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石棉縣先鋒藏族鄉松林村在這個花果同香的季節,享受著屬於它的那份愜意。走在松林湖邊的小道上,湖邊的垂柳迎風搖曳,看著水中自己的倒影,與山水相融,仿佛置身於一片世外桃源。
松林湖美景
產業興旺,走綠色發展之路
當下正值枇杷成熟的季節,也是松林村豐收的季節。果園中,金黃色的枇杷,在陽光下散發著誘人的光澤,果香撲鼻而來。松林村果農潘存榮正在自家的果園裡忙碌。「我家種植枇杷也有5年時間了,今年果樹正值豐產期,一棵樹能掛果100斤左右。」潘存榮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今天有遊客提前預定前來採摘枇杷,我在他們來之前先準備一下,將果袋取下來,方便他們採摘。」像潘存榮這樣的果農當地還有很多,在他們的果園中,都掛有一塊寫有自己名字和電話的牌子,遊客來了之後,喜歡哪家的枇杷,就直接打牌子上的電話聯繫。
「我們村發展枇杷已經有10多年的時間,縣農業局的工作人員經常到我們這裡來為大家進行技術指導,從修枝整形到施肥管理等,幫助果農科學有效的種植。我們枇杷種植全部採用有機肥料,每年施4—5次肥,雖然提高了勞動成本,但是卻保證了枇杷的質量。」松林村黨支部書記帥培穎說,「村上還修建了12個蓄水池,鋪設了管道噴灌,果園中的機耕道全部實現了硬化,為果農種植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和強有力的保障。」據介紹,松林村主要發展枇杷、黃果柑特色產業,目前已發展枇杷300畝,黃果柑100畝,去年收入近300萬元。
依託自身優勢,積極發展鄉村旅遊
近年來,松林村結合自身優勢,積極發展鄉村旅遊,現有餐飲5家、民宿3家,餐飲的主要食材均為自產,魚為松林湖的魚、雞為林下養的雞、菜為農戶種的菜,真正體現鄉村特色的農家樂。遊客可圍湖觀景、垂釣、划船、採摘果品,盡情享受大自然的愜意風光。同時,松林村作為安順場AAAA級旅遊景區的一部分,建有松林湖、步遊道、土司炮臺等景點,提高遊客的休閒體驗。松林村的鄉村旅遊正在蓬勃發展,其先後榮獲省級環境優美村莊、省級綠化示範村、省級優秀旅遊示範村等稱號。
遊客在果園中採摘枇杷
在果園中採摘遊玩的遊客,不時傳來歡聲笑語,為寧靜的村莊,增添了別樣光彩。「我們經常出來旅遊,在其它地方很多時候不是看景而是看人,在這裡有山有水,看到的是美景,還能親自入園採摘,體驗鄉村風情,而且這裡的農家菜也很美味。」來自重慶的遊客李秀珍說到,「這裡的枇杷品質非常好,果大肉厚味甜,而且入園採摘還比市場價格便宜,非常划算,很多朋友都託我給他們帶一些回去。」
松林村的產業發展模式,只是石棉縣農旅融合發展中的一景。在石棉縣挖角鄉七裡壩,有著和這裡幾乎一樣的場景。七裡壩的主要產業是黃果柑,目前已發展上千畝。「黃果柑在石棉的種植歷史超過了200年,如今,金黃色的果子被我們親切地叫做「金果」。我家種了6畝果樹。靠著不斷擴大的種植規模,光是黃果柑帶來的收入,每年就能超過7萬元。」七裡壩果農田光軍說到,產業的發展並不能滿足他的需要,2015年,田光軍的「金果人家」成功開業。「我們這裡是一個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的風水寶地,黃果柑也是果甜花香,為什麼不好好利用呢?其他人還在觀望的時候,我就下了決心,開辦一家農家樂。」目前,田光軍的農家樂一年能為他帶來近10萬元的收入。
四大優勢,助力鄉村旅遊騰飛
目前,石棉縣全縣星級農家樂達到27家,各類民宿旅遊接待點達到120多個,初步形成「春賞花品果、夏避暑納涼、秋體驗民俗、冬沐浴陽光」的農業生態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新格局。2017全年接待遊客52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7億元。石棉縣積極發展鄉村旅遊,推進農旅融合,離不開其自身的獨特優勢。
區位優勢——石棉縣位於雅安、涼山、甘孜交匯地帶;是成昆高速以及規劃中的石瀘高速、石甘高速的樞紐;是成都到西昌、昆明,攀枝花到雅安、成都的黃金分割點;是川西旅遊環線重要通道;是大香格裡拉—環貢嘎世界高山生態和文化旅遊、攀西陽光度假旅遊目的地的重要過境地,區位優勢十分明顯。
生態環境優勢——石棉生態優美,民俗多樣。王崗坪、孟獲城、田灣河、公益海等多處風景名勝和貢嘎山、慄子坪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帶你遨遊自然風景、生態氧吧。
文化多樣優勢——石棉縣擁有「紅色文化、驛站文化、民族文化、抗戰文化、川礦文化」等多種文化資源,遊客可以到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川礦記憶博物館等感受歷史的厚重,到松林湖水墨藏寨、蟹螺堡子藏式村寨等體驗別樣的民族風情。
產業優勢——石棉縣還在大力發展特色農產品,其中石棉枇杷有著「中華名果」稱號,同時被農業部認定為「國家地理標誌登記保護農產品」。石棉黃果柑已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地理標誌(原產地)證明商標」、「四川省第十屆名牌農產品」等稱號。
石棉縣一年四季景色怡人、陽光明媚、瓜果飄香,被譽為「熊貓放歸地,溫泉陽光城」,石棉燒烤更享有「天下第一燒」美譽。目前已初步形成「春賞花品果、夏避暑納涼、秋體驗民宿、冬沐浴陽光」的農業生態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