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班就讀支持老師應如何為特殊需要兒童開展正向行為支持

2021-02-18 揚愛家長俱樂部

特殊需要兒童尤其是心智障礙兒童由於受其自身障礙的限制,普遍存在認知、語言、溝通等多方面能力的缺陷,因而缺乏有效的人際溝通技能,這種人際交往能力的缺陷使得一些智力障礙兒童採用問題行為的方式作為溝通的一種手段。因此,特殊教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面臨學生的各種問題行為,這些行為對課堂教學具有很大的幹擾性,很多一線教師對此卻感到非常無奈,他們急需有效持久的行為幹預策略。

過去,對行為問題所設立的終極目標無非是「壓抑」或「消除」,如今,由於教育理論與研究的進步,對於行為問題都是強調正向行為支持。功能性評量及正向行為支持介入是一種以教育為手段,幫助學生適應於發展為目的的行為問題處理方法。以正向支持的觀點,心智障礙學生行為問題都是具有一定功能的,隨班就讀支持老師應通過行為功能評量了解行為問題背後的功能,對幹預行為問題所設立的終極目標在於系統地調整環境、改變影響問題行為發生的各種因素以及教導個體適當的行為,進而化解或取代不適當行為。

2021年01月09-10日,由中國扶貧基金會、中國民生銀行ME項目資助支持的「特殊需要兒童隨班就讀師資賦能計劃」第三期線下培訓班在廣州舉行,來自東莞、惠州、佛山、肇慶、中山、廣州天河、廣州白雲、廣州黃埔、廣州番禺、廣州花都、廣州海珠40餘名隨班就讀支持老師(資源老師、普通老師、特教助理)線下參與此次培訓【另部分老師線上培訓】,此次培訓旨在進一步幫助隨班就讀支持老師提升針對性地服務和支持特殊兒童隨班就讀的能力。

此次培訓,來自廣州市越秀區啟智學校特教老師、越秀區積極行為中心組長、廣州市第一屆自閉症骨幹教師、廣州市中小學隨班就讀督導彭少健老師圍繞如何為特殊需要兒童開展正向行為支持這一主題為隨班就讀支持老師帶來系統的培訓學習。

積極\正向行為支持體系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PBS),建基在行為管理的理論與技術之上,主張教師實施多元(或聯合)處遇法,採用行為療育方案的步驟,以及現行監控(ongoing monitoring),前因處遇與後果操控處遇等策略,教導學生適當的行為,裨益取代其原先的問題行為;提供學生替代的行為(或學習活動)以及調整學習環境,藉以習得正向行為。

據2017年對廣州市越秀區35所小學362個班主任(有效問卷358份)開展的行為問題篩查調研顯示:36%的教師反應特殊需要兒童存在幹擾課堂的行為。

基於這麼一個普遍性情況,近年來,發達地區越來越多中小學校實施了全校範圍積極行為支持(SWPBS)計劃,用來降低學生的問題行為、增進親社會行為以及提升學生學業成就,並在實踐中取得明顯效果。「預防勝於治療」是公共衛生領域中的疾病預防理念。從公共衛生健康的視角來看,全校範圍積極行為支持強調積極的、預防性行為支持體系的構建,主張實施校本預防(School-based Prevention),強調初級、次級和第三級幹預的三級幹預體系,並將應用行為分析技術結構化地運用到各級幹預體系中。

其中,初級預防針對整個學校環境中的所有學生,包括學校、家庭和社區成員等,能滿足學校大約80%以上學生的支持需要。初級預防體系在全校範圍內針對全體學生界定、傳授、監督和鼓勵一部分期待行為,強調相關社會技能的傳授和針對期待行為的正強化以及塑造阻止學生不當行為的教學環境。另外,初級預防還要求教職工對期待行為提供不間斷的支持,採取措施對學校中的社會行為進行持續測量,並依據搜集的資料進行積極決策。初級預防在整個預防體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其能大面積地減少由於違紀而需要轉介的問題行為數量。

 

次級預防體系在防止學生發展更嚴重的反社會行為中發揮著次級防護網的作用,由一系列功能本位、目標導向的選擇性幹預策略組成,主要針對少數具有傷害行為或者需要額外支持的學生,大約佔學生總人數的15%。次級預防在班級層面上為學生提供指導,或者針對具有相同需求的學生提供小團體幹預。儘管與初級幹預相關聯,但次級幹預的強度更高,特別是需要更多的成人關注與監督,其形式及內容也較初級預防更加多元化,例如社會化技能團體、情緒管理等多種形式。

