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管不住」到「不用管」家長需要先做好這3點

2020-08-15 春花育兒

管教孩子不需要高明的方法,而是先要有信任和愛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很多時候需要的是家長的引導和糾正,這個過程中孩子才能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小的時候令家長頭疼的就是管不住孩子,自己說話他們不聽,反覆嘮叨孩子當耳旁風,畢竟孩子是個體,他們有自主意識,而且現在的時代也不像過去一樣孩子對家長唯命是從,他們每天接收的信息和知識,可能比父母小時候三天接收的都要多,父母想要管住孩子,更重要的是要不斷提升自己,不斷變化教育方式,和孩子一起成長才行。

從「管不住」到「不用管」家長往往需要經歷幾個階段才能實現孩子真正良好的自我成長。

1.管教之前,讓孩子感受到愛

家長的管教從內心上來說是為了孩子將來著想,都是為了他們好,但是這樣的理由如果直接拿來變成管教孩子的說辭,有些教育經驗的父母都知道是不行的。

管教孩子的前提是愛,更重要的是要潤物無聲地讓孩子能夠理解這種愛,而不是強行將愛變成束縛他們的枷鎖。



孩子與大人的想法短時間內是不可能同步的,家長認為對他們好的事情,在孩子看來可能就是痛苦,比如說吃不喜歡吃的蔬菜,反覆練習枯燥的才藝,對於孩子來說這些都不是什麼好事,更不會讓自己快樂。

如果孩子不能夠理解家長的初衷,就會誤認為父母並不愛自己,甚至經常會強迫自己做不喜歡做的事情。

家長表面能夠管得住孩子,把他們教養得很好,但內心卻和他們越走越遠,甚至到了勢不兩立的地步。

能教育成功並且和孩子維持良好親子關係的家長,首先要做的並不是在形式上讓孩子對自己言聽計從,而是從心裡先讓孩子知道父母的良苦用心。

教育孩子可以,但是有一分的管教,背後就要有十分的愛,只有在愛的基礎上做出的管教才是真正能夠走入孩子心中,讓他們真正願意做出改變的行為。

不管對孩子進行什麼樣的教育,前提就是要讓孩子知道父母是愛他們的,不停說教會讓孩子反感,熱衷控制會讓孩子叛逆,這些都不是因為沒有以愛為出發點,而是因為父母沒有讓孩子感受到背後的愛。



愛不是只靠父母說「我這是為了你好」就夠的,孩子的內心需要被理解,他們才願意接受家長的管教。

孩子是敏感的,但同時他們也很容易誤解父母,甚至有的家長自己都沒有搞清楚是真的愛他們,還只是把孩子當成炫耀的資本。

如果沒有以愛為出發點去管教孩子,而是為了自己的面子,那麼換來親子之間的隔閡甚至是恨也不足為奇了。

也有的父母是真的愛孩子,但用錯了方法,教育之前沒有用愛提前做好鋪墊,給了孩子一分愛,妄想用十分的教育去管教孩子,這樣孩子肯定不會照單全收的。

給孩子的管束太少,孩子不成器,但是給孩子的管束太多,孩子的靈性可能就會被磨滅。愛要適度,管教更需要方法。



2.管教要取得信任

除了愛之外,孩子之所以願意聽父母的話,重要的還有一點,就是要取得信任。

在網際網路盛行的今天,孩子沉迷手機遊戲,是讓父母最焦慮的問題之一。屢教不改甚至會有孩子瞞著父母在學校借同學的手機玩,防不勝防。

很多家庭之間的親子關係也都因為小小的手機而日漸疏遠,甚至還會讓孩子發展出冷漠,偏執,暴躁的性格。

孩子不服從父母的管教,這就需要父母思考一下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問題是不是不僅僅出在孩子身上。

並不是教育方法出現了偏差,而是家長與孩子之間從根本上缺少信任。孩子之所以不願意聽父母的話,是因為他們缺乏對家長的信任,而家長之所以總覺得孩子有問題,也是因為父母從一開始就不相信孩子有自控能力,能通過努力變得更好。

當家長和孩子之間有足夠信任的時候,彼此就願意互相理解,孩子也更願意配合,為了父母去改變,哪怕家長的方法並不高明,孩子也願意去做,從中獲得有效的成長。

當孩子對家長不信任的時候,他們就會變成一個絕緣體,拒絕哪怕是為了他們好的正面影響。對於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家長要有一個正確的觀念,先確立彼此之間的信任,然後再用教育手段。



3.管教需有度

想要讓孩子從「管不了」到「不用管」家長要做的就是管教有度適當放手,孩子成長需要家長引導本沒有錯,但是那並不代表事事都要在家長的控制之下。

父母和孩子之間要有明確的責任界限,該父母管的,就要嚴格把控,而該孩子自己做的,家長也沒有必要插手介入。

孩子需要在情感上得到滿足和支持,但是在行為上能夠獲得一定的自由,控制和放任是家長面對不聽話孩子的兩種常用的教育方式,孩子越不聽話家長就越要控制,或者直接連管都不管,放棄教育。

