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小夥伴們都以自己是家鄉人而自豪
那麼,你知道你家鄉名字的由來嗎?
廢話不多說,直接進入正題!
北京
北京這地兒以前有許多的名字
前任名叫做北平
明成祖朱棣篡位之後
將在南京的首都搬到了北平
為了和南京對應
將北平改名為了北京
北京以往也叫做燕京,幽州,薊縣,大都,京師等。
天津
天津名字的由來也和朱棣有關
朱棣篡位時曾經路過天津
給此地取名天津
意思就是「天子經過的渡口」
重慶
重慶古稱江州、巴郡、渝州、恭州等
其名字的由來和宋光宗趙惇有關
宋光宗在還未當上皇帝之前
封地就是在重慶區域
後來趙惇晉升為恭王繼而當上皇帝
於是就給自己當初的封地取名重慶
翻譯就是雙重喜慶的意思
上海
上海來自於《弘治上海志》裡
「其地居海上之洋」這句話。
春秋戰國時期
上海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
稱之為「申」
而晉朝時,因漁民創造捕魚工具「扈」
後改「扈」為「滬」
寧夏回族自治區
寧夏曾經是西夏王朝的地盤
在元朝滅西夏之時廢了很大的力氣
故而給他取名「寧夏」
意思就是希望能夠平定西夏永遠安寧
內蒙古自治區
清代將漠南蒙古各部稱為「內札薩克蒙古」
後將喀爾喀、厄魯特等部稱為「外札薩克蒙古」
「內札薩克蒙古」後來演變出「內蒙古」這一名稱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清朝時期為了平定準噶爾的叛亂
乾隆給這塊地取名「新疆」
翻譯過來就是故土新歸的意思
而後左宗棠徹底收復新疆
這才把該地區真正定名「新疆」二字
其由來就是他向皇帝上書的「他族逼處,故土新歸」
西藏自治區
西藏,以清朝中央正式定名得名
在唐宋時期稱為吐蕃,元朝時屬宣政院,明朝稱為烏斯藏
而清朝大官們將「烏斯藏」理解為西面的藏
故而給此地取名西藏
廣西壯族自治區
古時廣西和廣東是一個地區
統稱為廣南
後來廣南的西邊被稱為廣南西路
廣西的名字便由此而來
香港特別行政區
香港這地兒是因為種植和轉運香料而出名
因此得名「香港」
澳門特別行政區
澳門本名為濠鏡或濠鏡澳,其本是一個小漁村
澳的意思就是泊口
而澳門這地方南北有兩座高臺相對
看起來就像是停船之處有一道門
故而成為澳門,並沿用至今
河北
河北地處黃河以北
所以被命名為河北
名字裡的「河」指的是黃河
唐朝設置「河北道」
宋金時期設置「河北路」
元代為中書省,明代為京師,清代直隸
民國改為河北省
河南
河南和河北是一對CP
它們都是以在黃河的方位而劃分
古時亦有「中州」,「中原」之稱
西漢設立河南郡,此為河南得名初始
唐代設河南道,宋金為南京路
元代設立河南江北省,明代改為河南布政使司
後清代改回河南省,沿用至今
山東
山東位於太行山以東
金代設山東東、西兩路,"山東"第一次成為政區名稱。
明初設山東行省,後改稱山東布政司。
清初設置山東省,沿用至今
山西
山西和山東也是一對CP
山西位於太行山以西
故而得名山西
湖南
湖南位於洞庭湖以南
故而得名湖南
湖北
湖北與湖南都是因身處洞庭湖方位不同而得名
湖北位於洞庭湖以北
故而得名湖北
廣東
古時廣東和廣西是一個地區
統稱為廣南
後來廣南的東邊被稱為廣南西路
廣東的名字便由此而來
海南
海南省,因海南島而得名
唐代屬嶺南道,宋代屬廣南西路;
元代設海南海北道,是為海南得名的開始
明清屬於廣東省
民國稱瓊崖為海南島,後設立海南特別行政區
建國後回復海南省。
青海
青海省以青海湖而得名
唐宋屬吐蕃,元代屬宣政院管轄
明代屬朵甘都司等,清初為衛藏地
後設青海辦事大臣,為青海得名的開始
民國設立青海省,沿用至今
浙江
浙江以境內錢塘江而得名
唐代屬江南東道,宋代設兩浙路
南宋又分兩浙東路和兩浙西路
元設浙東海右道和江南浙西道
明設浙江省,為浙江得名的開始
清代為浙江省,沿用至今
黑龍江
黑龍江省因黑龍江而得名
清代末期設立黑龍江省,沿用至今
遼寧
遼寧省因境內有條遼河而得名
張學良給此地取名
希望遼河流域永久安寧
故而稱為遼寧
吉林
吉林省境內有條松花江
吉林是吉林烏拉的簡稱
在滿語裡是「沿松花江的城市」的意思
唐代屬東北民族地,遼屬東京路
金屬上京路,元屬遼陽行省,
明屬奴兒幹都司,清末改吉林省,省名至今未變。
江蘇
江蘇省以江寧、蘇州各取一字得名
唐大部屬江南東道和淮南道
宋置江南東路、兩浙西路和淮南東路
元屬江東建康道、江南浙西道、淮東江北道
後分設江蘇省,為江蘇得名的開始。
安徽
安徽省以安慶、徽州各取一字得名
唐大部屬江南西道和淮南道;
宋置江南東路和淮南西路;
元屬江東建康道和淮西江北道;
明境內各府和直隸州直屬中央
清改江南省,後分設安徽省,為安徽得名的開始
江西
江西省因境內大河名稱為簡稱,以江南的西部得名
清朝設立江西省,並沿用至今
福建
福建省以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得名
唐代屬江南東道,後設福建觀察使,為福建得名的開始
宋代設福建路;元設福建海右道
明置福建省,後改福建布政使司
清改福建省,省名至今未變
甘肅
甘肅省以甘州、肅州各取一字得名
唐屬關內道和隴右道;
宋時東部屬宋秦鳳路,西部屬西夏
金分秦鳳路為秦鳳、臨洮、慶原三路
元初以甘州置甘肅路,為甘肅得名的開始
明為陝西行都司;清分陝西省恢復甘肅省,省名至今未變
雲南
雲南省因為地處雲嶺以南而得名
相傳漢武帝時有人在白崖看見彩雲,派人追彩雲到這裡
因為設立的縣在彩雲的邊,所以叫雲南
陝西
陝西省因為地處陝原之西而得名
唐代大部分屬京畿道和關內道;
宋代初設陝西路,為陝西得名的開始
元代設陝西行省和陝西漢中道;
明代設陝西省,後改陝西布政使司;
清改陝西省,省名至今未變
四川
北宋時期四川盆地一帶的川峽路被分為
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
這四路被合稱為川峽四路
四川因此而得名
貴州
貴州在古時被設為矩州
在當地語言裡「貴」和「矩」發音相似
後來「矩」州就被寫為了「貴」州
臺灣
古代臺灣稱為「夷州」或「流求」
又稱「東番」、「北港」、「大員」、「大灣」
臺灣起源於臺灣原住民西拉雅族「臺窩灣」社的社名翻譯過來就是濱海之地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