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管孩子,家長要先「管」好自己,別讓「控制欲」毀了孩子

2020-12-20 小微爸爸課堂

文 | 小微爸爸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復旦大學教授陳果說:你有你的自由,但這自由應該是無害的。

復旦大學的學生最喜歡的一位老師,就是教思修的陳果老師了,她的課堂充滿著笑聲,眾多名句聽起來輕描淡寫,但是對於學生而言,產生的啟發不是隨隨便便的。

儘管這位「最美博士老師」並不是一位育兒專家,但是在「自由」上的闡述,值得所有的家長深思。

陳果說,你有你的自由,但這自由應該是無害的。這不就是在對著眾多的家長們在說話嗎?

「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都多」,「你小小年紀懂什麼?別鬧,聽爸媽的」,「你小屁孩什麼都不知道,憑什麼要給自己做主?」……

當孩子與我們的意見發生分歧,產生不一致時,經常會通過這樣的話來試圖說服孩子:你太小,別浪費時間,聽我的

這何嘗不是家長的控制欲產生的限制和傷害。

因為很多父母心裡都很明白,儘管孩子和自己是不一樣的,不管是身份還是人生的任何一個方面,我們仍然會不顧一切的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這就是「傳承」。

像是血脈的流傳一樣,我們自顧自的把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卻從來沒有過分孩子內心是否接受。

一、家長的控制欲,容易造成孩子的悲劇

在強大的自由傷害之下,還有另外一個詞能夠很形象的描述家長們對孩子進行的強制,那就是「控制欲」。

控制欲有的時候是一個心理,例如在一個項目當中,總有一個人需要把握總的方向盤,如何定下成功的層次,和這個做主的人有很大的關係,這個控制欲就能夠把一盤散沙變成一團火。

在控制欲的另外一面,是強迫和約束。

而這樣一份約束不是在別的地方頻繁的出現,正是出現在每一個家庭裡,每一位家長的身上。

其負面效應有多麼的嚴重呢?孩子叛逆、報復心強、心裡不公平、記恨世界不公;唯唯諾諾,沒有主見、行屍走肉,乖巧的「媽寶」型孩子……控制欲下培養出來的孩子不僅在心理健康上創傷不斷,在實際的生活裡也沒法擺脫陰影。

二、為什麼家長總對孩子有這麼多的控制欲?

陳果在上課的時候告訴學生們,我們會發現有的人非常喜歡鄙夷他人,對他人的差評在他們的心裡和行動中成為一種生活和驕傲,讓他們肆意揮灑自己優越感,這也是一種慈善。

同樣的道理放在家長的身上,我們便很容易理解。

家長們會不自覺的認為,自己對孩子的控制也就是所謂的教育,是理所當然的。

不少家長沉浸在這樣的自我喜悅裡無法自拔,肆意揮灑自己的控制欲,在他們看來是無比快樂的事情。

因為這種至高無上,唯我獨尊的體驗真的很讓人沉迷。

習慣主宰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卻不自知,是眾多父母陷入控制欲陷阱的重要原因。

三、家長如何克制自己的「控制欲」

1、 學會包容和理解

控制欲強的人往往都會覺得自己是對的,而別人才是錯的一方,正是因為這樣,他會不惜一切,不擇手段的讓別人相信,自己才是對的那一方。

所以在家長們想要減少自己的控制欲,管理自己的控制欲時,必須知道什麼是理解和包容,並且將這份包容用到孩子的身上,每個人都不完美,每個人也都會有缺陷,學會包容孩子,別再強求了。

2、 承認平凡與個體的不同

扭曲的家庭教育裡,孩子的出現經常被看做是家長的再生或者是家長自身存活下去的依靠。

在《何以為家》裡,男孩兒的父親把生育當成了生活的工具,不勞而獲,肆意宣洩自己的欲望,用交易孩子來維持生計,這不僅違背了道德,更沒有為人父母的資格。

承認自己和孩子的平凡,承認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充分的尊重,這對家長減少控制欲有著很重要的影響。