管教孩子需要掌握尺度,尤其是從被別人管到自己管理需要一個過程,這期間父母要有足夠的耐心去等待孩子的覺醒。

相關焦點

  • 孩子愛發脾氣、管不住?家長別「以暴制暴」,應該先反省自己
    脾氣暴躁的家長,最怕的是遇到什麼樣的孩子?大概也是脾氣不好,管不住的孩子吧,因為孩子愛發脾氣,家長經常會「以暴制暴」,而孩子也會「以暴制暴」,家長越是這樣,孩子就越容易發脾氣,可見「以暴制暴」沒多大用。
  • 家有「熊孩子」管不住怎麼辦?
    最近孩子們加長版假期讓家長叫苦連天,孩子成了家長口中的「熊孩子「、甚至有家長稱之為」神獸「,可見孩子在家長眼中是多難管教呀!我們先來看一個例子:6歲的瑩瑩平時由奶奶帶,她脾氣很差,而且還很任性。但瑩瑩不但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對媽媽大聲吼叫「你不是我媽媽,我不要你做我媽媽,我沒有媽媽了」,頓時媽媽非常生氣,覺得很沒面子拉起瑩瑩就想打一頓,幸好被客人拉開瑩瑩媽媽才停了手,瑩瑩媽低頭嘆息:唉,孩子怎麼這麼淘氣,管不住呀!
  • 寶寶亂扔東西,家長怕管不好?這3種行為是聰明的信號,不用擔心
    事實上,家長們並不用太過擔心,因為這些問題是孩子的「通病」,許多孩子都會犯,因為孩子的大腦和身體正在發育,所以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寶寶亂扔東西,是家長管的不好嗎?人和動物的發育是有區別的,就像小動物出生不久便可以站立,但是我們的孩子卻不行。
  • 孩子有3種「討人嫌」行為,是大腦發育好的表現,家長不用管太緊
    也是在提醒家長孩子需要認同。那麼孩子頂嘴就不用管了嗎?也不是。李玫瑾教授是有關研究兒童教育心理學的專家,她在教育訪談中曾說過這樣子的一句話:當孩子的要求不合理時?怎麼做?不要管、不要打、不要說教、更不要走開,只要在旁邊看著就好,然後溫柔而堅定地拒絕。所以,家長只需要提醒孩子,「頂嘴」的方式並不好,很不禮貌,如果有不同意見可以更溫柔的表達就可以。
  • 開學帶新班,學生不好管,老師做好3個準備,樹立威嚴好帶班
    學生萬一不好管,老師該如何樹立威信呢?把握3點準備,開學後老師和學生一起成長。我們有的老師,把威信當成了帶班的武器,就是一定要讓學生感到害怕老師,這樣的威信是不平等的,老師越強勢,表面上能管好紀律,實際上學生的逆反心理會更強。什麼才是樹立好威信帶好班的老師呢?就是能和學生平等相處的老師。老師要搞清楚,上學期還很聽話的同學們,為什麼到了這學期就不好管了?
  • 青春期的孩子,對家長冷漠,為什麼會說"不用你管?"
    但是有句話你讓咱們做家長的就非常的抓狂了。就是在孩子跟我們進行爭論的時候。,都會出現一個熱門很寒心的舉動,脖子一揚,給你來一句,不用你管啊。然後呢這門砰的一聲關上了,或者是摔門出去了。所以你看看,我們做家長的通常遇到這種情況,就有一種直接這頂到南牆的感覺。還有的家長就抱怨了,這何止說不要你管,連你有什麼資格管我這樣的話我的孩子可能都能說的出來。所以各位家長朋友。
  • 做好「三管兩不管」,孩子不優秀才怪
    「不管看不慣,管起來自己都要瘋」,這是多數父母在管孩子時的心聲吧!看著自家孩子身上出現的各種行為和習慣問題,不去管又擔心孩子養成壞習慣將來可咋辦,一管起來就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最後不得不以「吼打罵」收場。面對孩子在成長中出現的犯錯,父母是該多管還是讓孩子自己吃虧後去改正呢?父母該如何管教,能達到效果的最大化?父母做好「三管兩不管」,孩子優秀家長輕鬆。
  • 孩子的這些「壞習慣」不用管,都是聰明的表現,家長管太多是傷害
    導讀:孩子的這些「壞習慣」不用管,都是聰明的表現,家長管太多是傷害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的這些「壞習慣」不用管,都是聰明的表現,家長管太多是傷害!
  • 你連孩子都管不住,幾十歲是白活了?多少家長教育孩子動手不動腦
    歡迎個人轉發,原創不易,走之前點個關注吧。在我們之前的文章《》 ,有家長私信我,然後各種詢問,恨不得讓我去幫忙教育孩子。我發現,很多家長根本不是管不住孩子,也不是沒有能力管好孩子,而是想圖省事,經常是動手不動腦!!
  • 這種標本採集前需要先扔掉一管血!
