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孩子的錯誤方法你是不是全用上了?好孩子其實不用「管」

2020-08-19 愛德少兒



很多人在做了父母之後,總認為教育孩子其實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可當孩子逐漸慢慢長大才發現,教育孩子是逆水行舟。


例如:剛剛上小學的孩子就開始學會和父母頂嘴、當你叫他自己收拾書桌,整理床鋪的時候,他會說你煩死了、你讓他不要多看電視,好好做功課,他也會說不用你管。這時作為家長也肯定能會為了壓制這種不好的行為,而採取強制措施,但簡單粗暴的進行教育,只會適得其反。


以下這些錯誤的方式家長們有用過嗎?


第一,權威式的教育方式強控制欲

當孩子開始不聽話有些叛逆時,很多家長乾脆以命令、威脅等控制手段讓孩子乖乖按要求做事。

可這種做法只會讓孩子產生「我都是為父母而做」的想法,他們無法理解努力學習、端正行為的意義,長大後也將更容易放縱自己。

要清楚,養育孩子如同雕刻,慢工才能出細活。不要以大人的標準來衡量孩子,不要苛求孩子聽一遍就能記住,耐心教導直到孩子形成好習慣,這是家庭教育的目的,也是家長的職責所在。



第二,拿孩子跟別人比較

家長總是抱著恨鐵不成鋼的樣子,去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孩子對比,總覺得自己的孩子不聽話,不如別人家的孩子聰明,不如別人家孩子勤奮等等,總之就是比不了別人,在孩子面前一個勁兒的說別人家孩子如何好,來證明自己的孩子有多差,父母這樣的做法,以為是激勵孩子,可往往是最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也會讓孩子理解成,父母不愛自己的假象。



第三,否定孩子的感受

說起讓家長頭疼的事,孩子哭鬧一定能排進前三。

但家長們不要忘了,孩子正處於體會情感、學習如何表達情感的階段。他們哭,不僅為了表達情緒,更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希望得到關心。

如果家長生硬地讓他們別哭,甚至挖苦幾句,孩子會有怎樣的心情?或許有家長想用激將法來讓孩子學會堅強,可又有幾個孩子能讀懂背後的深意?

孩子學不會如何面對、緩解痛苦(無論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而只學會了裝堅強。此外,他們更不會關懷別人的感受。所以,家長們在說教前一定要換位思考,尊重並關注孩子的感受。



第四,嘮叨式的教育

如果讓孩子來評選,那麼嘮叨一定是最讓人反感的教育方式之一,嘮叨這種行為在日常在生活中極為常見,是一種原生態的教育方式,很多沒有經驗的父母,都會用嘮叨來顯示自己教育的能力,總是認為重複就是讓孩子接受的一種方法。其實嘮叨是最沒用的一種教育方式,無論是孩子還是成年人,都會對嘮叨產生厭煩,哪怕明知這個是對的,是為了自己好,也會從心底去拒絕,甚至刻意去作出錯誤的反抗行為。



第五,無休止的物質獎勵試

沒時間管教,或是貪圖方便,有的家長把物質獎勵當做教育孩子的利器。看著孩子的積極表現,這些家長以為可以一勞永逸、皆大歡喜了。


其實,好孩子不是「管」出來的以為可以一勞永逸、皆大歡喜了。

然而在教育家看來,物質獎勵只方便了家長,卻會害慘孩子:孩子不懂得做某件事的原因和意義,而是將其視為與父母討價還價的籌碼。

此外,孩子「要價」的胃口會越來越大,你的物質獎賞又能堅持多久?因此,家長們從一開始就要謹防這種錯誤做法,杜絕教育沾染上銅臭味!


