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否有足夠的同理心?|測試兒童共情能力的6種簡單方法

2020-08-12 一杯咖啡心理

作為家長的你一定想要養育一個「好」孩子,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從神經科學的角度,親社會和利他行為其實是非常複雜的。

幸運的是,這裡有一些可行的方法用以測試孩子是否有足夠的同理心,然後你可以根據測試的結果來調整教養方式。

如果不能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做一些「科學實驗」,那做家長還有什麼意思呢?


01 解讀情緒測試

你可能聽說過,同理心始於嬰兒期。可實際上,嬰兒完全不能掌控自己的情緒。即便是附近其他嬰兒的哭聲,也可以對它造成應激反應。我們把這個現象稱為「情緒傳染」。實際上,孩子直到2歲才有能力開始控制他們的情緒反應。

如果你認同下面的2個描述,那麼說明你的孩子還很可能停留在情緒傳染期

(1)當另一個孩子悲傷的時候,我也要去安撫我的孩子。

(2)當另一個孩子感到害怕,我的孩子也會身體僵硬或開始哭泣。



情緒傳染並不是特別可取。因為如果我們也感到僵硬,那麼我們也難以幫助他人。控制情緒的第一步是簡單地關注情緒。通常情況下,孩子在2歲開始會逐漸展現這種能力。如果你的孩子滿足下面2條描述,那麼他/她已經有能力關注情緒了:

(1)在其他孩子大笑的時候,我的孩子會張望大笑的孩子。

(2) 當一個大人對其他孩子發火時,我的孩子會很認真的觀察。


如果你的孩子已經大到可以關注周圍環境和情緒時,接下來的2個測試可以幫助你確認他/她是否可以有效地解讀這些信號。

1.在紙上畫3個大頭火柴人,讓他們看起來像是在操場上站成半圓形,把他們的面部表情留白。


在半圓形的中間,畫一個摔倒的小孩,他面露悲傷,甚至可以加一些淚水。

把筆給你的孩子,請他/她把其他人的面部表情補上。

2.找一些雜誌上的圖片,最好是各種不同表情的臉部近照。

把眼睛和眉毛剪掉,但注意不要剪到鼻子,看看你的孩子是否可以僅僅通過眼部就讀出一個人的情緒。
哪些是悲傷的眼睛?哪些又是快樂的?



如果你的孩子在這些測試中表現優異,那就太棒了!

你正在養育一個充滿同理心的孩子。


02 認知共情測試

但正確識別情緒只是第一步。為了養育一個有共情力的人,除了教會孩子感受他人情緒外,還需要教會他們如何了解他人的想法

這類認知共情需要擁有從對方角度思考的能力,因此往往受年齡和神經發育的限制。

讓我們從最簡單的開始——先測試你的孩子是否已經完全了解了思維(從別人的角度看事物的能力)。這項能力通常在4到6歲之間發育。

3.有一個葡萄乾盒子,裡面裝了一顆彈珠。問問你的孩子,如果他/她的鄰居看到這個盒子,會認為盒子裡裝著什麼?

如果你的孩子回答「葡萄乾」,那麼他們有從對方角度看問題的能力。


4.如果你的孩子通過了認知共情測試1,那麼你可以給他/她做「莎麗安妮測試」來檢測思維。

找兩個娃娃,一個代表莎麗,一個代表安妮,然後給你的孩子演這樣一個場景:

莎麗把她的玩具放在她的籃子裡,然後離開了房間。在她離開期間,安妮偷走了玩具並藏在了盒子裡。

問問你的孩子,當莎麗回到房間時,她會在哪裡找玩具?


為了答對這看似簡單的「莎麗安妮測試」,孩子必須有認知共情能力(或者說理解莎麗所認知的東西),才能知道莎麗會在她最初放下玩具的地方去找玩具。

孩子必須認識到自己的認知和別人的認知之間是存在差異的。

4歲左右的孩子通常無法通過 「莎麗安妮測試」,這可能與腦功能發育有關。大部分6歲的孩子都可以通過這個測試。

如果他們通過了測試,簡單來說,代表孩子有了認知同理心的基本能力。否則,他們就尚未發育完全。

03 親社會行為測試

到目前為止的這些測試都不是關於你的孩子有多「好」的,它們只是測試你孩子腦部發育狀況,探索一個善良的人在生理上應具備的基本能力。

真正的問題是,你的孩子是否願意為了減輕他人痛苦而有所行動,也就是研究所稱的親社會行為。這是我們可以看到的轉化為行動的共情。

5.給你的孩子讀下面的故事,這則故事曾發表在利他行為的研究中:

一天早上,小李來不及吃早飯就趕去上學。到午飯時他已飢腸轆轆。當他打開便當準備吃的時候,他注意到另一個同學孤單地坐著,看起來又餓又悲傷。小李認為他一定是忘記帶飯或者弄丟了午飯。小李不知道該怎麼辦。

然後問你的孩子,「你會怎麼做?」,請他/她從下面3個答案中選一個:

(a)我會告訴老師。

(b)我不會分享午餐。那位同學需要有個教訓,以後便不會再忘記帶飯。同時,我分享午飯後,我下午也可能會餓。

(c)我會分享午飯,因為我可以想像,如果我是那個同學,該是什麼心情。

答案c展現了最利他的行為。

但這只是一個理論假設題。下一個測試會讓你看到你的孩子在現實生活中是如何做的。

親社會行為測試可能需要一點你的演技和提前準備。

6.找一個你孩子還不太熟的朋友一起外出。

然後讓你的朋友拿很重又很大的東西,比如大箱子,場景是你們要一起進大樓或者準備開車。確保你的朋友雙手都抱著盒子無法自己開門,而你則假裝沒注意到這點(即便他撞到了門也要繼續假裝),看看你的孩子是否會為他開門?

