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HD男孩成長記

2021-02-07 心理所18兒童6班

引子


在心理所上課時聽其他同學說有的學校某個班級發現有ADHD兒童,班裡其他家長聯名要求該名兒童換班。因家裡有一名ADHD兒童,現已12歲,並沒有被同學排斥,現在發展還算良好,遂想把自己孩子親身經歷分享給關注ADHD孩子的人、特別是ADHD孩子的爸媽。


(據傳莫扎特也是ADHD一員)


開始之前,先請大家看個圖。

這張圖是我兒子同學畫的班裡每個孩子的特點,他媽媽發到班級家長群。之後,才發現了我兒子是上面這樣的,為此,那個同學媽媽給我道歉。大意是她發現兒子畫得這張圖很有愛,就分享到班級家長群,後來發現他們兒子給ROBIN(我兒子)畫得是ADHD,覺得非常不禮貌。

我說沒有關係的,因為在他們學校老師的幫助下,我兒子和他們同學都認為ADHD是一個特點,並不是缺陷。她說跟我聊了以後,舒坦多了,因為他兒子就覺得沒有什麼,但是她覺得特別不禮貌,聽我解釋以後說總算理解他兒子了。

這大概可以說明我兒子的環境,對比引子裡的故事,他是幸運的。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在我國稱為多動症,是兒童期常見的一類心理障礙。表現為與年齡和發育水平不相稱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時間短暫、活動過度和衝動,常伴有學習困難、品行障礙和適應不良。國內外調查發現患病率3%~7%,男女比為4~9:1。部分患兒成年後仍有症狀,明顯影響患者學業、身心健康以及成年後的家庭生活和社交能力。本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不清,目前認為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所致。遺傳、神經遞質、神經解剖和神經生理、環境因素、家庭和心理社會因素是目前認為的幾大主要原因(以上信息來自百度百科)。

「多動症」的這個俗稱,讓ADHD兒童有被歧視的傾向。幸運的是我家孩子在一個能包容的環境下成長,現在自己對ADHD情況非常清楚,老師和同學都很喜歡他,非常自信。先說說我家孩子的情況:我家孩子06年底出生。整個孕期非常順利,甚至都沒有出現過嘔吐等症狀,每次檢查也都正常。我自己開車到孩子8個月,一直都做一些孕期運動,孩子順產,生產過程也非常順利。下面說一下孩子的各階段的表現:

0-3歲:一直好動,比如還不會走路時,就搬倒家裡飲水機砸了頭,家裡人認為男孩好動、調皮,只是關注他身體發育情況,並沒有引起重視。

3-6歲:幼兒園分成兩個階段,3-4歲在中式幼兒園,4-6歲在國際幼兒園。

——3-4歲成了當時幼兒園老師的心病,屬於老師的重點看護對象。曾經有一次,幼兒園老師認為家裡人取的名字有問題讓所有的孩子叫他「乖乖」。我認為這樣會給孩子造成壓迫,向老師抗議,那可以不叫乳名,叫大名。後來轉幼兒園以後,碰到另一個孩子家長,對我們說「你家Robin走了以後,我家孩子就成了重點對象」。可想當時孩子在這個幼兒園的環境。但我家孩子從來沒有說不去上幼兒園,只是有一次一起我們路過他們幼兒園的時候,我說,你看你們幼兒園多漂亮。當時孩子就冷冷地說,我不喜歡這個幼兒園。我問為什麼,他也沒有說出所以然,我當時認為孩子也應該都不喜歡幼兒園,也忽略了。當時我自己也想過,很多孩子這種情況下可能就拒絕上幼兒園了,為什麼我家孩子沒有?當時的答案是這孩子心也真大,再次忽略。

——國際幼兒園裡的時光開心渡過,孩子對這個幼兒園的評價是,喜歡。為什麼?小朋友淘氣、調皮,老師也不兇。寬鬆的環境下,也出了問題:孩子自己摔到了眼角,當時老師非常緊張,我們認為自己孩子淘氣所致,也沒有對幼兒園提出任何要求。

