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兩類在反鐵磁體中存在的拓撲磁激發

2020-12-11 科學網

 

拓撲能帶理論在電子體系中首先被提出並應用,它幫助研究者在理論和實驗上發現了反常量子霍爾效應態、拓撲絕緣體、拓撲半金屬等新奇物態,是近十年來凝聚態理論的核心研究課題之一。Haldane等物理學家認為,拓撲能帶理論可以推廣到任何有能帶的晶格體系,而不局限於電子系統。這些「能帶」可以是玻色子的激發模式構成,包括光子晶體中的光子、固體中的光學支聲子、金屬中作為集體激發模式的等離激元等。

 

近期,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理論室副研究員方辰、研究員胡江平、厲康康(原物理所博士研究生)與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國際量子材料中心副研究員李源、本科生黎晨遠合作,共同在理論上發現了兩類在反鐵磁體中存在的拓撲磁激發,並用計算手段預言了它們可以在Cu3TeO6中觀測到。

 

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首先在理論上預言了在一大類共線反鐵磁體中可以存在一類新的具有拓撲性質的磁激發,稱之為狄拉克型磁激發。在此類反鐵磁體中的自旋波激發構成一條條能帶,而這些能帶在三維磁布裡淵區中是可以相交的。此類交點是一類被共線反鐵磁基態的沿著排列方向的自旋旋轉對稱性(簡稱「自旋對稱性」)和時間反演-空間反演聯合操作下的不變性(簡稱「時空對稱性」)保護的新型狄拉克點,且該狄拉克點不同於之前在電子系統中研究的狄拉克點。前者可以出現在布裡淵區的任意位置,而後者只能出現在高對稱點或者高對稱線上。

 

研究人員注意到,當考慮實際系統中自旋相互作用對理想海森堡模型的修正時,Dyaloshinsky-Moriya相互作用(DMI)會引入非共線的微擾。在這一微擾下,自旋對稱性被破壞,而時空對稱性依舊保持。同時,每個狄拉克點會「分裂」成一條「線節點」(即兩條自旋波能帶在某條線上有著相同的激發能量)。這類線節點擁有電子系統中尚未發現的某種新的Z2拓撲數,稱之為拓撲線節點。

 

為了將該理論與實驗和實際材料相結合,研究人員預言在一種反鐵磁體(Cu3TeO6)中將可以觀測到上述新型拓撲能帶交點。首先,他們用海森堡J1-J2模型預言了狄拉克點的位置,隨之將DMI作為圍繞引入狄拉克點附近的有效理論,證實了線節點的存在,並證明線節點的長度正比於DMI的平方。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

