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溫升高真可以殺滅病毒? 為何我的體溫達不到37.3℃

2020-12-24 四川在線

近日,在鄭州東站進站口,醫護人員為一名小朋友測量體溫。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生活最前沿

最近,你每天進出小區,是不是都要測量體溫;進入公司或廠區大門,是不是也要「中上一槍」?每次測體溫,大多數人結果都是36℃多,而一旦超過37.3℃,你往往會被拒之門外。這就奇怪了,一直都說,人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但為什麼現實中大部分人的體溫達不到37℃呢?

雖說天天量體溫,但我們真的了解「體溫」嗎?人類的正常體溫到底該是多少?體溫高低,和人體免疫力有啥關係?病毒能被高體溫「熱死」嗎?為啥有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沒有出現體溫升高?……近日,記者就此請教了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副主任馮萍。

四川在線記者 熊筱偉

體溫到底多少才算正常?

●人體正常體溫有一個範圍區間,通常在36.3℃到37.3℃之間

●打完遊戲一測發燒了?先別急,身體新陳代謝加快,體溫有一定上升是正常的

●為啥有些瘦子不怕冷,胖子反而很怕冷?因為前者新陳代謝更快,吃的東西更多變成了能量,體溫也就會更高一些

看體溫計,37℃的刻度往往被標註為紅色,或者在刻度那裡有一個特殊標記。這是在說超過它就發燒了嗎?「當然不是。」馮萍說,人體的正常體溫有一個範圍區間,通常在36.3℃到37.3℃之間。這個區間,是人類在適應環境的漫長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但她也特別提到,即使超過這個區間,也不一定就表示有問題,因為人體體溫事實上還受到很多其他因素影響。

一個常見例子是年輕人打遊戲。一番激烈「槍戰」下來滿臉通紅、身體發燙,一量體溫嚇一跳——37.6℃,難道發燒了?

馮萍說,這時大可不必緊張。因為打遊戲是高強度的腦力勞動,中樞神經長期處於興奮狀態,身體新陳代謝加快,所以體溫上升是正常的。如果發現體溫異常,可以先休息,等平靜下來了再量一次。

其他導致體溫變化的情況還包括:早上體溫低、晚上體溫高,因為早上人體新陳代謝往往較慢;吃飯和劇烈運動會導致體溫升高;女生在排卵期和妊娠期體溫也會升高等。

甚至胖和瘦,也會影響體溫。馮萍提到一個有意思的現象:為啥有些瘦子不怕冷,胖子反而很怕冷?「因為瘦子往往新陳代謝更快,吃的東西更多變成了能量,所以體溫會更高一些;而胖子呢,能量都儲存起來了,體溫相對低一些,也就更怕冷了。」

現實中有個說法:人體體溫會隨著環境溫度增減而變化。「人是恆溫動物,不管夏天還是冬天,體溫應該都是一致的。」

為什麼生病了體溫會升高?

●體溫的確和免疫力有關,但它升高只是人體白細胞出動的副產物罷了

●高體溫不僅不是「幫手」,還有可能成為「殺手」

生活中還有一個流傳很廣的說法:體溫和免疫力直接相關。因為病毒很難在37℃以上環境中存活,所以提高體溫可以殺滅病毒。

馮萍認為,這個說法只對了一半——體溫的確和免疫力有關,但打敗病毒的並不是它。

為什麼生病了體溫會升高?馮萍介紹,這是因為病原體進入後,刺激體內白細胞產生很多炎症介質,它們就像人體派出的「衛兵」,奔赴「戰場」去和病原體廝殺。而這些介質是致熱源,會刺激人體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從而讓體溫升高。直到病原體死光了,炎症介質不再產生,體溫才逐漸下降。

換句話說,真正打敗病毒的是炎症介質。而體溫升高,只是白細胞出動的副產物罷了。

高體溫不僅不是「幫手」,還有可能成為「殺手」。馮萍說,過強的炎症反應會讓體溫升得過高,這會導致人體細胞和組織的壞死,嚴重的甚至導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四川人說發燒把腦殼『燒瓜了』,就是因為腦細胞對高熱很敏感,容易出現受損或壞死。」

不過,體溫的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體免疫力的強弱。「80歲老人很少發燒,就是因為只有免疫力強的人才更容易出現體溫增高的現象。」

為啥一些新冠肺炎病例沒發燒?

