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河?康橋 —— 2017劍橋徐志摩詩歌藝術節成功舉辦

2020-12-16 中華網新聞

7月29日至30日,第三屆劍橋徐志摩詩歌藝術節在英國劍橋大學國王學院成功舉辦。來自世界各地近200名詩人、文學家、書畫家、文學家、藝術家及學者齊聚一堂,在劍橋舉辦學術交流、詩歌詠頌、書法、繪畫及陶瓷作品展。

29日晚間的「徐志摩詩歌藝術之夜」上,詩歌藝術節組委會頒布了徐志摩銀柳葉獎,其中中國彝族詩人吉狄馬榮獲「銀柳葉詩歌終身成就獎」,該獎項也曾授予中國詩人北島與舒婷。此外,英國著名詩人李道(Richard Berengarten)獲「銀柳葉詩歌獎「;英國藝術家薩拉·巴特菲爾(Sarah Butterfield)、中國藝術家姜寶林、劉正興獲「銀柳葉藝術獎」。

  參與節日的詩人們聚於康河畔誦詩交流,舉辦讀詩會

本屆詩歌藝術節主題為「康河·康橋」,因此詩人和藝術家的作品都與「河與橋」有關,既有現實中的河與橋,也有被比喻為起到紐帶與溝通作用的河與橋。參與嘉賓在中國詩人徐志摩寫下著名詩篇《再別康橋》的康河畔讀詩交流,並就各自熟悉的中西方文化藝術領域內容進行了學術研討。此本次詩歌藝術節開展了多元的文化交流活動,包括多場詩歌與藝術論壇、展覽、讀詩會、音樂表演、茶道賞析等。節日期間,共有四個藝術展在劍橋大學國王學院舉辦,包括:由中國國家藝術基金支持的「中英當代陶瓷繪畫藝術展」、以青藏高原風物人情為創作題材的劉正興個人油畫展「天路」、劍橋大學國王學院歷史檔案展「國王學院景觀的歷史變遷」、2017主題聯展「康河·康橋」。此外,代表當今英國乃至全球合唱最高水準的「劍橋大學國王學院青少年合唱團」(King’s College Choir)也於詩歌藝術節期間推出了中文歌曲《茉莉花》。

中國著名彝族詩人吉狄馬加獲 「銀柳葉詩歌終身成就獎」,詩歌藝術節主席艾倫·麥克法蘭教授為其頒獎。本圖片來自新華社(唐朝攝)

獲獎中國詩人吉狄馬加表示,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為他們的校友、中國詩人徐志摩在院中立下詩碑,並連續多年支持舉辦這一以徐志摩名字命名的詩歌藝術節,體現了中英文化交流不斷加強的現象,體現了他們希望加強與東方國家文化交流的意願,有助於加強中英詩人之間的深度對話和理解。今年恰逢中國新詩誕生100周年,也是徐志摩先生誕辰120周年,因此此次藝術節的舉辦也具有特別的紀念意義。他表示,詩歌不負無數美好善良心靈的眾望,有助於不同語言、宗教、國度的人們進行心靈的交流,實現精神的共鳴。

