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買菜再戰O2O:淘鮮達大提速

2020-12-20 鋅財經

文/何星瑩 鍾微

編輯/葉麗麗

網際網路買菜在今年春天備受青睞,但巨頭的關注遠要更早。

在阿里生態圈中,除了盒馬和餓了麼,一直略顯低調的淘鮮達,也早已在兩年前正式上線,通過幫助傳統商超舊城改造,升級新零售,從生鮮場景的門店到家做起。

手機淘寶新的首頁入口裡,淘鮮達的圖標是一個綠色菜籃子。而在這之前,它的前身是「淘寶便利店」。

淘寶首頁的淘鮮達圖標

2016年年初,阿里巴巴CEO逍遙子描述淘寶的未來時,提到要「內容化、社區化、本地化」。便利店成為淘寶進入本地生活的切口,其啟動模式類似於改良版的「O2O」:採用加盟+控供應鏈的模式,利用淘寶的運力平臺,打造一小時送達圈。

業務一直不溫不火,團隊很快發現,便利店確實是一個高頻生活的場景,但結合線上業務對門店效率的提升非常有限,雖然有地理位置的優勢,但便利店所能提供給消費者的場景選擇和商品寬度,無法有效服務用戶。並且配送成本很高,無法給商家帶來實際的價值。

淘寶便利店的業務想法,從這個時候在頂層設計上被推翻。但這個基於本地服務的入口位置始終未撤出首頁,而是把眼光放到了商超和高頻的生鮮場景。

這是淘鮮達的雛形——圍繞著社區賣場和超市,幫助商家實現底層的數位化場改造,並且結合手淘獨有的零售心智流量,構築生鮮一小時達的品質到家服務。

線下門店的數據化場改造

自2017年5月淘鮮達正式上線之後,三江、大潤發等接近20多個實體商超品牌的近800家門店已經接入這張網絡,覆蓋近200個城市。

「天貓超市,天下超市」。今年,天貓正式升級為大天貓業務,與此同時,天貓超市和淘鮮達業務正式合併成為天貓超市事業群,淘鮮達在內部正式更名為超市生態事業部。

低調了兩年的淘鮮達,在今年要正式開始「大提速」。

「在改造大潤發等新商戶時,門店的改造和業務成長的加速度提升了一倍,也初步驗證了模式在大賣場更強的有效性,所以今年會通過和更多區域商超的合作,快速進行複製。」天貓超市生態事業部的總經理周天牧告訴鋅財經。

「三江模式」

在淘鮮達上線的半年前,寧波實體商超「地頭蛇」三江超市的總部勝豐店,就開始進行新零售改造試驗。

揀貨員王銳在為線上訂單揀貨時,需要推著購物車,一個個訂單挨個找,一個訂單可能需要從洗護區跑到食品區,再輾轉到冷藏櫃。推著車在分散的貨物間到處跑,是他的工作常態,效率低的時候,一天可能只能完成十幾單。

而在商超的前場(收銀臺端),線下消費者要買單,揀貨員要遞貨,配送員要在堆滿收銀臺出貨口的塑膠袋裡翻找自己要取的貨。三方擠成一團。

這是當時的商超到家服務最常出現的場景,也是淘鮮達在改造三江前的試驗裡出現的場景。

三江購物門店

淘鮮達運營負責人何琳告訴鋅財經,在整體的改造過程中,三江做的是後場場地改造、硬體設備、加電容等門店端工作,而淘鮮達主要負責整個系統的實施和相關線上線下作業的培訓。

淘鮮達在前場進行貨架的調整,方便揀貨員以科學的路線順著去揀貨。但更多的改造被放在了後場:

把放貨庫存的空間進行合併優化,所有商品進行分區,對揀貨員的動線根據商品分區和配送區域做規劃;

與三江對接了新零售系統等數位化底層,更新了作業工具,比如在時效上進行路程設計和數據監控,以及通過RF槍掃碼,把庫存進行數據化管理。

對於新的設備和軟體,淘鮮達需要對前後場的員工都進行培訓。比如,檔口賣魚的師傅,在賣魚的過程中,也要開始學會關注在電腦上面的提示:如果線上有消費者已經定購了這條魚,他就要進行預留,而不能讓線下全部賣掉。

