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在濟南一家連鎖藥房,市民王女士買了臺九陽豆漿機,發票款項是「醫療器械」。後來豆漿機出現故障,她致電廠家預約維修服務,被告知產品與發票不符,無法享受免費保修政策。
藥店購物在藥店買豆漿機,開票成醫療器械
藥店變身「超市」,醫保卡變「購物卡」,按王女士原本的想法,這筆「救命錢」用不著,還不如買日用品。
她告訴記者,2011年12月13日,她老伴去這家藥店買藥,趕上藥店搞活動,就買了臺九陽豆漿機,型號是DG13B-D08,折扣後售價581元。「店員說能刷醫保卡,但發票要開成醫療器械。」王女士提供的發票顯示,銷貨單位是某連鎖藥房,商品名稱是醫療器械,收款金額是581元,發票是機打發票。
維修遇阻蜂鳴器疑似故障,不享受免費保修
王女士說,2012年8月初,老兩口翻出這臺豆漿機,「用過幾次發現一個問題,豆漿煮熟沒動靜,蜂鳴器好像有故障。」
她老伴回憶,在藥店買豆漿機時,銷售人員給了個號碼,聲稱是九陽維修電話,王家二老撥打過去預約對方上門服務。「人家來了以後,先讓我們拿發票,一看是醫療器械,說產品名對不上,不能享受保修待遇。」
14日,記者聯繫九陽客服。工作人員答覆,豆漿機質保期限是1年,保修須提供正規發票,發票款項是「醫療器械」,跟所購貨物不一致,發票不算「正規發票」,即使產品是正品,廠家也不負責質保。
開票波折藥店重新開票據,兩次價錢不一致
豆漿機購自藥店,藥店發票是否「不正規」?九陽客服人員稱,銷售單位不是關鍵,重要的是商品名稱。王女士說,他們去藥店要說法,工作人員重開票據,將付款項目改為「九陽豆漿機」。
記者看到,新票據是一張「零售發貨單」,蓋有兩枚藥店公章,收款日期仍是2011年12月13日,品名是九陽豆漿機,單價是599元,與機打發票相比,單價貴了18元。「我們有會員卡,當時買得便宜,這一次補開票,是按正價的吧。」王女士推測。
14日下午,記者來到該藥店。裡面宛如一個小型超市,藥品、食品、日用品、治療儀、小型家電應有盡有。當記者要求刷卡消費時,工作人員告知豆漿機不能以醫保卡支付,「醫療產品能刷醫保卡,跟醫療無關的商品不能,被查到是要罰錢的。」
部門說法藥店賣日用品,經查實將受嚴懲
刷醫保卡買豆漿機,這種做法是否合法?15日下午,記者致電市人社局下屬社保局。工作人員答覆,這一做法是不允許的。知悉事件經過後,他表示刷醫保卡買日用品,違反國家醫保基金管理法規,藥店此行為經查實將受嚴懲。
藥店出售日用品,這種做法是否合法?工作人員表示,藥店身兼小超市,容易滋生騙保行為,不利於醫保基金管理,在主動出擊的同時,他們也在積極爭取,促成相關法規儘早出臺。「藥店出售非藥品的,在考核中會被扣分,僅僅這一項就是20分,是扣分分值最大的項目,可見整治決心之大,但仍有藥店不甘放手。」
同時,記者從省家用電器行業協會獲悉,家電經銷商需滿足一定資質,該協會近期將出臺規範性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