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愛咬人是怎麼回事?別用「以牙還牙」來解決問題

2020-08-27 七分媽媽


糖糖媽媽最近特別煩惱,3歲半的糖糖之前在離家不遠的小託班,被其他家長聯名投訴,說孩子性格不好,經常搶別人東西。

糖糖媽媽尋思,這個小託班裡,人數較多,孩子教育程度不同,老師不一定顧得過來,於是送到某知名品牌的託班裡,結果,下班後去接糖糖,就接到老師的投訴:「糖糖寶寶今天咬人了,喏,那個小孩子的胳膊都紫了」。

糖糖媽媽一看,果真如此,問糖糖為什麼咬人,糖糖抿緊了嘴,不說話。

糖糖媽媽給被咬孩子鄭重道歉,正說著,對方家長過來了,了解完始末,家長說,其實自己寶貝以前也喜歡咬人的,爸爸媽媽重視了,咬人這個事情,是可以戒的!

糖糖媽媽趕緊請教,原來寶寶咬人真的特別常見,而且有法可依。


判斷寶寶咬人的原因


01 生理需求


每個階段,都會有家長抱怨孩子愛咬人。在孩子1歲以內,孩子咬人也許是出於生理需求,這個階段通常出現在5-9個月。

這個時期的孩子特別愛咬自己的手指,有時會在媽媽餵奶時咬媽媽。家長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時期的孩子是無意識的咬人,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通常是因為出牙的痛和癢而產生了咬人的情況。

他還不知道從別人的表情中認識到這種行為的不正確。所以這個階段,需要家長留心,給孩子準備一款合適的牙膠或者磨牙棒,供孩子緩解這種不適。



02 心理需求


抱怨孩子愛咬人,實際對孩子來說,我們給他扣的帽子有點過大。家長不能理解的是,有的孩子咬人,單純因為希望得到關注。

孩子在平常的生活中可能有各種各樣的行為,他並不知道哪些是對和錯,比如說咬人或者打人。有時孩子咬人,大人做出過激反應,反而讓孩子覺得好玩。而且一咬人就得到了家長們特別的關注,在TA的小腦袋裡,咬人=家長關注,可能就把這個作為一個樂趣的行為保留下來,所以才反覆出現咬人的情況。

這一階段通常發生在10個月以上。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這個階段的行為應該淡化處理,他咬人的時候家長忍一下,而且沒有任何表情,咬兩次以後他覺得沒有趣就不咬了,對於打人的行為等等都是如此。

在育兒理念裡,有一個理論,叫強化優點淡化缺點,遇到孩子做錯事的時候,我們儘可能的淡化不理,使孩子逐漸遺忘。不僅是咬人,還有說髒話等情況也非常適用。



03 社交需求


小孩子1歲後,陸陸續續開始會走了,社交需求隨之變得旺盛。在與別的小朋友交流的過程中,他會慢慢學習交流的技巧。

但是與成人不同的是,孩子自出生之後,所有人都是以TA的需求為中心,毫不誇張的說,在沒有與外面的小孩子們打交道之前,TA理所當然認為自己就是世界中心。

所以,TA希望在交流過程中別人也像家人一樣積極回應他,如果別人沒有回應,挫敗感隨之而來。

與社交需求不匹配的是,一兩歲的孩子人際交流60%運用的是肢體語言,我們常常看到,小孩子在一起則喜歡「上手」,比如直接去摸別人的臉,拉扯對方,甚至咬人等等情況。

遇到不如意的事,比如別人玩他的玩具,他會認為「我的玩具我可以玩,別人不能動」,他們不知道怎麼拒絕,於是便用了最原始也最有效的手段——咬人。

上面說到的糖糖寶寶就是這樣的,她認為她正在玩的東西別人不可以碰,一著急就張嘴咬下去了。


寶寶咬人怎麼辦?