3、 合理宣洩情緒

誰都會有不滿的情緒,有的人能夠將其化解,而有的人做不到,經常用控制欲來傷害孩子的家長們就身處在無法化解自身情緒的人群裡。

做到合理髮洩情緒,做好情緒管理,管理好自己的控制欲。

所以對於家庭教育來說,如果家長想要管孩子,就要先「管」好自己,否則「控制欲」發作,容易毀了孩子。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這裡是小微爸爸課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家長過度的控制欲,會讓孩子「精神死亡」,父母要「管」住自己
    這個條件共同點看起來簡單,但在很多現實中,父母卻容易打著"對孩子好"的旗號對孩子加以控制。這樣的教育方式,帶給孩子的負面影響是巨大的。家長過度的控制欲會讓孩子"精神死亡"早前震驚全國的"北大弒母案",兇手吳謝宇便是一個從小在母親過度的"控制欲"下長大的孩子。
  • 李玫瑾:要想孩子好,就得這麼管
    而有些父母控制欲很強,他們就希望孩子們必須按照他們的想法生活,孩子們不該有自己的主見。久而久之,當孩子長大之後有了自己的主見,面對父母們,孩子的表現會讓他們瞠目結舌,要麼迫服從,要麼不甘人生被操控,從而叛逆,與父母對著幹,變成不聽話的小孩。
  • 李玫瑾教授:想要孩子將來有出息,6歲前家長要「狠心管」
    這讓我一下子想起李玫瑾老師也特別看重6歲之前對孩子的教育,她曾說過:孩子6歲前要管好,不然以後就管不了了。在孩子六歲前對他說「不」!……那麼,孩子6歲前,為什麼要「狠心管」?家長要怎麼「狠心管」呢?6歲前千萬別對孩子百依百順李玫瑾老師在研究心理學的過程中發現:很多未成年人的問題都是滯後的,當你發現孩子很難管的時候,其實問題早就出現了。
  • 孩子愛發脾氣、管不住?家長別「以暴制暴」,應該先反省自己
    脾氣暴躁的家長,最怕的是遇到什麼樣的孩子?大概也是脾氣不好,管不住的孩子吧,因為孩子愛發脾氣,家長經常會「以暴制暴」,而孩子也會「以暴制暴」,家長越是這樣,孩子就越容易發脾氣,可見「以暴制暴」沒多大用。
  • 教育孩子最可悲的是:家長不捨得管,老師不敢管!
    【唐七專欄】教育孩子最可悲的是:家長不捨得管,老師不敢管!原創作者|唐七(前線在任幼師)我曾經看過一個視頻,教師在教育自己的學生,學生頂撞老師,老師被激怒猛扇學生一耳光,學生也不甘示弱,回敬老師一耳光。
  • 從「管不住」到「不用管」家長需要先做好這3點
    小的時候令家長頭疼的就是管不住孩子,自己說話他們不聽,反覆嘮叨孩子當耳旁風,畢竟孩子是個體,他們有自主意識,而且現在的時代也不像過去一樣孩子對家長唯命是從,他們每天接收的信息和知識,可能比父母小時候三天接收的都要多,父母想要管住孩子,更重要的是要不斷提升自己,不斷變化教育方式,和孩子一起成長才行。
  • 被爸爸用攝像頭監控,男孩報警:如何養廢一個孩子?管他管他管他
    那些在家長「控制」下長大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知乎上的一句回復,令人揪心:「小的時候想著可能長大了就好了,長大了之後覺得可能只有死了才好吧。」,孩子養得越廢掌控欲過強的父母,會管得有多細、多可怕?控制欲極強的父母,往往養出失控的孩子。愛孩子源於天性本能,學會克制掌控欲,才是為人父母應有的修行。
  • 武漢14歲孩子跳樓事件深思:管好自己再去管孩子!
    很多網友帶著各種情緒各種角度的抒發自己的情緒,有說這個母親不應該當眾打孩子,有說這個男孩子一點承受能力都沒有,根本不拿生命當回事,更有的網友指向學校教育有問題,一個小小的打牌就叫家長一起教育,還有的說這個孩子的家庭肯定也是烏煙瘴氣,孩子教育出了很大的問題等等說法!
  • 一位媽媽的痛苦自述:我的控制欲,差點毀了孩子
    2、我的控制,欲差點毀了孩子我問這位媽媽,孩子的日常都是她在操心嗎父母在人生大事上給予孩子指導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很多事情如果控制過度,就會上癮,總是想插手孩子自己的事情,最後的結果就是「控制了孩子的人生」,但是徹底失去了孩子,情節嚴重的孩子,甚至會陷入抑鬱自殺。
  • 管好自己的學習,其他什麼都不用管!要不要讓孩子做家務?
    「管好你自己的學習就可以了,至於其他的就什麼都不要管了。」相信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能聽到這樣一句話。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特別是幼兒期的孩子,當看到爸媽在做事情的時候,常常會跑過來想要跟爸爸媽媽一起幹活一起做事,但是很多時候父母甩給孩子的一句話就是「趕緊去讀書,趕緊去學習或者小孩子你懂什麼,不要過來添亂。」當聽到這些話,很多時候小孩子都會一臉失望的離開!
  • 管孩子的錯誤方法你是不是全用上了?好孩子其實不用「管」
    、當你叫他自己收拾書桌,整理床鋪的時候,他會說你煩死了、你讓他不要多看電視,好好做功課,他也會說不用你管。這時作為家長也肯定能會為了壓制這種不好的行為,而採取強制措施,但簡單粗暴的進行教育,只會適得其反。以下這些錯誤的方式家長們有用過嗎?第一,權威式的教育方式強控制欲當孩子開始不聽話有些叛逆時,很多家長乾脆以命令、威脅等控制手段讓孩子乖乖按要求做事。
