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的關鍵是同理心,那同理心的本質是什麼?

2020-12-14 蛋殼花生

1、

當我們說一個人情商高的時候,往往是指這個人能夠照顧到其他人的感受,並作出對方預期內的回應。

大家都喜歡和他相處,因為覺得和這樣的人相處起來好舒坦。

他們總是能夠懂你,讓你省心又省力,在不經意的小細節中感受到那份被關注的小喜悅。

和高情商對立起來的群體也有很多,比如直男癌,比如自私鬼。

他們的特點就是對於自我的關注超過了身邊的一切,甚至親密關係中的另一半。

這麼去一對比的話,我們似乎可以把他們的區別歸結為以自我為中心為主,還是能夠同時照顧到別人心中的感受。

不過當然這樣去歸納有點模糊,我們更喜歡用一個詞去形容,那就是——同理心。

同理心在情商修煉中放在了第一位,同時在博弈論,親密關係相處秘訣等等方面,都佔據了很大的比重。

我們對同理心的理解,主要是在一種將心比心,感情代入,站在對方的立場,用對方相似的認知思考問題的能力。

既然是能力,那麼這項能力是怎麼來的呢?為什麼有的人有,有的人沒有呢?

2、

同理心的一大核心就是感情代入。

感情代入如果放在生活場景,可能會不太容易,但是我們換個角度。

比如當我們看一部電影的時候、看小說的時候、情緒總是能夠隨著主角的經歷而變化,有時候開心的哈哈大笑,有時候感動的眼淚譁譁,有時候會和主角一樣充滿憤怒,有時候也會陷入悲傷。

這也是一種感情代入。

至於為什麼會這樣,現在的腦科學已經幫我解開了謎題——一切都因為我們大腦中的鏡像神經元(mirror neuron)。

什麼是鏡像神經元?就是你看著電視劇中有人在吃美味的食物,你會情不自禁咽口水。

咽口水這個動作,就是因為你腦子裡的鏡像神經元起作用了。

這一塊神經細胞能夠把沒有發生的,因為視覺、聽覺、感知等等信號引起的想像畫面,模擬成鏡像,從而讓你的大腦發生相應的反應。

所以你看電影,看到裡面的離別,你會傷心,看到裡面的美食,你會咽口水,看到裡面的性感男女,你會臉紅心跳。

當自己執行一定的行為,或者看到別人執行相似的行為的時候,啟動的相對應的反應,就是鏡像神經起作用了。

對我來說,印象挺深的就是,現在電視劇中,某些特備尷尬的劇情,有時候我會跳過去看,因為它啟動了我的尷尬恐懼症。

還有恐怖場景、悲傷場景等等。

切回到同理心的問題上,鏡像神經的作用就是,當你看到對方的時候,你的鏡像神經裡面出現了什麼?

為什麼每個人出現的不一樣?

3、

同理心是一種本能,是人與生俱來的。

但是每個人「共情」的重點不一樣,程度也不一樣。

並不是所有人對所有感情都有一樣程度的共情。

舉個簡單的例子,同樣的看到路邊有一個衣衫襤褸的乞丐,身體殘疾,還蓬頭垢面。

有人看到這個畫面產生的鏡像畫面是,如果自己變成這樣,一定的非常的可憐,非常的不幸,所以他會產生同情,並且因為「共情」所以趕緊想要幫助他。

而有的人看到這個畫面想的卻是這個人衣服這麼髒,鏡像畫面裡面是髒的東西會生病,或者自己被弄髒後的畫面,所以他會覺得要走遠一點。

每個人見到同樣的一件事物,鏡像神經元裡面產生的畫面是完全不一樣的,這些共情都是私人而且不一樣的。

同樣的一部電影裡,包含著音樂、美術、建築、繪畫、詩歌、舞蹈、文學故事等等各種藝術形式,每個人在這1個多小時裡面鏡像神經感知到的東西完全 不一樣。

這樣導致了很多好電影,你看了覺得一般,很多評分一般的電影,你就是覺得特別不錯。

因為每個人經歷不同,生活環境不同,三觀不同,鏡像神經元被激活的模式也不同。

那麼共情能力是否可以鍛鍊呢?

