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生活壓力大,大部分媽媽在生了孩子以後需要重返職場,帶娃的重任就落到了雙方父母身上,有些選擇孩子奶奶帶孩子,有些是外婆帶。兩代人在帶孩子的觀念,經驗各方面差異很大,也導致了一些家庭矛盾,那麼帶孩子有哪些誤區呢?
1. 俗話說的好,有一種冷是媽媽覺得你冷,那麼在老人帶娃中就變成奶奶覺得孩子冷。「孩子沒六月」這大概是南北方奶奶們難得統一的共識。孩子沒六月其實並不是孩子不怕熱的意思,月齡小的寶寶由於自身的調節系統還不完善,對溫度的適應能力比較弱,無論是過冷或者過熱都會很不適應。我們不能給寶寶穿太多,太熱的話寶寶會長痱子,也會因為不舒服而哭鬧。室溫最好不要低於20度,25度上下應該是適宜的溫度。那麼如何知道寶寶到底是熱還是冷呢?正確的方式應該是摸寶寶後脖頸的皮膚:如果有汗,那我們需要給寶寶減衣服,如果冷,那我們就應該給寶寶加衣服了。
2. 母乳沒營養,喝奶粉更好
有些老人很喜歡和別人比孩子的體重胖瘦,認為越胖越好。如果孩子偏瘦,那就是媽媽的母乳沒有營養,應該換奶粉。實際上再貴的奶粉也是模仿母乳的營養成分,沒有一家奶粉商敢打出奶粉比母乳有營養的口號。餵母乳還是奶粉應該根據媽媽自身的泌乳量和實際情況來決定,有些媽媽上班不方便擠奶,那可以用奶粉代替。另外,小月齡的寶寶需要關注的不是每個月增長的體重和身高,而是生長曲線圖。只要生長曲線合理,那就不需要過多糾結具體的身高體重。
3. 過早的給寶寶把屎尿
現在每個孩子一出生就開始用尿不溼,一些老人覺得用尿不溼浪費錢還不透氣就不想給孩子用,甚至有些在孩子一個月的時候就開始把屎尿。小月齡寶寶的大腦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尤其是排尿中樞的條件反射不成熟。如果過早的給新生兒把屎把尿,會干擾新生兒正常排尿反射的建立。另外,也引起新生兒髖關節的發育不良,因為年齡比較小髖關節沒有發育成熟,髖關節周圍的韌帶也不太牢固,過早的把屎把尿後會引起新生兒髖關節損傷。現在的尿不溼設計和用料越來越好,只要挑選質量好的產品,勤換尿不溼,就不需要擔心寶寶紅屁股。
4. 過分照顧孩子,影響孩子專注力的培養
俗話說隔代親,大部分老人家都很寵溺孫輩。隔代親的很大一個原因是老人退休之後空閒時間多,兒子也已經不需要自己操心照顧了,孫輩滿足了老人退休之後心裡的空虛。往往孩子一發呆或者專心做某些事情的時候老人就會打擾孩子,把孩子抱起來玩。在孩子專業做某些事的時候我們家長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儘量不要打擾,這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專注性。
5. 過量給寶寶喝水
有些老人理所當然的覺得大人渴小孩子也會很渴,有時會給孩子喝過量的水。實際上純母乳的寶寶在六個月吃輔食前並不需要喝水,母乳已經足夠滿足孩子對水分的需求,喝水反而增加腎臟的負擔。而孩子因為吸吮的需求,在大人給水的時候往往不會分辨自己到底渴不渴。如果寶寶喝奶粉的話,在喝奶粉之前給少量的水就行了。
以上就是老人帶娃容易進入的誤區,很多老人認為他們以前就是這樣帶孩子的,孩子也長大了,所以堅信自己是正確的,育兒經驗是需要隨著時代更新的。未完待續,明天將繼續更新。希望每對父母都能和幫忙帶孩子的老人好好溝通,一起把最好的照顧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