思政課、思政課體制機制改革、軟硬體教學資源投入、高素質思政課教師培養等方面提出了建議。
李忠軍、王利鋒,黨委宣傳部部長韓喜平、教務處處長劉鶴、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吳宏政分別對督學專家反映的問題進行了回應並與督學專家深度交流,共同研討提升思政課教學質量與效果的改革辦法。
張希對思政課教學組織單位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努力付出表示感謝,對思政課整體良好的教學效果給予肯定。他指出,我們要培養有家國情懷、品判性思維、懂交流、會合作、有創新創造能力的人。教師是以德育德的職業,教師應該是德才兼備之人。有才,才能起到教育中「教」的作用;有德,才能實現教育中「育」的功能。「教」和「育」的兩個方面,我們既強調「教」,更要強調「育」。一位好的老師,應該尊重每一個學生,讓學生都認為自己是好的種子,帶著這份自信離開校園的學生,往往會自信地走得更遠。教育的目的首先是培養人,然後才是培養人才。在成為人才之前,要培養學生成為文明之人、和諧之人、有家國情懷之人。張希表示,我們要不斷改進思政課教學工作,讓它真正成為立德樹人的關鍵環節,在學生的價值觀塑造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還要將思政內容貫穿於所有課程當中,挖掘課堂內容背後的故事,讓學生從故事當中受到啟發;向學生傳授思想、推演原理、方式方法,以及如何運用所學的原理方法解決問題。為此,師者要不斷加強自我修養,在教學實踐中潛移默化地薰陶影響學生,達到育人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