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留學生在美國:我是那個被羨慕的人

2020-09-10 健康時報

(健康時報記者張赫 實習記者趙苑旨)

「收到offer了,是第一名。」

2019年春天,25歲的張越琦通過申請與篩選,國內外院校的三輪面試,最終由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選派,作為一名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赴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繼續學習深造。

張越琦說,本想著儘快發表論文做完實驗,但到美國半年後,就開始了疫情的全球席捲。在美國的整整一年時間裡,他更堅定了自己的初心:回國,當一名臨床醫生。

截至2020年9月9日晚上7點,美國累計確診病例突破650萬例,累計死亡近20萬,作為全球確診病例最多的國家,美國的大學有超過100萬的國際學生,這其中,中國留學生有36萬人。

疫情期間,張越琦收到的祖國健康包。張越琦攝

多次收到物資的我,成為那個被羨慕的人

「武漢疫情的時候,我們在海外恨不得出去搶物資寄回去,美國疫情嚴重後,我們變成被祖國捧在手心裡的人。」

2020年9月9日早上七點半,記者撥通大洋彼岸張越琦的視頻電話時,張越琦手裡正拿著剛脫下來的白大褂從實驗室往出走。而這種帶著口罩就能進實驗室的日子,張越琦此前已經闊別了2個多月。

「我算是比較很幸運的,耶魯所在的康乃狄克州紐哈芬市疫情不是特別嚴重,大使館、國內學校的老師和家人們一直在時刻關注著我的情況。」張越琦告訴健康時報記者,受美國疫情影響,今年的留學生都面臨著機票難買、限制入境、學校停課等問題,讓異國他鄉的求學生活,尤其是對今年畢業或入學的學生,變得更不容易。

今年1、2月份國內疫情形勢嚴峻,除了關注奮戰在武漢及長沙第一線的湘雅老師們和與家人間的通話,他還參加了湘雅海外校友會及雅禮協會的志願者活動,募集物資,為海外支援國內抗疫出一份力。

「不在她們身邊,能做的真的非常少。」張越琦說,耶魯大學和湘雅的合作源遠流長,紐哈芬和長沙也是友好城市,在得知國內口罩緊缺時,這邊的很多老師都在為中國籌備醫療物資。學校擔心中國學生壓力大,還專門設立了講座和論壇,找心理醫生帶著大家分享感受,舒緩牽掛家人的壓力。

張越琦參加面對新冠疫情的線上討論活動


「感覺美國疫情爆發的很突然,數據也長得很快。」張越琦回憶,自從3月中旬開始,疫情開始嚴重,學校決定開始轉為網上授課,實驗室暫時關閉,原本計劃的臨床實習也被推遲,張越琦說,居家隔離的三個月裡,每天的學習基本都在電腦上,儘可能地少出門,自己也慢慢解鎖了做飯及給自己剪頭髮等生活技能。

疫情期間美國耶魯大學的校園空無一人。張越琦攝

「美國疫情爆發不到兩周,我就收到了大使館送來的物資。」張越琦說,當自己還驚訝於大使館行動速度之快、感動又自豪的時候,又相繼收到了家人、湘雅的老師們漂洋過海寄來的物資。「我的導師李學軍老師在疫情最初就叮囑我,在外要謹慎小心、充分準備,祖國和學校會一直支持你們。」

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援助耶魯大學的部分物資及當地媒體報導

「來來回回搬了好幾次,這些物資本身沒有多重,但在我手裡卻是沉甸甸的,因為這裡滿滿都是祖國對我的關愛,走在路上,覺得自己是最富有的人。」也是那段日子,來自澳洲、日本、英國等國家的很多同學都在羨慕中國學生,自己瞬間變成了那個被羨慕的人。

「江水三千裡,家書十五行。

2021年9月,這是張越琦一直翹首以盼的時間節點,那是他本該回國的日子。

「疫情期間不能做實驗,不能實習,最著急的就是怕耽誤畢業。」作為一名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張越琦在2019年9月和家人在北京機場分離的時候就說,「2年很短,等我回來,」但沒想到美國疫情肆虐,原來的計劃很可能就要被順延。