相關焦點

  • 商務印書館與劍橋康河出版社共建國際編輯部
    在劍橋訪問期間,於殿利出席了商務印書館與劍橋康河出版社共建國際編輯部的揭牌儀式,並向劍橋大學圖書館和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圖書館贈送了最新出版的《徐志摩全集》,還會見了多位學者、文學家與翻譯家。劍橋康河出版社坐落於英國劍橋市,由劍橋大學社會人類學教授、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艾倫·麥克法蘭參與創立,致力於促進歷史學、人類學、宗教學、藝術學、詩歌、博物館與文化遺產類圖書的出版與交流,也致力於中英兩國跨文化交流項目的發展。
  • 北極星文學/楊克/詩歌故事:《又見康橋》小記
    詩歌故事:《又見康橋》小記楊克 2015年,詩人舒婷應邀參加劍橋徐志摩詩歌藝術節。 2017年吉狄馬加、楊克7月末8月初參加第3屆徐志摩詩歌藝術節,楊克得詩。 2018年2月楊克作於美國俄勒崗。同年8月第4屆劍橋徐志摩詩歌藝術節頒給楊克劍橋徐志摩詩歌獎。2019年第5屆徐志摩詩歌藝術節,劍橋大學教授詩人Richard Bruns(李道)朗讀了楊克《熱帶雨林》英譯。
  • 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合唱團推出音樂專輯《再別康橋》 首次面向全球...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26日訊 1月26日,中國春節前夕,劍橋大學國王學院青少年合唱團發布了最新音樂專輯《再別康橋》。專輯收錄了19首曲目,其中包括兩首中文歌曲,分別是《再別康橋》及《茉莉花》。這是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合唱團成立500年以來,首次面向全球發布中文曲目。
  • 再別康橋80年 劍橋大學為徐志摩樹碑(圖)
    在《再別康橋》誕生80周年之際,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在劍河畔為徐志摩立下了大理石詩碑。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再別康橋》中這兩句著名的詩句,鐫刻在這塊白色大理石碑上。徐志摩詩碑於7月8日樹立,據國王學院發布的相關消息,這塊白色大理石的質地與北京紫禁城內大理石完全一樣,放在這裡寓意為連接中國和劍橋的紐帶。
  • 《再別康橋》是不是徐志摩寫給林徽因的詩?
    徐志摩與妻子張幼儀《再別康橋》是近代詩人徐志摩的詩,是一首寫景的抒情詩,其抒發的情感有三:留戀之情,惜別之情和理想幻滅後的感傷之情。1920年秋季,徐志摩到了英國。本來是準備去那裡拜劍橋大學的羅素為師。但他到了英國才知道羅素已不在英國,而到中國講學去了。而且,羅素反對第一次世界大戰而被劍橋大學除名。後來,徐志摩經英國作家狄更生介紹,才得以進入劍橋大學讀書。
  • 遊劍橋 徜徉的在康河的柔波中
    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像一曲優雅動聽的輕音樂,不知讓多少人心神蕩漾在迷人的康河邊和美麗的康橋上。那化不開的濃情成了中國現代詩中不可多得而又深入人心的佳句。劍橋也由此變成了很多人心中一個美麗的夢想地,從學生時代開始,我便沉浸於這優美的詩句,馳騁在詩中美麗的景色。
  • 國王學院與徐志摩的康橋生活,好愜意!
    顯然,徐志摩「再別康橋」時,正是最美的夏天。君不見那些詩句裡的風物,要多美,有多美:「那河畔的金柳 /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裡/我甘心做一條水草!」此景只應康橋有,人間哪得幾回聞。
  • 由《再別康橋》說起徐志摩對英國劍橋的情愫
    在北方上大學時期,正直軍閥混戰,目睹屠殺無辜慘象的徐志摩,開始厭惡社會,於是決定到美國留學。1918-1920年,在美國學習生活了近兩年的徐志摩,對美國資產階級的瘋狂、貪婪、講求物質利慾感到厭倦。同時受到英國哲學家羅素的吸引,決心去英國。1921年徐志摩進入了康橋大學(現劍橋大學)皇家學院。
  • 康橋是徐志摩最美的夢——評《再別康橋》
    創作背景:康橋是徐志摩一生的轉折點,是他夢的開始,他曾經說過:「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康橋應該是詩人精神的園地,是詩人的繆斯。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裡,我甘心做一條水草!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節選——《再別康橋》詩情:詩歌寫作詩人再一次回到康橋,回歸故地,一草一木,思緒萬千,喚起詩人無限的遐想。詩人以無限的眷念描繪了劍橋的風景,康橋在詩人心中是神聖和充滿靈性的。
  • 徐志摩《再別康橋》:動人的靜美與無言的哀愁
    有人說,詩歌是對人類記憶的表達,它是一種流連光景的慨嘆和懷念。就好比在《再別康橋》中,離別之時,志摩知道,此時他要告別的康橋是他一生中最沉重,最久遠的記憶。他輕輕的離開,不忍打攪,不敢佔有,不帶走一片雲彩,也不想帶走他的記憶,他的夢,甚至他自己。
