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類固醇類抗炎藥可增卒中風險

2020-12-20 科學網

 

中國臺灣一項研究表明,選擇性和非選擇性非類固醇類抗炎藥(NSAID)與缺血和出血性卒中風險升高相關,腸外酮洛酸尤為明顯。論文於2010年7月29日在線發表於《卒中》(Stroke)雜誌。

 

NSAID腦血管安全性的評估研究目前較為匱乏。為了在卒中發生率較高的中國人群中明確缺血和出血性卒中與短期使用選擇性和非選擇性NSAID的相關性,研究者利用臺灣健康保險資料庫的相關資料進行了回顧性病例交叉分析。受試者為2006年發生缺血和出血性卒中的所有患者(年齡≥20歲)。

 

研究共納入28424例缺血性卒中和9456例出血性卒中患者。所有口服NSAID均可輕度升高缺血性卒中風險,塞來考昔的校正OR為1.20,酮洛酸為1.90。口服酮洛酸與出血性卒中風險顯著升高相關(OR=2.69)。腸外NSAID可顯著升高卒中風險,酮洛酸尤為明顯(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OR分別為3.92和5.98)。(來源:醫學論壇網)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非類固醇類抗炎藥不會增加出血性卒中的危險
    據《中風雜誌》的一篇文章報導,使用非阿司匹林類非類固醇類抗炎藥(NSAIDs)不能增加出血性卒中的危險。    漢城國立大學醫學院的Byung-Woo Yoon博士和他的同事們,選了940名出血性卒中的患者和940名對照,研究非阿司匹林類非類固醇類抗炎藥與出血性腦卒中的相關性。
  • 非類固醇消炎藥有哪些?
    我就打算去藥店買一點非類固醇的消炎藥,但是非類固醇消炎藥的品種太多了,不知道選擇哪一種,那麼非類固醇消炎藥有哪些,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一、非類固醇消炎藥的種類非類固醇類抗炎藥,常用的藥物有布洛芬、酮洛芬、吲哚美辛和萘普生,主要適用於各種類型頭痛,以及其它部位的疼痛,常見的頭痛,比如偏頭痛和緊張性頭痛均可應用。
  • 大型人群研究顯示:帶狀皰疹活疫苗可降低卒中風險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病毒感染,與卒中風險增加有關。國際卒中大會(ISC2020)上公布的一項研究顯示,帶狀皰疹活疫苗(Zoster Vaccine Live)可降低卒中風險。 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2018年卒中領域進展回顧|回顧|卒中|患者|治療|風險|研究|溶栓|...
    該報告中利用全球疾病負擔研究(GBD 2016)數據,評估195個國家中25歲以上人群的卒中、缺血性卒中或出血性卒中終生風險,並以社會人口指數進行分層。報告中主要呈現了兩組重要數據。       第一組數據是全球卒中風險排行榜。全球、區域和國家的卒中終身風險數據顯示,在2016 年,≥25歲的人群卒中終生風險為24.9%,不同區域和國家之間存在差異。
  • 補葉酸可降低高血壓人群腦卒中風險
    新華社北京3月16日電(記者任衛東、李亞紅)我國心血管病醫學專家最近公布的一項臨床研究表明,與單用降壓藥依那普利相比,聯合服用依那普利和葉酸能顯著降低腦卒中的發生風險此次試驗,共對中國2萬多例無腦卒中和心肌梗死病史的成人高血壓患者進行研究。參與試驗的患者被隨機分配為兩組,一組每日服用一種固定複方製劑(10毫克依那普利和0.8毫克葉酸組成),另一組每日單純口服10毫克的依那普利片。「所有入組受試者葉酸水平相當。」
  • 《中國卒中報告2019(英文版)》發布,國人卒中終生風險高達39.3%!
    我國卒中的死亡人數約佔全球腦卒中死亡人數的三分之一,而帶病生存的腦卒中患者在我國已高達1300萬。據全球疾病負擔研究估計,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日益加劇,中國已成為卒中終生風險最高和疾病負擔最重的國家,高達39.3%。
  • 天津市再增3家市級「卒中中心」
    天津市再增3家市級「卒中中心」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6-02-24 08:35 來源: 天津日報 2016年天津市衛生計生委將完善全市急診急救體系,在建設5個「胸痛中心」加強新型心梗患者救治能力的基礎上,建設「卒中中心」加強腦卒中患者救治能力。
  • 口服皮質類固醇藥物可能增加健康風險
    口服皮質類固醇藥物可能增加健康風險 2017-04-18 新華網 【字體:大不過,3個月後,這種風險依然保持上升趨勢。  研究人員指出,此前醫生往往只關注長期服用皮質類固醇藥物的後果,但很少考慮短期服用的潛在健康風險。研究人員呼籲,由於皮質類固醇藥物較為常用,甚至有可能出現濫用,因此應加強對醫生和公眾的教育,了解服用這類藥物的潛在風險,普及安全使用要求。
  • AJCN:含鎂豐富食物或能降低卒中風險
    目前,一項納入250000例觀察對象並發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雜誌上的最新研究"Dietary magnesium intake and risk of stroke: a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表明:常吃富含鎂的食物如綠葉蔬菜、堅果和豆類可以降低卒中風險
  • Chem & Biol:非類固醇抗炎藥物或可有效抵禦耐藥性的細菌感染