寶寶咬人,家長第一反應是批評孩子,其實大可不必,咬人一定是原因的,不妨先了解原因再說。


01 冷靜


咬人的現場一定是雞飛狗跳,被咬的孩子家長在旁邊虎視眈眈,任何一個寶爸寶媽這種情況下,能穩如泰山。來,深呼吸,再深呼吸。1秒2秒……5秒後再去和孩子溝通。

不僅僅是家長,孩子也需要一點的冷靜期,講道理是沒有用的,正常來說,孩子都知道咬人的行為不對,但往往遇到事情的時候,孩子的情緒是衝動的,行為不會經過思考,立即產生。

情緒會互相感染,當父母過來,孩子的內心充斥著害怕、委屈、抵抗等等感覺,家長不冷靜,會讓事件進一步激化。



02 理解情緒


蹲下身體,抱抱孩子,耐心詢問事情原委。

最常見的莫過於玩玩具引起紛爭,告訴寶貝,「媽媽知道這個玩具是你的,他搶了你的玩具,你很生氣很不開心」——理解他的委屈,讓TA知道,媽媽過來是幫著解決問題的,是隊友,不是敵人,幫他梳理情緒。

「如果你現在不想分享,我們用嘴巴說,告訴別人,你不願意。你看咬人後,問題沒有得到解決,那怎麼辦呢?」——他的不舒服被你理解後,更願意接受你的建議。



03 理念傳遞


情緒接納後,告知社交規則。

「你看,咬人的確不對,我希望你可以先單獨就咬人這個事情跟對方道歉,然後大家再商量下,是不是一起玩這個玩具,會更有意思?我有很多的玩法,可以教給你們喲」——當情緒被梳理通順後,進一步的分享建議也容易被接受。

當你和對方家長還在溝通的時候,會突然發現,孩子是最不記仇的,前一秒還你爭我搶,下一秒,就團結協作。

孩子在慢慢長大,「欺負別人」也只是孩子情緒發展的一個過渡期而已。這中間,我們的理解和耐心就顯得尤為重要。千萬不要隨便給孩子扣上「壞孩子」、「臭脾氣」的帽子,因為他只是還沒學會正確的表達和社交而已。