相關焦點

  • 青春期的孩子,對家長冷漠,為什麼會說"不用你管?"
    其實說到這些,我們都可以包容,可以理解。但是有句話你讓咱們做家長的就非常的抓狂了。就是在孩子跟我們進行爭論的時候。,都會出現一個熱門很寒心的舉動,脖子一揚,給你來一句,不用你管啊。然後呢這門砰的一聲關上了,或者是摔門出去了。所以你看看,我們做家長的通常遇到這種情況,就有一種直接這頂到南牆的感覺。還有的家長就抱怨了,這何止說不要你管,連你有什麼資格管我這樣的話我的孩子可能都能說的出來。
  • 李玫瑾直言:好孩子是管出來的!尤其這個時間狠心管,孩子更懂事
    就是好孩子是管出來的,尤其這個時間狠心管,孩子更懂事。這個時間就是在6歲之前,父母要有意地對孩子進行性格培養。李玫瑾教授在演講中表示,很多孩子到了12歲離家出走、用生命要挾父母的案子,她經常碰見。而大部分原因就是因為,父母管教他們引起的。
  • 不用打罵用科學的方法教你,管好叛逆的孩子,讓孩子乖乖聽話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孩子變得不聽話、愛搗亂,甚至還學會了跟你頂嘴。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孩子變得越來越任性,動不動就愛發脾氣,甚至總是跟你對著幹。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孩子變得叛逆、逃學、打架、沉迷於上網,甚至面對你的批評置之不理、動不動就揚言離家出走……面對孩子的種種叛逆行為,好多家長無可奈何地道出: 「好好的孩子,怎麼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了?
  • 李玫瑾教授:好孩子是管出來的!6歲以前狠心管,將來更懂事
    長期研究青少年心理學的李玫瑾教授就說過:「未成年人的問題都是滯後的,當你發現孩子很難管的時候,其實問題早就出現了。」 所以,李玫瑾教授一直有一個理念:好孩子是管出來的!尤其是6歲前。 那麼,6歲前該管什麼?怎麼管呢?
  • 李玫瑾坦言:孩子六歲之前沒管好,長大以後你想管也管不了
    之前有看過一個專題講座,是說孩子六歲之前沒管好,長大以後你想管也管不了但是進入了信息現代化以後,孩子的環境不能保證其「乾淨」,比如電視節目孩子自己會看,如今又進入了網絡時代,手機上、電腦上無孔不入的信息,你很難保證孩子看到的是什麼。
  • 乳牙早晚要換掉,孩子齲齒不用管!別讓家長錯誤認識影響恆牙生長
    導語:對於幼兒的牙齒你平時有注意觀察嗎?如果孩子牙齒出現了蛀牙、齲齒等你有管過嗎?昨天和幾個媽媽聊到了孩子的牙齒問題,是由「乳牙長不好,恆牙會被拖累」這個話題引起的。我們提到一些媽媽的誤區,有個媽媽就響應,她就有錯誤的認識,孩子有齲齒,但是總認為早晚要換牙就沒有管。我們建議她帶孩子去看看牙醫,齲齒發展到了什麼程度,是需要觀察還是要進一步治一下。
  • 李玫瑾:6歲之前你不捨得管孩子,長大之後想管也管不住了
    #李玫瑾#你是不是也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孩子總是調皮搗蛋,非常不聽話,時不時還跟小朋友打一架,也不尊重長輩,還在商場裡為了得到一樣東西大哭大鬧,就地打滾。而這些問題是不是讓你感到非常苦惱,無論是他還是嘛也好,都試過了,孩子就是改不過來。其實這樣的問題是有答案的。
  • 為啥孩子越管越壞?錯誤的管教方法,很多父母卻還在用
    :xxx,你不準再幹這件事情了!說起這句話,相信很多父母都會覺得非常熟悉,因為有一些父母可能每天都要對自己的孩子說好幾遍這句話,當孩子在做一些父母沒有辦法理解的事情時,父母就會義正言辭的叫孩子停下這件事情,但是其實很多人都會發現,這種教育方式只會讓自己的孩子越管越壞,因為這是一種錯誤的教育方式。
  • 好孩子是父母管出來的,李玫瑾教授:這個時間段,管孩子效果最棒
    每個父母都想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出人頭地,可是有的家長只對孩子寄予希望,但卻從來沒有對孩子做出任何有實質性的幫助。好孩子都是家長管出來的,家長不要期望不勞而獲,莊稼不種不長,土地不管不壯,孩子也是一樣,如果家長不付出自己的心血和勞動,就想讓孩子自然成才,那就是痴心妄想。
  • 家長越管孩子就越調皮,掌握家庭教育方法,熊孩子也變得彬彬有禮
    大家好,我是來自珠海的家庭教育專家蘇主任,實時分享實用又易懂的家庭教育方法給大家。如果你也在育兒過程中感覺到困惑或者挑戰,那麼請一定要關注我,「蘇主任Talk」讓你輕鬆育兒,孩子成長健康又快樂! 今天,蘇主任要來考驗一下大家的觀察力了。
