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眼中的四種人生狀態,你屬於哪種?

2021-02-18 盤龍古寺

人生究竟是怎樣一回事?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也是一個研究不盡的問題;但不是研究人生哲理的人,似乎很少注意到這個問題。

其實站在人道的本位,多研究人生問題,增加自己對人生真理的理解與認識,是有意義的。

對於人生的觀察或看法,各人皆有其不同的觀點,約略可以分成四種:

第一種是渾渾噩噩的人生,他們不注意人生,不理解人生,因此糊糊塗塗的生,懵懵懂懂的死,例如愚夫愚婦之類;

第二種是模稜兩可的人生,對人生的道理認識不清,自己沒有主見,這樣不差,那樣亦好,例如「五教同源,九流合一」之類;

第三種是各是其是,各非其非的人生,對人生的道理,各持己見,如盲人摸象,不得其真,例如哲學家的唯心唯物,宗教家的崇梵崇帝等等;

第四種是洞達實相的人生,由於修養而徹悟人生的本體,了知人生究竟是什一回事,例如佛教創始者釋迦牟尼佛,自從菩提樹下,夜觀明星,朗然大覺,徹知宇宙原理是緣起無盡,人生真相是業力輪迥的順生與還滅而已。

現在再來說明佛教對於人生現象的分析與原理的觀察,大約可以分成四項:

人生是短促的、有限的,這句話是誰也知道。普通一般讀書的學者,對人生短促的見解,也有見之於文字的。如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這就是說明人生不是長命永生,而是短促的有限公司。

李太白有一首詩中說:「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如雪」;這也是形容人生的短促,早上是一個妙齡少女,晚上就變成白髮皤皤的老太婆了。而司馬遷在史記中說:「人生一世間,如白駒過隙」。白駒是代表日影,人生一世,如在壁隙中看日影似奔馬地閃過,比李太白的朝絲暮雪跑得更快了。但比起佛家修道者對於人生體驗的速度,則尚覺不如;怎樣見得呢?

在四十二章經中,佛問諸沙門曰:「人命幾何?」沙門答曰:「數日之間。」佛曰:「子未知道。」又一沙門答曰:「飲食之間。」佛曰:「子未知道。」又一沙門答曰:「呼吸之間。」佛曰:「善哉!子知道矣。」修道者能夠體察到人的生命在呼吸之間,所謂「一口氣不來,便是來生」,他為爭取時間用功,向道之心才會懇切而勇猛精進,迅速地獲得道業上的成就。

佛教對人生基本的觀察,如小乘佛教的三法印,所謂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前二法印是說明世間法的生滅無常,苦空無我,也是顯出人生短促的真理;了知人生短促,爭取時間,勤求為道,斷惑證真,就可達到「涅槃寂靜」的出世的解脫境界。

因此佛教體察人生無常、無我、苦空的短促,它的真諦是要人提高警覺,趕快修善,不要把時間虛棄,空過一生,並非說因時間短促,而叫你於此世界不感興趣,生起消極厭離的短見,走上逃避現實的行徑。

人類共同的心理,都是貪生怕死,愛樂厭苦的;但事實上,人類偏多痛苦,雖然亦有快樂,而那些快樂都是暫時性的,或樂極生悲的。人生到底有什痛苦呢?照佛陀的體驗,有三苦和八苦,無量諸苦。

三苦之一是苦苦,由苦事之成而生苦惱;二是壞苦,由樂事之去而生苦惱;三是行苦,行是生滅遷流之義,由世間諸法的遷流無常,不能久留而生的苦惱。

八苦,一是生苦,人生來就是受苦的,如小孩落地便哭,因風觸身,猶如刀割。二是老苦,年齡漸老,雞皮鶴髮,行步龍鍾,對於人生已無樂趣。三是病苦,病魔侵襲,輾轉床第,痛楚呻吟。四是死苦,死神光臨,世間萬般,皆帶不去,一身業障,隨之受報。五是愛別離苦,自己所愛的人物和財物,生離死別,終歸於空。六是怨憎會苦,可怨恨、可憎厭的人,不欲見到,偏偏會遇。七是求不得苦,物質的欠缺,精神的需要,都不如意,痛苦橫生。八是五蘊熾盛苦,是肉體與精神都有毛病,使身心熾然,熱惱煎逼。