 

第三級預防主要面向初級和次級預防無法奏效,出現嚴重行為問題的重點需要關注學生,包括那些來自問題家庭的具有最嚴重問題行為的學生,大約佔學生總人數的5%。第三級預防的目標不僅僅是減少問題行為,同時還主張提升學生旨在謀求更高生活品質的適應技能和機會。第三級預防體系中特殊教育者、學校心理諮詢師、學校顧問、行為幹預師等應具備制定團隊行為幹預方案的專業化知識,經常需要家庭和社區的參與合作,並且需要較高的經濟投入以杜絕嚴重問題行為的反覆。

全校範圍積極行為支持幹預實施離不開一個有凝聚力的高效領導團隊,團隊領導應和成員進行積極溝通,就全校範圍積極行為支持方案的實施要求和方法等達成共識;學校的心理工作者不應僅僅局限於篩查評估和危機幹預等工作,而應發揮準領導者的作用,為學校教師及管理者提供諮詢;作為一線的培訓教練不僅需要精通積極行為支持的技術,還應熟悉能夠激發效能的團隊開發與決策技術,並應參加團隊月度會議;特殊教師由於具有測量評估、個別化教育計劃制定、行為管理以及課程修訂等專業知識技能,應當發揮「行為幹預者」的作用,與普通教師通力合作,為所有學生提供支持,使他們能夠在最小限制環境中接受恰當的教育。 

為此,全校積極行為支持體系對於融合教育的發展意義重大:它打破了傳統教學體制中普通教育與特殊教育的隔閡,建立了全校性、普適的教育框架,將特殊需要學生真正納入到整個學校的課程設計、教學管理、教學評估體系中。

正向行為支持的理念包括十個維度:重視行為問題的功能評量、強調團隊合作、問題的處理須考慮社會效度、使用多重的處理模式、採個別化的行為處理方案、非嫌惡或正向的處理策略、操縱前事/安排有效的行為後果、訓練適當行為取代問題行為、重視生態環境的調整、逐步讓個體學習自我管理。

其中,制定正向行為支持方案的流程應包括以下步驟:

1)個案歷史與背景      

2)診斷

3)行為功能分析

4)目標行為及基準線

5)建立療育預期目標

6)預防方法     

7)建立適當行為

8)行為改變手段或程序

9)緊急措施

10)記錄

11)最後方案設定人籤名

12)其他建議

我們都知道,每個行為背後都有原因,一個行為有可能是多種原因,對於特殊需要兒童尤其是心智障礙兒童而言,無聊是行為問題的溫床。總結以上,行為出現往往出現這麼四大類功能:獲取注意力(關注)、獲取喜歡的物品或活動、逃避不喜歡的物品或活動、感知覺的尋求。

 行為往往包括三個類型:

1、異常的行為:行為是否符合個體年齡、性別、發展程度;發生地點、時間與情境是否適當;是否符合個體所屬文化背景

2、功能失常的行為:行為是否影響日常生活功能

3、危險的行為:行為對自己或他人是否造成傷害或危險(高空扔東西?用頭撞牆?)

但是必須強調的是:不是所有行為都是問題。

 

行為功能分析的相關量表包括:

A、功能評量

可以採用直接性資料(軼事報告、散布圖分析、ABC分析、實驗室觀察)和間接性資料(行為晤談、行為量表與問卷包括《行為動機量表》、《行為功能分析表》)兩種方式收集。

 B、行為觀察記錄

包括次數計算、持續時間、時距記錄、時間抽樣、等級記錄、永久性產物記錄。

彭少健老師分享到如何建立適當行為\替代性行為,包括:

·自我刺激-尋找替代物(注意等值)

·社交溝通類70%:提升溝通方式(技巧)、增加溝通途徑(AAC)

·情緒調控:掌握情緒自我處理或調整方法技巧(洗臉、聽歌、深呼吸、畫畫、運動等)

·自我管理:掌握個人工作系統、合理或組織自我時間

·無聊或課程因素:調整或改變

在培養特殊需要學生情緒自我管理方面,隨班就讀支持老師應掌握以下三方面能力:

1、了解情緒發展曲線。          

2、掌握情緒調控技能:情緒辨別-認識-運用-控制\調控\調整。

3、分析學生情緒失控原因,包括四個維度:

·生理(焦慮、睡眠、恐懼、興奮、其它身體狀況)

·四大行為功能(需求、逃避、自我刺激)