    還有一個可能是,反覆穿刺會有凝血因子在血管穿刺點周圍聚集,影響凝血檢查結果。其實血凝沒有這個必要的。除非對血凝結果有嚴格要求的科室。 筆者單位檢驗科主任:規範上是這樣要求的,但我們沒要求過臨床護士。這樣不用偽管採集的標本,檢測結果可能有偏差。
  • 「我不用你管」初中生的叛逆期,怎麼說都不聽,家長先找自己原因
    前段時間,小編的朋友就和我抱怨,說自己的兒子剛上初中,現在有什麼事也不跟自己說,經常回家就把大門緊閉,誰也不讓進,讓做父母的心寒不已,又不敢靠近,有一次朋友與孩子說起最近在學校發生了什麼事,孩子說的一句話讓做家長的瞬間心涼:我不用你管。之後便又把自己關進了房門。
  • 40名大學生曠課太多被退學:管不住自己的人,遲早出局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表示,如果學校是依據相關規定作出的處理,這是一個好信號。他說「現在有的學生不對自己負責,不對家長負責,不對社會負責,他就應該付出應有的代價。」人民日報銳評:「人生怎會躺贏,大學不是混的,不流汗水,必流淚水」。
  • 想要管孩子,家長要先「管」好自己,別讓「控制欲」毀了孩子
    儘管這位「最美博士老師」並不是一位育兒專家,但是在「自由」上的闡述,值得所有的家長深思。陳果說,你有你的自由,但這自由應該是無害的。這不就是在對著眾多的家長們在說話嗎?「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都多」,「你小小年紀懂什麼?
  • 學霸的家長們從來不用管學習嗎?是真的
    本站分享一個自己的真實經歷,小時候同桌是個全科優勢的超級學霸,某天我問他:「你家長是不是管學習管得特別嚴呢?」他卻搖搖頭:「我爸媽都不怎麼管我學習啊。」令我一陣語塞,當時的我還認為同桌在吹牛,直到後來遇到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他們優秀的表面和背後的付出,才知道:學霸的家長確實從來不管他們學習。
  • 管好該管的做好該做的,莫用不該管的掩蓋該管管不好的
    我們的教育發展到現在階段,越來越受到家長和社會的關注,對教育的重視前所未有,你看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不僅牽動著有孩子的家長,就連沒有孩子參加升學的也事參與到關注中來,所以學校的一舉一動前所未有地進入到公眾視野。
  • 減肥常常「管不住嘴」,該怎麼辦?
    最近,有一小姑娘跟我說她特別想瘦20斤,但是她又經常會「管不住嘴」,一想到控制飲食就會很痛苦,該怎麼辦?我跟她的對話如下:她:太想瘦下來了,但是一想到以前那些嚴格苛刻的飲食,就會牴觸,還常常「管不住嘴」,但又想瘦。
  • 李玫瑾:6歲之前你不捨得管孩子,長大之後想管也管不住了
    心理學上將三到六歲,這段期間稱之為潮溼的水泥期,意思是孩子的行為習慣性格品格就像潮溼的水泥一樣,處於一個可塑造的階段。所以,想要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性格品格,一定要在6歲之前下手。而讓家長們有疑問的是,怎麼管,管什麼?接下來會一一解答。
  • 不喜歡管老公的3個星座女,愛你的不用管,不愛你的管也管不住
    想要她們主動去管丈夫,對雙魚座來說,根本就不可能完成任務。2、天蠍座:從容淡定天蠍女,深知人性,懂得婚姻相處之道。他們知道愛你的人不需要關心,不愛你的人,關心也是白關心,能夠關心自己就很不錯了,為什麼要把幸福寄托在別人身上呢?
  • 暑假只剩兩周,寫給還想管管孩子的中學生家長
    很多時候,家長比孩子更期待開學。因為假期的孩子實在不好管。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根本管不了。有的家長於是對孩子放任自流,但相信點開這篇文章的家長,還是有心想管管孩子的。但凡想管孩子的家長,一定是對自己有追求,對孩子有要求的。出於愛和責任,想好好利用假期,規範一下孩子行為習慣,提高一下孩子的學習成績。
  • 教育最悲哀的是:老師不敢管,家長捨不得管
    家長不忍心說、不忍心罰、不忍心管,但要是孩子在學校受了委屈,家長第一個不答應。老師教育學生,引起學生、家長的不理解,以至於讓老師出現不願管、不想管的現象。學生犯錯,老師不能管,不能罰,不能罵,似乎已經成了教育的一種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