《物理評論快報》

上。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等的資助。(來源: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左:下方為體心立方的布裡淵區中,J1-J2模型在Cu3TeO6的共線反鐵磁基態中所預言的磁子的光學支中狄拉克點的位置,以D1、D2、D3標註出來;上方為示意圖當考慮Dzyaloshinsky-Moriya相互作用之後,一個狄拉克點會以兩種可能的方式分裂成線節點——拉長成為一條線段或擴展成一個圓環。右:Cu3TeO6的單胞內的晶體結構和共線反鐵磁態的磁結構;每個小球代表一個自旋1/2的銅原子,其中淺藍色代表自旋向上(默認為晶體的體對角線方向),深藍色代表自旋向下;自旋之間的海森堡相互作用J1和J2在圖中分別用黑色和紅色的線段表示。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首個低於尼爾溫度的反鐵磁拓撲量子材料
    科學家發現首個低於尼爾溫度的反鐵磁拓撲量子材料  Emma Chou • 2019-12-21 15:14:11
  • 捷克科學家在反鐵磁材料領域的新發現或將改變數據存儲的方式
    由捷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負責協調的歐盟反鐵磁性自旋電子學(ASPIN)研究項目,發現一種新型記憶材料,可提升數據讀寫速度近千倍,或將改變數據存儲方式。該研究團隊今年在《Science Advances》,《Nature Nanotechnology》和《Nature Communications》的雜誌上發表了一系列關於反鐵磁自旋電子學的文章,《Nature Physics》還為該研究發行了特別版。該研究成果得到了國際廣泛關注。     當前以計算機硬碟存儲器為代表的存儲介質,主要使用磁化現象記錄數據。
  • 拓撲半金屬的量子輸運及手性磁體新穎拓撲磁結構研究
    報告題目:拓撲半金屬的量子輸運及手性磁體新穎拓撲磁結構研究 報告人:田明亮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強磁場科學中心,安徽大學物理與材料科學學院 報告簡介:本報告主要包括兩部分:1)簡要介紹穩態強磁場實驗室的實驗測試系統及國內外用戶利用高場開展科學研究的情況,重點介紹PtBi2三重簡併點費米子材料在高磁場下的量子輸運特性研究
  • 進展|磁性二維晶體中拓撲磁性斯格明子的發現
    例如,2016年,在六角結構MnNiGa合金中,獲得寬溫區跨室溫的雙渦旋磁性斯格明子【見科研進展:寬溫域室溫磁性斯格明子(Skyrmion)研究取得重要進展】;2017年,在Kagome晶格阻挫磁性合金Fe3Sn2中,觀察到具有最高居裡溫度的多拓撲態磁性斯格明子【見科研進展:Kagome晶格阻挫磁體中的多拓撲態寬溫區磁性斯格明子】;2018年,利用聚焦離子束和微納加工技術,製備出單鏈磁性斯格明子器件
  • 物理所等揭示鐵基超導體超導渦旋中馬約拉納零能模的拓撲本質
    鐵基超導體超導渦旋中的馬約拉納零能模是當前人們關注的前沿問題。近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研究員丁洪、中科院院士高鴻鈞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Liang Fu通力合作,在鐵基超導體FeTe0.55Se0.45單晶樣品上發現了伴隨馬約拉納零能模出現的渦旋束縛態能級序列半整數嬗移,反映了超導渦旋中馬約拉納零能模的拓撲本質。
  • 科學家發現新的新的拓撲絕緣體—鉍
    Vergniory,發現了一類新的材料:高階拓撲絕緣體,相關研究成果近期已發表在了《自然物理學》雜誌上,題為《鉍中的高階拓撲》。理論物理學家首先預測了這些絕緣體的存在,這些絕緣體在晶體邊緣具有導電性能而不是在其表面上,並且具有導電性而不會消散的特性。 現在,這些新特性在鉍中通過實驗證明。
  • 凝聚態物理中的拓撲
    三位獲獎科學家發現,拓撲在凝聚物質的一些物理特性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凝聚物質是指大量粒子構成的物質,如固體、流體等等。這些物理特性一般是指在低溫下的性質,因為這時量子力學扮演了重要角色。三位獲獎者的成果後來導致這個研究領域取得極大的進展,從而使得我們可以從微觀粒子的拓撲性質的角度來理解凝聚物質,以及設計新材料、新器件,甚至有可能有助於量子計算機的實現。什麼是拓撲?
  • 最新科學研究:貫穿於整個大自然中的一種拓撲糾結——霍普夫子
    在最近的一項理論研究中,由美國阿爾貢國家實驗室、法國皮卡第大學、俄羅斯南部聯邦大學的的科學家聯合團隊,發現了霍普夫子結構存在於鐵電體(ferroelectrics)的納米級粒子中。這種鐵電體材料在微電子學和計算領域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如上圖所示鐵電納米粒子中的一些極化線,這些線交織成霍普夫子拓撲結構。
  • 美國新超導磁體再次打破世界紀錄,「32T」成就史上最強電磁鐵
