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韓系廠商出局 高階HDI國產替代進程加速

2020-12-13 證券時報

證券時報e公司訊,近期,韓系廠商LG和三星卻在近期先後宣布退出HDI市場。業內認為,這與國內HDI廠商的價格戰影響息息相關。隨著5G基站建設和5G手機換機潮加速,PCB產業迎來量價齊升,其中高密度多層板(HDI)在終端產品小型化需求中具有優勢,也極大地滿足了電子產品的更高性能需求。機構預測,以FPC作為主營業務、擁有SLP及高階HDI生產能力的廠商營收將迎來新增長。相關A股上市公司包括中京電子、傳藝科技、景旺電子。 (上證資訊)

相關焦點

  • 高階HDI格局變幻:兩大韓系廠商出局,國產替代進程加速
    集微網消息,隨著5G基站建設和換機潮加速,PCB產業迎來量價齊升,其中高密度多層板(HDI)在終端產品小型化需求中具有優勢,也極大地滿足了電子產品的更高性能需求。同時,當前智慧型手機、筆電、汽車電子等市場對HDI板需求較大,也加速了HDI板的需求增長。在HDI市場紅利初期,韓系廠商LG和三星卻在近期先後宣布退出HDI市場。
  • 高階HDI供應緊需求增 國產廠商加速布局
    隨著5G基站建設和換機潮加速,PCB產業迎來量價齊升,其中高密度多層板(HDI)在終端產品小型化需求中具有優勢,也顯著滿足了電子產品的更高性能需求。同時,當前智慧型手機、筆電、汽車電子等市場對HDI板需求較大,也加速了HDI板的需求增長。在HDI市場紅利初期,韓系廠商LG和三星卻在近期先後宣布退出HDI市場。
  • 高階HDI需求大增 國產廠商加速布局(附受益股)
    來源:金融界網站隨著5G基站建設和換機潮加速,PCB產業迎來量價齊升,其中高密度多層板(HDI)在終端產品小型化需求中具有優勢,也顯著滿足了電子產品的更高性能需求。同時,當前智慧型手機、筆電、汽車電子等市場對HDI板需求較大,也加速了HDI板的需求增長。 在HDI市場紅利初期,韓系廠商LG和三星卻在近期先後宣布退出HDI市場。在此境況下,與LG和三星相對的是,隨著5G手機主板升級需求,以及華為為代表的終端廠商對任意層HDI主板的需求帶動,國內HDI廠商加速布局,也加速了HDI國產替代的進程。
  • 從財報看模擬IC廠商的國產替代進程
    儘管國產替代的號角早已經在各行各業中吹響,但各個領域進度不一,其中國產模擬IC進展迅速。2019年,在中美貿易摩擦、全球半導體景氣度下降等因素的影響下,模擬IC巨頭德州儀器和亞德諾營收淨利均出現下滑,而在國產替代的加持下,國內模擬IC廠商卻迎來了業績的高速發展期。
  • 這個產業國產替代進程加速?
    這個產業國產替代進程加速? 作為人工智慧最前沿的領域之一,視覺類技術是人工智慧企業的布局重點,機器視覺代替人眼可以在識別、測量、定位和檢測等多種場景下實現多種功能。近年來,中國的電子製造廠商和代工廠商大量採購自動化、智能化設備取代人工,以應對中國勞動力成本的日益上升。疊加AI+5G等技術快速普及,機器視覺設備在這一過程中得到了快速應用。隨著「中國製造 2025」強國戰略的提出,我國機器視覺領域的規模將保持穩定快速增長。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全球機器視覺市場規模從2008年的25億美元增長至2017年的70億美元,年複合增速12.3%。
  • PC國產替代加速
    長久以來,雲計算技術更多是服務B端市場,不過對C端市場也在不斷滲透,除了我們已經非常熟悉的各種雲端硬碟之外,近年來雲端虛擬電腦的加速普及也引起了很多消費者的注意。長遠來看,這種PC雲化的趨勢,對PC市場的影響還將越來越大。其三,高解析度、高色域屏幕的加速普及。國產顯示面板行業崛起最直觀的結果,就是讓各種顯示器成本不斷降低,在PC行業內,這非常有利於高解析度、高色域屏幕加速普及。
  • 國產替代加速!電子產業的基石,被動元件景氣復甦!
    被動元件作為電子產業的基石,隨著疫情好轉以及5G、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全球被動元件景氣度有望提升,大陸廠商緊跟需求端,提升技術實力,在高端應用場景逐步提高競爭力,國產替代正在加速。日、韓、臺灣廠商規模領先,國內廠商加速追趕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廠商在被動元件領域地位較為領先,我國被動元件行業雖起步較晚,但近年來快速發展,已陸續湧現出多家優質廠商,在各自細分市場擠入全球前十。
  • PCB廠商斥百億元擴產,聚焦高階HDI和軟硬結合板
    為了迎接手機電池模塊對軟硬結合板的需求,國內印刷電路板廠商包括華通等也擬針對高階HDI、軟硬結合板等產品進行擴產。法人估華通去年第4季EPS達1.3元以上,去年EPS挑戰3.3元,可望創近十年新高。除了華通之外,全球PCB快捷打樣服務商「捷多邦」了解到,PCB廠商中軟板雙雄臺郡、臻鼎-KY今年也分別斥資近百億元擴產,燿華、健鼎也展開大規模投資計劃。其中,臻鼎長期發展規劃,今年將在淮安、秦皇島兩廠陸續擴產,先進生產製程將包含類載板與任意層HDI應用等;燿華持續以製程設備升級的方式來擴充產能,今年資本支出10-15億元左右。