●可能是輕症的原因,也可能是新冠病毒自身特點

●新冠病毒很多特徵人們還沒有研究清楚

體溫升高是人體「衛兵」對抗病毒的結果,但為啥一些新冠肺炎的確診病例,卻又沒出現發熱症狀?

馮萍說了兩種可能:一是輕症患者可能是局部炎症,不足以導致體溫出現明顯上升;另外也可能是新冠病毒自身的特點,「可能某些情況下,人體面對它時有可能就不產生刺激中樞的炎症介質,體溫也就上不來。但這是一種猜測,新冠病毒很多特徵人們還沒有研究清楚。」

即便如此,測體溫還是已知偵測新冠病毒的最方便途徑之一。不管進出小區還是辦公樓,工作人員還是會用測溫槍在額頭或手腕一掃,快速判斷你是否感染。

但記者有時會遇到一個奇怪情況:同一時間測額頭和手腕,一個35℃一個36℃,這是怎麼回事?哪個部位的體溫更反映真實情況?

馮萍解釋說,室外溫度低導致人體散熱快。如果冬天在寒風中測體溫,34℃都有可能。要想冬春之際讓體溫測得更準,她建議最好是測量有衣物遮掩的、沒有暴露於外部環境中的人體部位,比如手腕或腋下。

同步播報

生活方式進步 炎症反應減少

人類變得越來越「冷」

一個多世紀以來,37℃一直被當作人類健康的體溫標準。《eLIFE》期刊不久前發表的一項研究卻揭示,在過去的一個世紀,正常狀態下人類的體溫越來越低了。

37℃「標準體溫」源自1851年德國內科醫生卡爾·翁德裡希的研究成果。當時,他對25000名測試對象進行了數百萬次的體溫測量,並基於這些數據撰寫了一篇影響深遠的文章,設定了一個被奉行了100多年的體溫標準,即37℃是正常體溫的「生理點」。

據《eLIFE》發表的文章介紹,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從2000年起開始測量人的體溫,並與參加美國南北戰爭的士兵體溫記錄進行了比較。這項研究揭示,與19世紀的男性相比,現代男性體溫下降了0.58℃,相比之下現代女性體溫比19世紀下降了0.32℃。數據顯示,人類體溫約每10年下降0.03℃。

對此,國內外很多專家認為,代謝率的下降可能也是人類正常體溫下降的主要原因,因為更舒適的生活方式,使得人類的勞動強度低於19世紀;當然,這也可能是由於炎症反應的減少。因為現代醫學的進步,大大降低了人類患病的頻次。而炎症反應能產生各種蛋白質和細胞因子,它們能提高人體新陳代謝速度,使體溫上升。