7-9歲:這個階段孩子就讀於一家中式私立學校,我們孩子在班裡依舊是不守紀律的重點。他一年級的班主任讓他當了體育委員,二年級的班主任充分運用了「同輩壓力」的原則,孩子渡過1、2年級。這期間,孩子的學習沒有問題,除了不遵守紀律以外,上課積極發言、與老師的互動都比較好。

9-12歲:這個階段我們換到了一所雙語學校。剛入學,老師跟我們談,孩子的學習沒有問題(但隨著年級增加,我們認為他的學習還是會有問題),我們需要更多關注他的行為。從我家孩子上課情況來看,可能有ADHD情況,希望家長配合做一些檢查。其他方面,感覺孩子經常做一些譁眾取寵的行為動作。

開始之前介紹孩子爸媽相關背景:媽媽於貴州三線單位長大(不了解三線單位的親可以自行百度一下,是一個非常神奇的環境),成都念的大學和研究生。現在就職於一家股份制銀行總行、坐標北京。自身家庭成長環境屬於散養型。周邊人對我的評價愛運動、愛學習,具有終身成長的潛質和執行力(但是自律的先生不這麼認為),除此之外,脾氣急、情緒控制能力差,自認為關注心理等方面的問題之後改進了很多。爸爸於安徽央企下屬單位長大,成都念的大學、法國念的研究生,畢業以後一直在外企工作。自身家庭成長環境屬於密切關注型。孩媽對孩爸的評價:非常自律,情緒控制能力強,心態好。根據目前對ADHD了解,自身認為我家孩子的ADHD的原因來自於遺傳以及家庭教養方式因素:

(一)遺傳。遺傳主要來自於媽媽。由於自身成長的時候,沒有關注過這個問題。隨著自身對ADHD的了解,回顧了自身的成長經歷,認為自己屬於女孩裡面有ADHD的一份子。

(二)家庭教養方式。我們跟爺爺奶奶同住。老人非常認真仔細,因為孩子自身較為調皮,老人更是時刻盯著孩子。孩子的站姿、坐姿等等,孩子玩的時候也盯著喝水、吃點點心之類,沒有給孩子一個相對寬鬆的環境。本人作為媽媽,在孩子4歲之前關注較少、非常慚愧。

(一)家長

1、關注孩子,多看相關書籍。想想有個老師說,養貓養狗、養花養草還要看書查資料,養個孩子哪有這麼輕鬆。這一點我們做得不夠好。其實想想孩子第一個幼兒園這麼不喜歡,還能堅持去,其實也是對周邊人不是很敏感的反應,當時我認為是孩子抗擊打能力強。除了前面提到的表現之外,孩子還有參加各種體育運動的參與性不夠強、做作業拖拉等問題。在體育運動中足球、棒球這樣的團體運動,各種打醬油的感覺。從18年暑假開始遊泳,效果不錯,我們也是後來才知道「飛魚」也是ADHD,所以需要找適合孩子的運動;作業拖拉的現象不多說了,其他孩子也有,但是我們沒有給他一個寬鬆的環境,盯得緊、催得急,這是大忌。

2、接受孩子,接受專業的建議。2015年12月,在他9歲的時候,在老師的建議下,我們帶他去了新世紀兒童醫院做了檢查,確認大多時候有ADHD症狀,但是在電腦遊戲時非常專注,確認孩子有ADHD,程度中等吧。建議服用擇思達輔助治療。然後根據醫生和老師的建議,一直根據他的體重服用擇思達。這藥每天吃,小的時候特別不願意吃。我們解釋說跟我們吃維生素一樣,但是畢竟是藥片,現在兒子每天當成一個習慣。這一點需要給爸爸點讚,因為開藥劑量有限,每兩個月都需要去醫院,還有定期的評估等等,基本都是爸爸承包。