  • 李玫瑾直言:家長一定要在這個年齡管好孩子,不然後面越來越難管
    李玫瑾直言:家長一定要在這個年齡管好孩子,不然後面越來越難管李玫瑾教授大家應該比較熟悉,她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曾對許多個案進行過詳細調查,由此提出預防犯罪要從未成年人教育抓起。很多父母帶孩子,在孩子小的時候,都不怎麼管孩子,認為孩子還小不聽話是正常的,等他長大了就聽話了。李玫瑾教授認為這是不對的,孩子一定要從小就要開始管,特別是在6歲之前的年齡段,一定要培養孩子正確的好習慣,不然越往後越難管了。
  • 家長要不要監控娃的房間?小心極端的控制欲,毀了孩子對你的信任
    以此達到控制孩子的目的。但是我們都知道物極必反,家長對孩子的過度幹預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可能會發生孩子越被管就越不想學,也就越學越差,孩子越差家長卻又越想管這樣的惡性循環。家長要求孩子按照自己希望的樣子發展,其實是為了滿足內心那個曾經不如願的自己,但是卻忽略了孩子當下的內心需求。父母對孩子的過度控制,會讓孩子失去對父母的信任和依賴,孩子會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包裹起來,不讓父母接近。我相信每一位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是為了將孩子推開才這樣做的,家長對孩子的做法都是出於愛,但是這種愛卻用錯了方式。
  • 楊紫許願「回到26年前殺死自己」:父母的控制欲,可能毀孩子一生
    她監視小雨的一舉一動,控制小雨的一言一行,試圖培養出一個完美的女兒。結果卻是,小雨沒有朋友,沒有感受過快樂,沒有愛人的能力,甚至希望「回到26年前殺死自己」。小雨媽媽的控制欲,幾乎毀了女兒的生活。 父母的控制欲,究竟有多可怕?
  • 兒童心理學專家田宏傑:孩子不管就失控,毀掉孩子自控力的恰恰是家長管太多
    每一代人的親子關係中,似乎都存在過度控制這一問題。尤其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當代社會,父母更傾向於去控制孩子的發展,找到一條失誤最少、效率最高的成長路徑。可是,家長對孩子控制欲的邊界在哪裡?怎樣才能掌握好管教力度,讓親子關係健康發展?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博士,北京青少年教育與發展研究基地副教授田宏傑認為,父母應該成為能看得見孩子需求的權威型父母,幫助發展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 孩子朋友圈 家長管不了?
    小編碎碎念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們漸漸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家長一方面覺得開心,自己終於熬過來了、孩子不那麼黏著自己了,他們可以和小夥伴們愉快地玩耍了;另一方面又覺得擔心,沒有自己的看護,孩子會不會交友不慎,會不會被其他小朋友帶壞?一段友誼給孩子帶來的影響,確實難以預料。作為家長,到底該不該幹涉孩子的朋友圈呢?如何更好地引導孩子交友呢?小編有話說。
  • 為什麼老師一個人能管好幾十個孩子,而父母卻難管好自己的孩子?
    ,而父母卻管不好自己的一兩個孩子呢?」為什麼老師一個人能管好幾十個孩子呢?老師一個人能管好幾十個孩子,難道是老師比家長的管理能力強嗎?不是,因為不知道有多少家長是老闆,管理著幾百幾千幾萬的人,難道他們管理能力不強嗎?那為什麼又管不好自己的孩子呢?
  • 對於孩子的成長,媽媽要擺脫自己的控制欲,讓孩子獨自成長
    現在很多媽媽對寶寶的控制欲都太強!雖然美其名曰&34;和&34;,但實際上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控制欲,或者是因為害怕孩子會離開自己而導致孤獨,想要一直控制孩子的生活。可以說,孩子是母親的全部,所以當孩子長大,逐漸開始有了自己的生活時,母親自然會因為&34;或&34;等原因,想把孩子管在身邊。
  • 好孩子是父母管出來的,李玫瑾教授:這個時間段,管孩子效果最棒
    每個父母都想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出人頭地,可是有的家長只對孩子寄予希望,但卻從來沒有對孩子做出任何有實質性的幫助。好孩子都是家長管出來的,家長不要期望不勞而獲,莊稼不種不長,土地不管不壯,孩子也是一樣,如果家長不付出自己的心血和勞動,就想讓孩子自然成才,那就是痴心妄想。
  • 媽媽,別讓你的控制欲毀了孩子
    如今,社會上充斥著「父母是孩子一切問題的根源」,「父母皆禍害」,「控制是最壞的教育」等話語。這樣的論斷讓很多父母憤憤不平,不禁自問我為了孩子好難道錯了嗎?我想對很多父母說,錯的不是你的對孩子的好,錯的是你對孩子的控制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