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網記者 陳東升
今年「雙11」,淘寶網刷新交易額1682億元歷史紀錄,大量網購糾紛也隨之而來。在阿里巴巴集團所在地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網絡糾紛調委會,《法制日報》記者看到,70餘名網絡人民調解員或不斷地接聽電話,耐心溝通解釋,消除買家、賣家怨氣;或敲著電腦鍵盤,用淘寶認證的調解專屬旺旺號給雙方當事人說理說法……他們以優質的服務,每天把幾十起網絡購物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
自今年6月浙江省司法廳推出惠企便民法律服務活動半年來,浙江各地探索創造了大量類似這樣的法律服務新做法、新舉措、新載體,助推了企業發展,便利了百姓辦事,得到省委書記車俊、省長袁家軍的批示肯定。
惠企便民二十條都是乾貨
「最多跑一次」是浙江省委近年來的一項重大戰略部署,旨在以此引領、推動各項改革。為把省委部署落到實處,今年6月,浙江省司法廳研究制定了《司法行政惠企便民法律服務二十條》,下發通知,進行部署,要求舉全系統之力真抓實幹、抓出成效。
浙江惠企便民法律服務二十條的主要內容是:圍繞「一帶一路」、經濟轉型升級、企業創業創新、浙商回歸、打造「網際網路+」世界科技創新高地、「大灣區」建設、金融改革創新、小微企業三年成長計劃等重點經濟建設項目,探索法律服務新載體;開展政策和法治資訊快遞、法律風險預測預警、社會熱點事(案)件法律解讀等法律新服務;開通法律援助便捷通道,拓展網絡公證服務,升級改造浙江公共法律服務網,創新便民法律服務新形式。
「目的是讓更多法律服務事項『最多跑一次』,使司法行政工作更貼近企業、貼近基層、貼近群眾,在我省實現『兩個高水平』奮鬥目標中更好發揮職能作用。」浙江省司法廳廳長馬柏偉告訴記者,為求實效,浙江省司法行政系統以「群眾需要什麼,我們提供什麼」為原則,善於運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現代科技,不斷優化惠企便民法律服務新舉措。
惠企便民半年成果斐然
半年來,浙江省司法行政系統敢於改革,勇於創新,紮實推進惠企便民法律服務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他們的基本做法是:
——主動服務,積極投身經濟建設主戰場。
圍繞省委省政府經濟轉型升級組合拳,聯動出擊、主動服務,先後成立「一帶一路」法律服務團135個、網上交易糾紛調解組織342個,建立了省律協「網際網路+」法律服務團、阿里巴巴集團網絡糾紛調處中心、金融法律服務團等法律服務新專業組織。
在此基礎上,上門走訪重點企業74184家,幫助企業解決法律問題42776個,為企業出具法律意見書、風險提示函14191份。
強化服務協作,推動浙江省法律服務機構與76家境外法律服務機構建立協作關係,組織開展普法進商會活動849場。
——精準服務,積極推進法律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聚焦企業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針對不同企業類型,提供不同的法律服務。
針對處於初創階段的企業,提供小微企業法律服務包,組織律師參加全省服務小微企業成長暨2017民企「對接現代技術現代金融」活動月活動,助推其健康成長。
針對處於成長階段的企業,全面實施企業法律顧問倍增計劃,舉辦以法律顧問為主題的浙江律師論壇,更好地發揮法律顧問在企業發展中的法律參謀作用。目前,全省律師共擔任企業法律顧問28732家,同比增長16.23%。
針對處於擴張階段的企業,為企業上市、戰略投資、併購擴張等提供專業法律服務。目前已辦理企業上市法律業務456件、企業債券發行92件,涉及標的額652.67億元。
針對處於困難階段的企業,引導律師和律師事務所充分發揮破產管理人的作用,指導企業靈活採用破產清算、和解、重整等方式,化解企業金融風險。今年以來,共參與處置「殭屍企業」613家,涉及標的額1593.87億元,其中,振源律師事務所辦理的安吉同泰皮革公司破產案入選最高法院「十大破產典型案例」。
——高效服務,積極推動法律服務「最多跑一次」。
創新「網際網路+」法律服務模式,升級改造浙江公共法律服務網,加快建設「淘寶式」網上法律服務大廳,提供普惠式、公益性、可選擇的公共法律服務。
在全國首創省市縣鄉村五級微信塔群「之江法雲」,第一時間將黨委政府相關政策解讀和最新法治資訊傳送到村(社區)和基層群眾,開啟了「指尖+腳板」公共法律服務新模式,最大限度地讓群眾少跑腿、不跑腿,被譽為老百姓隨身攜帶的「公共法律顧問」。
優化法律服務流程,實施老年人、討薪農民工、軍人軍屬等特定人群法律援助申請優先辦理機制;推行小額遺產繼承公證簡易程序,對銀行存款、養老金、有價證券等10類小額動產繼承公證適用簡易程序。
惠企便民活動廣獲點讚
在省司法廳指導推動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各地探索、創造、湧現出大量惠企便民新案例、新經驗:
在「民營企業發源地」樂清市,浙江聯英律師事務所3位律師受市司法局指派,臨危受命,在瀕臨破產的上民電氣公司設惠企便民法律服務點,為企業化解債務危機制訂了增值法、招租法、重組法三步解困法,使企業優質資產獲得應有的市場價值,起死回生。
在「中國電商之都」金華市,率全國之先成立了網絡經濟法律服務中心和網絡經濟矛盾糾紛調處中心,並以政府購買服務形式,通過招投標,聘請律師事務所為全市網絡經濟企業提供專業法律服務。
在「中國小商品城」義烏市,公證處創建了智慧財產權法律保護網上平臺,企業可隨時隨地將電子數據、錄音錄像等資料存證,對侵權產品的線索或證據進行固定。訴訟或索賠時,也可通過網絡隨時向公證處申請出具公證書。
在「魯迅故裡」紹興市,市法律援助中心在市社保局設法援工作站,實施「容缺代辦」新制度,即當事人申請法援時,雖然某個申請材料存在缺陷,但被侵權事實可判斷為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法律援助機構可容缺受理,所缺材料容後補正。
在「浙江僑鄉」文成縣,縣公證處在義大利米蘭設立全國首個海外公證聯絡站,試行視頻公證,為海外華僑辦理遺產公證。9月15日,遠隔重洋的4位華僑通過這一新方式,不到1個小時便辦好了遺產公證手續。
開展惠企便民法律服務活動,浙江省廣大司法行政和法律服務工作者獲得了投身經濟建設、施展聰明才智的大平臺,困擾企業發展的許多難題得到了解決,受惠企業和老百姓得到了便捷、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目前,已出現服務者高興、被服務者滿意、領導機關肯定的可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