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硬核學霸來了!研究生「學術之星」名單出爐!

2020-12-13 中國教育在線

  2019年12月13日,第四屆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學術之星」評選活動圓滿落幕。

  研究生「學術之星」評選作為交大一項重要品牌活動,自9月下旬啟動以來,通過19個院系推薦、自薦74名高科研工作水平的研究生候選人參評。

  經過材料審查後,進入專家通訊評審階段。專家分別從學術成果綜評、學術成果創新性、代表作學術水平三個方面,函評結果返回後通過校內專家會評審議最終確定了25名候選同學入圍現場答辯會。評選通過報名審查、專家通訊評審及會評答辯會等環節最終評選出10位「學術之星」獲獎者。

  今天,

  就讓我們一睹「學術之星」的風採!

  王言博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2015級直博生

  王言博,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師從楊旭東教授,韓禮元教授。

  博士期間共發表SCI論文16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Science(影響因子41,A++),Advanced Materials(影響因子22,A+),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影響因子22,A+)等國際頂尖期刊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6篇,一作論文影響因子破百。

  曾獲得四次國家獎學金,唐立新獎學金,金屬基複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獎學金;入選交大優秀博士生海外訪學計劃,入選第八屆新加坡全球青年科學家峰會等。

  林雲霄

  化學化工學院2019級博士研究生

  林雲霄,師從陳接勝、李新昊教授,入選致遠榮譽博士計劃。

  本科畢業於致遠學院第一屆化學班,並獲致遠最高榮譽致遠傑出畢業生獎學金(3/100)以及優異學士學位論文獎(top1%)。

  本科海外研修期間從事有機多孔晶體材料的設計與開發,博士期間研究領域為環境、能源領域相關的小分子富集與催化轉化;柔性聚合物有機電極的加工製備;金屬/半導體複合異質結催化劑的設計應用。

  獲得兩次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唐立新獎學金、上海交通大學十大三好學生標兵等榮譽稱號,目前致力於常溫常壓下實現高效電催化還原CO2、N2等環境分子,以產生高經濟價值產物。

  王耀

  物理與天文學院2016級直博生

  王耀,師從金賢敏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拓撲光子學與量子信息的交叉領域,致力於將拓撲保護機制拓展到量子領域並實現對量子的保護。

  博士期間獲得2018-2019學年度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三好學生稱號。目前擔任國際期刊Optica審稿人。

  博士期間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高水平論文4篇,其中包括在物理學權威期刊Physical Reviewer Letters 2篇、光學著名期刊Optica 1篇、材料學科著名期刊Advanced Materials 1篇。作為共同作者發表論文4篇,其中Science Advance 2篇,作為主要完成人提交專利申請1項。

  白鵬

  物理與天文學院2015級直博生

  白鵬,凝聚態物理專業,師從張月蘅副教授。致力於半導體上轉換紅外及太赫茲光探測和成像器件物理研究,主要包括三個方面:1. 近紅外高性能半導體上轉換單光子探測器研究;2. 高性能太赫茲內光發射探測器研究;3. 高性能太赫茲上轉換光子型成像器件研究。

  博士期間榮獲優秀博士生入學獎,校優秀博士生獎學金,國家獎學金。

  博士期間發表SCI學術論文6篇,其中一作5篇,二作一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3項。作為主要完成人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JK863計劃重點項目、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等共7項。受邀擔任英國IOP旗下Journal of Physics Communications 期刊審稿人。

  高秋華

  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2017級博士研究生

  高秋華,機械工程專業,師從張文明教授。博士期間從事抗磁懸浮檢測力學設計與動態調控方法的研究。

  本科畢業於吉林大學,保送至上海交通大學進行碩博連讀培養,期間獲得研究生國家獎學金、上海交通大學SMC一等獎學金,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研究生「學術之星」。