(二)老師

1、專業老師。這所雙語學校老師給孩子制定了幫扶計劃(特別感激!),每周有一個資深的老師跟孩子交談,讓孩子更了解ADHD,首先,ADHD不是缺陷,只是一個特點。包括:1)介紹了很多名人都是ADHD患者,比如亞伯拉罕。林肯,愛因斯坦以及遊泳名將菲爾普斯等等;2)讓孩子更多了解自己,在執行某個計劃的時候,很多頭緒襲來,這是他們沒法集中注意力的原因;3)ADHD還有很多「特異功能」,比如多任務執行能力;4)關注其他人的表情背後的態度,比如如果周邊有人嘴角向下等表情,並且根據程度的不同,來判斷這個人的態度,已經不高興、甚至生氣了等等(個人本人對於這個還是比較詫異,原來ADHD孩子這個都需要輔導)。

除此之外,學校還給孩子配置了一個「影子老師」,這個老師跟著孩子一起上課,如果發現孩子狀態不好,隨時可以把孩子帶出課堂。一個老師看護3-4個學生,非常負責有愛心。這兩個老師還組織了ADHD同學家長見面會(沒有孩子),讓家長也更多了解ADHD和孩子。

2、正常文化課老師。除了專業老師之外,孩子更多接觸的是文化課老師,幸運的是他們文化課老師也很包容,特別是當時的班主任(用我兒子的話來說,she knows how to handle kids.)。客觀來說,我兒子雖然不攻擊別的孩子,但確實比較會影響其他同學上課。我兒子說,他小的時候(三年級以上)會像小狗一樣在教室裡爬一圈,然後老師也允許,他說他爬完以後就可以安靜坐下了。這也是我後來才知道的,我當時特別感動,唉,我這親媽要是在場估計都會原地爆炸,但他們老師甚至都沒有跟我說過。

(三)同學

孩子受老師的影響非常大,開篇那個小圖就說明我兒子的同學認為ADHD只是一個特徵,並不是缺陷,這也是我兒子在班上有朋友,也能正常參加課外活動的基礎。

(四)其他

兩個事情想說一下,孩子班車老師特別有愛心,每次都說我家兒子特別好。所以我兒子在班車上的表現也很好。但其實一開始,我兒子在班車上也坐不住,班車老師來自學生安全的壓力很大。後來班車老師跟我商量,說能不能請我兒子協助她管理其他的小同學的名義,增加其對自身的管理。加上我們對乘車安全的引導,才有了較大的轉變。另外就是班車上一個小孩子特別喜歡我兒子,雖然這孩子移民加拿大了,每次回來都還要找我兒子一起玩。我很擔心我兒子在他們家的表現,但感覺表現應該還好,要不然那孩子的家長應該不會這麼樂意、不嫌麻煩接我兒子去玩,而且每次對我們的反饋也非常正面,這也側面說明了正面反饋能讓孩子有更好的表現。

這兩件事,我認為這是正面教養最好的例證。



我兒子小學畢業展覽的作業以ADHD為主題,幫助更多同學了解ADHD,同時也得到了很多同學的幫助。

展板:

展覽的現場情況:

目前來說,ADHD對我兒子的影響在控制範圍內。繼續努力,與大家共勉!