這八苦是從果報上說的,人生不論是誰,過去造了業因,今世是誰都難免要受此八苦的煎熬與磨折。

人生從所造的業因上說,還有五欲的痛苦。五欲分有內外兩種:外五欲是眼貪好色,耳耽妙聲,鼻愛名香,舌嗜上味,身觸細滑,求之不得,煩惱既多,苦悶尤甚;內五欲是飢思食渴思飲的食慾,貪圖金錢的財欲,希求美豔的色慾,愛好讚譽的名欲,貪圖安逸的睡欲。

人人都有這些不同的愛好,如果達不到欲望,自然會感到痛苦。這種種痛苦,都是人生避免不了的事實,所以佛教說人生是苦多樂少。

但若研究人生的痛苦又是怎樣來的呢?佛說得很淺白:是由於每人過去看了煩惱,造了惡業之因,現在才感受這身心上的苦報;若我們要未來不受苦報,必須現在修習善道,種了好因,將來就能離苦得樂,捨去劣報,轉成勝身。

因此佛教闡明人生的多苦,是要人了知人生的缺陷,進而改造身心,使之為美滿的,不但美化身心,還要淨化國土;而不是教人因多苦而厭離人世,逃避現實,消極自了。以佛教多談人生苦、空、無常、無我,而錯認佛教是厭世的宗教,那是極不正確的錯覺。

還債的人生,是說明現實的人生,是來償還過去的業債,也可以叫做「受報的人生」,或「因果的人生」,因人生的受報,是必要從因果的理則,才能說明;而且這因果不是只談一世二世,須要廣明過去,現在,未來的三世因果,透過生前和死後,依循著因果理則,不斷不絕的繼續產生善因善果、或惡因惡果。

簡明地說:就是前生的善惡業因,成為現在的善惡果報;而現在的善惡業因,又成為未來的善惡果報。所以因果經中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但在這些不斷相續的業因業果上分析,還有引業與滿業,共業與不共業的不同。

引業,是被過去已做的業因所牽引,你過去做了人道的業因,今生就被牽到人道的果報中來,做了其他天道或畜道等的業因,今生就被牽到天道或畜道的果報中來;但是雖然生到人道,同樣的人而有智愚、強弱等差別,同樣是天人,有勝劣、高下等不同,同樣是畜類,有美醜、 壽夭等區別,這便叫做滿業,既填滿這果報身體的內容,卻隨著各人前世做的各別不同的業因,而受著差別各異的享受。

說個譬喻,引業好似畫師繪出一副模型的輪廓,滿業就如畫師在模型的輪廓中填上種種不同色彩的花紋和潤飾,技巧不同,勝劣判然。

 

至於共業,是因為前世各人所造的業因,有共同相似的地方,故今世各人感到依住的果報亦是相似相同的。如大家住在一個地方,所感受到環境的好壞亦多是相似相同的,這叫做「共業共報」;雖然依報的住處相似相同,而各人的正報身體,貪富懸殊,苦樂迥別,這叫做「別業別報」,就是由各人過去所造的業因各別有自,故現生的受果亦判如天壤了。

然而,或有人會懷疑:因果之理如可信,為何世間有些做惡之人而不受罰,反而境遇甚好?而為善之人未見受賞,反而境遇坎坷、窮途潦倒呢?這在佛教,已有「四時不同的業報」來解說:

 

這是現在造下業因,現生即受果報,如人年青勤勞事業,年老成為富豪。或去年殺害人,今年即被人所殺。此順現報,容易信解。

這是現在作業,來生受報,因緣未熟,不能即受。如現在做善受苦,因其過去所作業因之惡緣已熟,故先受苦報;而今生所修之善因,善緣未熟,故須待來生受報。如顏回仁德而不壽,盜蹠兇殘而長年,非如此不能解疑。反之,現在作惡而受好報,其理亦是如此,因他過去世曾修善行,今生始受好果,現在所作惡因,要在來生才受惡報。如瞽叟生舜,堯生丹朱,其中便含有複雜的因緣果報的成分。

