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一心、一堡、四節點」城鎮空間格局 提升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

2021-01-15 中國網


9月2日,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工作座談會舉行。今後,其空間布局將如何規劃?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扈萬泰對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的空間布局、規劃定位等進行解讀。

努力打造綠色創新發展新高地、人與自然和諧宜居新典範

扈萬泰表示,加快推進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與主城都市區、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以及川南、黔北、湘西、鄂西地區融合發展,對築牢生態屏障、促進文旅融合、協調周邊發展意義重大。

為此,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規劃定位立足其特點,定位為加快建設富有旅遊、人文、山水等魅力的山地城市,努力打造綠色創新發展新高地、人與自然和諧宜居新典範和國家級文旅產業融合示範區。

規劃目標方面,綜合考慮地區資源環境承載力和人口發展實際,因地制宜、合理確定區縣城發展規模。到「十四五」時期,黔江、秀山規劃「雙30」規模,武隆、石柱、酉陽、彭水規劃「雙20」規模。優先保障民生設施、基礎設施、文旅融合和綠色產業發展等空間,走出一條山地城鎮化新路。

順應本底,串珠成鏈,打造「一心、一堡、四節點」

扈萬泰介紹,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區域內,各城鎮呈串珠狀相對獨立分布在烏江以及重要交通幹道兩側。

結合發展現實,規劃順應武陵山、大婁山、七曜山等山脈本底,強化烏江流域生態廊道的串聯作用,在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構建「一心、一堡、四節點」城鎮空間格局。

具體來說,一是凸顯黔江核心,支持其聯結渝鄂湘,打造成為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特色產業發展集聚區和區域重要經濟中心、綠色工業和生態農業基地,以及具有民俗特色的文旅融合發展先行區和休閒旅遊康養度假目的地,擦亮「中國峽谷城·武陵會客廳」金字招牌。二是打造秀山「橋頭堡」,將其建設成為聯結渝湘黔的重要門戶樞紐、生態產業基地、商貿物流集散中心和公共服務中心、具有「邊城」特色的文旅融合發展地。三是推動4個區縣城特色化發展。其中,武隆發揮連接主城都市區的門戶和窗口作用、聯通黔北的節點作用,石柱發揮聯通渝東北和鄂西的節點作用,酉陽發揮渝鄂湘黔毗鄰地區協同發展的節點作用,彭水發揮渝鄂黔毗鄰地區協同發展的節點作用。

建設「通道」「樞紐」「周邊」「市內」「群內」互聯的交通支撐體系

空間規劃離不開交通支撐。扈萬泰介紹,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注重基礎設施補短板,今後將完善對外綜合運輸大通道,提升交通互聯互通水平,提升樞紐多式聯運轉換效率。

在「通道」聯繫方面,要通過渝湘高鐵接入國家高鐵大通道,直連粵港澳大灣區、海西地區;通過渝懷鐵路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直通北部灣地區;通過萬黔、渝漢、鄭萬高鐵連接長江經濟帶和京津冀地區。

在「樞紐」聯繫方面,要規劃建設黔江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打造秀山、武隆、石柱、彭水、酉陽地區性綜合交通樞紐。擴建黔江武陵山機場,聯動仙女山機場。

在「周邊」聯繫方面,要與鄂湘黔三省直連直通。並加快連通周邊市縣的高速公路、國省幹道和縣鄉道建設,建立多層級網絡狀交通聯繫。

在「市內」聯繫方面,要形成以高鐵、高速公路、普通鐵路為骨架的通道體系,與主城都市區多通道直連,並與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快速互聯。

在「群內」聯繫方面,要以黔江為中心,規劃「兩幹兩聯」高鐵網、「三幹多聯」高速公路網。同時完善微循環,建好便民路、產業路、旅遊路。

築牢武陵山區生態屏障,打造「武陵山區特色生態經濟走廊」

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被譽為「重慶之肺」,自然資源豐富。扈萬泰表示,規劃中,始終學好用好「兩山論」、走深走實「兩化路」。今後,將持續加強生態保護修復,統籌保護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構築「秀美武陵」「烏江畫廊」生態範例,並加強與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生態環境聯防聯治,共同築牢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

具體來說,一是營山。以武陵山區生物多樣性及水土保持生態功能區為核心,重點保護武陵山、大婁山等山體生態屏障,以及方鬥山、仙女山等自然山體,推進水土流失與石漠化綜合整治,加快礦山生態修復。

二是護水。要保護好烏江幹流,阿蓬江等12條主要河流與重要支流共同組成的流域生態廊道,點綴小南海等重要水庫,形成以線串點、以點帶面的流域生態系統。

三是守綠。要形成11個自然保護區、26個自然公園組成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加強珍稀野生動植物及其自然棲息地就地保護,開展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加大生態保護、生態補償支持力度。