    就在12月8號,該團隊用他們的最新項目——被命名為32T的超導磁體,再次創造了一個世界紀錄,重新奪回了曾在2014年8月失去的「世界上最強的電磁鐵」的名譽。在他們實驗室旗下、位於Tallahassee的工廠裡製造出了能形成磁感應強度達32特斯拉的新型超導磁體,比前一個創下記錄的磁體強大了近33%,因此這個新磁體有了「32T」的暱稱。
  • 科學家發現純釹金屬存在自感旋轉玻璃態
    當材料原子中的電子都朝相同方向旋轉時,通常會產生磁性。但在自旋玻璃態下,原子磁體是沿著隨機方向無序旋轉的。研究配圖 - 1:普通磁鐵與自旋玻璃態的區別(來自:Radboud University)此前科學家們僅在某些合金中發現了「旋轉玻璃態」,但新研究發現這種狀態也自然存在於純釹(neodymium)金屬中。為將之與合金區分開來,科學家將這種新狀態稱作「自感旋轉玻璃態」。
  • 中考物理考點解讀:磁體、磁場與磁感線
    磁體、磁場與磁感線1.磁體:(1)磁極:可吸引鐵、鈷、鎳等物質;任何磁體都有N極、S極;由於受到地磁場的作用,磁體自由靜止時,N極指北。(2)性質: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2.磁場:(1)特點:一種客觀存在的物質,它布滿磁體周圍的整個空間,並不只在一個平面上。(2)性質:對放入其中的磁體產生力的作用。
  • 進展|在鐵磷基超導家族中發現馬約拉納零能模平臺
    然而,Fe(Te,Se)近親家族需要依靠原子替換摻雜來保證拓撲非平庸性質或者超導電性,這不可避免地在材料中引入體態不均勻性,導致Fe(Te,Se)近親體系的超導渦旋在產生馬約拉納零能模過程中有很大的不確定因素。這種材料本徵的不均勻性極大地減弱了鐵硫基超導體系作為馬約拉納零能模載體在拓撲量子計算領域中實際應用的可能。因此,發現一種體態均勻同時具有拓撲非平庸性質的高溫鐵基超導材料是當務之急。
  • 科學家在新型自旋液體材料中首次觀測到有能隙的自旋子
    科學家在新型自旋液體材料中首次觀測到有能隙的自旋子通過第一原理計算,劉崢,鄒小龍,梅佳偉和劉鋒等人預言了一種新的 Kagome 晶格阻挫磁體材料,Cu3Zn(OH)6FBr (Phys. Rev. B 92, 220102 (2015))。這個材料和herbertsmithite類似,都有二維kagome銅平面。
  • 反鐵磁金屬材料中自旋轉矩研究
    反鐵磁體在奈爾溫度以下具有自發的磁有序,但其宏觀淨磁矩為零,用磁場很難直接對反鐵磁體的磁矩進行操縱,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反鐵磁材料的應用。
  • 有機拓撲絕緣體,可否圓夢成真?
    弱相互作用主導的有機材料能否展現拓撲絕緣性質?如何尋找和設計有機拓撲絕緣體? (a)傳統絕緣體和拓撲絕緣體的能級結構;(b)理論預測的兩類有機拓撲絕緣體的晶格結構示意圖。
  • 量子信息科學領域的一次突破,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量子自旋液質
    科學家發現了一個新的量子相。電子的磁矩(也就是磁體的強度和方向)會隨時間變化,即使在絕對零溫度下也是無序的。這種奇特的物質狀態也被稱為量子自旋液質。之前,科學家在氧化鈉中發現了它存在的證據,即使在接近絕對零的溫度下,由於量子漲落效應,該狀態下的磁矩也不會保持穩定。
  • 2020年「復旦-中植科學獎」授予三位拓撲領域科學家
    來自英國、美國和中國的三位量子、拓撲領域科學家,獲得了2020年度「復旦—中植科學獎」。三位獲獎者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英國布裡斯託大學教授麥可·貝裡(Sir Michael V. Berry),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查爾斯·凱恩(Charles L. Kane),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
  • 重大發現奠定物理學裡程碑 華人科學家講述背後故事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們通過一系列實驗,證實了手性(在多種學科中表示一種重要的對稱特點)馬約拉納費米子(Majorana fermion)的存在。經過24小時的發酵後,不少人對於這一術語更為熟悉的說法為「天使粒子」。不過,上述實驗的主導者之一——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電機工程系教授王康隆教授則認為,稱呼它為「太極粒子」似乎更為恰當。
  • 科學家們從隕石中尋找靈感,以成就無關鍵元素的磁鐵
    關鍵材料研究所(Critical Materials Institute)從隕石中的鐵鎳合金中汲取靈感,開發出了一種低成本、高性能的永磁體。該磁鐵在磁性強度方面可與廣泛使用的「Alnico」磁鐵相媲美,並有潛力滿足市場對無稀土和無鈷磁體的強勁需求。在地球上,最強的永磁體是含有稀土元素釹釹鐵硼的永磁體。其次是釤鈷磁體,即SmCo磁體。在20世紀70年代稀土磁體被開發出來之前,最強的磁體是由鋁鎳鈷(Alnico)製成的。時至今日,這種磁體仍被廣泛應用於從電動機到消費電子產品的各種應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