·環境(環境改變、環境幹擾)

·核心問題(CP腦性癱瘓\ASD自閉症譜系障礙\WR\ADHD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LD學習障礙)

關於隨班就讀支持老師常用的抽離課及個人工作系統技能,彭少健老師引領大家通過案例分享方式深入學習這兩部分內容:

1、抽離課,目的包括:行為處理、核心問題、課業補救、心理輔導;形式包括一對一和小組課(普生+特生、特生+特生),但是需要特別注意的是:

·抽離除要有目的外,還需要有詳細的計劃(IEP)。

·抽離的效果要體現在課堂上,而不是在抽離課中。

·抽離時也要尊重個案的選擇,有時抽離會無形中給個案心理帶來創傷。

·儘量不要太過輕易決定將個案抽離,至少督導老師已經嘗試2次以上的策略,如果無效方可抽離。

·藝能課(音樂、美術、體育、課間時間、廣播操等)儘量不要抽離。

·決定抽離時要和相對的科任老師有所交流,因為回歸後,科任老師才知道我們做了什麼,需要哪些的配合。

·無論選擇什麼形式、目的與模式的抽離最終都要回歸到班上。

2、個人工作系統

它是結構化教學化的體現形式之一,是把兒童需要做的工作項目,有系統地展示出來,讓兒童一看就知道:如何開始、做什麼、怎麼做、什麼時侯做完以及做完後會發生什麼事,從而建立獨立工作\自我管理能力(學生特徵)。

關於另一常用的技巧-代幣系統,又稱標記獎酬法(token economy),是用象徵錢幣、獎狀、獎品等標記物為獎勵手段來強化良好行為的一種行為治療方法。

包含6大步驟:

1、明確目標行為

2、確定代幣

3、確定後援強化物

4、確定代幣交換系統

5、實施代幣制

6、將期望的行為移植到自然情景中

 最後,彭少健老師向大家分享有關行為契約的內容,他說到行為契約是雙方為增加或減少某一行為出現而協商訂立的約定;應用強化與懲罰相關聯,幫助個體管理行為的方法。

行為契約適用於:改善學習習慣、生活作息習慣、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等方面行為的矯正;需特別注意以下事項:1、雙方共同協商;2、白紙黑字;3、用語清晰、正面措辭;4、強化物、在行為發生後獎勵表現(及時);5、獎勵分明。

  自從涉入特教行業以來,先有參加過臺灣專家的正向行為支持課程、後有學習劉勁老師公眾號裡面的正向行為支持,此次又有機會跟著資深一線特教彭老師再一次科學系統的學習《正向行為支持體系》,感觸頗深。

  「同時有多種行為的情況下,應該先處理哪一個?」「如何找到行為背後的原因?」「具體個案不同情況的行為問題如何處理?」

帶著這些問題,彭老師深入淺出、引經據典。通過案例分享、小組討論,現場實操,老師不僅僅給予了我們理論的輸出,更多的是傳授自己的個案應對經驗。一次又一次的頭腦風暴,讓我不捨得聽漏掉每一個字。

「預防勝於治療」「要快樂」

這些金句都是我接下來要為之努力的方向。

感謝揚愛,感恩揚愛的隨班就讀師資賦能計劃項目,專業知識的學習讓我自省讓我成長。學習,我們一直在路上。

——中山市東區竹苑小學資源老師舒正瑤

這次的廣州之行,又是乾貨滿滿的兩天。無論是第一天正向行為支持的體系、構建模式、特教知識宣導、功能的評量、分析與預防策略。還是第二天的訓練方式、情緒調控、抽離、個人工作系統及代幣制系統。彭少鍵老師以理論結合實操互動和案例分析讓我們對正向行為支持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對日後開展工作提供很大的幫助。