如果你的孩子還為你朋友撿起掉在地上的鑰匙之類的東西,那就更加分了。

只是「表現得善良」是遠遠不夠的。

共情的世界遠比想像複雜。家長最關心的是如何養育一個有同理心的孩子,而且那些有同理心的孩子並不只是坐著感受或者思考,他們會行動。

即便你的孩子還不如你所想的那樣,你也不必等到他們長大了才開始培養同理心,可以先從構建同理心的基礎開始。記住那些都是可訓練的技能,練得越多,你的孩子越有可能成為一個善良的、富有同理心的人

作者 | Sherry Zhang

校對 | 安寧

編輯 |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編輯 芳格格

聯繫 |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郵箱 coffeepr@qq.com

相關焦點

  • 孩子是否有足夠的同理心?|測試兒童共情能力的6種簡單方法
    作為家長的你一定想要養育一個「好」孩子,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從神經科學的角度,親社會和利他行為其實是非常複雜的。幸運的是,這裡有一些可行的方法用以測試孩子是否有足夠的同理心,然後你可以根據測試的結果來調整教養方式。
  • 通過幾個測試看孩子是否具有同理心
    我們無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長為具有同理心的人。我們不妨來做些測試,看孩子具有怎樣的同理心,以便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培養規劃。下面要測試你的孩子是否具有從別人的角度看問題的能力。為了完成這個看似簡單的測試,孩子必須發展出認知同理心,才能知道萍萍會在她原來放玩具的地方去找她的玩具。要完成這道題,孩子必須明白「你知道」與「別人知道」之間的區別。兒童通常要到4歲左右才有可能通過這個測試,但大多數孩子要到6歲。如果通過了,就表明他們已經開始擁有認知同理心。
  • 共情能力測試,共情商數測評:你的同理心有多強?
    日常生活中,我們都希望和他人愉快地相處,但是我們常常猜不透對方的想法和感受,對方像擺在我們面前的黑匣子,這使我們總滿足不到對方的需求和興趣點,最後只能陷入雞同鴨講的尬聊。心理學家們提出這是共情能力的問題。
  • 同理心測試,通情量表 EMP,共情能力測試
    2021-01-03 12:45:53 來源: 科技料 舉報   通情量表EMP,又稱為同理心
  • 如何在設計中構建共情(同理心)?
    編輯導語:同理心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難得可貴的,它在人際交往中有非常突出的優勢。對於設計師來說,則更為重要。擁有同理心的設計師往往能更好的進行設計,知道用戶的需求才有可能做出讓用戶滿意的產品,滿足了用戶的需求,他們才會願意長期使用你的產品,從而形成正向的連結。
  • 孩子沒有同理心,媽媽又氣又傷心:孩子的同理心到底該怎麼培養?
    在學前期階段,兒童的共情會一直發展,這讓他們越來越能體察他人行為背後的動機與原因,越來越能洞察他人的想法,從而具備更好的社會能力,能夠與他人和諧相處並進行必要的合作。為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很多媽媽都會用「你打我我會痛,我也打你一下,看你知不知道痛」的辦法來教育孩子。其實這種方法培養的不是同理心,是報復心和攻擊性。
  • 有同理心的孩子更容易成功,家長培養孩子的同理心,要做到這幾點
    享譽世界的兒童發展心理學家斯坦利·格林斯潘發現,一個孩子的共情能力越強就越善於社交,也越有能力感知幸福,更容易獲得成功。相反,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缺少同理心,不善於共情,也不懂為他人著想,那麼這個孩子也會在與人相處時遇到困難,更容易被同齡人排斥。
  • 一件事告訴你,共情能力和同理心是一回事嗎?二者的區別是什麼?
    Kiva對我說:璐璐,做運營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有用戶同理心,即能夠和用戶換位思考。其實我覺得你沒有,或者說是有,但是相對來講弱一些。我很驚訝,回他:你是第一個說我沒有同理心的人,大家都誇我共情能力好,能夠感同身受,我以為這兩者是一回事。Kiva:不,這是兩方面,共情能力和同理心是很細節的兩方面。你知道嗎?關於下屬怎麼想的,其實每次和你打電話,我都不敢和你說咱們換位思考一下。
  • 想讓孩子善良,不是教孩子有"同情心",而是有"同理心"才對
    家長們認為,孩子只要有&34;,那就是善良教育成功的體現。然而說是並非如此,今天這篇文章也正是要提醒各位家長注意:想讓孩子善良,不是教孩子有&34;,而是有&34;才對!一:什麼是同理心?同理心是EQ理論的專有名詞,是指正確了解他人的感受和情緒,進而做到相互理解、關懷和情感上的融洽。
