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國為什麼要大量刺探日本的戰爭情報,施倫堡的報告說明一切

2020-12-20 談天論地話歷史

不得不說希特勒能夠橫掃歐洲得益於他手下的幾員幹將,除了幾個世界文明的人之外,還有就是情報界的精英施倫堡。今天就和大家說說施倫堡的奇聞異事。就任情報處長的施倫堡覺得自己終於有了用武之地,於是,伴隨著希特勒的侵略戰車東徵西殺,施倫堡的情報活動也在歐洲各地全面展開。希特勒一直認為共產主義是納粹主義的天敵,於是,根據希特勒的旨意,施倫堡也把諜報工作的重點對準了蘇聯。

然而,蘇聯是一個防範極其嚴密的國家,要想把諜報活動打入它的情報組織的核心,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就在施倫堡的對蘇謀報活動難以取得進展之時,一個瑞典人闖入了他的視線。這個瑞典人名叫尼爾斯·弗萊格,曾經是共產黨員,以後脫離了共產黨,建立了自己的政治團體並發行一份報紙。當施倫堡獲知。弗萊格在經濟上陷入困境後,決定拉其為德國效力。不久,改頭換面的施倫堡來到斯德哥爾摩同弗萊格會面。一見面,施倫堡就交給弗萊格一筆巨款。此時的弗萊格貧困潦倒精神萎靡不振,已不再相信什麼主義。施倫堡送來的巨款,仿佛給他輸進救命的血液,弗萊格一下子又來了精神,對施倫堡言聽計從。

施倫堡首先要求弗萊格在14天內提供一份報告,主要是瑞典各階層的政治人物活動狀況,然後,又布置他著手建立一個可靠而有效的情報網,旨在搜集瑞典共產黨的情報,以及有關蘇聯情報機關的活動情況。在施倫堡的授意下,不久,弗萊格陣營中的十幾個人,公開地宣布與弗萊格決裂,並設法又回到了他們先前的共產黨組織中。他們帶頭起勁地攻擊弗萊格,直到引起蘇聯人的注意。很快,他們中的幾個人與蘇聯駐瑞典大使館高級官員建立了聯繫。施倫堡以其心計和大量金錢,終於換回了驚人的情報。

通過弗萊格情報網,施倫堡獲知了蘇聯將在191年底對德國軍隊的反計劃要點,並精確地標出了蘇軍在莫斯科周圍地區用以反擊德軍鉗形攻勢的兵力配置態勢,以及蘇軍的兵員、兵器構成狀況。施倫堡又從他在蘇聯德佔區情報網中獲得的情報加以認證,確認了蘇軍反攻部隊由何地集結而成等。同時,施倫堡又和日本情報機構取得聯繫,從中認定蘇聯在東線和西線的戰略態勢。施倫堡運用這些重要而又具體的情報資料,對蘇聯整個戰略態勢作出了判斷,並迅速整理出一份報告,急如星火地趕回柏林,面呈希特勒、希姆萊面對如此驚人的情報,希特勒和希姆萊喜出望外,從此,對施倫堡更加垂青。

蘇聯地廣人多,德國要獨自徵服,希特勒感到力不從心,於是,他打算與日本人聯合,對蘇聯來個東西夾擊。可是,直到1941年秋,日本人的態度仍晦暗不明,特別是日本外務省拒絕將日美談判內幕告訴德國駐日大使,這使希特勒大為不快。以後,希特勒又多次施加壓力,但日本對德國要求其對蘇開戰的建議還是毫無反應,也不表明日本是否在太平洋開戰。為了探測日本人的戰略意向,希特勒下令用一切辦法搜集這方面的情報。這個任務自然又落在施倫堡身上。施倫堡向國外所有情報單位發出了一個通令,要求儘速搜集一切有關日本戰略意向的情報。施倫堡本人也親自出馬,並從一個法國間諜手中得到一些有價值的情報。