扈萬泰說,保護生態的同時,也要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全力推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要深化特色產業鍛長板,推動城鄉自然資本加快增值,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

探索山地特色城鎮化發展,繪就「世外桃源」

生態美,生活美,是人們自古以來嚮往的「世外桃源」狀態。扈萬泰表示,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規劃將圍繞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宜居新典範,統籌抓好鄉村振興和城市提升,因地制宜探索山地特色城鎮化發展道路。

首先,要突出抓好新型城鎮化,推進城鄉深度融合,做大做強區縣城,培育壯大一批中心城鎮,帶動鄉村振興,推動人口向承載力較強的優勢地區集聚。

同時,要優化城鄉體系。在符合資源環境承載力要求基礎上,對區縣城適度擴容,提高規劃建設水平,增強輻射帶動能力。加快推進鄉村振興,嚴守城鄉安全邊界。要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嚴控生態脆弱的地區及沿江城鎮建設強度,建立健全防災減災體系。

此外,還要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打造具有地域特徵、民族特色、時代風貌的山地城市,建設精緻小城鎮,鄉村建設融入山水。並豐富城鄉人文內涵,保護好古鎮、古村、古寨、古驛道,傳承好非物質文化遺產。 (申曉佳)


相關焦點

  • 國土空間規劃城鎮空間格局_2020年國土空間規劃城鎮空間格局資料...
    國土空間規劃城鎮空間格局專題為您提供國土空間規劃城鎮空間格局的相關資料與視頻課程,您可以下載國土空間規劃城鎮空間格局資料進行參考,觀看相關視頻課程提升技能。
  • 構建新發展格局 激活小城鎮功能
    小城鎮是一種悠久的文明聚落形態,具有顯著的生產、生活、生態功能。直至今天,依然有著區別於城與鄉、又關聯著城與鄉的重要特點。既是優化工農城鄉關係中的一個普遍性環節,又是有著自身獨特功能的特殊性單位。在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部署中,地位不可忽視。就目前來看,其既有自身的優勢,也存在發展的不足。
  • [分享]國土空間規劃城鎮空間格局資料下載
    國土空間規劃城鎮空間格局專題為您提供國土空間規劃城鎮空間格局的相關資料與視頻課程,您可以下載國土空間規劃城鎮空間格局資料進行參考,觀看相關視頻課程提升技能。
  • 嘉興湘家蕩:構建全域旅遊格局 打造文旅融合美麗城鎮
    湘家蕩始終把生態優先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原則,依託江南水鄉獨特的湖光景色和城市森林,構建全域旅遊格局,爭創文旅型美麗城鎮省級樣板。七月仲夏夜,湘家蕩魚樂美市購物節火熱開市。特色產品琳琅滿目、當地美食吃貨暢享、人氣樂隊全場嗨唱、商家吆喝直播帶貨……橋埭老街重燃「煙火氣」。接下來,「2020湘家蕩戲水嘉年華」「四季果香·果蔬採摘節」等活動也在緊鑼密鼓籌備中。
  • 聯動大三峽 協同渝東南 服務大都市 承接川東北 忠縣 立足節點城市...
    「潔安舒美暢」的普通幹線公路忠縣位於重慶中部、三峽庫區腹心,具有承接主城都市區、連接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的區位優勢。聯動大三峽、協同渝東南、服務大都市、承接川東北,近年來,忠縣立足「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節點城市定位,以交通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為抓手,著力打造山水宜居之城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城鄉融合發展示範區、「兩群」綠色協調發展示範區多式聯運樞紐。
  • 中國的城鎮空間格局需要突破性思維|李鐵談城市
    對城鎮空間格局認識,不應拘泥於現行對城市概念的認知,而是要站在未來城市化進程的大趨勢下,使得中國的城市設置儘可能與國際接軌,改變目前的城市與行政區域概念混淆的狀況。文/李 鐵「十四五」國土空間規劃不僅僅是一個五年的常規空間規劃,而且還是從現在到2035年的中長期發展規劃。
  • 構建「適度均衡」的新型城鎮化空間格局
    摘 要:「十四五」時期,面對發生深刻變化的國內外環境,在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和市場主導作用的基礎上,應進一步優化空間布局結構,增強空間治理能力,支撐重大區域戰略實施,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空間需求,構建科學合理的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全國共同繁榮的新型城鎮化空間格局。
  • 吳興織裡鎮:改造老舊小區 建設都市節點型美麗城鎮