  • 偏光片行業:國產液晶面板廠商成長 帶動上遊偏光片國產化加速
    報告要點:  國產液晶面板廠商成長,帶動上遊偏光片國產化加速  在電視尺寸變大趨勢帶動下,預計 2020 年,LCD 面板總的出貨面積將達 2.32 億平方米,2017 年至 2020 年 CARG 為 6.84%。LCD面板需求依然維持穩中有升。
  • 音圈馬達:下遊應用百花齊放 國產替代持續深化
    此外,隨著國產替代化趨勢愈演愈烈,國內音圈馬達廠商將深度受益,但高端領域仍待突破。 下遊應用百花齊放 如今,音圈馬達下遊各行業都蘊含著增長契機,為該產品營造出了順風的大環境。
  • 高階HDI技術領先,斬獲未來發展機遇
    公司在PCB行業已經有30多年的深厚積澱,是國內最早具備HDI生產工藝的企業,目前也是高階HDI領域的佼佼者。其產品品質極具競爭實力,是蘋果、博世、法雷奧等全球知名企業的長期供應商。我們預計公司2018-20年的EPS分別為0.46/0.57/0.63元,參考行業平均估值,給予公司2018年30倍PE,目標價13.8元,首次覆蓋給予「增持」評級。
  • 大陸首條高端COF線投產 上達電子李曉華:推進國產替代高端化進程
    國產半導體顯示面板產業鏈再迎重磅消息。9月11日,上達電子江蘇邳州COF項目正式開工投產,在經過兩年的等待後,中國大陸第一條高端COF基板生產線終於瓜熟蒂落。上達電子也躋身世界五大COF基板生產廠商之一,成為日韓臺企業以外唯一掌握該技術並成功投產的大陸廠商。
  • 韓系車在國內不受歡迎的原因終於找到了
    幾年的時間,韓系車在國內徹底被邊緣化。這中間的曲折,除了國產汽車的不斷發展和創新,再加上合資車中日系車和美系車(德系車當然還是重中之重)的全面「翻身」,韓系車的市場空間已經被擠壓到「變形」。而韓系車的底子差嗎?當然不差,韓系車的底子可以媲美日系車。而技術差嗎?
  • 國產替代大趨勢,數字戰鬥力讓中國企業保持站立
    華為海洋一方面要冷靜應對外部環境的微妙變化,另一方面要迅速作出決定:面對內外部的環境變化,國內IT系統廠商是最佳的選項。那麼誰是下一階段的合作方呢?數據安全和自主可控是最重要的選擇標準,堅信「數據就是公司核心資產」的華為海洋需要一家國內新的合作方完成所有IT系統的重構。那麼,接下來的問題是:國產廠商的技術能力、即戰力,扛得起這桿槍嗎?
  • 本土CRM突圍,圓夢國產替代觸手可及
    像CRM就是在當下受惠的一個雲服務賽道,在倍受到資本市場及社會的關注下,逐漸開展國產替代的道路。  然而發展多年的本土CRM,能否承擔起國產替代的重擔?這個話題引人深思。  總的來說,本土CRM的發展蒸蒸日上,國產替代也從一句口號變得能看見成功希望。
  • 三一重工:厚積薄發,工程機械龍頭全球化進程加速
    對於最核心的挖機細分市場,還有對裝載機的替代以及小微挖滲透率提升結構性增量,作為人力替代的平臺型工具,應用範圍廣,參考全球主要地區的挖機保有密度,國內每百萬人口挖機保有量密度跟發達國家還有比較大差距,行業天花板遠未到。價格戰進一步推動產業重構,龍頭市佔率有望持續提升,助力公司穿越周期發展。
  • 高階HDI產能緊俏 相關公司受關注
    據媒體報導,多家PCB廠商目前復工復產率60%-70%左右,第一季度的出貨量將受到波及。此外,高階HDI廠商方正科技母公司債務重組,其珠海PCB工廠能否如期投產的質疑也隨之而來。考慮高階HDI有更好毛利率和議價權,完成搶先客戶和產品卡位的公司望因此受益。(懷新資訊)來源: 證券時報網
  • 間甲酚國產替代加速,下遊薄荷醇盈利可觀
    報告摘要 間甲酚技術突破,國產化替代加速。2016年海華科技技術突破,掌握間甲酚大規模生產工藝,標誌著國內間甲酚正式打破由國外壟斷的局面,目前海華科技間甲酚產能8000噸,國內佔比60%,隨著負荷提升,間甲酚國產化進程加速,2019年1-11月國內淨進口量1919噸,同比下降69%。 反傾銷有望提振間甲酚價格。
  • 電子2020:國產替代正在進行時
    2020年聚焦大空間和高增速細分子行業:半導體在國家意志驅動下,國產替代趨勢有望持續;5G換機潮有望驅動創新的零組件環節業績趨好;安卓TWS耳機滲透率提升,有望成為智能機之後的消費電子新熱點;5G基站側對於高頻高速PCB需求將在2020年加速。◆半導體:國產替代加速進行,設計百花齊放、製造和封測行業集中度上升。
  • 晶片板塊業績「蛟龍出海」 國產替代加速潛力可期
    【晶片板塊業績「蛟龍出海」國產替代加速潛力可期】受益於國產替代和5G時代即將來臨等利好因素,今年以來,國內晶片企業股價普遍實現上漲,且多家A股晶片上市公司及投資者已經從國產替代中獲益。2019年上半年,有25家相關企業飄紅,實現盈利,其中淨利潤過億元的有8家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