在執行這個任務的初期,施倫堡曾想把搜集情報的重點放在日本人身上,但一個老牌間諜指出,這種做法是個根本性錯誤,建議應從第三國下手,從那裡更容易獲得更重要的情報。施倫堡覺得有道理,便接受了老牌間諜的建議,迅速改變了自己原來的計劃。於是,施倫堡通過開羅、伊斯坦堡這條情報線上的精明強幹的間諜展開工作,很快就獲得了重要的戰略情報。他從日本空軍的特別部隊在中國海外舉行的一次大規模演習中,判斷出日本的空軍和海軍能進行有效的聯合作戰,日本的陸軍和海軍都準備在近期發動一次戰爭,戰略方向是南太平洋。從而認定,日本沒有進行從東方進攻蘇聯的準備。特別是根據從日本特務機關獲得的有關美國不會在日美談判中屈服的情況,施倫堡判明了日本在戰與和問題上早已有了打算。

與此同時,施倫堡還請了一些日本問題研究專家,對日本的戰略動向進行分析。專家們指出德國堅持要求日本對蘇聯開戰是一個很大的錯誤,因為日本傳統戰略是固守東亞地區,並企圖充當這一地區的領袖。這更證實了施倫堡的判斷。當希特勒看過施倫堡送來的情報後,怒氣頓消:不論日本人在什麼地方開戰,只要他們下決心幹就行。德國對日本的外交也由此進行了調整,由先前的迫使日本在東方對蘇聯開戰,改為日本可在任何地方開戰,因此很快協調了兩個主要法西斯國家在侵略戰爭中的步調。1941年12月7日,日軍突然襲擊珍珠港,第二天德國就向美國宣戰。

