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地方的醫保定點藥店,醫保卡可以買保健品、日用品
醫保卡竟變身購物卡
【核心閱讀】
醫保卡中的錢本是醫療保險費,是生病時花的,但有人卻用來購買日用品甚至套現。
出現這種情況,與醫保卡內個人帳戶餘額過多有關。截至2012年底,平均每個醫保帳戶積累超過1000元,這些錢人們一般理解為自己的錢,如何處理由自己決定。
有專家認為,個人帳戶並不具備風險分擔作用,只能專款專用,不能共濟使用,浪費了保費資源,應該加以改革。
最近,媒體報導甘肅、陝西、江蘇、重慶、河南等一些省市有些醫保定點藥店,可用醫保卡購買日用品等物品。醫保卡購物、買保健品,甚至套現的一些報導,這幾年屢見不鮮。各地有關部門也打擊了不少套現案件。為何此類現象屢禁不絕?除了監管難,是否還有別的原因?
醫保卡購物「經久不衰」
「醫保卡不只是用來購物,也有許多情況是購藥,然後倒賣,這不是一個新現象新問題,這個問題與醫保制度的年齡一樣長。」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社保所所長李珍長期關注醫保體系建設。
據她了解,不只是持有人通過不當手段利用醫保卡獲利,還有人利用他們的醫保卡從事套利活動,形成一個利益鏈條。比如某人醫保卡內有1000元,希望以現金形式提取出來,於是他買1000元的藥品,將藥品賣給專門從事倒賣藥品的「黃牛」變現,「黃牛」將藥品賣給需求方,形成所謂的利益鏈條。甚至還有人將醫保卡租給他人,讓他人利用。
據報導,去年8月,江蘇省無錫開發區人民檢察院對一起收醫保卡後套現獲利的案件提起公訴,在這起案件中,兄弟兩人收醫保卡後套取藥品販賣,20天非法牟利20餘萬元。今年初,廣西南寧市人社局聯合市公安、工商、藥監、城管、衛生等部門採取聯合行動,對市區內黑中介收取醫保卡套現、無證經營等違法行為進行執法檢查。在檢查中發現,一些「醫保卡套現」的「經營者」公然在大街上「招攬生意」。
每人卡中「沉澱」千元
醫保卡套現問題與卡內個人帳戶餘額過多有關。
我國的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由社會統籌和個人帳戶組成,個人帳戶的資金包括職工個人每個月的繳費和企業的繳費,約為職工工資的4%。如果不看病的話,一年的積累相當於半個月的工資。
退休職工不用繳費,從各地的政策看,從社會統籌劃入老年人個人帳戶的資金會大於這個數,數量可觀。
《2012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年末個人帳戶積累2697億元,除以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6486萬人,平均每個帳戶積累超過1000元。
「這筆資金本來是醫療保險費,是生病時花的,但許多人常常一年兩年也不生病,所以這筆錢就沉澱下來了。這筆錢本來就是個人工資的一部分,即使是企業繳納的部分,那也是職工本人勞動力成本的一部分,人們一般理解為 這是我自己的錢 ,所以想花掉它就不奇怪。」李珍說,制度的早期,一些地方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的關係是「直通式」,即只有當個人帳戶的錢花完了,才能花社會統籌的錢,因此鼓勵參保人花個人帳戶的錢。
李珍認為,杜絕醫保卡套現行為,要監督數以億計的參保人和數以萬計的藥店和醫院,是一件比較難的事。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鄭功成認為,醫保卡套現需要綜合治理:一是強化醫保監管的作用,「騙保」現象的多寡及其治理成效應當成為考核醫保監管機構政績的核心指標;二是嚴格醫療機構和藥店定點資質管理,完善準入和退出機制,及時取消違規機構的定點資格;三是完善醫保信息系統,參保人醫保卡中的信息應當成為檢驗定點機構與參保人誠信的基本依據,對一些「騙保」行為是可能通過技術監控避免的,這方面臺灣的經驗非常值得借鑑;四是應當改變司法不介入的軟弱現象,確立相應的司法制約措施。
能否取消個人帳戶
鑑於個人帳戶沒有進行風險分擔,一些專家認為應該對個人帳戶進行改革。
李珍說:「個人帳戶不是一個風險分擔機制,只能專款專用,不能共濟使用,浪費了保費資源。」
為了將這部分資金使用起來,近年來各地做了一些嘗試。
比如,北京給參保人發一張銀行卡,將醫保個人帳戶資金劃入其中,醫保資金事實上變成了即期收入。廣東、福建、浙江等省份一些地市探索將個人帳戶改造成家庭帳戶,擴大受益面,有些地市探索購買商業補充醫療保險等等。
「據我所知,沒有哪一個國家在社會醫療保險中實施個人帳戶制度。我國在社會保險中捆綁個人帳戶制度,多少是受了新加坡公積金制度的影響。」李珍說。
新加坡公積金制度是一個強制性的個人儲蓄帳戶,通過僱主和僱員雙方共同繳費積累儲蓄為參保人提供一攬子保障,包括養老、醫療、住房、教育、投資資產、家庭財產保險等等,它有三個子帳戶,其中一個是養老帳戶,一個是醫療帳戶,一個是普通帳戶。
與中國相同的是,新加坡參保人也是將工資的8%左右劃入醫療子帳戶,在政府規定的情況下本人可以動用帳戶上的資金,本人也可以用醫療帳戶上的部分資金購買商業醫療保險,但醫療帳戶本身不是保險制度。總體來說,新加坡醫療個人帳戶提供的保障是不足的,但是在新加坡醫療服務的供給中政府給予了大量的資助,可以減輕一些保障不足的壓力。
李珍主張取消個人帳戶,將相應的資金用於城市「一老一小」,即參加居民醫保的老人和學生、嬰兒等的醫療保障,這樣既可以解決現存個人帳戶資金浪費的問題,同時也可以提高「一老一小」的保障水平,解決城鎮醫保「一家多制」的問題。目前職工醫保的籌資水平大約是「一老一小」醫保籌資水平的6倍,城鎮居民醫保為「一老一小」提供的保障很低,城鎮居民遭遇災難性醫療風險的家庭大約為11%,與中國農村的水平大體相當。本報記者 李紅梅
(原標題:醫保卡竟變身購物卡)
(原標題:部分地方醫保卡變身購物卡 可購買日用品或套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