這是現在作善作惡,因緣未熟,不但現在來生未見受報,可能過了很多生很多世之後才受報。因業種子藏在阿賴耶識中,緣缺未熟,久久始受,即所謂「縱經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這是三世受報。不定時期,且是否要受,尚未可定。如造了重業的人,應要受極重之惡報,但因他中間遇了極善之緣,悔過懺罪,多作好事,業報雖難抵銷,而可時時減輕,再後會弄到「重業輕受」;或以法力加持轉變定業,甚而不受。此非推翻因果之理,實亦因果理中特殊變化的情形。

在阿含鹽喻經中說:如人做了重業,如果他能懺悔修善,又有長的時間許可他改往修來,重業便能漸漸消去。如一大包鹽放在少水中,其味鹹苦,若許以時間每天滲水一勺,滲得久了,已成多水,鹹味完全化淡,是不無可能的。

從三世受報的人生看來,我們來作人,便是來還債的,所以人生父母,子女、夫婦、戚眷的關係,亦是一種債務的關係。所謂「無緣不成夫婦,無冤不成子女」。

這緣是業緣,所以夫婦亦叫「歡喜冤家」或「柴米夫妻」。子女則有些來還他欠你的債,所以他生下來就會使你事業順遂成為富豪;有些是來討回你欠他的債,所以他一出世,你就晦氣,好似「掃把星」降臨,把你家上下三代所積的產業,掃得精光。

自己眷屬是直接的債務關係,其餘的朋友或他人,種種盈虧消長,是間接的關係,也無非是在互相討債還債吧了。

 

奉獻的人生,是一種有高尚意義、有良好價值的人生。這種人生不是狹窄渺小的,該是寬宏大量的,他不為個人的利益打算,而是凡事都為國族、社會、群眾設想,所以他能看得破,放得下,又提得起,為眾人的利益,可以犧牲自己的利益。

踏實做人,奉公守法,把自己的所有,都可奉獻給他人,給他們信奉的宗教,或濟貧救苦。這種人生的做法,很接近大乘佛教的行者,因他的願力,不但自度度人,還要普度一切有情,普救一切眾生的苦難,因他發有「四宏誓願」,目標是在「自未得度而先度人」,當仁不讓,見義勇為,犧牲自我,為人類服務,「將此身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是他最大的理想,最高的目的。

 

像這種能奉獻的人生,一定是對人生的真相,有正確的、深刻的認識,眼光遠大,胸懷開闊,意志高尚的人物。在各種宗教或學說中,可能都有這種眉橫大憂,懷抱宏偉的不世才人,而佛教徒中有學習大悲菩薩的行者,都是過著奉獻人生的生活,比比皆是,並不希罕。

 

人生是短促的、多苦的、又是受報還債的,這是「桎梏的人生」,「或系縛的人生」,是屬於世間法的,所以不得解脫。而我們學佛所追求的是佛法的人生,也是解脫的人生。為了人生的缺陷太多,使我們肉體和精神上受了種種磨折,生出種種的苦惱困惑,不得自在,所以學佛是要求人生離苦得樂,達到解脫的目的,但是人生缺陷多苦,究竟以什麼東西為最苦呢?

世人觀點不同,各有各的說法。如法句經中說,有四個新學比丘,一次共坐樹下,討論到人生以什麼為最苦?一個鷹轉世的,說饑渴最苦;一個鴿轉世的,說淫慾最苦;一個蛇轉世的,說瞠恚最苦;一個兔轉世的,說驚怖最苦。共相諍動,議論不休。

佛知其事,告訴他們說:你們各據結習諍論,都未深究人生之苦的真義;須知人生最苦,莫過有身,所有饑渴、淫慾、瞠恚、恐怖,皆由身來。身為諸苦之本,眾禍之源,須求寂滅之法,離去生死的纏縛,體證真常的涅槃,人生才得解脫,但這解脫的境界,究竟怎樣才能達到呢?簡單地說有三個條件:

人生不得解脫,為了有身有我,執我造業,自己束縛自己,故要解除束縛,先要了解無我,要了解無我,又要先知無身。我們的生命身體的組成,照佛經說,是由於「名色」的和合,或「五蘊」的構造而來的。