    2014年3月15日 訊 /生物谷BIOON/ --一些常用於治療疼痛、發燒和炎症的藥物或許可以用於治療細菌性感染的疾病,近日,刊登在國際雜誌Chemistry & Biology上的一篇研究報告中,來自澳大利亞臥龍崗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揭示,治療疼痛、發燒和炎症的藥物,比如非類固醇抗炎藥
  • 申城成功實施首例左心耳封堵手術 降低房顫患者卒中風險-左心耳...
    而對於房顫患者來說,心臟一角的左心耳就是較易囤積血液的一個地方,當房顫發作時,左心耳中瘀滯的血液極易形成血栓或血塊,這些血塊進入大腦血管,從而增加了卒中的風險。   日前在2014中國介入心臟病學大會(CIT)上,與會專家就一創新的微創醫療解決方案展開了深入解析。
  •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急診管理|缺血性卒中|急診|管理|急救|卒中|-健康界
    可選用拉貝洛爾、尼卡地平等靜脈藥物,建議使用微量輸液泵給予降壓藥,避免使用可引起血壓急劇下降的藥物。準備溶栓及橋接血管內取栓者,血壓應控制在收縮壓<180mmHg、舒張壓<100mmHg。卒中後低血壓的患者相對少見,應積極尋找和處理誘因,必要時給予擴容、升壓處理。
  • 長期PM2.5暴露與缺血性心臟病和卒中風險的關係
    然而,尚無研究量化和比較長期PM2.5暴露引起的心肌梗死、卒中、缺血性心臟病(IHD)、死亡和腦血管死亡的風險。近日,心血管疾病領域權威雜誌JAHA上發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員旨在通過對2019年12月31日之前發表的研究進行回顧和薈萃分析,以定量總結PM2.5長期暴露與IHD和卒中事件風險的研究。
  • 房顫可誘發卒中!比華法林優勢更明顯的NOACs,又是何方神聖?
    房顫的症狀有心悸、氣短、胸悶、乏力等,尤其在體力活動後心室率明顯增加,還可出現暈厥。房顫可誘發卒中!房顫不是心臟疾病麼?為什麼會誘發腦部疾病的發生呢?是這個樣子滴!若血栓進入腦血管,堵塞在血管狹窄處,阻斷供血,就會造成卒中。卒中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絕大多數卒中是缺血性的。毫不誇張地說,房顫已成為缺血性卒中最主要的病因。
  • 缺血性腦卒中後嚴控LDL膽固醇水平可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
    缺血性腦卒中後嚴控LDL膽固醇水平可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19 15:55:00 法國巴黎比查特醫院Pierre Amarenco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比較了缺血性腦卒中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兩種控制目標的結果
  • 2018卒中學會紅手環志願義診開課了~
    糖尿病也是不容忽視的危險因素之一。糖尿病患者缺血性卒中發病率是正常人群的2-5倍,約20%糖尿病患者最終死於卒中。長期高血糖,致使患者血流動力學紊亂、血管壁毀損、動脈粥樣硬化病變,最終導致卒中風險大大增加,且高血糖還會加重卒中病情,延緩患者恢復。不僅如此,與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更易合併高血壓、血脂異常、頸動脈血管狹窄等卒中危險因素。因此,糖尿病患者應嚴格控制血糖達標,同時也應積極進行其他危險因素的篩查和針對性幹預。
  • 回顧性研究表明:人尿激肽原酶降低卒中復發風險,促進患者良好恢復
    治療後12個月,HUK組有10例(10.3%),對照組26例(16.8%)患者再次發生卒中(p=0.009);HUK組的mRS評分顯著低於對照組(2.3±1.2對3.5±1.4,p=0.011)。研究表明,HUK能夠降低AIS患者12個月內的卒中復發風險,並改善疾病恢復。
  • JAMA:類固醇藥物可有效治療重症COVID-19患者
    2020年9月17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根據對7項隨機對照臨床試驗(共包括1700多名參與者)的薈萃分析(meta-analysis),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和其他皮質類固醇藥物是重症COVID-19患者的有效治療方法。
  • JACC綜述:卒中後心血管併發症和神經源性心臟損傷
    神經心源性症候群導致全球超過150萬人死亡,包括卒中後心血管併發症等。有害的腦心相互作用可引起致命的併發症,還可導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非致死性冠狀動脈症候群。腦心軸損傷與卒中後心血管併發症相關,包括卒中-心臟症候群、心臟性猝死、Takotsubo症候群。
  • 醫體融合,預防卒中——中國卒中學會「2020年世界卒中日」主題活動...
    世界卒中日是由世界卒中組織(World StrokeOrganization,縮寫WSO)呼籲設立的,旨在呼籲全球範圍加強公眾對卒中的認識。在今年剛剛發布的《中國卒中報告2019(英文版)》顯示,2018年,卒中(即通常所說的「中風」)已成為我國居民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於卒中。我國卒中的死亡人數約佔全球卒中死亡人數的三分之一,而帶病生存的卒中患者在我國已高達13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