三江購物門店設施

工程層面的改造都有明確的目標,但商品的數位化需要團隊依照品類逐個排查。這是何琳眼裡最「難」的部分。

在線下零售裡,一盒巧克力的會以鐵盒裝、袋裝、紙包裝等存儲方式為維度進行簡單區分,一雙襪子會以女性、男性、兒童、嬰兒進行區分,但在線上,這些簡單的分類方式卻不是決定消費的核心。

何琳告訴鋅財經,類目屬性、粗細,以及拓展度,都對經銷層的管理和分析產生影響,如果商品類目對不齊,之後的分析、管理都無法進行。

「基於對消費流的理解,幫助商超調節商品結構,比如為了適應消費者對生鮮品質商品的需求,不斷加大商品端生鮮SKU的比重。」周天牧告訴鋅財經。除此之外,還要根據淘係數據分析消費者購買的商品,並與門店所擁有的品類進行分析,補齊缺失品類。

三江購物門店設施

何琳提到,當時團隊內部將淘鮮達的上線時間定在了2018年5月份,整個團隊都駐紮在了三江。在三江的二樓,還空出了一個大會議室給這批從杭州來的人。

產品、開發、運營三個部門的人,到各自的工作時間就聚集在這個會議室裡。「常態是十幾個人,後端商品的時間,後端產品開發的人在,前端產品的時間,前端產品開發的人在,但是運營是一直在的。」何琳解釋。

零售切換、商品上傳等工作都是在晚上結帳之後去做,何琳總是要待到半夜一兩點鐘。而門口的保安,也因為這支團隊而每天等到兩點鐘才會下班。

何琳還記得,那一年她的支付寶年度帳單的總結裡,出現最多的詞語就是「寧波」。

「跑通第一家門店之後,複製就很快。哪些成本可以不投入或者減少投入,都在第一家店的測試裡完成了。」何琳負責參與了11家三江門店的改造,在第一家門店上線之後,她參與的其他門店在五個月時間就完成了基礎改造、系統接入和人員培訓。

三江單店完成改造後,買賣交易與履約配送成本的基礎財務模型花了半年多的時間能夠打平。但在周天牧看來,單店投入了商家和淘鮮達業務團隊大量的資源和精力,相對容易實現打平,但這只是第一階段的跑通。

把所有先期投入的成本算上,再加上本店的培訓、管理和複製不走樣,這才是對三江和淘鮮達團隊最大的挑戰;差不多花了14多個月,三江才實現整體業務的打平,並且每家接入門店都獲得了全新的業務增量和可觀的新用戶人群,三江整體的商品結構也由此得到更大的提升,算是第二階段的跑通。

「但團隊很快發現,新零售局部上的創新,很難幫助商家全部效率的提升,光靠一套模式不夠。」周天牧說。

在三江這個案例上,由於在寧波門店分布密度較高,從效率角度出發,並不需要把所有三江門店全部改造、接入淘鮮達頻道。

周天牧告訴鋅財經,事實上如果全部接入,每家門店的業務增量都會被攤薄,這也並不符合效率優先的原則。

「如何選擇更多正確的解決方案,組合協同,全面釋放三江在寧波城內的能量,並且在每一家門店都能看到持續的生意增長和利潤提升。三江第三階段的業務模式跑通還在繼續中。」周天牧說。

複製

三江的門店,在第一家改造完成之後,能夠快速複製改造其他門店。這個規律對於跑通了「三江模式」的淘鮮達來說,依舊適用。

三江15家店用了一年左右的時間才完成的全量場的數位化改造,而大潤發加歐尚460家店只用了用了6個多月時間就基本實現。

2017年末跨年,何琳團隊的「小夥伴們」大部分都在火車上,趕往大潤發在各地的門店。

改造從華東區的江浙滬開始,團隊內部分工,拿著一個調查表和大潤發當地門店的店總溝通,從門店面積、線下經營的能力,到工作人員對改造的認知和態度,淘鮮達做了詳盡的調研。何琳和上線支持團隊坐鎮後方,和大潤發總部團隊開會,規劃數位化改造中涉及的成本、訂貨、排期等問題。