「疫情期間讓我最憂心的就是父母對我的擔心。」張越琦說,家人每天時時刻刻都在關注著美國疫情的動態,一有新的變動電話馬上就打過來了,每次打來的視頻電話,說話時都很惦記,這也讓他感到幸福的煩惱,他除了告訴他們自己沒事兒之外,只能通過每天分享自己做的飯菜和生活照片,來給家人增添一份安心。

然而,目前美國疫情依然嚴峻,沒有一絲好轉的勢頭。張越琦說,好在耶魯大學所在的康乃狄克州紐哈芬市的疫情情況相對樂觀,在封閉了3個月後,終於在6月份逐漸開放,雖然目前學校已經開學,但進一次實驗室要經歷很多「程序」,消毒N次。


疫情前張越琦在實驗室裡做實驗


「雖然現在開學了,但是所做的項目及實驗還是受到了影響,本來計劃今年完成的事情因為疫情影響可能到明年才能做完,能做的只有儘量加快進度,把丟失的時間都補回來。」 張越琦說,在出國的時候就已經想好了,讀完博士還是要回國發展,想回國成為一名臨床醫生。在看到全國的醫生都奮戰在第一線,眾志成城,這種健康所系、性命相託的赤誠,會更真實的支持自己在這條路上繼續走下去。

「江水三千裡,家書十五行。」

這是大使館給每一個中國留學生手寫信的開篇。在張越琦的朋友圈裡,有自己做東北菜的廚藝秀,有美國海岸線上漸落的夕陽,也有耶魯學堂上方的藍天,但最情真意切的一條這樣寫道:「感恩祖國!感恩每一位堅守崗位的最美的人!」

在這條朋友圈的配圖裡,有紅色的健康包手提袋,有一封來自中國駐紐約大使館《跨越千山萬水,祖國與你同行》的信,在照片右上角,還擺放著一臺電腦,電腦屏幕上的背景圖,是一面五星紅旗,上面寫著:我愛你,中國。

