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時報記者張赫 實習記者趙苑旨)
2019年春天,25歲的張越琦通過申請與篩選,國內外院校的三輪面試,最終由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選派,作為一名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赴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繼續學習深造。
張越琦說,本想著儘快發表論文做完實驗,但到美國半年後,就開始了疫情的全球席捲。在美國的整整一年時間裡,他更堅定了自己的初心:回國,當一名臨床醫生。
截至2020年9月9日晚上7點,美國累計確診病例突破650萬例,累計死亡近20萬,作為全球確診病例最多的國家,美國的大學有超過100萬的國際學生,這其中,中國留學生有36萬人。
疫情期間,張越琦收到的祖國健康包。張越琦攝
「武漢疫情的時候,我們在海外恨不得出去搶物資寄回去,美國疫情嚴重後,我們變成被祖國捧在手心裡的人。」
2020年9月9日早上七點半,記者撥通大洋彼岸張越琦的視頻電話時,張越琦手裡正拿著剛脫下來的白大褂從實驗室往出走。而這種帶著口罩就能進實驗室的日子,張越琦此前已經闊別了2個多月。
「我算是比較很幸運的,耶魯所在的康乃狄克州紐哈芬市疫情不是特別嚴重,大使館、國內學校的老師和家人們一直在時刻關注著我的情況。」張越琦告訴健康時報記者,受美國疫情影響,今年的留學生都面臨著機票難買、限制入境、學校停課等問題,讓異國他鄉的求學生活,尤其是對今年畢業或入學的學生,變得更不容易。
今年1、2月份國內疫情形勢嚴峻,除了關注奮戰在武漢及長沙第一線的湘雅老師們和與家人間的通話,他還參加了湘雅海外校友會及雅禮協會的志願者活動,募集物資,為海外支援國內抗疫出一份力。
「不在她們身邊,能做的真的非常少。」張越琦說,耶魯大學和湘雅的合作源遠流長,紐哈芬和長沙也是友好城市,在得知國內口罩緊缺時,這邊的很多老師都在為中國籌備醫療物資。學校擔心中國學生壓力大,還專門設立了講座和論壇,找心理醫生帶著大家分享感受,舒緩牽掛家人的壓力。
張越琦參加面對新冠疫情的線上討論活動
「感覺美國疫情爆發的很突然,數據也長得很快。」張越琦回憶,自從3月中旬開始,疫情開始嚴重,學校決定開始轉為網上授課,實驗室暫時關閉,原本計劃的臨床實習也被推遲,張越琦說,居家隔離的三個月裡,每天的學習基本都在電腦上,儘可能地少出門,自己也慢慢解鎖了做飯及給自己剪頭髮等生活技能。
疫情期間美國耶魯大學的校園空無一人。張越琦攝
「美國疫情爆發不到兩周,我就收到了大使館送來的物資。」張越琦說,當自己還驚訝於大使館行動速度之快、感動又自豪的時候,又相繼收到了家人、湘雅的老師們漂洋過海寄來的物資。「我的導師李學軍老師在疫情最初就叮囑我,在外要謹慎小心、充分準備,祖國和學校會一直支持你們。」
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援助耶魯大學的部分物資及當地媒體報導
「來來回回搬了好幾次,這些物資本身沒有多重,但在我手裡卻是沉甸甸的,因為這裡滿滿都是祖國對我的關愛,走在路上,覺得自己是最富有的人。」也是那段日子,來自澳洲、日本、英國等國家的很多同學都在羨慕中國學生,自己瞬間變成了那個被羨慕的人。
2021年9月,這是張越琦一直翹首以盼的時間節點,那是他本該回國的日子。
「疫情期間不能做實驗,不能實習,最著急的就是怕耽誤畢業。」作為一名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張越琦在2019年9月和家人在北京機場分離的時候就說,「2年很短,等我回來,」但沒想到美國疫情肆虐,原來的計劃很可能就要被順延。
「疫情期間讓我最憂心的就是父母對我的擔心。」張越琦說,家人每天時時刻刻都在關注著美國疫情的動態,一有新的變動電話馬上就打過來了,每次打來的視頻電話,說話時都很惦記,這也讓他感到幸福的煩惱,他除了告訴他們自己沒事兒之外,只能通過每天分享自己做的飯菜和生活照片,來給家人增添一份安心。
然而,目前美國疫情依然嚴峻,沒有一絲好轉的勢頭。張越琦說,好在耶魯大學所在的康乃狄克州紐哈芬市的疫情情況相對樂觀,在封閉了3個月後,終於在6月份逐漸開放,雖然目前學校已經開學,但進一次實驗室要經歷很多「程序」,消毒N次。
疫情前張越琦在實驗室裡做實驗
「雖然現在開學了,但是所做的項目及實驗還是受到了影響,本來計劃今年完成的事情因為疫情影響可能到明年才能做完,能做的只有儘量加快進度,把丟失的時間都補回來。」 張越琦說,在出國的時候就已經想好了,讀完博士還是要回國發展,想回國成為一名臨床醫生。在看到全國的醫生都奮戰在第一線,眾志成城,這種健康所系、性命相託的赤誠,會更真實的支持自己在這條路上繼續走下去。
「江水三千裡,家書十五行。」
這是大使館給每一個中國留學生手寫信的開篇。在張越琦的朋友圈裡,有自己做東北菜的廚藝秀,有美國海岸線上漸落的夕陽,也有耶魯學堂上方的藍天,但最情真意切的一條這樣寫道:「感恩祖國!感恩每一位堅守崗位的最美的人!」
在這條朋友圈的配圖裡,有紅色的健康包手提袋,有一封來自中國駐紐約大使館《跨越千山萬水,祖國與你同行》的信,在照片右上角,還擺放著一臺電腦,電腦屏幕上的背景圖,是一面五星紅旗,上面寫著:我愛你,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