相關焦點

  • 施倫堡一份報告害的自己差點入獄,但是希姆萊給了他一種特殊待遇
    年富力強的施倫堡風頭正勁的時候,一個決定歷史的報告,讓他差點把自己給搭進去。到底怎麼回事呢,當時特殊的情況,讓這份實事求是的報告不能被採納。希特勒不相信自己的窮途末路這下可把德國的情報精英給害慘了。到底怎麼回事呢。
  • 一位二戰戰犯的心路,日本發動戰爭,都是因為軍國主義!
    日本在二戰期間的瘋狂,及犯下的滔天罪行,都是有目共睹的,那麼日本為何會發動二戰,國民們都跟著領導者如此的瘋狂呢? 當時的經濟危機正是這場戰爭的導火索,經濟危機使得日本大量企業破產,銀行倒閉,成千上萬的人死於飢餓、疾病,這個島國首次瀕臨全民暴亂的邊緣,所以日本軍隊的主宰意識就更強了,想通過戰爭來轉變災難
  • 從《決戰中途島》看情報在戰爭中的作用
    【摘 要】:情報是戰爭致勝的關鍵一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的太平洋戰爭中,美國、日本兩國的情報戰,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戰爭的勝負。近年來,二戰題材的電影似乎備受青睞,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決戰中途島》也在2019年被搬上了熒幕,影片以參戰士兵鮮活的故事和激烈的戰鬥畫面,將1942年6月初發生在太平洋中途島附近那場令人難以置信的戰爭展現在觀眾眼前,拋開戰爭場面、人性刻畫、演員演技不談,情報之戰似乎是剖析這場轉折之戰絕佳的切入點。
  • 柏林開設秘密妓院 納粹曾想用妓女套取情報(圖)
    電報的落款是帝國中央保安局局長海德裡希和黨衛軍情報頭目施倫堡。海德裡希為何對妓女產生了興趣?原來,海德裡希酷愛閱讀間諜小說,當他看到一戰時著名女間諜瑪塔·哈莉利用女色收集情報的故事時,腦子裡突然產生了一個想法:何不找些像瑪塔·哈莉一樣的女人,刺探政府高官和外國外交官們的機密?海德裡希與手下商量後決定:挑選20名美女,稍稍培訓一下,然後把她們放進妓院,收集嫖客的談話。於是就有了那份機密電報。
  • 二戰十大傳奇間諜,有一個是中國人,卻改了一個日本人的名字
    二戰中奧爾加向蘇聯情報機構傳遞了大量情報,戰爭結束後,她返回莫斯科接受史達林親自授予的列寧勳章。之後,她搬回了西柏林,繼續她的演藝事業。傳奇間諜之武爾夫·施密特武爾夫·施密特,又名哈利·威廉姆遜雙重間諜,他一面為二戰時的同盟國搜集最重要的政治、軍事情報,從而為正義戰勝邪惡建立了不朽的功勳;另一方面,他又以虛假情報成功地欺騙了德國,以至於直到戰爭結束他們仍將他視為忠誠於德軍的間諜
  • 日本人二戰侵略大半個亞洲,為何唯獨不敢動澳門呢?
    那麼,日本人連香港都佔領了為什麼不去佔領隔壁的澳門呢? 當時日本因為戰爭的消耗,國內早已資源幾近枯竭,日本政府早就急得焦頭爛額了,本土的國民都顧不上,哪還會再去照顧這些日本僑民,他們若是被遣送回國,無疑是在加重日本的負擔,日本大本營便打消了佔領澳門的念頭。
  • 德國黨衛隊地區總隊長兼警察中將
    由於在戰爭中的優異表現他獲得了二級鐵十字和一級鐵十字勳章。這裡需要說明的是繆勒是在東線參加戰鬥的,或許他曾經被擊落過?而後成了蘇聯的間諜?以上只是推測而已。1919年德國戰敗後,繆勒也隨之離開了軍隊。1929年繆勒參加了在慕尼黑警察部隊,很快就成為了一名熟練的反共產主義者。
  • 二戰最憋屈的戰爭,50萬開著坦克飛機的士兵,竟打不過當地土著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許多國家的噩夢,德軍當年對整個世界都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傷害,二戰時主要就是法西斯國家與反法西斯國家的戰爭,當時的德國有兩個盟友,一個是和德國一樣,有著擴張野心的日本,日本在二戰中與德國的殘忍程度相比真的是不遑多讓,可以說是和德國十分「般配」的盟友了,而除去日本以外,另一個盟友就比較的令德國頭疼了
  • 德國二戰老兵最後的戰爭
    兒子追問真相德國二戰老兵最後的戰爭 本報記者 高珮莙 《 青年參考 》( 2013年04月10日   16 版)
  • 二戰蘇德戰爭,為何說閃擊戰輸給了持久戰消耗戰?缺乏必要條件
    人們之所以幾十年來對德軍發動的閃擊戰研討不斷,就是因為這種戰術形式對戰爭的突然性和破壞性前所未有,而德軍統帥部當時為何要招惹蘇聯,也是有其客觀原因的。蘇德本來就是相互提防的對手,德國閃擊波蘭和佔領法國以後,閃擊戰理論經過了戰場的檢驗,從而為閃擊蘇聯提供了第一手的進攻依據。另一方面,德軍統帥部也沒想到歐洲戰爭會演變為一場世界戰爭。
  • 二戰後的日本戰爭寡婦,有多少成為美軍的新娘?看美國移民局報告