在內部,上海東環店和蘇州閘北店被定為新零售改造的樣本門店,用來跑通整個改造方案。

大潤發門店

比起三江購物,大潤發的定位是大賣場,商品品類豐富,生鮮商品數量多,配備有自製熟食加工商品,因此整個改造方案會有所不同。

三個月忙碌的實驗期過後,淘鮮達與大潤發才對外界公告,大潤發的新零售改造正式開始。公告中提到,「門店數據系統的打通」成為了改造的第一步,其中包含會員打通、支付打通以及庫存打通。此時,距離阿里收購大潤發僅過去了4個月。

期間,大潤發總裁黃明端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到,庫存打通是最難的部分。何琳認為,這個難度主要體現在,大潤發的商品售賣渠道除了線下,還有飛牛優鮮、餓了麼、淘鮮達三個線上通道,當商品被售賣時容易出現庫存不準的情況。

例如,當消費者在線上訂了一個草莓味的酸奶,門店揀貨時發現只有黃桃味。溝通後發現,這是因為線上線下沒打通,線上在售賣的草莓味酸奶,在線下門店庫存中並沒有。

門店人員與消費者溝通後,換成了黃桃味的酸奶。這種換貨做法,會造成庫存不準,消費者感受也不好。

後來的解決方案是,設定一個安全庫存。「比如我們會在門店保留10份或者20份的庫存,當系統數據低於這個值時,線上『草莓味酸奶』會顯示缺貨,但線下仍可以正常售賣,同時門店也有一定時間進行庫存補足。」何琳說。

在整個改造上,大潤發多是藉助阿里的技術與流量驅動。

去年下半年,淘鮮達和大潤發開始做數據化選品,通過對大潤發門店附近5公裡消費者的購買習慣,向大潤發推薦了幾千款商品進行商品迭代優化。

在配送上,大潤發的新零售改造借鑑了盒馬的懸掛鏈系統。在門店上方鋪設了全自動懸掛鏈物流系統,能夠快速將商品分揀,送到後場出貨。為了保障效率和投入的平衡,大潤發的懸掛鏈系統目前只涉及部分門店,並根據大潤發門店的實際情況做了相應改善。

例如,懸掛鏈每平米的成本很高,大賣場沒有全場布局的必要,對於大潤發來說,懸掛鏈發揮了它最本質的作用——節約成本、提升效率。

圖片來源於網絡

挖掘線上用戶和訂單,是傳統商超新零售改革的原因。何琳提到,消費者的用戶習慣已經形成,購物集中在幾大超級App上。儘管大潤發嘗試了推出了PC端和App端,但難以獲取更多新用戶。除此之外,門店數位化管理和配送能力的不足也是大潤發以往嘗試新零售遇阻的原因。

作為傳統商超,大潤發早就有進軍線上的訴求。2013年大潤發總裁黃明端曾宣布組建電商網站飛牛網。2015年6月,大潤發又推出了平臺類電子商城——飛牛商城,囊括全品類商品。

2018年,大批商超開始接入阿里或者騰訊的線上入口,大潤發也在當年6月份正式接入淘鮮達。除此之外,大潤發還推出了「大潤發優鮮」APP,為顧客提供門店配送服務。2018年10月,大潤發與天貓籤訂供應協議,天貓供應鏈將深度影響大潤發的商品結構。

在整個新零售改造過程中,何琳感受到大潤發快速的執行力,「基本上方案決定後馬上就會實施,中間發現問題馬上迭代新方案,整個改造過程中迭代了好幾版方案。」

同樣也是在這個階段,淘鮮達接入了新華都、歐尚,模式在一步步探索中更加完善。

加速

從三江購物到大潤發,阿里新零售改造經歷了一個從備足彈藥、到正式快速複製的過程。

僅以大潤發來說,加速的路徑也十分鮮明。何琳介紹,淘鮮達內部將大潤發的新零售改造分成了四個階段,每個階段都在不斷加速。

完成第一階段上線準備後,開始試跑階段,在華東、華北、華南等五大區各接入部分門店。第三階段是所有排期門店全部上線,何琳記得,在2018年11月8日團隊完成了大潤發400家門店的上線。