接納孩子的情緒,每一次衝突後,孩子會得到成長,找到打開社交圈子的正確方式。


相關焦點

  • 孩子愛咬人,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孩子咬人的內在動機是什麼?
    文 | 小微爸爸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寶寶成長過程總會出現一些我們理解不了的習慣和愛好,比如愛咬人這個習慣。最近家裡4歲的寶寶經常抓著爸爸的手啃來啃去,細菌多不說,孩子的口水流得到處都是,一點兒都不衛生。寶爸不禁疑惑:孩子愛咬人,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 當一家人正玩得開心的時候,寶寶突然咬人了,為什麼孩子會咬人?
    寶寶咬人寶寶喜歡咬人,也許是因為表達自己感情的方法比較貧乏,爸爸媽媽沒有給寶寶一個能表達自己感情的合理方式,寶寶就去用自己的行為發洩,所以愛咬人。幼兒期,他還不懂得區分自己的感覺和別人之間的差別。所以,寶寶在此過程中,覺得自己的咬人是很愉快的,其他人的感情寶寶還沒有理解,大腦的智力限制了寶寶的理解能力。寶寶喜歡模仿人咬人因為有些大人為了表達自己很喜歡寶寶,就假裝去咬咬寶寶,寶寶在心裡形成一種印象,原來喜歡一個人是要用咬來表達的啊,所以自己也學著大人的樣子,去咬爸爸媽媽或是周圍的人了。
  • 寶寶咬人怎麼破?五個妙招巧應對!
    ② 表達情緒這個階段的寶寶不會說話或者無法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當然更分辨不出自己行為的好壞。他們通常喜歡用咬人來表達自己的情緒。開心了咬一口,生氣了咬一口,害怕了咬一口,不舒服了咬一口……以下情況都是寶寶在表達「說不出口」的情緒哦!——「媽媽,謝謝你!」
  • 寶寶愛咬人?背後的真相竟然是……
    哺乳期的媽媽們,都會有這樣的困擾,寶寶吃奶的時候,冷不丁的會咬自己一口,這可把媽媽們驚到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什麼寶寶最近吃奶或者玩的時候總喜歡咬人呢?其實,這是寶寶發育給媽媽的信號哦,媽媽們可要注意了,看看寶寶都要傳達哪些信號吧?
  • 寶寶愛咬人,不是壞!大多是這5個原因!要這樣管教
    有的媽媽喜愛寶寶會經常吻寶寶,甚至用牙齒輕輕地咬寶寶,寶寶通過模仿學習也這樣對待媽媽,只不過力度有時候把握不好,才造成了媽媽的疼痛。當然,如果媽媽在寶寶咬自己的時候,同樣「以牙還牙」,更會造成寶寶的興奮,誤以為你在和他玩,會強化他的這一行為。
  • 寶寶咬人:為什麼發生以及該怎麼辦
    3~6歲的孩子常常在打架時因被逼得沒有辦法或怕自己要受到傷害而咬人。另外,發生一些重大變化,比如家裡有了新寶寶,或者搬了新家,也會讓孩子心煩意亂,做出攻擊行為。有時候孩子咬人僅僅是為了看看這種行為會有什麼結果,這是因為他太激動、過度興奮,或者是表達愛的方式錯了。 儘管你知道寶寶咬人很常見,但如果你的孩子咬了別的孩子或被別的孩子咬了,你心裡也不會好受。
  • 寶寶愛咬人,別著急訓斥,聰明媽媽這樣做
    02 語言貧乏,不會用語言表達需求   2歲的寶寶在學會走路之後,隨著他們活動能力的增強,活動範圍的擴大,交往的需要快速的發展起來。但是,由於言語貧乏,又不懂得如何與人交往,所以他們常常用推、拉、咬等非常手段來引起同伴的注意,以此實現交往和表達意願的目的。
  • 寶寶愛咬人,原因很多,家長們這些問題要注意
    寶寶愛咬人是一個會讓新晉寶爸寶媽們困擾的問題。很多家長常常為此而憂心忡忡,不知道寶寶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其實,爸爸媽媽們要知道,對於大多數年幼的孩子來說,咬人是正常的行為或階段,完全不必太過擔憂。後來,滿寶就慢慢不咬人了。爸爸媽媽們要多多關注寶寶的身體發育情況,要確保寶寶在家有良好的休息,遵循健康的生活習慣,注意不要給他們太大的壓力或讓他們過度疲勞。一旦發現寶寶咬人,要及時找到原因,解決掉可能會導致寶寶咬人的因素。其次,在寶寶們咬人的時候,家長們要怎麼做呢?
  • 孩子喜歡咬人,不代表是「壞孩子」,從3個渠道合理解決咬人問題
    疑惑不是解決問題之道,要弄清楚背後的原因,才能合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不會像他那樣以牙還牙,他自然不會有切身體驗。那孩子的本意不是傷害,又為何用傷害的方式去對待別人呢?其實是孩子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心理學家認為,咬人是孩子表達自己生氣、沮喪、渴求控制感和追求關注的一種方式。
  • 一歲多的寶寶愛咬人怎麼辦?
    寶寶是用嘴去探索世界的,咬,這是寶寶的天性,因為他想要試試所有能用嘴巴接觸到的東西的感覺,當然你也包括在內。你的反應他開始很吃驚。他不是有意要傷害你,因為他從三四個月起,就開始咬磨牙棒,啃所有能拿到手裡的玩具,這些東西都沒有反應。這對他來說,是一種遊戲,是一個實驗。