4、

當然可以,同理心的重要性和鍛鍊技巧市面上有很多。

不過總結成四個字就是——換位思考。

讓你體驗另一個角色下的所知,所想,所感。

說起來很容易,但是做起來很難,畢竟每個人的鏡像神經反應模式都被認知和環境給定型了。

我們要做的就是主動開啟鏡像模式——同步。

同樣的一塊巧克力,看到那個誘人的樣子你流口水,但是有的人立馬可以切換成吃完變胖的樣子,鏡像就會變,決策就會變。

鏡像出現什麼,重要的是目的,根據目的自然可以調整。

就像上面乞丐的例子,每個人鏡像反射模式不同,出現的情感也不同。

那個感覺髒的人,並不是說不會同情,而是其第一反應模式就是髒,如果他繼續想,繼續鏡像,下一個也許就會是同情。

我們出現什麼鏡像,就是要主動去鍛鍊,主動去根據社會期待,對方期待去鍛鍊。

我們需要什麼情感,要看這個社會期待什麼情感,對方需要什麼情感,什麼情感對於你自己的成長有利。

基於了解和溝通的期待,那麼鏡像神經需要的就是感知對方的情緒,在當前場景裡,對方立場下的情緒,感知別人的感知。

5、

當然這麼說還是比較籠統,沒什麼意義。

這裡有一種比較特別的方法,這種方法在鍛鍊自信,走出羞怯性格也很有作用。

它叫人生導演法,一種自我角色切換的遊戲。

每一個場景,每個人都有自己需要扮演的角色。

親密關係中,你是男朋友,她是女朋友。

家庭關係中,你是兒子,她是媽媽,他是爸爸。

職場關係中,你是員工,他是經理。

鄰裡關係中,你是新住戶,他是住了好幾年的老鄰居。

當在這個場景中,發生了一些衝突或者矛盾,需要溝通或者博弈的時候,亦或者在日常的生活中的時候。

首先,定位角色,明確自己的立場和情感。

然後,把自己切換成導演,然後給自己分配不同的角色,然後代入以後重新演繹整個過程。

最後,切回到現實,重新梳理關係。

當然,玩法還有很多變種,最主要的是第二步,把自己切出來第三方視角下,然後給自己安排新角色。

相關焦點

  • 情商中的「自我激勵」與「同理心」
    情商中的「自我覺察」與「自我控制」,今天我接著為大家分享情商的另外兩種能力:「自我激勵」和「同理心」講完了「自我激勵」,下面跟大家分享情商的另一個能力:同理心。同理心又叫「共情」,我個人更喜歡「共情」一詞,因為「同理心」的「理」字,更多是形容思維的。同理心一詞由美國心理學家蒂奇納(E.B.Titchener)在20世紀20年代最早使用。
  • 快速提高你的情商——同理心
    在情商的學習和認知中,同理心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是感知和掌控別人情緒的能力,是打開自己社交大門的一把鑰匙。 同理心在人生很多競技場上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它能感知別人的感受,從銷售和管理,到談情說愛和養兒看女,再到同情關愛和政治行動,沒有同理心會產生很嚴重的後果,甚至一個沒有同理心的人只能自閉,悲哀的活著。
  • 同理心≠同情心 同理心與同情心有什麼區別?
    同理心≠同情心 同理心與同情心有什麼區別?時間:2016-10-21 11:03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同理心同情心 同理心與同情心有什麼區別? 如果,你曾經不惜與最親密的人絕裂,痛徹心扉。 如果,你曾經一次又一次地吶喊:為什麼沒有人了解我。
  • 《同理心的力量》:發光發亮的人生,從擁有同理心開始
    讀完這本書,我深覺發光發亮的人生,從擁有同理心開始,而置頂你的同理心,是最穩賺的投資。 01 同理心,就是站在他人角度上思考問題的非暴力溝通不知道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人。無論,你發生了什麼不開心的事情,他都會一副不以為然的樣子說:「你這個人真不樂觀。」
  • 如何增強同理心?5個實用的情商技巧
    同理心是一種能將自己假設在他人的立場上,並理解他們的感受和想法的能力。如果你對這一能力的運用還不是很熟練,我們可以從現在開始,有意識地多地使用它。 5個實用的情商技巧 對於任何想要增強同理心的人來說,實現「判斷/評判」到好奇的轉變,是至關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和朋友、同事還是完全陌生的人在一起,人們會習慣性地根據自己的經驗來」判斷「別人。