「第四階段叫規模化經營結果。」何琳說,這個階段他們需要去提升所有門店的經營結果,達成線上規模目標。

圖片來源於網絡

大潤發接入淘鮮達後,一家門店每天的線上出單量比原來增長了數倍。有的門店線上訂單可達到客單價65-70元水平,經營好的門店可達到線上1000單的水平。

新零售改造,是一個雙方各取所需的過程。當傳統商超獲得業務增量,阿里也在電商的線下之爭中圈得了更大的陣地。

從去年開始,不只阿里,騰訊和京東等網際網路巨頭都在搶奪線下零售。區別於阿里的新零售,騰訊是智慧零售,而京東則稱之為無界零售。騰訊聯盟了永輝超市、家樂福、萬達商業、海瀾之家等數家線下零售企業,還與京東攜手,對整個新零售進行全方位布局。

目前,阿里除了三江購物和大潤發,還持續投資和收購了百聯、新華都、高鑫零售等線下商超。

淘鮮達新零售改造的線下門店

當線上流量紅利見頂,線上平臺與線下零售企業急需互通,攜手對存量市場的挖掘。

周天牧提到,今年商超場景下的新零售改造將大大提速。

淘鮮達將通過和更多區域商超的合作,更快速地進行新零售模式的複製。今年計劃翻倍線上接入門店,整體達到1600家門店,而線下會通過傳統收銀改造和營銷解決方案觸達更多商超門店,從目前的4000多家門店實現10000家門店的覆蓋。

如果說線下商超改造是滿足消費者「到家」的購物模式,社區生鮮則是滿足「到店」需求,畢竟社區生鮮店有可能成為未來消費者線下購物的主要渠道。

盒馬鮮生創始人兼CEO侯毅曾提到,到店到家完全一體化,是零售業發展必然的趨勢。由於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今天的到家模式一定是所有年齡段人們的首選模式,但是他們也會選擇到店。零售業要做到到店到家都支持才更有吸引力。

今年5月1日,淘鮮達與新華都合作推出了全渠道的社區生鮮店「鄰聚菜場」,這是淘鮮達對社區生鮮模式的首次探索。

社區生鮮店「鄰聚菜場」

新華都在2015年就踏入了社區生鮮領域,推出了「鄰聚社區超市」,但因為公司戰略和團隊原因項目擱淺。

2017年是新零售新物種爆發的一年,除了盒馬,線下還有永輝超級物種、大潤發優鮮、世紀聯華·鯨選等相繼開業。

也是在這一年,阿里巴巴超5億入股新華都,新華都在福建的31家超市開始新零售改造,全面接入淘鮮達。

新華都淘鮮達負責人上官薛剛曾提到,傳統賣場的線下客流以老年人為主,門店的陳列營銷偏傳統,商品結構決定用戶來源以線下為主、年齡層偏大。新華都超市在「淘鮮達」上線後,實現了線上下單一小時送達,門店增加了生鮮商品的權重。

新華都門店

但新華都與阿里的合作早在「海物會」時便開始。「海物會」是2016年8月開始籌備設立的,背後是海都會與阿里巴巴共同合資設立新盒網絡科技公司。在產品結構方面,公司銷售產品主要分為百貨、日用品、生鮮及食品四類。