  • 孩子愛咬人怎麼辦?家長如何改掉寶寶咬人毛病的方法很簡單!
    很多家長在育兒過程中對孩子愛咬人很苦惱,紛紛諮詢 孩子愛咬人怎麼辦?家長如何改掉寶寶咬人的毛病呢?其實方法很簡單!首先我們要了解孩子為什麼會喜歡咬人呢?一兩歲的孩子人際交流60%運用的是肢體語言,咬人屬於肢體語言的一部分。而成年人的肢體語言是程序化的,比如握手、拍肩,這都有一定的含義。孩子缺乏社交,這方面的能力他就學不到了。動物都用嘴,小孩子也一樣,什麼東西都愛用嘴去嘗一嘗,玩具、書本……只要能拿到的都要先嘗一嘗,咬人也是最原始也最有效的手段。如果不及時幹預學習,孩子到四五歲,零食打不開還是會用嘴咬。
  • 寶寶愛咬人糾正難?家長說出這4句話,勝過萬句「不可以」
    莉莉(化名)的寶寶已經快2歲了,總是愛咬人,家裡每個人身上都有寶寶留下的青紅印記。無論莉莉怎麼說教引導都沒用,寶寶不知道是聽不懂還是真的就像性格「暴力」。有次帶寶寶出去差點咬到其他小朋友,嚇得莉莉冒了一把冷汗,自此之後莉莉也不敢經常帶寶寶出去玩了。
  • 「他再咬你,你就打屁股」,出牙期的孩子愛咬人,用對方法很關鍵
    導讀:「他再咬你,你就打屁股」,出牙期的孩子愛咬人,用對方法很關鍵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他再咬你,你就打屁股」,出牙期的孩子愛咬人,用對方法很關鍵!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寶寶愛咬人該怎麼辦?
    雖然這種行為只是寶寶發育到這個年齡的特有標誌,不必過於擔心,但如果父母未適時制止寶寶咬人的行為,他會誤以為這樣很好玩,有可能會變成一個「暴力寶寶」。 所以兩歲左右的寶寶,咬人通常都是無惡意的行為。 當然寶寶咬人的行為應予以制止,在這段過程中,父母發揮榜樣力量就非常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意自己的行為,可能會增加寶寶的咬人行為。
  • 幼兒園寶寶愛咬人原因多,防不勝防?萬變不離其宗,這3種是根本
    相信這次他的認錯以及主動接受「站牆根」的懲罰,會帶給他一定的警醒:小朋友也是「有可為有可不為」的,不是所有的錯誤都可以用「年齡小」來欲蓋彌彰。寶寶會因為愛而咬人,只不過這種咬,是不帶任何攻擊性的;而咬的對象,多是自己特別特別愛的人。而寶寶之所以會咬愛的人,請親愛的媽媽們先想一想,自己是不是也曾經或者正在有著「咬」寶寶的經歷呢?
  • 幼兒園寶寶愛咬人原因多,防不勝防?萬變不離其宗,這3種是根本
    相信這次他的認錯以及主動接受「站牆根」的懲罰,會帶給他一定的警醒:小朋友也是「有可為有可不為」的,不是所有的錯誤都可以用「年齡小」來欲蓋彌彰。我有個閨蜜,曾經說看見自己寶寶可愛的小模樣,就忍不住想要咬一口,做撫觸的時候,咬咬寶寶的小腳丫,洗完澡之後,咬咬寶寶的小屁股,怎麼都看不夠,怎麼都愛不夠。對於寶寶來講,看到親愛的媽媽,也是同樣的情感啊!而媽媽總是喜歡咬咬寶寶,寶寶是不是可以咬咬媽媽呢?
  • 寶寶愛咬人,亂啃東西,寶媽別著急訓斥,或許是「口欲期」在作怪
    什麼是寶寶口欲期?口欲期是指寶寶對吃手,啃東西等非常感興趣的一段時期,這時候嬰兒還完全不能自立,特別依賴用嘴來感受和探索事物,嘴巴是他們學習和認識事物的中心,一般發生在1歲以內的嬰兒身上。寶寶口欲期有哪些表現?
  • 寶寶總是愛咬人,還咬其他小朋友,如何管教才有用?
    說到孩子咬人,可能大部分媽媽都遇到過這個問題。從最開始咬乳頭,到後來咬媽媽的胳膊。咬人這個行為對於孩子來說意味著什麼呢?咬人是不是一定就是一個攻擊行為?今天我們一起來聊聊孩子咬人的話題。通常,這些情況並不是孩子對家長具有攻擊性;相反,寶寶此時想表達的情感是親近和喜愛。對於很多還不會用語言或者其他肢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的寶寶,可能就會採用這種不恰當的表達方式。所以我們要做的只是去告訴孩子,如果想表達喜歡,可以摟摟、親親、抱抱或者輕輕地撫摸,但不能是咬人哦。
  • 寶寶愛咬人事出有因,理解他的口欲需求,比一味阻止效果好得多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東東今年2歲多,最近讓媽媽很發愁,情緒一激動就直接上口咬人,咬得還挺疼。前段時間,媽媽帶著東東去朋友家做客,兩個孩子玩得很興奮,剛靜下來一小會就突然聽見一聲大哭,朋友家孩子舉著小胳膊跑了過來,看著上面的牙印,東東媽就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了。
  • 一歲左右的寶寶咬人,二胎寶媽分享改掉寶寶咬人行為的方法
    通過觀察我發現寶寶咬人有這幾種原因。 原因一、寶寶處在長牙期,牙齦癢寶寶想通過咬人來緩解牙癢情況,通過觀察寶寶的口水多牙齒萌生時的小白牙樁就可以得知。這時候爸爸媽媽要給孩子洗嘴刷牙,我採用到的方法就是用淘米水加醫用白紗布,用手指纏著紗布沾著淘米水給寶寶擦他的小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