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著金秋桂花的餘香,JMSE編輯部來到美麗的浙江大學校園,開啟求是創新的訪學之旅。
正如浙江大學校訓所言的"求是創新",賀治國教授作為海洋領域的重量級學者,浙江大學優秀的研究生導師以及JMSE期刊學術編輯團隊成員,不斷地在科研的路上開拓進取,相信許多讀者和小編一樣,對教授們的科研進展充滿了好奇。本期,讓我們一起走進浙江大學,和賀治國教授面對面暢談吧!
學者簡介
賀治國教授,2007年7月獲得美國密西西比大學博士學位,2008年12月作為海外引進人才回浙江大學工作,現任浙江大學海洋學院院長助理、浙江大學海洋學院海洋工程學系主任、港口海岸與近海工程研究所所長。浙江省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入選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同時擔任國際海岸與海洋工程專委會(IAHR-CMH)主席,海洋感知技術與裝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美國ASCE計算水動力技術委員會委員(CHD-ASCE)等學術兼職。長期從事河口與海岸動力學的研究,創新性地建立了層化水體中密度流動力學理論模型和數值模型,揭示了密度流運動與湍流混合的動力學機制,解釋了深水航道工程中高濃度泥沙回淤、濁流遠距離輸移、深海熱液物質輸運與沉積規律等學術難題,推動了密度流在海洋水動力學領域的發展,研究成果已應用於河口和海洋工程。曾擔任大洋科考第43航次西北印度洋深海熱液及硫化物探測水文組專家,已培養30餘名博士和碩士研究生,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0餘項,在國內外高水平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80餘篇,代表作在專業領域國際頂刊成為精選論文,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3項。
研究興趣:泥沙運動與岸灘演變、異重流與浮力湍羽流、河口混合與分層機制、颱風風暴潮與海岸帶侵蝕、水下機器人動力學等
訪談內容
Q:能向我們介紹一下您課題組的情況嗎?
我們課題組研究的內容主要圍繞著海洋工程環境和防災減災兩大主題,並沿著兩個方向組建團隊:第一是海洋動力環境,包括河口和海岸帶的動力過程;第二就是海洋工程的防災減災。目前國內外重要的工程基礎設施,例如跨海大橋,海底隧道,港口碼頭等,都是在河口徑流、海洋波浪和潮汐等動力作用下來進行施工和運營的,所以我們課題組對海洋工程本身的建設環境,以及動力作用下的響應、監控、防災減災的措施都非常關心。課題組團隊現有10位教師,研究生與博士生約60人。浙江大學的碩士和博士科研與創新能力很強,科研素質高,是我們科研工作的主力軍。老師帶領學生入門,明確研究方向、提供方法指導、點撥研究思路,儘可能激發學生們創新思維和科研的積極主動性,取得有創新性的科研成果。
圖:賀治國教授課題組的海岸與海洋水動力學實驗室
Q: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您在組織CoastLab2020國際會議過程中與以往有什麼不同?
我今年的主要工作之一是即將在浙江大學主辦的 "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Application of Physical Modelling in Coastal and Port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CoastLab2020)" 會議。Coastlab每兩年一屆,今年是第八屆,將於2020年12月10日在浙江大學舟山校區拉開帷幕。本屆會議非常特殊,既是"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Hydro-Environment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IAHR)" 85周年慶典的重要組成部分,頗具紀念意義,又是首次在華舉辦,很大程度反映出了國際對中國海洋領域科研水平的認可,可謂相當鼓舞人心。IAHR是全球最大,也是最知名的國際水環境和水資源學會,在北京和西班牙設立了雙總部,我所屬的海岸與海洋工程專委會則是隸屬於IAHR的16個專委會之一。今年我有幸被選為海岸與海洋水力學專委會主席,與其他兩位主席:四川大學林鵬智教授,大連理工寧德志教授歷時近一年的籌備,也同浙江海洋大學、河海大學、南科院、水科院等很多機構聯合籌辦,使這屆CoastLab能得以首次在中國順利舉辦。
我們對這屆CoastLab會議很有信心,截至目前,會議接收的摘要已經超過200份,報告人數則超出150人,國內學者對此次會議響應尤為積極。本屆CoastLab也與JMSE期刊合作了特刊 "Selected Papers from 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Application of Physical Modelling in Coastal and Port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CoastLab2020)" 。IAHR主席Joseph H.W. Lee教授將做開幕式致辭,會議邀請了Philip L.-F. Liu 教授、JMSE的Section主編鄭東生(Dong-Sheng Jeng)教授等多位國際知名學者做特邀報告,會議令人期待。
Q:今年JMSE收穫了第二個影響因子,相較去年有所提高,期刊成功進入二區。您對期刊的印象如何?同時,您對JMSE期刊的發展有什麼建議呢?
目前來說,針對海洋工程領域的國際期刊偏少,JMSE則是其中做的不錯的期刊,主題包含廣,發表速度快。2019年JMSE期刊影響因子為1.732,2020年7月已經提高到2.033,排名也從三區晉升二區,可見發展相當迅速。如果保持這樣的速度發展下去,我認為JMSE未來將具備很強的競爭力,尤其將對領域內一些傳統期刊具有衝擊性,不乏超越的可能。
我始終認為期刊應該把學術論文質量的把控放在首要位置。不論何種出版模式 (這裡指傳統出版和Open Access),都對學術發展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但是只有文章質量好、水平高,才能從根本上獲得作者與廣大讀者的認可,才能收穫良好的口碑。對於開放獲取出版來說,優秀的時效性讓這一出版模式具備了很好的競爭力,這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之一,也是JMSE期刊的核心優勢之一,應該長期保持。
在網際網路時代,高質和高效並行才是期刊保持長久生命力的關鍵所在,為此,我和許多編委們也會和JMSE期刊一同努力。
結語
JMSE期刊編輯部非常感謝賀治國教授能在百忙之中接受我們的訪問,在這裡我們祝賀教授生活及科研路上一切順利!訪談還未結束——求是創新訪學記仍在進行,後續我們將對話浙江大學其他幾位教授,敬請期待!
期刊簡介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JMSE, ISSN 2077-1312),最新影響因子是2.033,在"Oceanography"學科類別中位列Q2,期刊排名為31/66。JMSE是一個與海洋科學相關的國際型開放獲取期刊。期刊範圍涵蓋海洋科學所有領域,包括海洋工程、沿海工程、物理海洋學、海洋生物、海洋化學、海洋地質等各方面的廣泛應用。JMSE採取單盲同行評審,平均處理周期約為33天,文章從接收到發表僅需3.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