「海物會」自2017年開始逐漸往生鮮方面發展,形成了生鮮及食品較多的產品結構。根據其2018年披露的年報,生鮮產品在公司的產品銷售結構中排到了銷量第2。

推出「鄰聚菜場」,是新華都在社區生鮮上的最新動作。

「鄰聚菜場」首家門店位於泉州,打造的是集菜場、零售和堂食為一體的新零售場景,引入了海物會,提供現場食材加工。門店也全面接入淘鮮達,實現三公裡內一小時送達。

在管理上,阿里淘鮮達和新華都的雙方團隊就組織採購進行了整合,對線下的品類結構、商品結構做出整理、優化。

據周天牧提供的數據,門店改造上線後目前同店整體銷售增加30%以上。

對於「鄰聚菜場」未來的發展,新華都曾表示仍在試水期,尚未有批量規模複製的計劃。

社區生鮮店「鄰聚菜場」,圖片來源於網

無論是新零售改革,還是對社區生鮮的探索,都是回歸線下的大勢所趨。但進行了2年之久的新零售改造,還未到驗收成果的最佳時刻。商超與平臺的合作,在技術、思路等方面的差異,尚需在不斷摸索中找到最適合的新零售方案。

淘鮮達內部對於新零售改革也還有很多想像。

由於中國消費群體分層嚴重,不同的業態在客群和商品結構上的定位完全不同,這在新零售改造的模式複製上極具挑戰性。

「一套模式肯定做不到真正能攜手商家效率大幅度提升,形成絕對競爭優勢。」周天牧說。

而淘鮮達在做的事,是要做一整套全面的零售解決方案模塊,從供應鏈、商品力、品類規劃、線上線下全鏈路運營、商用系統和數位化運營、物流配送、組織能力等方面輸出,並且標準化,真正能適配商家所需要的組合能力,快速複製。

他希望,淘鮮達能夠通過和更多不同商家的合作提煉出這些模塊化的標準,不再需要每個商家從頭到尾再走一遍彎路,而是真正做到平臺能力的共享和完善,在一個更好的基礎上繼續幫助商家迭代新的價值。