文末彩蛋 - 兒子心中的我


哈哈哈...  The End




相關焦點

  • ADHD是如何產生的?應該怎麼診斷和治療?(包括成人ADHD)
    對於兒童adhd藥物治療,醫生的說法是需要長期服藥兩年左右,才有可能達到治療效果。對於成人adhd,藥物只能暫時控制症狀,沒有治療效果。(adhd進入成年期後基本會伴隨一身。對於成人adhd,很少有「治癒」這種說法)3.治療ADHD的一線藥物,對大約20%的ADHD人群是無效的。
  • 《女孩成長記》第三季將是最終季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娛樂英語>影視英語>影視資訊>正文《女孩成長記》第三季將是最終季 2016-12-30 10:09 來源:滬江 作者:
  • 《天天成長記》7月28號上線
    《天天成長記》的題材和視角獨特,具有獨一無二的原創性。市場上動畫多是萌寵、搞笑、奇幻類,而本劇的劇本改編源自著名紀實文學《下鄉養兒》,這是一部真正源自於生活,情感真摯的寫實作品。《下鄉養兒》是一本很特別的育兒親子書,它以父母的親身體驗,給兒童教育展現了一種新的可能性。此書一經推出廣受好評,受到了眾多學者和教育家的關注,包括周國平、張立憲、熊培雲、三川玲等人的強力推薦。
  • 從《天天成長記》出發,「自然·成長」公益徵文即將啟動
    這場由動畫作品《天天成長記》的核心思想延伸出來的徵文活動,以「講述和傾聽」的平等對話方式,為大家的童年成長心聲搭建了一個分享的平臺。徵文主題的靈感來源自一部動畫作品《天天成長記》,這部由深圳天天成長影視有限公司出品的動畫,從兒童視角出發,在講述城市女孩天天在鄉下的趣味生活的同時,也將自然融入其中,與自然的相處、陪伴也是推進故事發展的一條支線。故事內容引發了人們對於自然和教育兩者關係的思考,並在思考過程中逐步認識自己。
  • 為什麼那麼多人都覺得自己是ADHD?ADHD和正常人明顯的區別是什麼?​
    adhd和正常人明顯的區別是什麼?」的回答!adhd和正常人明顯的區別是什麼?Adhd是心理問題嗎?看了Adhd的自測表,感覺很多人都有粗心大意,面對枯燥沒有耐心等症狀。那麼怎麼界定真正的adhd呢?或者說沒有「不專心」的正常人嗎?看了一圈回答,大家基本都是從自己個人的理解來回答這個問題的。我將從精神病學和心理學的角度結合個人經驗對這個問題作出具體解答。
  • 《天天成長記》第二季預告首次曝光
    《天天成長記》是2017年7月28日上線的動畫新作,播出四個多月以來,話題熱度持續升溫。在全網各主流視頻網站均受到眾多粉絲追捧,停更期間更是滿屏的催更留言。
  • 公益觀影 ||《天天成長記》:成長是一趟未知的旅途
    終於等到我們《天天成長記》的觀影活動啦探索成長的無限可能,遇見所有美好這場親子陪伴的觀影活動家長們千萬別錯過~我們天天的小團隊還給小朋友們帶了豐富的禮物哦~>周日和我們一起相約青少年活動中心(濱海部 )吧《天天成長記》一個原本居住在大城市的普通三口之家,因為孩子畏懼上學,決定離開喧囂的城市,回歸大自然,一起去到鄉村生活……在與朋友、父母、小動物相互陪伴的過程中,窘境層出不窮,人物有哭有笑。
  • 寒假檔,暖心之作《天天成長記》劇透大放送
    寒假檔,暖心之作《天天成長記》劇透大放送2017-12-28 10:59:36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天天成長記》是由深圳天天成長影視有限公司出品的親子動畫劇集,第一季共13集已經更新結束,第二季官方宣布定檔於2017年12月29日。
  • 興安萬裡·閱讀有你 | 範書旭與您分享《小屁孩成長記》
    興安萬裡·閱讀有你 | 範書旭與您分享《小屁孩成長記》 2020-11-21 19: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天天成長記:小兔子跳走啦,東東派出小黑,兔子又乖乖蹦回來啦
    天天成長記:小兔子跳走啦,東東派出小黑,兔子又乖乖蹦回來啦 2020-11-12