人生的虛妄生命,來自「十二因緣」,由無明而造行業,由行業而感妄識入胎,最初的結合,是精血和妄識混合的個體,叫做名色。名屬於精神作用(妄識) ,色屬於物質作用(精血)。這二種作用具體化,明朗化,就演變為色、受、想、行、識的「五蘊身」。色就是物質,受想行識就是精神。

由這精神與物質的五種要素結合,就成了我們的生命寄託的身體,迷之者執以為我;但善解佛法而得智慧的人,悟此身體乃由五蘊眾緣所成,原無實質,其性本空,那麼我在那裡呢?為何要愚昧假我而為我,為我造業而受苦呢?經此理解的醒悟,破除愚昧的迷執,人生就會開始走上解脫的大道。

人能理解無我,就會拾離愛取。愛和取,是十二因緣中的兩支,屬於現在執著造業的兩個成分。人生貪愛世法,執取境界,不出貪愛我的身體,和執取我的境界。前者叫做「自體愛」,就是執著有我;後者叫做「境界愛」,就是執取我的所有物,亦叫做「我所愛」。

人生執有這我的自體愛,和我所的境界愛,是因不了五蘊諸法、緣起性空的原理,如果了知這由五蘊元素組成的身體,是眾生顛倒虛妄的結合,其性本空,原無實體,便知我不可得,法亦緣生性空。

這樣通達無我無法,內心不再愛著虛妄生命所託的自體,外面不再執取客觀的虛妄境界,於是人生就離開愛取,不作業障,得大解脫。

 

 

人生舍離愛取,由於體達無我,了知諸法緣起性空,無所依傍,才能自由自在;故佛說三解門,首先以空為大解脫門,如果不能知空, 永遠是未入佛法,站在人生解脫的法門之外,也不能出離生死的苦海。

故阿含經說:「空為大解脫門……若諸法不空者,不動不出」。所以能於諸法了知性空,便可豎立正見;由於正見的認識不謬,才不會在我和我所的諸法上生起迷繆的執著,造業受苦。

因此,我們學佛的人,正見是很需要的。如果見地不正,思想偏差,則由思想所生的行為,也必定一錯再錯,弄到錯誤百出。故佛陀常說,我們欲破魔軍,離貪愛網,越生死河,登涅槃岸,非用正見來做工夫不可。這涅槃,便是人生解脫最高的境界。

 

人生由多苦而離苦,由離苦而解脫,便是人生最高的歸趣。一個有理解的人生,有思想的人生,應要向上追求人生最高的歸趣,作為究竟的歸宿;否則混混噩噩,醉生夢死,散漫無章地虛度韶華,空過一生,老之將至,即與荒煙蔓草同腐,什麼人生的意義都談不上了。

  

