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乙醯肝素蛋白聚糖的功能機制及靶向性藥物研究

2020-12-23 上海交通大學新聞網

主講人簡介:

丁侃,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2007年獲得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擇優資助,2011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主要從事中藥中多糖的結構與功能,構效關係,多糖的靶向性及其作用機理,細胞膜蛋白聚糖及其相關酶的功能機制以及糖類創新藥物研究;涉及方向有抗腫瘤,早老痴呆,免疫調節,以及針對腸道菌群相關疾病預防等。研究工作闡明了30多種多糖新結構和9種靶向性中藥多糖抗腫瘤作用的新機制;首次揭示了多糖的吸收機制和蛋白聚糖與miRNA相互調控網絡研究的新方向;發現了中藥多糖抑制腫瘤生長的15個潛在新靶點。在國際上第一個發現同時靶向BMP2及其受體的中藥天麻多糖抗肝癌候選藥,及同時靶向Galectin-3/EGFR/BMPR/Integrin多靶點抗胰腺癌三七花多糖2個候選創新藥物。創建中藥多糖特色組分庫,研究成果為多糖功能機制及其藥物研究提供了示範性模式。在多糖吸收機制和多糖靶向性研究上處於國際領先水平。丁教授在Journal of Cell Biology、Oncogene、Carbohydrate Polymers等國內外雜誌上發表論文138篇,成果已申請或獲得國家國際專利共51項、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二等獎、上海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和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相關焦點

