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都嚷著要打坐,可打坐的目的是什麼?修神仙?一身的雜物都沒丟掉,心裡亂糟糟的,精力都消耗沒了,拿什麼打坐,拿什麼修?真正在打坐的不是「肉身」,而是「心神」。一種姿勢長時間打坐反而不好,氣血不通。坐著、躺著都不重要,坐得舒服才最重要,身體舒服了心才能安寧。
打坐的最佳時間是子時和寅時,子時開天,丑時開地,寅時萬物發生。早上3點到5點是最重要的練功時間,一個人能一輩子在這個時間練功不輟,一定有成就。但時刻專注、守神也很重要。不要閉氣更不要意守什麼丹田,打坐要的是神思不動,神不離身才能健康。重陽祖師早說過外三寶不漏,內三寶自合,眼不觀耳不聞口不言語自長生。
閉關也是這樣,該閉的是眼耳口三關,有些人只是把自己關起來不見人是沒用的,即使閉三年都沒用。大道易得,一竅難求。《清靜經》說「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人只要能安安靜靜坐在那,天地的能量就能夠回來。身心能夠合一的時候,身體自然會發生變化,那時候,自然會引導我們如何打開那一竅。無論在什麼地方,有空就靜坐,不要想太多,凝神調息,調息凝神。身體能量儲備夠了,水到渠成,元神歸位。
姿勢無所謂,要是雙盤腿能盤成神仙,祖師爺早把自己捆起來了。祖師爺說,大道至簡不繁,道是簡單的,複雜的便不是道。對於初學者來說,自己先積功累德為第一,其次是刻苦自學,打牢基礎。到了火候,自然會有師父出現來教。道家從來是師父找徒弟,沒有徒弟找師父,就算找了,水平太差,沒有品德,只想速成,不願長期無償付出,這樣的人絕對不會收。有些人一生無師父,那時老天會用其它方法讓他得到口訣,這種人就是無師自通,屬於上根器之人,能聽懂不言之教,是真正的大師。
少吃葷,多吃素,月光底下勤散步。萬緣齊放下,長壽如彭祖。那些故弄玄虛的把戲是討厭的。真正有道學的人,是不會在社會上出現的。只有他想見你的時候才會出現,不會擠在名山大川裡讓人參觀的。他們根本就遇不著,遇著了你也不認得。因為現在這個社會相信邪道的人多,相信真道的人少,一個不相信,你就沒話說了。
醫易不分家,古時候一個好的中醫大夫都懂易經,因為醫理是從易理中演化出來的。一個人得了重病,若按一般醫生來看他是要死了,但會易的醫生就不會這麼簡單看,還要看他有沒有救星,這個救星在哪一方,到時候能不能出現。用周易能預測,死到哪一天,哪個月,死到什麼時辰……
中醫的基礎,最基本的東西就是脈理和藥性,這是兩個大的方向。那麼你脈理沒有弄清楚,這個脈搏的二十七脈你都沒能弄清楚你怎麼審查得清楚呢?如果你這個中醫光是用的湯頭,藥性你根本不清楚,脈理更不行,這樣怎麼能把我們中國的中醫提倡出來?我們自己不行,所以人家西醫看不起我們。
用藥要學會從繁到簡,人不就是五臟六腑嘛,不就是奇經八脈嘛,一經你不要用那麼多,一經裡頭用六味八味藥足夠了。那麼五臟裡頭,我用五行的藥,五臟全了,你這一髒裡頭我用五味藥,或者七味藥八味藥。那麼,你十二個經絡,四十味,這二十四季的話,我再用八十多味藥,所以我就從這個裡頭把這個五臟六腑十四經的經絡,一個經絡多少藥,足夠足夠的了。你把一千味藥,你比如說你是熱性,我也是熱性,那麼熱性藥多,我就用這一個最高級的那個熱性藥。
平常的人都用姜,姜是九個味,要走九個經絡,你光知道兩味姜,三味的姜,這個可不夠。中藥裡頭最熱的是哪幾種?大涼是哪幾種?溫藥平藥那就不用問了,但大寒大熱的藥你要知道。一般情況下,病沒弄清楚,不能用大攻大瀉,你把病認清楚了,大攻大瀉一副藥就好了。只要稍微有一點差別,人的命就是你這個藥害的,死到你這個藥上了。
醫病首要是診斷的問題,當中醫的,第一就是診,診好,然後是斷,斷是決斷,決斷這個病我怎麼辦,用什麼辦法治。那你拿什麼決斷?你光靠問、看、聽,不行。最標準的就是切脈,切脈能分五臟六腑的動向。病在表、在裡、在中,在哪一經、在哪一髒,弄清楚是寒是熱,把寒熱弄清楚,把髒病分清楚了,你再好好的分析你那個藥。哪個藥為主,在中間攻;哪個藥為輔,在兩側保護;那麼最後還要用一個引藥……在背後你還要防止有病包抄過來,一時治不好,還有援兵跟你交戰,是不是?
那麼關於開藥的問題,這個病正在反覆,正在嚴重,那麼你這一副藥,第一個熬的這一汁藥吃下去,能把這個病控制了,病不動,但還沒好,只要能把這個病控制住,說明你這個藥有效。三副藥吃了,雖然說還不能全面解決,但它就要把這個病大致上穩定了,它多多少少第三副藥吃下的話,它就有點穩定,就有點退。一百成上最少它退上十成八成。要是一百成吃了這三副藥的話,能退五十成,那就說明你這個藥特別有效。那麼再抓第二回的三副,第二回三副看這個病如果還沒去掉,或者穩定,或者兩三副藥六副藥吃了這個病還沒有大部分去掉,但只要不往迴轉了,他也總比這個病一天一天的增加強嘛!一天一天地這麼去就可以。
大家學中醫,第一個要學好脈理,你把李瀕湖的脈訣找著,然後去背。王清任的《醫林改錯》也可以,三十六個方子,每一個方子你按照他那個辦法,不能說達到百分之百,百分之七八十都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