  • 孩子,我還能管你嗎?
    但客觀地講,這樣的孩子,如果最後的結果,真的是老師不敢管、家長不能管的話,那他的事情、他的未來到底誰來管,答案無非兩個:一個是他自己管,另一個是國家、政府部門來管。他自己管自己的事、管自己的未來,毫無疑問還應該算是比較好的結果了。因為,不管他的人生是好是壞,至少主動權還在他自己的手裡,他的命運還是由自己來掌控。這種情況,存在兩種可能性的情形。
  • 管得越多,孩子越差!這三大錯誤管教方法,別再用了
    同時,也應該允許他們失敗,給他們嘗試錯誤、並改正錯誤的機會。低年級的孩子可以先由父母協助、指導和督促,逐漸過渡到由孩子自主安排、自主完成。這樣能使孩子獲得自我控制感,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自我管理的決心和意志。
  • 暑假只剩兩周,寫給還想管管孩子的中學生家長
    但是,在管教的過程中,卻常常犯下愛的錯誤,陷入愛的誤區。今天學習控總結了家長暑期容易陷入的教育陷阱。繞開這些陷阱,你就有機會培養出主動學習,聰明快樂的孩子。學習控盡力做到接下來的內容不雞湯,實操性強,希望大家看完可以心情愉快。
  • 如何毀掉一個孩子!就使勁管他!管他
    我們總是會聽到許多家長抱怨,孩子太難管教,說什麼話都是左耳進右耳出,完全聽不進去。其實,孩子「難管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你在「管」孩子,而不是在「管理」孩子。一、「管」孩子是什麼?「管理」孩子是什麼?例1.孩子放學,哭著吵著想吃零食,這時候的你提出反對,不讓他吃,迎來他更嚴重的哭鬧。
  • 比吼叫更能管好孩子的這套方法,我都幫你總結好了
    大家好,我是郭銳,是一名專注於兒童、青少年教育領域的專業心理醫生。之前上過我開的兒童心理課的爸媽們,都喜歡叫我託德老師。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臨床心理學博士13 年兒童心理諮詢臨床經驗在我十多年的心理諮詢生涯裡,發現家長們在孩子不聽話時,經常會用一個「標準動作」來管孩子——吼叫。
  • 「你專心讀書就行,其他不用管」:只會讀書的孩子,最後都怎麼了
    有些家長甚至到了「你就給我讀書,其他事都不用你管」這般境地,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你說能有多大的出息?到最後,要麼淪為讀書的工具,要麼成為父母的傀儡,他們沒有自主能力,沒有生存能力,沒有獨立積極的人格,哪怕他考試每次都拿滿分,也無法判定這個孩子是優秀的。曾經的神童魏永康17歲被中科院錄取,最後被勒令退學,原因是什麼?
  • 「壓歲錢是我的,怎麼花不用你管!」如何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
    課間休息時間,幾個孩子圍在我身邊聊天,嘰嘰喳喳講著新鮮事。一個孩子忽然很神秘地告訴我:「老師,我告訴你一個秘密。」我笑著說:「好啊,我給你保密。」其實我想也不是什麼秘密,因為七八個孩子圍著我呢。就聽他用誇張地口氣說:「老師你知道嗎?張天天給遊戲充了 500 塊錢。」
  • 從「管不住」到「不用管」家長需要先做好這3點
    從「管不住」到「不用管」家長往往需要經歷幾個階段才能實現孩子真正良好的自我成長。1.管教之前,讓孩子感受到愛家長的管教從內心上來說是為了孩子將來著想,都是為了他們好,但是這樣的理由如果直接拿來變成管教孩子的說辭,有些教育經驗的父母都知道是不行的。
  • 為什麼老師一個人能管好幾十個孩子,而父母卻難管好自己的孩子?
    為什麼老師一個人能管好幾十個孩子呢?老師一個人能管好幾十個孩子,難道是老師比家長的管理能力強嗎?不是,因為不知道有多少家長是老闆,管理著幾百幾千幾萬的人,難道他們管理能力不強嗎?那為什麼又管不好自己的孩子呢?
  • 教育孩子:管與不管的界限在哪裡
    養育子女是最有挑戰性的大工程,最難以拿捏的大概就是管還是不管了。按照以前的傳統觀念,管孩子那是天經地義,我生養了你,你就要聽我的。但隨著社會進步,各種養育觀念互相碰撞,有的贊成放養,有的認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其實對孩子的養育管的應該是對行為規則的遵守,放的應該是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