  • 「愛閱讀小鎮」攜手《天天成長記》走進漁村社區開展趣味閱讀會
    「愛閱讀小鎮」主題系列活動和天天成長影視的動畫作品《天天成長記》相結合、互相賦能的創意趣味閱讀會走進校園,給五十多位小朋友帶去了有趣的閱讀體驗。本次閱讀會屬於羅湖區民生微實事項目,旨在以文化項目落地社區、服務居民、推廣親子閱讀文化,實現民生微實事項目精準化、品質化,以提升社區民生精神文化生活,培養兒童閱讀習慣。
  • ADHD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自測指南
    adhd的特徵是難以專注、過動(成年人則以不安來表現)以及衝動,同時在人際關係及學業上都非常容易出現問題。若依照《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dsm-4)的判據,約有5-7%的兒童確診。若依照《世界通用疾病分類手冊》第十版(icd-10)的判據,約有1-2%的兒童確診,兒童確證ADHD後,約有30-50%會持續到成年。成年人約有2-5%會患有ADHD。
  • 親子動畫《天天成長記》開播 原作者馮麗麗親自點評
    而作為中國首部紀實改編動畫《天天成長記》於7月28號在優酷、騰訊、愛奇藝上線,講述的是主人公天天,一個敏感的小女孩,和一群小朋友,一起經歷生活中的挑戰,通過一次次勇敢的冒險,成長為一個健康,獨立,自信的孩子的故事。它本身也是一個有著相當大粉絲基數的IP(曾在20多個城市舉辦過70多場讀書會),多種標籤傍身,自然備受矚目。不過效果如何,市場還需要一些時間才能給出反饋。
  • 《小海星成長記》情景劇第二期:面對孩子的買買買,家長怎麼破
    《小海星成長記》情景劇第二期:面對孩子的買買買,家長怎麼破 2020-05-22 02: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小海星成長記》情景劇第十六期:要不要偷看小朋友的隱私
    《小海星成長記》情景劇第十六期:要不要偷看小朋友的隱私 2020-12-29 20: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針對ADHD的神經反饋治療
    當停止藥物使用時,男孩的注意力不集中和衝動行為出現「反彈」,這給布萊恩和家人帶來很多的困擾。他的父母考慮採用一種非藥物的、非侵入性的幹預措施——神經反饋。
  • ADHD患者的智商很高嗎?為什麼一直有人說ADHD患者是很有天賦的人群?
    我們分別看看中國本土的關於未成年、成人群體ADHD智商的研究,先來看看未成年群體6~18歲adhd群體智商和一般人群智商差異。對於未成年ADHD群體的智商,「吉寧」(一位知乎網友)同學的課題組做過6~18歲ADHD群體智商(國際通用的韋氏智力)研究,結論是:ADHD兒童的智商平均水平是低於普通兒童的。
  • 輕喜劇《叛逆女孩成長記》開機,全程將在茂名拍攝
    10月1日上午,成長勵志青春校園網劇、輕喜劇《叛逆女孩成長記》在茂名舉行開機儀式並正式開拍,該劇主創團隊參加了開機儀式。
  • 國產動畫關注留守兒童,《天天成長記》聚焦兒童成長
    國產動畫關注留守兒童,《天天成長記》聚焦兒童成長2018-01-10 13:49:06出處:其他作者:佚名這部動畫作品是由深圳天天成長影視有限公司出品的《天天成長記》,第一季和第二季目前正在熱播。故事主要講述了主人公天天跟隨父母到鄉下生活,最後在家人、朋友、鄰居、動物、自然的陪伴中,逐漸成長為一個有擔當、自信、勇敢的小女孩的故事。
  • 成長的故事——第二十一篇《小KiVi成長記(一)》
    小KiVi成長記(一)作者:麻亞梅我的小外孫女起名鄭星燦,乳名小kivi,翻譯成英就是奇異果,哈哈,其實就是獼猴桃意思,小Kivi的奶奶爺爺遠在國外,那麼,幫女兒照顧寶貝的任務就責無旁貸地由我們做姥姥,姥爺的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