北京世紀壇醫院呼吸科醫師龐莉說:「溫度太高,新陳代謝就會很快,我們就需要不斷吃更多的食物來維持體能。而溫度太低,容易滋生真菌感染。37℃左右的溫度,是一個完美的平衡,足以防止真菌感染,但又不會太熱,導致我們一天要吃四五頓才能活命。」 (據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為何我的體溫達不到37.3℃
    每次測體溫,大多數人結果都是36℃多,而一旦超過37.3℃,你往往會被拒之門外。這就奇怪了,一直都說,人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但為什麼現實中大部分人的體溫達不到37℃呢?雖說天天量體溫,但我們真的了解「體溫」嗎?人類的正常體溫到底該是多少?體溫高低,和人體免疫力有啥關係?病毒能被高體溫「熱死」嗎?為啥有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沒有出現體溫升高?
  • 正常體溫本來是37度,為什麼大家普遍達不到?體溫低,說明什麼?
    人的體溫多少度是正常體溫?相信絕大多數人的回答都是37度,以37度為標準,如果超過了,就覺得是發燒了。正常的體溫是37度嗎?但為什麼我們在測量的時候,普遍達不到?體溫低說明什麼?在正常的範圍內,體溫是低一點好還是高一點好呢?今天這篇文章,就像大家具體介紹一下,帶你詳細了解體溫。
  • 現代人正常體溫為什麼達不到37度?
    於是如你所見,無論是小區保安,還是村口大爺,又或是超市的守門員,都人手一把體溫槍:一路走、一路測。有網友調侃說:活了這麼多年,對體溫狀況的了解程度第一次超過了存款狀況。在很多機構,執行的標準是:體溫高於37.3度時,會認定為非正常發熱,需要立即送到醫院拍肺部CT以及檢測核酸,而37度到37.3度則要密切關注,絕大多數人的體溫都在37度以下,而且在如此特殊時期,人們都認為身體溫度較低者比較有面子。
  • 37.3℃算發燒,全班同學要原地隔離!體溫升高原因只有發燒嗎?
    但媽媽也有些擔心,因為根據目前的防疫政策,只要班上有一個孩子體溫測出為37.3℃及以上,就算發燒,全班就要原地隔離,直到這個孩子到醫院做完新型病毒抗體檢測、核酸檢測等,確認沒有感染新型病毒後,全班才能解除隔離。樂樂上小班,上學期班上幾乎每個星期都有孩子生病。
  • 人類正常體溫從過去的37度下降到36.7度,背後的科學原因是什麼?
    從去年疫情發生到現在,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樣,會非常留意自己的體溫,而且出門的時候被測溫已經成為常態,這個期間相信許多人都發現,原來自己正常的體溫值肯定都要比37攝氏度偏低一些,而一些小區、商場等場所也將體溫高於37.3攝氏度作為發熱的標準。為什麼人類的正常體溫,現在要比過去發生偏低的現象呢?
  • 體溫越低(<37℃)免疫力就越差?
    正常體溫為37℃的由來 1851年, 一位名叫卡爾·溫德利希(Carl Wunderlich) 的德國內科醫生, 收集了25000名病人的腋下體溫數據。首次確定了, 人體正常體溫為37 ℃, 這個標準一直延續至今。
  • 37度的正常體溫已成歷史,為什麼人類的體溫在降低?說明什麼?
    自去年疫情開始以來,量體溫可以已經說是我們平時生活中的家常便飯。量體溫時,我們會發現現在大家的體溫都是在36.5攝氏度左右。記得以前37度才是標準體溫,但現在會發現,多數人普遍達不到這個體溫。而有研究發現,近幾十年來,人類的基礎體溫在降低,已經從37度,降到了36.5度左右。那麼,威懾麼人類的體溫在降低?這說明什麼?
  • 癌細胞怕熱,把體溫升高到43度,真的可以燙死體內的癌細胞嗎?
    近年來,有種「熱療」的方法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該方法的依據是癌細胞怕熱,在42度的溫度下,持續兩個小時,就能殺滅癌細胞。因此,有些人認為故意讓自己發燒到42度、43度,就能治癒癌症,或者是通過跑步、泡溫泉等方法,提高自己的體溫,這樣就能燙死癌細胞。熱療到底是怎麼回事?故意讓自己發燒,或者泡溫泉,真的能夠燙死體內的癌細胞嗎?
  • 正常體溫37℃已成歷史:人類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來源:餃子姐的健康八卦 這幾個月,因為疫情的關係,我每天都要測三次體溫,卻發現每次測量結果都在36.3℃左右,夜晚略高。家人的體溫也很少會高於36.7℃。
  • 寶寶體溫你會測嗎?體溫輕微升高不一定是發燒
    發燒標準 體溫輕微升高不一定是發燒  在日常生活中,常有些家長用手摸一摸,感到孩子皮膚發燙,就認為是發燒了。有些家長認為,只要孩子的體溫超過37℃就是生病了。事實上,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  胡鳳華介紹說,體溫大於37.5℃屬於發熱,體溫稍高於37℃,如37.1℃或37.2℃,常是由於外界溫度較高造成的。
