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班級」學生們在上音樂課
金老師與小武面對面交流
曾經,他們處於「家長管不了、老師很難管、社會很少管」的狀態,走偏成長路,一步步迷失自己,一步步走向犯罪;現在,「陽光班級」模式下的關愛,讓他們逐步擺正自己,回歸社會。「他們」,指的是「有一般不良行為青少年」這個群體。「陽光班級」模式不僅是教育模式的創新,還凸顯了社會對此類青少年群體的不拋棄、不放棄。
成長陰霾
在豐城市陽光學校的「陽光班級」學生轉化情況表上,小武(化名)被這樣描述:「最大的問題就是偷盜,而且已經演變成了一種習慣。偷東西沒有目的性,見什麼就拿什麼,小到紙筆,大到錢財。有時會跑到教學樓、辦公樓去關閉電閘,直接導致學校工作無法正常開展。」因父母均在外務工,小武便由爺爺奶奶照顧。爺爺奶奶的百般疼愛卻造就了小武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毛手毛腳的壞毛病。小武的爺爺說:「那時候的他,可以說大家看到他的背影就害怕。就拿偷東西來說,偷的東西他也不用,就是隨手丟,圖的就是一時好玩。」小武的種種行為造成了無論是村裡的學校還是市裡的私立學校都不願接收。看著別人家的孩子在學校認真讀書,小武爺爺很難過,還生怕哪天孫子犯事進監獄。
厭學逃課、沉迷網絡,對於陳許(化名)來說,學校不是求學獲知的地方,網吧才是真正的「課堂」。早年父親去世,母親的溺愛加之較少的溝通交流,造成了陳許內心的孤獨。進入高中後,他結識了一些不愛讀書的夥伴,開始了「逃學上網」的日子。「對於孩子,我總想給他最好的環境去接受教育,看到他沉迷網絡,我當時真不知道孩子以後的未來在哪裡。」陳許母親談及兩年前的陳許,總是大為傷心。
在小夥伴的眼裡,張軍(化名)性格倔強固執,平日花錢大手大腳,遇到事情容易情緒化,處理方式簡單粗暴,動輒惡語拳腳相向。那時因學習成績不好,張軍被老師批評、同學疏遠。慢慢地,張軍與一些有類似問題的同學抱成團,並與一些社會青年交往,沾惹了一些社會不良風氣。
…………
交友不慎、沉迷網絡、厭學逃課、偷竊、故意損壞財物等不良行為,讓這些孩子遭遇了「成長陰霾」。據統計,截至今年10月,在全省有不良行為青少年共9746人。豐城市陽光學校校長萬津波說:「拉一把他們就有希望,推一把他們就完了。」針對此情況,我省根據有不良行為青少年主觀惡性的大小、不良行為的嚴重程度,進行分類教育管理矯治。其中,針對有一般不良行為青少年的教育矯治,團省委依託省綜治委「預青」專項組這一平臺,經過深入調研,在全國率先探索了通過在職業學校開設「陽光班級」這一模式。
迷途陽光
「陽光班級」是對有一般不良行為青少年進行半軍事化管理關愛矯治的地方。「陽光班級」模式推廣兩年多來,豐城市陽光學校、德安縣啟明學校、東鄉縣機電中專等職業學校的「陽光班級」在對有一般不良行為青少年的教育矯治上取得了良好效果。一大批有一般不良行為青少年從中受益,褪去「壞孩子」標籤,重拾最本真的自己。記者從權威部門了解到,截至今年10月,全省已依託16所職業學校,開辦了26個「陽光班級」,累計招生1130餘人。
「褪標籤化」,這是「陽光班級」做的第一件事。來到率先推行「陽光班級」模式的豐城市陽光學校,若不是老師提醒,記者很難辨別「陽光班級」學生與其他學生的區別。「陽光班級」的學生和校內其他學生一樣都穿印有「豐城市職業中學」字樣的校服。學校老師把「陽光班級」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做到同吃、同住、同學習、同活動、同進步。
除去一般課程的設置,「陽光班級」還推行自信教育、感恩教育、前途教育,從心底裡呼喚孩子內心中最柔軟最純真的情感。每個「陽光班級」的孩子都有自我實現的需要,制定可行的近期目標和職業生涯規劃,注重讓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努力一下就能達到,「務實作風」也是著力培養的。德安縣啟明學校通過讓學生不斷地從微小成功中體驗到付出與收穫的喜悅,從而不斷獲取自信,最終實現自己心中夢想。
小武告訴記者,在「陽光班級」裡,他最喜歡金老師。金老師有時在學習上給他指導,有時如同知心朋友般和他聊天。金老師能明白他,他也打心眼裡信任金老師,慢慢地他認識到自己以前做的事情很「荒唐」。小武口中的「金老師」在豐城市陽光學校同時兼任軍事教官和班主任,他愛生如子,和任何一個「陽光班級」的孩子都能交朋友,真正走進了孩子們的心裡。
「陽光班級」模式如同成長陰霾中的陽光一般,為這群孩子提供一條「蛻變」之路。該模式找準了目前社會上的不良行為青少年無處可去,學校內的不良行為青少年無人可管,職業高中、中專招生困難,縣級工業園區招工難的切入點,通過發揮「預青」專項組的橋梁紐帶作用,將幾方的利益訴求有效互補,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