  博士期間在Mater. Horizons, Sens. Actuator B-Chem., Appl. Phys. Lett., IEEE會刊等權威期刊上發表論文8篇,其中第一作者5篇,會議論文6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4項,已獲授權2項(均為第一發明人);作為學術骨幹參與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和上海市教委重大項目等。

  蘇鑫裕

  醫學院2017級博士研究生

  蘇鑫裕,基礎醫學專業,師從徐天樂教授,研究方向為神經生物學,擔任醫學院研究生兼職輔導員、班長、團支書等職務。

  作為第一作者分別在《Neuron》、《Journal of Neuroscience》發表研究論文各一篇。

  先後獲得「上海交通大學十大勵志典型人物」、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上海市西南片區高校研究生論壇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博極醫源」研究生論壇「學術報告特等獎」、長三角神經科學「優秀研究論文一等獎」、中國神經科學學會第十三屆全國學術會議「優秀牆報獎」、上海交通大學「優秀黨員」、「優秀學生幹部」、 「三好學生」等榮譽。

  包文博

  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2014級博士研究生

  包文博,師從高志勇教授,研究領域為計算機視覺、深度學習和視頻圖像處理、光流估計、場景深度估計等,對視頻幀率變換進行了深入的理論和實驗研究。

  2017年9月赴美國加州大學Merced分校訪問交流,師從IEEE Fellow楊明玄教授,研究課題為低層次視覺相關研究。

  博士期間共發表論文8篇,其中SCI論文3篇,中國計算機協會(CCF)A類期刊3篇、A類會議1篇,上海交通大學A類重要國際會議4篇。

  高嬌

  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2017級博士研究生

  高嬌,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專業,師從王麗偉教授。研究方向為多滷化物複合吸附循環及其在煙氣餘熱回收中的應用。

  本科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2015年9月推免到上海交通大學碩博連讀,期間獲得「挑戰杯」特等獎,節能減排大賽特等獎,「創青春」銀獎,上海交通大學「優秀學生黨員標兵」等榮譽。目前已籤約2020屆上海市高校0000001號就業協議,畢業去向為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

  目前累計發表SCI期刊論文9篇,以第一發明人身份申請國家發明專利4項;多次參加國際/國內學術會議,其中兩次學術報告獲得最高獎。

  薛中華

  化學化工學院2016級博士研究生

  薛中華,師從李新昊教授。

  博士期間獲得研究生優秀獎學金,趙朱木蘭博士獎學金(一等)以及海外校友博士生獎學金。

  博士期間,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論文3篇,其中包括能源材料類頂級期刊Adv. Energy Mater.(IF=24.884)一篇(ESI高被引論文),化學類頂級期刊Angew. Chem. Int. Ed. (IF=12.257)與J. Am. Chem. Soc.(IF=14.695)各一篇,累計影響因子達51.8,單篇最高被引161次。

  周昕毅

  船建學院船舶與海洋工程系2018級博士研究生

  周昕毅,師從李鐵教授,研究方向主要涵蓋柴油機噴霧燃燒相似性理論與實驗驗證、高壓強瞬態噴霧測試及建模、新型智能絕熱塗層在發動機中的應用。

  2016年以專業第一推免碩博連讀,2018年轉入博士階段。曾蟬聯本碩博國家獎學金(4次專業第一),獲第三十屆全國部分地區大學生物理競賽一等獎,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唐立新獎學金,受邀參加「2020年新加坡全球青年科學家峰會」。

  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10篇,在國際學術會議做口頭報告2次,曾榮獲中國內燃機學會第九屆學術年會優秀論文一等獎。公開國家發明專利11項。

  本次「學術之星」評選共囊括了理科類、工科類、人文社科類以及醫學類四大學科門類。

  擁有最權威的評審陣容,根據申請方向將候選人分為18個小組,每個小組評審專家最少4位,94名通訊評審專家均來自申請人所推薦的行業專家名單。

  執行最嚴格的評審程序,每位專家評審份數不等的參評材料(2-6份),在申請人所提供的匿名通訊評審材料中,從學術成果評價、學術成果創新性以及代表作的學術水平三個方面給予A/B/C評級,匿名評審的分數統計均在「學術之星」評選組委會的監督下進行。評選結果公示期為2019年12月13日至2019年12月20日。