  • 月經期間體溫升高0.3
    排卵後的卵泡形成黃體,而黃體能產生兩種激素,即雌激素和孕激素,而孕激素能刺激體溫中樞,使體溫略為上升,正常婦女在排卵後體溫可升高0.3-0.5攝氏度。  月經期間體溫變化有什麼意義  人們通過檢查基礎體溫可測出體溫的變化,方法是在較長時間睡眠6-15小時以上,醒來,尚未進行任何活動之前,由自己測得的體溫,起床後將所測體溫記錄於基礎體溫單上,逐日進行,畫成曲線。
  • 人類體溫37℃已成為歷史:體溫越低,免疫力越差
    家人的體溫也很少會高於36.7℃。我就有點納悶了: 「我記得小時候生物課上講過,人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但為什麼身邊所有人的體溫都不到37℃呢?」 於是,求知慾旺盛的我馬上去網上查了相關資料。
  • 人類體溫已不再是37度!這很可怕!
    這一個月,大伙兒算是把這一輩子的體溫都量了。如果知道體溫低於37度,都鬆口氣,如果高於37度,都嚇到不敢喘氣!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人類的體溫其實是越低越可怕。而據研究證明,人類的正常體溫早已不再是37度了!那這意味著什麼呢?
  • 嬰幼兒正常體溫是多少?
    正常小兒的基礎體溫為36.9℃~37.5℃。一般當體溫超過基礎體溫1℃以上時,可認為發熱。其中,低熱是指體溫波動於38℃左右,高熱時體溫在39℃以上。連續發熱兩個星期以上稱為長期發熱。
  • 正常體溫是多少?37度算發燒?
    腋溫的正常範圍是36-37度,大於等於37.5就算高了,口溫正常是在36.3-37.2之間,上午測量大於37.2或下午大於37.7就算高了,肛溫在36.6-37.8算正常,大於等於38度算高。我們平常測得額溫和耳溫,因為受到的影響因素比較多,一般建議大家參考腋溫,測出來的體溫或更加準確。由此可見,37度並不算發燒。
  • 比標準體溫降0.4℃,人類要「涼涼」?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彥視頻攝製 楊澤華研究成果>>人類「變涼」,是因為可以活得「省力」一點人的標準體溫在37℃左右,這是生物課上都學過的知識點,小時候測體溫,量出37℃多很常見,在媽媽們的概念裡,沒超過37.5℃,那都算安全。
  • 怎樣區分孩子正常的體溫升高和發熱?
    正常的體溫升高孩子的體溫易于波動。感染、環境以及運動等多方面因素都可使孩子的體溫發生變化。孩子體溫升高不一定就是異常,也就是說,體溫的升高不一定就是發熱。若有短暫的體溫波動,但全身狀況良好,又沒有其他異常表現,家長就不應認為孩子在發熱。其實,就像我們大人在運動後體溫會有所升高一樣,小兒哭鬧、吃奶等正常生理活動後,體溫也會升高。一般情況下,體溫不會升得太高,多為37.5℃~38.0℃之間。體溫升高是由於哭鬧、吃奶等正常生理活動導致肌肉產生了更多的熱量。這些原因導致的體溫升高,在運動結束後會很快回復到正常水平。
  • 正常體溫是多少?37度算發燒?正常範圍內,體溫越高免疫力越強?
    腋溫的正常範圍是36-37度,大於等於37.5就算高了,口溫正常是在36.3-37.2之間,上午測量大於37.2或下午大於37.7就算高了,肛溫在36.6-37.8算正常,大於等於38度算高。我們平常測得額溫和耳聞,因為受到的影響因素比較多,一般建議大家參考腋溫,測出來的體溫或更加準確。由此可見,37度並不算發燒。
  • 人類正常體溫37℃已成歷史: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怎麼提高免疫力?
    這就有點納悶了: 我記得小時候生物課上講過,人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但為什麼身邊所有人的體溫都不到37℃呢? 無獨有偶,就在一個月前的1月7日,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教授朱莉 · 帕森內特(Julie Parsonnet)和她的團隊剛剛發布了一項研究成果,他們發現,自19世紀以來,成年人的平均體溫在持續下降,不到200年間下降了0.4℃,從37℃降到36.6℃。
  • 成年人正常體溫是多少度?體溫37度算發燒嗎?看醫生怎麼說
    在多數人看來,37攝氏度是正常的體溫,超過37度就是發燒了,但真的是這樣嗎?成年人的正常體溫到底是多少度?下面醫生給大家詳細說清楚,可能很多人一直以來所認為的並不是很正確的。成年人的正常體溫是多少度?如果測量的是口溫,那么正常體溫的範圍在36.3-37.2之間,還有其他的測量體溫的方式,比如測額頭的體溫也很常見,但這個受其他因素的影響比較大。不僅如此,一天24小時,在不同的時間段,人的正常體溫也會發生波動,夜裡體溫相對較低,下午偏高。對於女性來說,在排卵期,體溫也會有所波動,不過波動反而不是很大,一般是零點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