    織裡鎮打造都市節點型美麗城鎮省級樣板  浙江在線5月25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石瀟俊 通訊員 徐挺 楊冬雪)位於湖州吳興區的織裡鎮,是聲名遠播的「因產而興」的工業城鎮。  隨著近年來經濟快速發展,當地人對改善居住環境的要求日益提升。2020年,織裡鎮成為全省首批美麗城鎮樣板鎮創建對象,老舊小區的改造作為創建美麗城鎮的重點工作之一,以改善居住環境為幸福度「加分」。  老舊小區改造 以「十美」行動為抓手  童裝產業是織裡鎮最重要的標籤,全鎮產業鏈非常成熟。
  • 渝東南·高質量發展之路①丨念好「山字經」 邁向「綠富美」
    編者按:「地處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處,扼守重慶東南門。」作為我市「一區兩群」重要組成部分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聯結東南沿海的戰略要塞,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的發展對全市在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發揮支撐作用、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帶動作用和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有著重要意義。
  • 嘉興秀洲王店鎮首席設計師為美麗城鎮創建「添磚加瓦」
    王店鎮經過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鎮區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但首席設計師在排摸調研中發現,開發區的周邊環境與美麗廠區的建設還有一定差距,道路環境還需進一步改善。對標工業特色型美麗城鎮創建,設計師充分發揮專業技術優勢,為王店鎮美麗城鎮創建鎮行動方案編制提出了科學性的意見和建議。 2020年,王店鎮將通過拓寬嘉海公路南段、 G524王店段道路工程等項目建設,進一步完善鎮區及園區道路體系,實現內通外聯的大交通格局,通過鎮西公園、梅秀路與興樂路交叉口景觀提升等項目建設,進一步提升廠區環境。
  • 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構建高效、協調、可持續的國土空間開發格局
    ——構建以石家莊為中心,以京廣沿線為主軸,以保定、邯鄲等城市為重要支撐點的空間開發格局。  ——壯大京廣沿線產業帶,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以及新能源、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生物製藥、新材料等產業,改造提升鋼鐵、建材等傳統產業。
  • 雲南:放開全省城鎮城區戶口遷移政策
    全省實施統一城鎮地區戶口遷移政策《意見》提出,以戶籍制度和公共服務引導跨區域流動,全面放開全省城鎮、城區戶口遷移政策,實施全省統一的城鎮地區戶口遷移政策,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加快推動農業轉移人口重點群體落戶城鎮。
  • 開化音坑鄉上榜2020年度美麗城鎮建設省級樣板
    三輪驅動,不斷完善公共服務設施、提升集鎮品質、培育文旅產業,對標對表,累計入庫項目35個,計劃投資50918萬元,其中2020年計劃投資18708萬元,全面推進美麗城鎮創建。 規劃引領樹標杆 把好「方向盤」 打好組合拳 音坑鄉整個城鎮呈現「一核兩帶四片區」布局;堅持「農業+旅遊+文化」三輪驅動;用美麗集鎮、美麗鄉村、美麗庭院促進生態、生產、生活融合……音坑鄉的美麗城鎮建設,從一開始,就體現了與眾不同的規劃立意和創建魄力。
  • 爭創省級美麗城鎮示範 東錢湖開啟「美麗攻略」
    昔日的鄉鎮小景區蛻變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成為寧波構建「擁江攬湖濱海」都市空間形態的關鍵區域。今年伴隨我省「美麗城鎮」建設的啟動,東錢湖加速城鄉融合、推動鄉村振興,爭創首批省級美麗城鎮示範鎮。這裡既有商祖範蠡攜西施歸隱的傳說,也有南宋史家「一門三宰相,四世兩封王」的美談;有國家級重點文保單位南宋石刻和廟溝後石碑坊,小普陀及霞嶼禪寺等諸多名勝古蹟。2015年10月還入圍了首批17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之一。因此在美麗城鎮建設啟動之初,東錢湖就確立了文旅特色型美麗城鎮的方針。
  • 梅城:從「古府」走向「典範」 為浙江美麗城鎮建設提供杭州樣板
    浙江在線杭州6月16日訊(記者 朱 言)梅城的底蘊非常好,是一個著名的歷史文化古城,坐擁三江口,風景優美,是擁江發展上遊段的一個重要節點,也是錢塘江富春江新安江上一個重要的節點,還是杭黃高鐵一個重要節點。
  • 杭州臨安昌化鎮:建設項目如火如荼 著力構建美麗城鎮「品質生活圈」
    浙江在線6月9日訊(通訊員 朱豔 童耀南)今年,杭州市臨安區昌化鎮按照公共服務中心、區域交通樞紐、旅遊集散中心、西部富美龍頭的具體要求,聚焦「五個美」、「十個一」,不斷提升美麗顏值,厚植美麗內涵,激活美麗產業,全力打造浙西生態品質新城,爭創縣域副中心型美麗城鎮省級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