  能體現出最具代表性的學術水平,遴選學術典型,發揮朋輩效應。

相關焦點

  • 第五屆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學術之星」會評答辯會舉辦
    12月9日下午,第五屆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學術之星」會評答辯會在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圖書信息樓8號樓報告廳舉行。本次答辯會由上海交通大學學生工作指導委員會和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院主辦,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會承辦。
  • 第三屆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學術之星」會評答辯會舉行
    2018年12月5日下午,第三屆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學術之星」會評答辯會在閔行校區圖書信息樓8樓報告廳舉行。校黨委常委、副校長王偉明,研究生院院長王亞光,學指委副秘書長蔣立峰,學生處副處長張新安,特邀評委專家以及23位「學術之星」候選人參加大會。部分候選人導師來到現場。會議由王亞光主持。
  • 第四屆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學術之星」分享會舉行
    9月25日下午,第四屆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學術之星」分享會在閔行校區李政道圖書館報告廳舉行。學生處處長侯士兵,校團委副書記周琳琰,學指委研工辦主任張碧菱出席。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特聘教授張文明、物理與天文學院長聘教授金賢敏作為導師代表參加活動並分享。活動由學生處副處長龔強主持。
  • 2018上海交通大學學術之星出爐:做科研、發論文,都是頂尖學霸!
    近日,第三屆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學術之星」評選活動圓滿落幕。評選工作從9月下旬開始,共72名同學申請參評,經過材料審查,72名同學進入專家通訊評審階段。專家分別從學術成果綜評、學術成果創新性、代表作學術水平三方面,確定了23名候選同學進入會評答辯。評選分為匿名形式開展的專家通訊評審以及現場舉行的會評答辯評審兩個階段。
  • 第五屆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學術之星」專家會評審議會舉行
    11月27日下午,第五屆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學術之星」專家會評審議會在閔行校區陳瑞球樓333會議室舉行。評選學術委員會王亞光、歸琳、汪雨申、董豔、鄭世寶、鄭思珣、井潤田、李志勇、車生泉、鄔劍波、孔令體、薛雷平、谷國迎等13位專家參加了會議,會議由研究生院院長王亞光主持。
  • 硬核學霸來了!交大頂尖大牛「學術之星」最新出爐
    2019年12月13日,第四屆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學術之星」評選活動圓滿落幕。 研究生「學術之星」評選作為交大一項重要品牌活動,自9月下旬啟動以來,通過19個院系推薦、自薦74名高科研工作水平的研究生候選人參評。
  • 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學術新人獎」名單出爐
  • 同濟大學「我心目中的好導師」、本科生「學術之星」、研究生...
    同濟大學「我心目中的好導師」、本科生「學術之星」、研究生「學術先鋒」揭曉 來源:校團委、科研管理部   時間:2020-12-10  瀏覽
  • 交大第五屆研究生「學術之星」答辯會圓滿落幕!
    12月9日下午,第五屆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學術之星」會評答辯會在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圖書信息樓本次答辯會由上海交通大學學生工作指導委員會和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院主辦,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會承辦。校黨委常委、副校長徐學敏、研究生院院長王亞光、研究生院副院長歸琳、學生處副處長龔強等21名評審嘉賓以及24位「學術之星」候選人參加了本次會評答辯會。
  • 硬核學霸來了:渤海大學2020年研究生「學術之星」出爐!
    為促進研究生學術文化交流,營造濃鬱的學術文化氛圍,通過選拔和宣傳研究生中優秀的學術典型,充分發揮榜樣引領作用,學校開展了2020年研究生「學術之星」評選活動,評選出了渤海大學2020年研究生「學術之星」10人。他們有勤勉刻苦的習慣,他們有執著堅韌的品格,他們有縝密靈活的思維,他們有深刻獨到的見解。
  • 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招生信息網_上海交通大學考研信息網-研究生...