  • 法治文苑 ▏徐志摩詩歌:再別康橋;語錄箴言
    法治文苑 ▏徐志摩詩歌:再別康橋;語錄箴言 2020-09-26 20: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徐志摩詩歌《再別康橋》賞析
    圖片來源網絡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裡,圖片來源網絡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康橋的每一處,自從離開後,在夢中詩人又悄悄的回來,回到康橋的河畔。三毛說「我愛你,卑微到塵土裡。」徐志摩說:」在康河的柔波裡,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 評讀徐志摩詩歌《再別康橋》
    在接下來的兩節詩裡,詩人選取了金柳,青荇和潭水三個意象來渲染和表現對康橋的眷戀。在這裡,金柳、青荇、康河的含義,從第一層上看,是寫景,從第二層上看,是暗喻,應該理解為通常所說的「話中有話」,否則就無法深入理解全詩。拿兩個意象對舉而暗示一種更深的感情世界,在他的詩中不乏其例。「金柳」、「青荇」這兩節詩,既是寫景抒情,又暗示了對舊情的懷念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徐志摩帶不走康橋的那片雲彩,原因是這樣的
    徐志摩一段纏綿悱惻又糾纏未清的情,當時顛覆了多少人的心,至今又有多少人為之津津樂道?徐志摩一首《再別康橋》輕音迴響,多年來又撩動了多少少男少女的心?只因情已現,但詩中所蘊含的愛意難分。《再別康橋》至今傳唱在年輕人的心中,但其中情感隱隱約約似乎已摸著但又難明了,恰若詩句所述一般「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雖經多少人的精心解讀,讓人回味無窮,依然還是意猶未盡。窮究細想,雲彩一別,仍值得推敲玩味。故而從「雲彩」一究徐志摩的康橋美夢,一窺其蘊含詩中的美好情感。「我輕輕地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 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許多人都朗誦不出詩人的感情!
    徐志摩出身於富商之家,1915年先後求學京津,在老師梁啓超的引薦下,1918年留學美國,他嚮往的浸淫著的是西方的民主自由博愛的理想與文化。這期間,她與結髮妻子張幼儀離婚,並且還登報廣告。他獲美國大學文學碩士學位。他為了追隨羅素又趕到英國,在劍橋大學當旁聽生。
  • 再別康橋/陸小鹿
    從劍橋的其中一所學院Clare College的後門走出來,步行一分鐘,一座彎彎的拱橋現入眼帘。橋邊垂柳依依,波光粼粼的河水上,漂浮著幾隻小船,船上的年輕學生們正在用力地撐著竹篙。這條河便是美麗的康河。  烈日下的康橋再喧鬧,我看到的只有安靜與空曠。
  • 劍橋:這裡有頂級學府,還有迷人康河上,秀麗嘆息橋
    這首詩就和這次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地方劍橋有著很大的關係。劍橋的名氣就更大了,世界聞名的大學城呀。這裡給各行各業都培養出了非常優秀的人才,比如牛頓。小編一直以來對劍橋都是很好奇的,今天就帶著大家欣賞一下劍橋的風景。劍橋,也稱為康橋,位於倫敦以北,地處平原地帶。康河從城市西門經市區流向東北,注入烏斯河。
  • 歐洲劍橋之行,感受《再別康橋》的故夢,去歐洲不能不去劍橋
    文/不二姑娘提到劍橋,相信大家的腦海中就會浮現出徐志摩所作的那首詩《再別康橋》,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那兩句:「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這首詩抒發的是徐志摩對康橋的留戀之情,我們也可以感受到他深深的不舍。
  • 中英將出版《絲綢之路名家精選文庫·詩歌卷》英文版
    據新華社英國劍橋電  (記者梁希之、張代蕾)在第四屆劍橋徐志摩詩歌藝術節期間,中國商務印書館和英國劍橋康河出版社籤署協議,將共同出版《絲綢之路名家精選文庫·詩歌卷》英文版。
  • 徐志摩《再別康橋》,與女人糾纏的一生,到頭來都是一場夢
    提起徐志摩,就會想起《再別康橋》;提起《再別康橋》也會想起徐志摩。相比起徐志摩寫的其他詩,這首可以算是他的代表作了。徐志摩,可能與《再別康橋》一起想起的不是他的作品或者成就,而是他的感情故事了。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他曾經在英國劍橋留學,《再別康橋》就是他去劍橋時寫下的。徐志摩是經商世家,又是長孫獨子,生活當然是十分愜意的,典型的「富二代」。在十五六歲時就開始發表作品了。他的讀書史十分豐富,從私塾到了杭州一中,接著去了上海求學,並且與第一任妻子結婚。接著又去了北大,後返回上海前往美國,在美國的幾所高校幾經輾轉後,來到了英國倫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