相關焦點

  • 那個說美國空氣「又甜又鮮」的中國留學生怎麼了?
    那個說美國空氣「又甜又鮮」的中國留學生怎麼了?一段中國留學生視頻中楊舒平聲稱美國的空氣「新鮮而甜美」,並且說自己在家鄉時每天出門都要戴五個口罩,不然可能會生病...校方的一位名叫Jennifer Burroughs的對外協調人員(Communication Coordinator)對外界表示, 對於楊舒平的發言,學校自豪地表示支持。然而,Shuping Yang的演講雖讓臺下的美國人起立鼓掌,卻讓臺下的中國留學生則氣炸了!
  • 一位中國留學生的自白:來到美國後我開始討厭美國
    兩年前,我坐在前往美國的飛機上,那個時候,我還對美國的文化和制度充滿羨慕之情。當真的踏上這片我曾經以為無比自由的土地,並嘗試去理解和適應它的時候,我才逐漸意識到,真實的美國,是那麼糟糕且令人厭惡。最開始的一段時間我以為這只是個例,直到越來越多的人嘗試對我的生活指手畫腳,我終於明白,這是美國人特有的傲慢,他們指責我的心態就是:美國比中國先進的多,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必須改進落後的生活習慣,轉而適應先進的美式生活。
  • 三年了,那個說美國空氣都香甜的中國留學生,現在過得怎麼樣?
    有人說:「不愛請別傷害」,眾多留學生留在國外比較「安分守己」,即使不選擇歸國發展,也不會傷害祖國「一分一毫」,但偏偏有部分留學生為一己私利而選擇傷害生他養他的祖國,中國留學生楊舒平就是典型的代表。:「當我第一次踏上美國領土之時,那種自由和香甜的空氣,讓我深深的淪陷」,這句話只是「冰山一角」而已,但她的言語卻時刻透露著:美國最好,讓我淪陷的是美國,而不是中國。
  • 那個說美國空氣清新的留學生,最後還是回到國內,原因讓人尷尬
    今年上半年,由於發生了特殊情況,讓我們看清了很多人的真正嘴臉,要不是這幫人實在忍不住暴露本性,我們也不會知道原來有這麼多的留學生對自己的國家充滿敵意。相信我們大家都知道,許多留學生出國並不是真正為了學習到更佳優質的知識,接受更好的教育,而想逃離自己的祖國,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的祖國沒有國外好,自己祖國任何方面都是最差的,甚至有些同學高喊美國的空氣都是香甜的,這讓我們的同胞、我們的網友十分無奈。那個說美國空氣清新的留學生,最後還是回到國內,原因讓人尷尬。
  • 一個美國寄宿家庭的自白:是我毀了那個中國孩子嗎?
    所謂的homestay host,就是接待來美國讀書的18歲以下留學生的家庭,為這些留學生提供食宿,有時也擔任監護人的角色。我聽了很吃驚,我知道雪莉這麼做不單單是為了錢,她是本地一家大公司的總裁秘書,老公已經退休並且有豐厚的退休金,一對子女也已經成家立業了。當我問到原因,雪莉給出的答案是:天主教教會的教友介紹的,也算幫幫教會的忙。
  • 驅逐中國公派留學生的美國高校回應:還歡迎中國人來
    昨晚,我們《環球時報》報導了美國北德克薩斯州大學在8月26日時突然宣布要驅逐該校所有受中國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的訪問學生學者一事,並提到此事隨後遭到了不少來自該校的中國學生的抗議。一些該校的教職員工也對於學校沒有提前通知,也沒有給出任何解釋的這一做法表示不滿。
  • 那個畢業演講說「美國連空氣都是甜的」的中國留學生楊舒平,如今...
    2017年的畢業典禮上,楊舒平作為中國留學生代表,在美國馬裡蘭大學的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講。就是因為這天,楊舒平這個中國籍留美學生,徹徹底底在網絡上炸鍋了。為什麼呢?看下圖:那麼那個跪舔美國畢業後的楊舒平狀況怎麼樣呢?
  • 驅逐中國公派留學生的美國大學回應了!外交部表態…
    我也注意到這個消息已經引起了美國國內一些人士的關切和批評。中美建交41年來,包括留學生交流在內的中美人文交流對於增進中美兩國人民的相互理解認知,推動中美關係穩定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也發揮了重要的積極作用。
  • 香港留學生:「看著隔壁的澳門留學生,流下了羨慕的淚水。」
    在香港留學的我,看著隔壁的澳門留學生,流下了羨慕的淚水。譁啦譁啦...出入境澳門留學生只要14天內沒去過境外,拿著有效的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健康碼滴一下,從澳門到內地任何地方都能豁免隔離。香港留學生 從去年11月到畢業都在上網課,聽說下屆學弟學妹還上網課,我只能說,good luck~住 宿​澳門留學生讀研究生也可以申請住學校,單人間住宿一個月不到2000元人民幣,一年人民幣1.8萬左右。
  • 驅逐中國公派留學生的美國大學回應了!今日,外交部表態……