  • 情商的關鍵是同理心,那同理心的本質是什麼?
    不過當然這樣去歸納有點模糊,我們更喜歡用一個詞去形容,那就是——同理心。同理心在情商修煉中放在了第一位,同時在博弈論,親密關係相處秘訣等等方面,都佔據了很大的比重。我們對同理心的理解,主要是在一種將心比心,感情代入,站在對方的立場,用對方相似的認知思考問題的能力。
  • 「有同理心的孩子未來一定不會差」了解發展機制,培養娃的同理心
    執筆&定稿:大古全文字數:約1796字閱讀時長:約6分鐘何謂「同理心」:亦即設身處地地對他人的情緒和情感的認知性的覺知、把握與理解。一張小紙條就能決定人一天的好心情?去年年度溫暖事件之一,就是由一張小紙條而起。
  • 為什麼戲劇教育可以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實際上同理心(Empathy),亦譯為「設身處地理解」、「感情移入」、「神入」、「共感」、「共情」。泛指心理換位、將心比心。亦即設身處地地對他人的情緒和情感的認知性的覺知、把握與理解。主要體現在情緒自控、換位思考、傾聽能力以及表達尊重等與情商相關的方面。
  • 同理心被高估了嗎?
    我們的文化對共情的力量過於痴迷了。每當有政客剝奪一個被邊緣化的群體的權利時,左翼人士就會公開譴責他們缺乏同理心。當仇恨團體發起攻擊,並且噴吐尖酸刻薄的話語時,他們明顯缺乏同理心這點就會被認為是罪惡的根源。就連對資本主義的批判,也莫名其妙地變成了有關同理心的對話。
  • 同理心被高估了嗎?
    我們的文化對共情的力量過於痴迷了。每當有政客剝奪一個被邊緣化的群體的權利時,左翼人士就會公開譴責他們缺乏同理心。當仇恨團體發起攻擊,並且噴吐尖酸刻薄的話語時,他們明顯缺乏同理心這點就會被認為是罪惡的根源。就連對資本主義的批判,也莫名其妙地變成了有關同理心的對話。
  • 情商中的「自我激勵」與「同理心」
    有自我效能感的人能從失敗中復原,他們對待事情的態度是直接應對,而不是擔心犯錯。所以,成為一名樂觀主義者,是提升自我激勵能力最簡單有效的方法。五、心流。心流是一種忘我的狀態,與沉思和憂慮正好相反。如果你能做到以上幾點,你的自我激勵能力自然提升了不少。講完了「自我激勵」,下面跟大家分享情商的另一個能力:同理心。同理心又叫「共情」,我個人更喜歡「共情」一詞,因為「同理心」的「理」字,更多是形容思維的。
  • 如何增強同理心?5個實用的情商技巧
    同理心是一種能將自己假設在他人的立場上,並理解他們的感受和想法的能力。如果你對這一能力的運用還不是很熟練,我們可以從現在開始,有意識地多地使用它。 5個實用的情商技巧 對於任何想要增強同理心的人來說,實現「判斷/評判」到好奇的轉變,是至關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和朋友、同事還是完全陌生的人在一起,人們會習慣性地根據自己的經驗來」判斷「別人。
  • 同理心能力探究?
    為什麼會想到這個話題,源於自己再次看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的觸動,在回顧自己成長的痕跡中,很多時候的言行或許就是因為缺乏同理心而帶來的選擇,這使得我非常想深入思考下為何自己沒有形成這種能力,這種能力的形成是否存在某種培養模型。
  • 那些愛打擊孩子的父母,自己卻不接受任何批評,你的心缺少同理心
    有種父母喜歡打擊孩子,他們並非不愛孩子,而是習慣性的用打擊甚至詆毀的方式來激勵孩子,讓孩子「憤而起之」來證明自己,專家稱這種情況為反向激勵。我媽媽就是這種人,畢業後我想考研,我把這個想法和我媽說了以後,我媽的第一反應是:你肯定考不上!氣得我和我媽狠狠地吵了一架。看到我沒動靜,我媽說:我就說你考不上吧,就是動動嘴而已。
  • 快速提高你的情商——同理心
    在情商的學習和認知中,同理心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是感知和掌控別人情緒的能力,是打開自己社交大門的一把鑰匙。 同理心在人生很多競技場上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它能感知別人的感受,從銷售和管理,到談情說愛和養兒看女,再到同情關愛和政治行動,沒有同理心會產生很嚴重的後果,甚至一個沒有同理心的人只能自閉,悲哀的活著。
  • 如果人人都多一點同理心,世界就會變得更好嗎?-虎嗅網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體驗?一、共情就是去模仿別人的大腦我們平時所說的同理心,主要是指體察和感受他人情感的能力,學術上稱為情感同理心。除此之外,同理心還包括認知同理心,是指理解他人觀點或精神狀態的能力。共情是種神奇的能力,它能讓我們進入他人的大腦,對他人的情感和想法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