相關焦點

  • 高僧:世上有四種人,第一種人最有慧根,看看你是哪種人
    關於這個問題,昔日我從一位與我交情頗深的高僧口中得到了比較權威的答案。這位高僧借用《雜阿含經》中以馬喻人的故事為我分析,將芸芸眾生依據慧根深淺劃分為四種,四種良馬代表著四種人,其中能做到第一種的是真正有慧根之人。今日我便將高僧的見解分享給大家,大家不妨參考一下,看看自己屬於其中的哪一種吧。
  • 高僧說:一個人的成功,往往離不開「四種貴人」,看看你都有嗎?
    畢竟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成就夢想也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經歷很多的艱辛,如果有貴人助你一臂之力,你就會容易很多。那麼,一個人要想事業成功,究竟需要哪些貴人相助呢?一位高僧跟我說:一個人的成功,往往離不開「四種貴人」!看看你都有嗎?
  • 四種皮膚適合的三種防曬,你屬於哪種?
    四種皮膚適合的三種防曬,你屬於哪種?皮膚常年都是油脂分泌比較旺盛的狀態,說明你的皮脂腺是在很活躍的狀態,水油不平衡。
  • 高僧說:真正有福的人,往往擁有這四種好心態,看看你是嗎
    所以,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要坦然對待事物的發展。畢竟世間禍亂不鮮,唯有做到「它明任它照大江,我自清風撫山崗」的淡定,方得亂裡偷閒,禍中求福。那麼,現實中什麼樣的人才算是從容淡定,什麼樣的心態才算安穩祥和呢?關於這個問題,昔日我也從一位無名高僧口中得到了想要的答案。
  • 心理學:四種拿筷子姿勢,你屬於哪種?一眼看穿你的內心性格
    心理學:四種拿筷子姿勢,你屬於哪種?一眼看穿你的內心性格自己的性格可以表露出來,但是自己的內心性格或許你自己都不知道,因為他們隱藏得很深,但是在你行為上還是會露出一點蛛絲馬跡的。下面有四張圖,是拿筷子不同姿勢的圖,看看你是屬於哪種?
  • 心理學中的四種氣質,你是屬於哪一種呢
    據說,人類有四種體液我猜,在諸多心理活動和測試中,你一定做過關於「你屬於哪種氣質?」的心理測試。你知道嗎,據說人類體內有四種體液,哪種體液佔的比例大,你就屬於哪種類型的氣質。在恩培多克勒「宇宙論」的影響下,希波克拉底創造性地提出「四種體液說」,這位古希臘「醫學之父」認為人類體內的體液可以分為血液、粘液、黃膽汁、黑膽汁四種。
  • 這四種二寶的組合模式,每一種都有自己的特點,你家屬於哪種?
    現在很多家庭中都是兩個孩子了,在第二個孩子沒有來臨的時候,你沒有想過是這兩個孩子會是什麼樣的組合呢?是姐姐/哥哥跟弟弟還是姐姐/哥哥跟妹妹?其實當二寶生下來之後也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糟糕不是嗎?快來看看這四種二寶的組合模式,每一種都有自己的特點,你家屬於哪種?
  • 烤麵包片的九種焦黃狀態,你平時吃的時候喜歡烤成哪種狀態呢
    烤麵包片可以說是早餐必備之一了,有的人喜歡吃有一點焦的,有的喜歡吃焦味重一點的,還有的喜歡吃剛熱了,沒有焦的,有人把這個焦黃狀態分成了九種,看看你們喜歡吃哪種呢從淺到深的顏色,第一和第九和區別是很大呢第一種是熱了,有一絲絲的焦黃的狀態,你們喜歡吃這種嗎
  • 高僧:人生最大的福報並非名利,而是這四個字,少有人想得到
    辭職那天,他特別開心地找到我,說自己在辭職之前有跟一位高僧交流過,高僧給他提了一些意見,他覺得高僧說的東西都很有智慧,聽得我也很想見見這位朋友口中的「高僧」。我們便驅車來到了這座歷史悠久的古寺,此時高僧正在給一位中年男人解答困惑,這位中年男人的困惑好像和我朋友之前的一樣,我們便坐下聆聽。
  • 通過女人的坐姿,可以看出她們的性格,你屬於哪種?
    很多人也許覺得自己的性格是不完美的,總是想要追求所謂的完美性格,但其實,只要人品沒有問題,性格上的一些小缺陷也是可以接受的,這些小缺陷是你性格獨特的標誌,是展示你在這世上是獨一無二的標誌。想要和別人相處好,就必須要準確把握這個人的性格,從性格出手。如何了解一個人的性格呢?答案就是,從這個人習慣的方方面面來推測。每個人的坐姿都代表著不同的性格,這五種經典坐姿,你屬於哪種?
  • 夫妻之間的四種睡姿,可以看出兩人的感情狀態!
    夫妻之間的四種睡姿,可以看出兩人的感情狀態!有人說男人結婚後就不那麼愛自己。有些人認為婚姻就像一個大坑。他們走進去後就很難出來。過去的浪漫和驚喜都變成婚後大米和油鹽的無聊生活。事實上,這種觀點仍然過於激進。愛情和婚姻不是絕對的事情。