——肇慶市自閉症協會特教老師梁為端

相關焦點

  • 樂航特殊兒童幹預中心請來資深特教專家講解正向行為支持
    中國江蘇網訊 7月22日,蘇州市吳中區樂航特殊兒童幹預中心邀請到了臺灣資深特教專家郭色嬌老師給特殊兒童家長講解正向行為支持的理念和實踐。本次活動是吳中區慈善總會資助項目「吳中區特殊兒童家庭支持」項目的一部分。
  • 【培訓通知】劉勁《正向行為支持》講座培訓
    :1823841535廖老師情緒是指個體的天然生物需要是否獲得滿足而產生的強烈的、具有情境性的情感反應。廣州市智力障礙隨班就讀指導中心巡迴督導浙江省智障教育資源中心培訓導師 評估、幹預特殊兒童個案1000個以上,教學對象由學齡前特殊兒童至青年特殊需要人士、由特殊學校的學生到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的學生。
  • 特殊兒童隨班就讀需要「平等和諧」的理念
    新世紀以來,我國的特殊教育也取得了較大的發展,隨班就讀己是我國特殊教育重要的教學形式,更是一種最基本的教育安置方式。隨班就讀是我國特殊教育非常重要的政策,目的是為了保證特殊兒童受教育的權利。然而由於特殊兒童種類多,且差異化巨大,造成隨班就讀質量不高,特殊兒童同伴關係發展不良。
  • 自閉兒隨班就讀荊棘滿路 特殊兒童融合教育憂思
    因這兩起極端事件,自閉症兒童到普通學校接受融合教育的問題引起輿論普遍關注。自閉症適齡兒童隨班就讀的權利應受到怎樣的保護?特殊兒童的融合教育當前面臨怎樣的困境?融合教育需要怎樣的支持體系?記者就此展開了採訪調查。
  • 開學8天被學校「勸退」,特殊兒童隨班就讀難在哪裡?
    她認為自己在特殊兒童心理學知識還比較欠缺,尚不具備為其提供特殊教育教學的能力,且在特殊兒童情緒異常激烈的情況下,「有點手足無措」。 「非特教專業不懂得如何做評估,如何制定個別教育計劃(IEP),如何做語言康復和運動康復,也不知道如何和特教兒童相處」,唐敏直言,即便是普通老師轉崗,也需要長期大量的培訓以及反覆的練習。
  • 金牛區特殊兒童融合教育:隨班就讀工作推進中的困難成因分析
    兒童經過醫學的診斷後確定為某一類殘疾兒童後,這類兒童就具有某種殘疾的特徵,而這種殘疾特徵將兒童限制在某種身份的刻板印象當中。這直接導致了隔離的產生以及對殘疾的極度排斥。西華街道某小學老師談到,作為教育者的普校教師對特殊兒童隨班就讀持保留意見,他們認為多數特殊兒童多少都有一些自卑等不良的心理問題,在普通學校學習會受到普通同學的歧視與嘲笑。
  • 廣州補充特教師資 為特殊兒童「隨班就讀」保駕護航
    這種疾病必定會發生在某個人身上,如今小海的家長相當於替大家承受了這樣的痛苦,我們為何不為他分擔一些?」此後,東怡小學開始尋求市內資源,著手解決特殊兒童融合教育問題。校方先從提高班級老師融合教育專業技能做起,讓老師掌握特殊兒童教育的方法,讀懂特殊兒童行為背後的意思,同時教育班裡其他孩子理解、包容、接納特殊孩子。
  • 關於修訂完善隨班就讀相關辦法,促進特殊需要兒童融合教育的建議
    教育部答覆:「關於修訂完善隨班就讀相關辦法,促進特殊需要兒童融合教育的建議」隨班就讀是保障殘疾兒童少年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重要途徑,是提高社會文明水平的重要體現。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特殊教育。黨的十九大要求「辦好特殊教育」,十九屆四中全會要求「健全特殊教育的保障機制」。
  • 重慶首個特殊教育實驗區成立「隨班就讀支持中心」
    央廣網重慶5月4日消息(記者劉湛)記者今天從重慶渝中區教委了解到,作為全市首個「國家特殊教育改革實驗區」,從即日起,該區為保障部分輕度特殊兒童受教育的權利,將依託區內兩所特殊學校,成立「隨班就讀支持中心」,對全區隨班就讀工作開展全方位的指導和支持。  據了解,隨班就讀是讓部分肢殘、輕度弱智、弱視和重聽等殘障孩子進入普通班就讀,享受正常教育的一種方式。
  • 正向行為支持的特點分析
    2.2 正向行為支持理論  2.2.1 全納教育思想  在過去的兩個世紀,人們對殘疾人的認識和採取的措施分為四個不同階段:在初期的認識階 段,殘疾人被排斥、被隔離,社會不承認他們的存在;之後,宗教與社會慈善團體為其辦了 收容所、特殊學校,但他們仍被認為是社會的負擔;在20世紀中葉,世界各國在普通學校開 設特 殊班,注意力集中在殘疾人的缺陷的補償與矯治
  • 成都高新普通學校特殊兒童隨班就讀工作研討會在新光小學召開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12月4日,由成都高新區基層治理和社會事業管理局主辦,高新區特殊教育資源中心(新光小學)承辦的主題為「優化隨班就讀工作,促進特殊教育發展」的普通學校特殊兒童隨班就讀工作主管人員工作研討會在成都高新區新光小學召開。