所以,誰也不會相信,眼前看到的就是新零售的全部,前路總是永無止境。

本文版權歸「鋅財經」所有

相關焦點

  • 一位大潤發兼職者對「淘鮮達」的看法
    淘鮮達剛剛上線不到5個月就已在全國122個城市開通淘鮮達到底是什麼?「淘鮮達」是淘寶與盒馬鮮生結合的產物,消費者在淘寶上搜索並打開淘鮮達,便可在裡面購買到盒馬生鮮生的所有產品,並且支持三公裡內1小時配送。如今大潤發也加入了「淘鮮達戰略」,平時喜歡逛大潤發的消費者現在只需點擊一下手機淘寶,便可在裡面買到大潤發的所有商品,這無疑極大擴張了淘鮮達的消費者規模。
  • 淘鮮達試水社區生鮮 首家全新模式社區店在天貓618前開業
    除了到店購買外,在這家店周邊3公裡內的居民打開手機淘寶,通過「淘鮮達」下單生鮮、食品和日用品等,還能享受到1小時內送達到家的服務。淘鮮達與新華都合作的首家全新模式的社區生鮮店「鄰聚菜場」據淘鮮達相關負責人林錫洪介紹,鄰聚菜場打造的是集菜場、零售和堂食為一體的新零售場景,是淘鮮達對社區生鮮模式的全新探索。
  • 2020年O2O生鮮電商月活用戶排名
    蔬東坡根據O2O生鮮電商相關消息整理繼社區團購之後,生鮮電商成為網際網路新浪潮,京東到家、盒馬鮮生、每日優鮮、多點、叮咚買菜、美菜網等一眾平臺入場。據比達諮詢數據顯示,2020年6月,生鮮電商APP中,多點活躍用戶高達1156.7萬人,排名第一,其次京東到家、盒馬、每日優鮮等活躍用戶也都超700萬人。
  • 廣州時尚天河首家跨境電商o2o體驗店—豹品淘開業
    28日,豹品淘跨境電商o2o體驗店在天河商圈核心區時尚天河正式開業,豹品淘廣州天河店位天河區時尚天河地下商場中區中五街011號,佔地面積約120平方米。時尚天河商業廣場位於廣州天河體育中心地下,是集購物、餐飲、休閒、娛樂、景觀為一體的大型地下商業廣場。
  • 大潤發門店淘鮮達服務範圍擴至5公裡
    【億邦動力訊】3月20日消息,億邦動力獲悉,近日,大潤發門店的淘鮮達服務配送範圍已從3公裡全面擴展至5公裡。家住大潤發門店周邊5公裡內的用戶,都將可以通過手機淘寶「淘鮮達」下單,送貨到家。億邦動力了解到,此次服務範圍擴展後,3公裡內配送時間仍是1小時達,同時消費者可選1小時以上的其他時間段;3至5公裡範圍,消費者可自由選擇1.5小時或之後時間送達。目前大潤發在全國共有400多家門店,覆蓋160個城市。
  • 買菜之役,網際網路巨頭的又一塊拼圖
    12月,「吉及鮮」陷入困局,開始大規模裁員和關閉倉儲,這一平臺曾經被每日優鮮視為在武漢地區的最大競爭對手;此外,以配送淨菜為主要服務的「我廚」也在12月暫停了APP和官網的服務。 再往前看,上半年「鮮生友請」關閉了全部門店,這家估值超過10億元的生鮮電商平臺在一夜之間走入敗局,5名管理層被逮捕。 2019年,網際網路買菜的賽道上,橫屍遍野。
  • 讓你知道年輕人有多「懶」:網際網路買菜新體驗
    近日,生鮮傳奇、叮咚買菜獲得融資, 美團買菜、誼品生鮮、蘇寧菜場再增布局城市,生鮮零售行業動作頻繁,門店不約而同地成為了多數平臺的場景核心。社區場景下,"網際網路買菜"衍生出了到店自提,或是到站、到倉自提的履約形式,線下點位的服務能力得到重視,食益家菜市場、呆蘿蔔是當中的代表。在第3座布局城市武漢,美團買菜也選擇了"今日下單,次日自提"的模式,由於是線上下單,到店自取,購買就呈現出了計劃性特徵,消費者單次購買商品件數更多,推高了客單價。
  • 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為何效率如此快?前置倉+騎手模式有何優勢?
    叮咚買菜、每日優鮮、淘鮮達等都分布在各大城市,以速度快,效率高出名。淘鮮達一小時內可送達,叮咚買菜承諾一小時達,最快29分鐘交付。對比與其他社區團購的次日達,他們的速度快了一大截,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為何效率如此快?其實主要還是運營模式和布局佔了功勞。以叮咚買菜這類半小時達,一小時達為代表的社區生鮮採用的是前置倉+騎手的模式進行派送。
  • 淘鮮達助推商超業績大幅上揚 門店數位化改造進入收穫階段
    這意味著,阿里入股高鑫零售兩年後的今天,以淘鮮達為代表的門店數位化改造已經邁入收穫階段,規模和業績雙雙加速騰飛,轉型成效持續浮現。大潤發門店部署淘鮮達POS數位化終端半年報指出,淘鮮達和天貓超市共享庫存機制為商超提供了門店數位化、商品數位化、人群數位化、物流、營銷等一站式解決方案,給消費者帶來身邊的超市商品「1小時達」送貨到家服務體驗和完善的到店服務。