  • B肝HBV進入細胞機制和硫酸肝素蛋白多糖
    科學家必須弄清楚B肝病毒(HBV)進入細胞的機制,才能夠基於這項靶點開發HBV進入抑制劑。將根據B肝病毒顆粒是附著於細胞表面和硫酸肝素蛋白多糖的低親和力結合,詳細介紹B肝病毒進入機制。B肝顆粒附著細胞表面,詳解硫酸肝素蛋白多糖,低親和力結合硫酸乙醯肝素蛋白多糖(HSPGs)是一種糖蛋白,含有1條或多條硫酸乙醯肝素鏈,存在於幾乎所有細胞的細胞表面和細胞外基質中。熱休克蛋白具有重要生理功能,並與許多病毒(包括單純皰疹病毒、人乳頭瘤病毒和登革熱病毒等)粘附到細胞中有關。
  • 我科學家揭示蘭州熊蜂肽聚糖識別蛋白的結構與功能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蜂種質資源與育種團隊揭示了蘭州熊蜂肽聚糖識別蛋白的結構與功能。該研究豐富了傳粉蜂類先天免疫系統中模式識別受體的認知,為我國本土熊蜂資源保護和利用奠定了基礎。蘭州熊蜂是蜜蜂所篩選出的本土良種熊蜂,人工繁育性狀較好,傳粉性能優良,是目前研究所本土熊蜂馴化工作的重點研究對象。病蟲害威脅和營養缺失是影響熊蜂人工繁育的重要因素。肽聚糖識別蛋白是熊蜂參與抗菌免疫和腸道菌群調節的關鍵模式識別受體,在熊蜂抵抗病蟲害及維持腸道健康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 乳鐵蛋白或在病毒感染人體時發揮作用—新聞—科學網
    乳鐵蛋白是轉鐵蛋白家族中的一種鐵結合糖蛋白,存在於免疫細胞中,具有免疫調節、抗菌、抗病毒、促進鐵吸收等功能。
  • 4月2日世界自閉症日 | 蛋白組學為攻克自閉症帶來什麼?
    因此,這項研究也提供了第一個磷酸化組學證據,表明性別偏向的磷酸化修飾可能與自閉症的性別二態性有關,提出了創造新治療策略的有希望的可能性。自閉症的磷酸化組學分析硫酸乙醯肝素聚糖(heparan sulfate,HS)富集在神經突觸中,HS缺失會引發自閉症的表型。
  • B肝抗病毒藥物研究方向,替諾福韋酯耐藥發生率低,靶向性高
    B肝抗病毒藥物研究方向,替諾福韋酯耐藥發生率低,靶向性高 免疫耐受狀態下,B肝病毒依然持續大量複製,B肝病毒複製水平高,也可能產生病毒變異
  • 海普瑞依諾肝素鈉製劑在義大利獲準抗新冠肺炎臨床試驗
    2020年4月14日,《義大利共和國報》的報導顯示,AIFA(義大利藥品監管局)批准繼續研究肝素,並將在義大利的14個中心對300多名中度或重度患者進行測試,試驗將針對不同劑量的抗凝劑評估其在改善疾病進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英國科學家生物合成特定蛋白聚糖,解鎖生發奧秘
    人體生物合成特定蛋白聚糖濃度的降低導致脫髮,這一論斷34年以來備受矚目。從1987年簡·瓦德斯坦教授(Professor Dr. Jan Wadstein)和厄林·託姆博士(Dr.2019年6月,在由3000名皮膚科醫生出席的發布會上,俄羅斯頭髮研究協會授予Nourkrin年度創新獎,該產品當年在俄羅斯正式上市。
  • 研究發現可用於治療一種高度惡性肺腺癌亞型的蛋白靶點及候選藥物
    以EGFR抑制劑為代表的靶向治療及以PD1/PDL1靶向性抗體為代表的免疫治療極大地改善了肺腺癌病人的生存預後。然而,肺腺癌中惡性程度最高、以細胞快速增殖為主要特徵的PP(Proximal-Proliferative)分子亞型肺腺癌既無法使用靶向治療,也無法使用免疫治療,仍然主要使用療效有限且副作用大的化療。因此,尋找PP亞型肺腺癌的治療新靶點,開發特異性的靶向治療藥物具有重要臨床價值。
  • 新研究:構建出細胞糖文庫GAGOme 有助於深入探究糖胺聚糖
    被稱作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 GAG)的糖結構存在於人體的幾乎所有組織中,並且在很多疾病中發揮著重要的功能。鑑於缺乏理解這些糖結構的工具,人們對它們的理解是有限的。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這樣的一種工具:細胞糖文庫(cellular library of sugars)。
  • 外泌體磷脂醯肌醇蛋白聚糖-1抗原對胰腺癌的診斷價值研究
    研究顯示檢測外周血中的磷脂醯肌醇蛋白聚糖-1(GPC-1)抗原陽性外泌體可用於臨床早期發現及診斷胰腺癌(PDAC),GPC-1抗原陽性外泌體包含有Kras突變基因編碼的RNA片段,原癌基因Kras突變是PDAC
  • 我學者解析致病菌胞壁酸翻轉酶功能機制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和生命科學學院陳宇星教授、周叢照教授和孫林峰教授課題組合作,闡明了金黃色葡萄球菌胞壁酸翻轉酶轉運胞壁酸的機制和翻轉酶特異性抑制劑的抑制機制。該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在微生物領域專業雜誌《分子生物技術》上。
  • 糖苷水解酶底物特異性機制研究獲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微生物資源團隊致力於嗜熱微生物降解木質纖維素的機制研究,近期與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教授Robert Kelly合作,闡明了極端嗜熱微生物Caldicellulosiruptor阿拉伯呋喃的酶解機制及其與木聚糖酶協同降解效應,對於木質纖維素的生物降解有重要意義,研究成果發表在Applie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AEM)上。
  • 中美英科學家攜手多糖研究「2010年中-美-英糖生物學研討會」在...
    核酸、蛋白、糖是生物體內的「三駕馬車」。繼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之後,糖生物組學又成為國際生物學領域激發新一輪「生命革命」的熱點,吸引了世界各國科學家的目光。然而,無論是快速有效地進行糖的分離純化和結構確定還是糖鏈的合成依然是擺在科學家面前的「世界級」難題。10月14日,中美英多糖研究領域的科學家齊集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參加「2010年中-美-英糖生物學研討會」。
  • ISDIN怡思丁蛋白聚糖安瓶 比大豆蛋白珍貴數倍的精華
    以蛋白聚糖安瓶為例,便是一瓶深受用戶喜愛及認可的肌膚抗衰老精華。和市面上普通的安瓶不一樣,ISDIN怡思丁的安瓶是一款真正含有蛋白聚糖的安瓶。據悉,蛋白聚糖是人體含有的特殊糖蛋白,是一種胺基酸鏈,可用於保證皮膚水分充足和膠原蛋白形成,同時起到增強膠原纖維彈性的作用。蛋白聚糖可以對抗皺紋,延緩肌膚衰老,增加膠原蛋白,從而讓皮膚充滿彈性。
  • Cell Rep:支鏈胺基酸的代謝重編程作用或能促進肺癌藥物耐受性的發生
    2019年7月16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些年來,儘管分子靶向性療法在治療疾病上取得了顯著的成功,但藥物耐受性的迅速增加成為了目前科學家們開發肺癌有效療法的主要障礙;那麼肺癌細胞到底是如何適應靶向性療法的呢?這種適應性行為背後的分子機制又是什麼呢?這種適應性的反應是否能被癌細胞記憶下來呢?
  • Cell|腫瘤免疫治療突破:共價蛋白藥物+有效性研究平臺
    共價蛋白藥物可以克服小分子共價藥物的一些局限性,如增強靶點特異性以及減小腎小球濾過率而延長體內半衰期【3】。另外,相比非共價蛋白藥物,比如重組的人源Fc融合蛋白和抗體藥物,共價蛋白藥物具有毒性低,分子量小,生產成本低等優勢【4】。然而,天然蛋白質-蛋白質配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基本是非共價結合,共價蛋白質藥物的臨床應用還是空白。所以,研發共價蛋白質藥物的技術及平臺具有重大的臨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