  • 讓殘疾兒童隨班就讀別再那麼難
    而對於普通學校接納和支持殘疾兒童就學的問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團長邰麗華建議,由教育部門主導,出臺《普通學校實施融合教育指導辦法》替代原《隨班就讀辦法》,為更加系統保障特殊需求兒童的教育權利發揮實效。
  • 殘疾孩子隨班就讀 重難點問題如何解
    「隨班就讀」並非新名詞,早在上世紀80年代,我國就提出開展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階段隨班就讀工作。如何理解現在發布《指導意見》的背後深意?如何落實文件中提出的「科學評估」「應隨盡隨」「健全就近就便安置制度」「完善隨班就讀資源支持體系」等要求?如何運用大數據、區塊鏈技術提高服務的精準性?記者就此採訪了多位專家和教育管理者。
  • 問題行為 | 正向行為支持方法
    我覺得「正面管教」和我已知的特教康複方法中的「正向行為支持」非常像。正面管教雖是一個較新的名詞,但它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它講述的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同樣正向行為支持在特教領域也已實踐了30多年了,正向行為支持講述的是(成人)老師要多從正面角度來引導孩子出現正向行為,少從負面角度來處理孩子的問題行為。
  • 隨班就讀,需要更仁愛更負責的好老師
    要使這些學生受到教育得到發展,對老師的專業素質和水平要求更高。一個隨班就讀的特殊學生需要好老師,一所學校的隨班就讀需要一批好老師。包括要充分依託「國培計劃」和地方各類教師培訓項目,大力開展從事隨班就讀工作的老師培訓,將特殊教育通識內容納入教師繼續教育和相關培訓中,提升所有普通學校教師的特殊教育專業素養。「充分」「大力」「所有」是特別應該關注或落實的關鍵詞。充分,即抓住和用足各種教師培訓機會和資源。作為培訓的主辦者,腦子裡要想著從事隨班就讀工作的老師,作為從事隨班就讀工作的老師,眼睛要盯住培訓的信息。
  • 雙流中學萬科學校開展「特殊兒童篩查及支持」培訓
    為深入貫徹執行國家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保證雙流中學萬科學校特殊教育工作的常態發展,2020年9月14日,該校特邀雙流特教資源中心主任王玲到校,開展關於特殊兒童篩查及支持的培訓活動。王玲主任從教育診斷評估的程序和方法展開,深入淺出地將理論與實踐融合,為所有教師今後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 為殘疾兒童隨班就讀開好綠燈
    來源:廣州日報日前,教育部印發《關於加強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階段隨班就讀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新時代進一步加強隨班就讀工作,完善隨班就讀工作機制,提升隨班就讀工作水平作出部署。其中明確指出,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確保隨班就讀學位,同等條件下在招生片區內優先安排殘疾兒童少年入學。
  • 董奇:隨班就讀,需要更仁愛更負責的好老師
    要使這些學生受到教育得到發展,對老師的專業素質和水平要求更高。一個隨班就讀的特殊學生需要好老師,一所學校的隨班就讀需要一批好老師。包括要充分依託「國培計劃」和地方各類教師培訓項目,大力開展從事隨班就讀工作的老師培訓,將特殊教育通識內容納入教師繼續教育和相關培訓中,提升所有普通學校教師的特殊教育專業素養。「充分」「大力」「所有」是特別應該關注或落實的關鍵詞。充分,即抓住和用足各種教師培訓機會和資源。作為培訓的主辦者,腦子裡要想著從事隨班就讀工作的老師,作為從事隨班就讀工作的老師,眼睛要盯住培訓的信息。
  • 培訓招生 | 特殊需求兒童情緒行為問題處理的新選擇—正向行為支持(PBS)理論與實務工作坊
    但是,如果我們身心障礙孩子,有這樣的正向自我處理情緒能力的話,這是普天同慶的好事了。 正向行為支持理論(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 簡稱PBS),是一個針對各種特殊教育需求的孩童之情緒行為,因應與幹預的理論和方法。
  • 市特殊教育康復幼兒園開展「正向行為支持在情緒行為障礙學生的...
    市特殊教育康復幼兒園開展「正向行為支持在情緒行為障礙學生的運用」家長培訓班 2020-11-05 18: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