  • 提高孩子的情商,從控制情緒做起,從同理心開始
    當時我閱讀了不少相關的文章書籍,學到了運用同理心幫助孩子控制情緒、提高情商。也許我分享出來,可以幫助到有類似困惑的家長。為什麼同理心可以控制情緒、提高情商?西班牙權威神經心理學家Dr.Alvaro Bilbao在他的書中,談到了同理心對提高情商的作用。書中提到,孩子的大腦分為情感腦和理性腦,當孩子經歷一種非常強烈的情緒時,情感腦像一匹脫韁的野馬,幾乎不受理性腦的控制。但是在大腦的情感腦和理性腦之間有一塊被稱為「腦島」的橋梁。這塊區域能解讀肢體語言、識別情緒、體驗情緒、感受愛、厭惡、憎恨和悲傷。
  • 同理心被高估了嗎?
    我永遠不會忘記他在那一刻讓我體會到了被愛和被保護的感覺。那時候我們幾乎不認識對方,但他清楚地知道該說些什麼來平復我的情緒。在其他時候,史蒂文的同理心似乎是一種保護性的表象。通常,他很善於讀懂別人的心思,但是當別人看起來不舒服或者不想配合他做他想做的事情的時候,他就很難做到尊重這種想法。
  • 同理心被高估了嗎?
    我永遠不會忘記他在那一刻讓我體會到了被愛和被保護的感覺。那時候我們幾乎不認識對方,但他清楚地知道該說些什麼來平復我的情緒。在其他時候,史蒂文的同理心似乎是一種保護性的表象。通常,他很善於讀懂別人的心思,但是當別人看起來不舒服或者不想配合他做他想做的事情的時候,他就很難做到尊重這種想法。
  • 產品設計,從同理心開始
    在這裡,我們不僅將會了解同理心(移情)的含義,還將探討它如何幫助設計思考者創建可行的解決方案,以及缺乏同理心是如何導致產品失敗。同時我們也會了解到授權的概念,即每個人都可以掌握同理心並設計真正以人為本的解決方案。01 同理心(移情)究竟是什麼?
  • 缺乏同理心&他們的行為的例子
    為什麼有些人缺乏同理心? 不能表現出同理心通常與低情商有關。這意味著,如果你生活中的某個人似乎無法理解你的感受,那可能不是故意的。 情商低意味著一個人沒有足夠的資源去把握自己經歷範圍之外的情感。這就像一個非常小的孩子,他還沒有達到情感上的成熟。
  • 孩子沒有同理心,媽媽又氣又傷心:孩子的同理心到底該怎麼培養?
    什麼是同理心?父母們都很關心孩子同理心的培養,那麼,同理心到底是什麼呢?同理心,也叫共情(emphy),是「對其他個體的感受的理解」。為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很多媽媽都會用「你打我我會痛,我也打你一下,看你知不知道痛」的辦法來教育孩子。其實這種方法培養的不是同理心,是報復心和攻擊性。
  • 培養孩子同理心,鋪就健康幸福人生
    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和情商,對他們的健康成長舉足輕重。 培養同理心和情商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舉足輕重。從根本上講,同理心是指自己能夠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並了解他人的感情和感受。 心理學家對情商(EQ)的定義是能夠理解自己的感受和他人的感受,以及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和進行自我控制。和智商(IQ)相比,情商對實現人生成功更重要。 研究表明,同理心是一項重要的生活技能,對培養健康人際關係,成就事業和學習目標至關重要。同理心也會讓孩子明白欺凌危害,並主動拒絕參與欺凌。
  • 培養孩子的同理心是一項重要的生活技能
    培養同理心和情商(EQ),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舉足輕重! 從根本上講,「同理心」是指自己能夠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並了解他人的感情和感受。心理學家對「情商」的定義是,能夠理解自己的感受和他人的感受,以及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和進行自我控制。和智商(IQ)相比,情商對實現人生成功更重要。