  • 體驗10個線上買菜平臺:盒馬拼手速,叮咚買菜沒運費
    比較明確的採用預約下單模式的是天貓、淘鮮達和美團買菜,前兩者均是每晚11:30開放預約第二天訂單;美團買菜目前只覆蓋北京、上海、深圳、武漢,除武漢因疫情影響採用自提模式,北京、上海在每日早7點至晚9點15分可下單,深圳地區則延長至晚九點半。
  • 來看叮咚買菜、樸樸超市和每日優鮮
    不能以獨立平臺方式生存發展,成為大平臺的一部分。以叮咚買菜為例,從網際網路公開數據來看,叮咚買菜在上海的倉點,每天每個倉庫訂單1000單左右,筆單價50元左右,估計毛利率20%(倉庫端毛利率,不算打包加工)。《老張聊零售》在前文「叮咚買菜模型解析」計算過,叮咚的買菜客單價超過60元,才能盈利,現在叮咚買菜還在投入補貼中。
  • 昨天某網際網路買菜平臺被擠爆了
    線上預訂、配送到家的網際網路買菜模式應運而生。昨天上午11點,快報熱線接到讀者於先生報料:「叮咚買菜支付系統大面積崩潰,明明支付成功了,頁面卻顯示訂單未支付,客服電話打了一個多小時也無人接聽,在線客服排隊人數最高排到5000多,目前仍在排隊中,想請你們幫忙聯繫商家核實下情況。」記者聯繫到了報料人於先生。
  • 天貓雙11大潤發線上訂單翻番 淘鮮達同比增長超100%
    首頁 > 要聞 > 關鍵詞 > 天貓最新資訊 > 正文 天貓雙11大潤發線上訂單翻番 淘鮮達同比增長超100%
  • 天貓618本地服務大提速能讓消費者買的更多嗎
    在這背後,是天貓618本地物流配送的大提速。當天,天貓超市聯合淘鮮達、餓了麼在北京、上海、廣州、杭州、成都、瀋陽啟動「66爽快日」,當地消費者通過淘寶App搜索特定商品後,搜索結果醒目位置將自動跳出「小時達」頻道入口。
  • 買菜類App下單後等菜下鍋 超時2小時 網際網路買菜慢了?
    昨天有讀者吐槽,自己被網際網路買菜App給坑了:下午4點34分在每日優鮮App上買了晚上要吃的菜,按App上的承諾應該在1小時內送到,最後快2小時才送到,6點半才開始做飯。手機點一點,生鮮蔬菜送到家,時下,不少人愛上了網際網路買菜。家住杭州豐潭路附近的沈女士就是網上買菜的重度用戶。
  • 觀察|打包生鮮供應和法律服務 湖南線上經濟再提速
    很多企業和商家都在考慮如何充分做好線上經濟這篇大文章。讓買菜的和賣菜的快速精準對接前述農產品大量滯銷的另一面,是城鎮居民較難有充足的、物美價廉的生鮮產品供應。為對接好兩端市場,一些跟市場連接緊密的資本集團率先出手。
  • 深度分析衛浴品牌做o2o電商的具體思路
    o2o已經成為當今衛浴行業**熱門的關鍵詞。各大品牌衛浴廠家紛紛打出了o2o的旗號,但目前真正實現落地的o2o項目屈指可數,大部分衛浴電商仍然是停留在線上賣產品的階段。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品牌衛浴廠家如何運營o2o電商,具體怎麼操作?首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幾個衛浴品牌o2o案例。
  • 線上買菜「又好又快」 怎樣還能「多」和「省」?網際網路巨頭大戰...
    市民買菜轉戰線上,網際網路巨頭們再次扎堆網際網路買菜生意,近日卻曝出國內首家生鮮電商易果生鮮破產重組的消息。  現象:網際網路平臺接連開社區搶人賣菜  「限時秒殺,雙色水果玉米2根2.6元,國產紅提5.99元,茭白4.5元,雞翅根7.9元。」17日早上8點,王女士手機美團買菜APP收到推送信息。除了美團買菜以外,王女士不僅下載了盒馬生鮮、每日優鮮等多個生鮮電商APP,還被拉入微信群。
  • 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不一樣的種類分布
    每日優鮮是一個圍繞著老百姓餐桌的生鮮 O2O 電商平臺。覆蓋了水果蔬菜、海鮮肉禽、牛奶零食等全品類,每日優鮮在主要城市建立起 「城市分選中心 + 社區配送中心」 的極速達冷鏈物流體系,為用戶提供全球生鮮產品的極速達冷鏈配送服務。
  • 淘鮮達上20餘家商超品牌:保供應 不漲價 不必囤貨
    近日,淘鮮達平臺上20餘家商超品牌表示,對於米麵糧油、生鮮蔬菜、民生用品,超市承諾保供應、不漲價。超市呼籲消費者理性購物,不必囤貨。記者了解到,大潤發、新華都、綠地優選、卜蜂蓮花、邯鄲陽光、合肥紅府、香江百貨、中百倉儲、歡樂愛家等20餘家商超品牌接連公開表示,正全力增加採購保障民生商品供應,同時也保證民生商品不會提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