    作為反人類的法西斯手段,戰爭中,全世界只有2個國家在軍隊中專職設置隨軍妓女,一個是德國,另一個是日本。 為了讓日本女人自願上戰場賣身,日本以「聖戰」名義進行宣傳鼓譟,戰爭中社會的風塵女子,一時間都披上了「國防婦女」的外衣,打著愛國的名號,隨軍出徵了。 還有相當一部分,是貧困人家的普通女子。
  • 二戰中澳門如何幸運地逃過日本的魔爪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以德國、日本、義大利為首的法西斯聯盟發起的妄圖佔領全世界的一場全球性戰爭。在東亞,日本率先發動了七七事變,妄圖佔據全中國。隨著戰事的發展幾乎整個中國東部沿海地帶都淪陷。一直以來,我們都聽說過這樣一個關於二戰當中日本放過澳門的傳說。二戰期間,葡萄牙擔心日本入侵澳門,便通過「同出一源的巴西」照會日本政府:如果日本入侵澳門,便將移往巴西的300多萬日本僑民遣送回國。當時日本國內因為發動戰爭已經是資源枯竭,為了避免這300多萬的日本僑民被遣送回國加重國內負擔,日本便放棄了入侵澳門的計劃。
  • 二戰哪國輸得最慘?並不是日本
    導語:二戰哪國輸得最慘?並不是日本,此國戰后街上基本見不到男人我們知道,二戰是人類有史以來作戰面積最大、戰況最激烈、參戰國最多的一次世界大戰。在這場戰爭中,有很多國家都遭受了巨大的損失,而在二戰中有一個國家輸得也是相當慘,那就是這次二戰軸心國之一的納粹德國,比起被原子彈轟炸的日本,納粹德國在這次二戰中損失要多得多。納粹元首希特勒當政時期,就以打造軍事強國而徵收了大量的士兵,二戰開始後,更是有很多青年男人投入戰場。
  • 二戰各國的軍糧對比,戰爭勝負不言而喻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不妨來對比一下二戰各國的軍糧。 軸心國的人體石油 如果說各國在二戰時期最重要的戰爭資源之一——石油,是工業血液的話,那麼各國的軍糧就堪稱是人體的石油,為了能夠推動戰爭機器的最重要構成部件——人類的運轉。
  • 日本動漫裡的二戰
    隨後日本的左翼網友成立了本宮廣志的後援會斥責出版社無能,而右翼則在媒體上宣稱應該正視歷史問題,歷史是不容篡改的,所謂「南京大屠殺」只是一些別有用心的反日人士妖魔化日本的企圖。 本宮本人則說:「《國家燃燒》,正如它的名字所說,講述的是國家(指日本)因發動侵略戰爭,而使戰火蔓延,人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狀態。很多人因為國家的意志而飽嘗悲苦,甚至丟掉了性命。為什麼會發生那樣的戰爭呢?
  • 電影《灰獵犬號》告訴我們二戰大西洋戰爭為什麼值得紀念
    儘管有諸如《拯救大兵瑞恩》、《兄弟連》、《太平洋戰爭》等珠玉在前。《灰獵犬號》仍然以二戰盟軍和德軍之間的恢弘海洋戰爭場面和與眾不同的可引發深海恐懼的觀影感受虜獲了一眾粉絲。電影呈現的軍官不僅要與德國敵人作戰,還要與他個人的心魔和自我懷疑鬥爭。
  • 甲午戰爭大清輸得不冤,光雙方的情報工作,就輸給當時日本20年
    特別是在戰場上日本總是能佔儘先機,和年邁不堪重負的大清相比,日本在戰爭中的表現更像是一個靈活的輕量級拳擊手。而這勝利的背後,很大一部分原因要歸功於日本在戰爭中的情報戰優勢,依靠著對信息的收集和利用,日軍也為這場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那麼,本次就和雨田君來了解一下,甲午戰爭中日清情報戰的那些事吧?
  • 日本右翼借甲午跳上歷史舞臺 得到軍方大力扶植
    原標題:日本右翼借甲午跳上歷史舞臺 得到軍方大力扶植 在日本軍國主義的擴張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支力量是日本民間右翼團體。在明治維新至二戰結束這幾十年的軍國主義擴張史中,日本政府和軍方出面染指一個地區之前,民間右翼團體已預先進行了大量收集情報、顛覆、暗殺乃至直接參與戰鬥等行動。
  • 二戰中德國情報部門的恥辱,史上最業餘的情報部——東線外軍處
    如果提起德國的情報部門,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德國國家安全部和海軍諜報局,這兩個情報部門在當時的世界情報部門裡也算是前列。在強有力的情報支援下,德國每次都可以先人一步的得到情報,並且針對性的作出安排。這也是德國在對波蘭戰役和法國戰役裡,可以佔儘先機的原因。
  • 二戰勝利後,中美英蘇四國為什麼不將日本像德國一樣分區佔領?
    早在1943年11月的開羅會議上,羅斯福、邱吉爾、蔣介石三國首腦就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歸還一切侵佔的土地,並對戰後東亞局勢進行了大致安排。1945年7月,美蘇英三國首腦在柏林近郊的波茨坦舉行會議,商討對戰後德國的處置問題,解決戰後歐洲問題,以及爭取蘇聯儘早對日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