  • 想要小孩有同理心 大人先同理他
    試問:您也是用這樣的方式在教導孩子同理心嗎?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成為一位替他人著想、體貼懂事、具有同理心的人,最好還要能同理大人的辛勞,不要凡事都以自我為中心。但是,同理心並非與生俱來,也不會自動發生,必須透過後天的模仿與學習才會發展;關鍵在於家長提供什麼樣的學習環境,以及選擇用什麼方式與孩子互動,畢竟「沒有被同理過的孩子,不可能會同理他人」。
  • 用戶體驗中的同情心與同理心
    但在實際工作中,很多人誤以為同情心就是同理心。你在工作中用到的是同情心還是同理心呢?這篇譯文的作者,Nielsen Norman Group的首席設計師Sarah Gibbons解釋了同情心和同理心的區別,並且分享了建立同理心的方法,希望能幫助你運用同理心進行設計。 大多數用戶體驗從業者在考慮用戶時使用同情心(sympathy)而不是同理心(empathy)。
  • 情商低對孩子影響很大,父母可轉化為「同理心」,讓孩子高情商
    但是情商低的孩子考慮問題往往沒有全面,想到什麼就說什麼的直性子會讓他們吃大虧,也會讓別人對他們心生反感。2情商低影響孩子人際交往情商低的孩子在人際交往當中容易沒有分寸,講話讓人感覺到不舒服。經過時間的累積,往往情商高的人成功概率更大,因為他們身邊有更多的貴人幫助。父母在了解情商對一個人的人生產生的重大影響之後,必須幫助孩子改善這種窘境。父母可以通過鍛鍊孩子的同理心從而達到其目的。同理心與同情心大有不同,同理心是在同情心的基礎上,為對方尋找真正有效的方法幫助對方。
  • 關於產品經理的同理心
    總的來說,梁寧老師的內容更側重於作為一個產品經理應該如何訓練同理心,這裡我們把同理心作為一個整體來理解一下,思考以下幾個問題:同理心是什麼?為什麼要有同理心?每個人都有同理心,但為什麼產品經理需要後天訓練極強的同理心同理心強一定是好事嗎非產品經理的普通人怎麼看待自己的同理心關於同理心是什麼,百度百科對此的定義是:同理心,即設身處地對他人的情緒和情感的認知性的覺知,把握與理解。
  • 「譯文」從移情(同理心)開始
    與傳統的市場調研不同,同理心研究關注的不是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客觀存在的實際情況(比如他們的體重或他們吃的食物量),而是他們的動機和想法(例如,為什麼他們喜歡坐在家裡看電視而不是出去慢跑)。它本質上是主觀的,因為在發現人們的意思而不是他們所說的話時,會有相當多的解釋。同理心
  • 「同理心培養」並非靠「教導」,以身作則及經驗引導是關鍵
    、自我這讓很多父母都很著急,這樣的孩子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往往會表現出自私冷漠的一面,甚至還會影響孩子情商的發展。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周周的兒子同理心是非常差的,他不會考慮媽媽的感受,他認為去遊樂園是非常開心的事情,但是他從不會想媽媽生病了身體是非常難受的。這樣的孩子如果再不教育他的同理心,長大之後很容易成為一個冷漠自私的人。
  • 「同理心培養」並非靠「教導」,以身作則及經驗引導是關鍵
    隨著現在人們物質水平的增高,很多孩子的童年都享有著極高的物質水平,但是人們越來越發現現在孩子的同理心極差,他們很少會考慮其他人的感受,做事時只顧著自己的想法,並且對待父母、家人、朋友,也非常不體貼,在生活中他們看起來非常任性、自我這讓很多父母都很著急,這樣的孩子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往往會表現出自私冷漠的一面,甚至還會影響孩子情商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