  • 高僧:當你歷經人生這一大劫時,你就會明白
    之前和一些佛學愛好者在微信群裡聊天,聊佛法,聊自己對於人生的徹悟,聊著聊著就有一位道友提出這麼一個問題。他說自己在翻閱佛經時發現有這麼一個詞,叫做「緣起性空」,自己學佛時間不久,不明白其中的含義,想請高僧解釋一下。
  • 心理測試:四種幸運花,你會選哪種?測試你的人生會有好運眷顧嗎
    心理測試:四種幸運花,你會選哪種?測試你的人生會有好運眷顧嗎AB在外人看來,你總是不安分地瞎折騰。但其實你才是那個真正明白的人,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且也在努力地靠著自己的努力去獲取,這樣可愛的你怎麼會不惹命運眷顧呢?儘管去闖去拼吧,放心,你會是那個被特殊照顧的幸運兒。B:可能是你性格的關係,你認為只要踏踏實實工作就不會受到虧待。這樣的你並不會很看重賺錢的的機會,尤其是那些投資理財類的一般都不會碰。
  • 心理學:這四種最常見的人格,你屬於哪種?
    近期,美國西北大學的研究者從全球收回了150萬份問卷,並對此數據進行研究,發現絕大多數個體的人格可以歸為「平均」、「含蓄」、「自我中心」、「榜樣」這四種人格類型。1.平均型人格這個類型的人相對外向,但也有點神經質。
  • 人生得三種境界,分別是他證、自證、無證,你屬以哪種?
    人生有三種境界,分別是他證、自證、無證。  處於「他證」階段的人,凡事都以他人的看法為準,做什麼事情都追求別人的認同。如若能夠得到別人的認同便高興無比,反之則抑鬱寡歡。還是想得到別人對他超人承受力的讚許……  答案是否定的,人生無常,誰能保證姑娘在多年的歲月裡會毫無意外呢?假如有什麼意外的話,高僧此生便是跳入黃河也洗不清了,又怎能得到別人的認同與讚許呢?後來我總算理解了高僧當時的所思所想,那便是他根本就不將世人的看法、做法放在心上。他的眼中只有一個新生的生命,撫育生命才是他最想做好的事情,除此之外的其他所有都與他無關。
  • 測你在異性眼中是哪種檔次?
    測你在異性眼中是哪種檔次? A 你會讓他們覺得你就是一個萌妹子。然後每天一張娃娃臉,在他們面前晃悠。在他們面前,你是很有吸引力的。她們喜歡你這種娃娃反而比每天很可愛,但是不會表現出一種嬌嫩的性格。 B
  • 人生有幾種物質跟精神層次境界?你屬於哪種境界?
    人生在世,無非需要物質生活的保障,精神層次的寄託,而兩者的關係是缺一不可的。總結一下大概有以下四種組合方式吧,我一一道來:第四種境界,就是物質層次相對低,精神層次低一些。這個可能很多屬於社會弱勢群體,或者普通勞動者。在為生活而奔波操勞。整個社會裡,普通百姓是最艱難的。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大的環境下老百姓左右不了的事情太多,往往只求能夠吃飽飯。以後小康大同社會一定會實現。
  • 心理學:你到底屬於哪種氣質類型?
    膽汁質膽汁質(bilious temperament),人的四種性格類型之一屬於這一類型的人都熱情,直爽,精力旺盛,脾氣急躁,心境變化劇烈,易動感情,具有外傾性。抑鬱質抑鬱質是人的一種氣質類型,抑鬱質特點:抑鬱質的人神經類型屬於弱型
  • 一位高僧說:人生不順時,做好這二件事,早晚時來運轉!
    一位高僧說:人生不順時,做好這二件事,早晚時來運轉!一、以人生如戲的態度去面對人生高僧說:放開懷抱,看破世間,宛如一場戲劇,何有真實?高僧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人世間其實就像是一個大舞臺,我們生活在其中的每個人其實就是一個演員,都在演繹著自己的故事,演繹著自己的人生,悲歡離合,世事沉浮,功名利祿等等,都在其中得到體現。無論你在其中扮演的是喜劇演員,還是悲劇演員,當人生的大幕落下的那一刻,作為演員的你都要退出這個舞臺。無論你對這個舞臺是留念,還是厭倦。
  • 四種天生富貴腳,一生不為錢煩惱,你是哪種?
    人有千面,腳有多種,你有注意過自己的腳型嘛?其實從一個人的腳型是可以判斷出一個人的天賦、性格和成就高低的,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四種比較常見的又很有天賦才能的腳型,看下你在其中嘛?你又屬於哪種?擁有這種腳相的人一般頭腦非常的聰明,而且也非常的冷靜和理智,善於觀察,有著很強的分析能力和決斷能力,做事情非常的有規劃,不會冒冒失失,在生活中屬於那種非常可靠的人,能夠給周圍的人帶來很強的安全感,事業方面也容易取得不錯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