    華春瑩回應表示:今天早上我注意到有不少這方面的報導,如果屬實的話,將是一段時間以來美國人為破壞中美人文交流的又一個例證。我也注意到這個消息已經引起了美國國內一些人士的關切和批評。中美建交41年來,包括留學生交流在內的中美人文交流對於增進中美兩國人民的相互理解認知,推動中美關係穩定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也發揮了重要的積極作用。長期以來,中國的留學生和學者為美國的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也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 那個槍殺猶他大學中國留學生的美國男子,被判終身監禁!
    而與章瑩穎案發生時間相隔僅四個月,猶他大學中國留學生郭宸瑋(ChenWei Guo,音譯)被槍殺的案件,最近又有了新動態。警方接到報案之後立即行動,開始搜索校園附近的山區,包括FBI在內的八個美國執法機構參與調查,一架直升機也被調派過來參與搜索。同時,中國方面也給予了高度關注。
  • 美國人羨慕:我們只能家裡呆著,而中國人卻已經在安排國慶假期
    世界是在不停的變化的,有時候突如其來的一場災難可能會影響到整個世界,我們都知道在今年有一場全球性的特殊事件影響了整個世界,而中國可能就是那個首當其衝的國家,但是中國在最快的時間裡,從這個不定性的危險中走了出來。
  • 四年前,那個發誓為「偉大美國」效忠的中國留學生,現狀如何?
    我對美國沒有危害的,我熱愛美國,我對美國很有價值,美國不應該拒絕像我這樣的科學家。,過上他想像中的人上人生活。隨著中國的崛起,美國政客們整日鼓吹中國威脅論來拉得選票,而這些宣傳引發了美國民眾的恐慌。於是,美國對於中國人的移民政策開始變得愈發嚴格,通過參加美軍入籍美國的途徑,也由此阻塞。
  • 許可馨事件後,又有美國留學生出來喊話:中國應無條件支援美國!
    在新中國成了之初,正是祖國需要人才的時候,一批批海外留學生,不管面對怎樣豐厚的待遇,都毅然決然選擇歸國,為祖國的建設和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那個時候留學生是多麼讓人崇敬的一群人,可現在呢?因為這次事件,給所有的海外留學生都蒙上了一層黑紗,所有的留學生都受到了指責。美國留學生出來喊話:中國應無條件支援美國!可就在這件事情還未散去,又有美國留學生站出來喊話:中國應該無條件支援美國!她就是哈佛畢業的「才女」金刻羽,父親可是鼎鼎大名的金行長,自己也是個全球青年領袖。
  • 那個說出「到了美國才知道連空氣都甜」的中國留學生,現在如何了
    這是中國革命家、政治家周恩來激勵青年人發揚愛國的鴻鵠之志寫下的。近百年來,中華兒女總是以愛國為終身的是業,現如今愛國主義也是指引當年青少年樹立正確愛國觀的導向,可並不是所有人都將愛國主義深深的熔鑄在自己的血液中,比如那個說出「到了美國才知道連空氣都甜」的中國留學生楊舒平。
  • 他是"錢學森之後的那個人",放棄美國高薪回國,帶回51名留學生
    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曾在《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是《錢學森之後的那個人》,這是根據我國當時各大媒體報導的文章所撰寫的。因為當時在我國新聞媒體的報導中,錢學森的名字後面總是緊跟著一個人,這個人的名字叫朱光亞。或許很多人並不太了解他的名字,朱光亞也曾是1999年的兩彈元勳之一。不過他做過的最光榮的一件事,就是曾經放棄過美國的高薪,毅然決然回國,並且還帶回了51名留學生。
  • 被綁在美國網課上的中國留學生
    什麼都準備好了,但是,「突然所有人都過不去了,太突然了」。對於這些最新的變化,留學生們缺乏準備。一開始,他們以為疫情只是一陣子的事情,很快就會過去。但後來,這件事情覆蓋了一整個學期。開學的時間是中國半夜十二時,Grace一點都不困,她神志清醒地坐到電腦前,看到無人機航拍的直播:美國同學們敲著鼓、吹喇叭,從學校標誌性的拱門下穿過。
  • 美國正考慮限制中國留學生赴美
    據外媒報導,8月31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川普目前正在權衡限制中國留學生赴美留學,並且他還強調,還將在未來幾周之內宣布針對中國的新行動。今年,美國針對中國留學生和研究人員的例子越來越多
  • 英語流利無助交流 中國留學生與美國人仍存誤解
    英語流利無助交流 中國留學生與美國人仍存誤解   中新網9月27日電 據美國僑報網編譯報導,在德州農工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國際研究生數量為4000名。
  • 美國驅逐中國留學生,凸顯其單邊霸權主義的文化缺失
    華春瑩回應:一段時間以來,美國國內的一些極端的反華勢力出於個人的政治私利和打壓遏制中國發展的戰略需求,處心積慮編造了無數的謊言,對中國留學人員進行汙名化和妖魔化,以莫須有的罪名,甚至動用司法力量惡意打壓中國在美留學生。「我不知道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有多少的中國家長們放心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美國去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