    二、學習形式和學習年限博士研究生的學習形式分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學術學位博士研究生的學習形式均為全日制(除少數專項計劃外),專業學位博士研究生的學習形式包括全日制和非全日制(詳見《上海交通大學2020年工程類專業學位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 還能說啥,上海財經大學2020年「學術之星」:把優秀打在公屏上!
    2020年研究生「學術之星」奮鬥的我,立學術志業承博學之志最美的國,聚育人初心寫奮進之筆上海財經大學研究生「學術之星」旨在通過評選工作,發揮朋輩引領的作用那麼,今天就先跟隨小編的介紹,粗略的了解下SUFE「學術之星」們的風採吧! 更多精彩敬請期待12月17日的2020年「學術之星」頒獎典禮哦,歡迎大家現場參與或通過直播觀看,將大牛學霸們的寶貴經驗收入囊中!
  • 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開學典禮舉行
    今天,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開學典禮舉行,闊別校園半年多的同學們隆重開啟新學期的學習和生活,全校1萬餘人相聚在閔行校區霍英東體育中心等33個會場及線上平臺,以青春告白祖國,以誓言開啟未來。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院士寄語同學們,要「求真務實,勇攀高峰」。
  • 上海交通大學舉行「智能運載裝備」交叉學科研究生學術論壇
    12月27至28日,上海交通大學在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和臨港研發基地舉行「智能運載裝備」交叉學科研究生學術論壇。27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黃震、研究生院副院長歸琳、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兼院長杜朝輝、副院長齊飛、黨委副書記顧希垚及教師代表出席了在學院振華會議室舉行的開幕式。開幕式由齊飛主持。
  • 首屆C9高校研究生學術英語教研主任論壇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行
    2019年11月9日上午,「首屆C9高校研究生學術英語教研主任論壇」在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陳瑞球樓333會議室隆重舉行。本次會議由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院與外國語學院主辦,外國語學院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中心承辦。研究生院副院長楊升榮、外國語學院常務副院長常輝、研究生院培養辦主任孔令體、副主任陳兵等出席開幕式。
  • 上海交通大學清退21名研究生!名單中的真相,令人深思!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開除21名研究生,引發熱議,細觀學生名單,發現以下幾點,下面與大家探討下。因學業不合格導致退學的人數少,一方面說明上海交通大學教學質量不錯,但從另一方面或有可能說明,大學敢於亮劍,對不合格學生說不,其實是比較少見的呢?這點,沒有詳細的數據做為佐證,無法深入展開。但之前看過的一個新聞,或許可以讓大家思考下,我們的大學,對於學生,是何等的寬容!
  • 上海交通大學2020年公外研究生學術英語演講比賽舉行
    2020年11月18日下午,2020年上海交通大學公外研究生學術英語演講比賽決賽舉行。本次演講比賽為校第二屆博士生學術英語演講比賽以及首屆碩士生學術英語演講比賽,由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院與外國語學院主辦,外國語學院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中心承辦,來自全校十幾個不同院所的20名博士生和24名碩士生參加決賽。
  • 上海交通大學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校本部)
    二、學習形式和學習年限博士研究生的學習形式分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學術學位博士研究生的學習形式均為全日制(除少數專項計劃外),專業學位博士研究生的學習形式包括全日制和非全日制(詳見《上海交通大學2021年工程類專業學位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 上海交通大學清退21名研究生,看到名單後,網友一片叫好
    上海交通大學清退21名研究生,網友一片紛紛叫好,看到名單明白了!最近幾年,隨著考研人數的增多,人們對研究生的關注程度逐漸增加;而以往考上研就能順利畢業的觀念也被打破;最近傳出很多學校清退本校研究生,把握「嚴進嚴出」的原則;這不,上海交通大學就發布關於清退該校21名研究生的通知,不過這次網友卻大聲叫好,這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