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常說「書到用時方恨少」,後面一句更扎心,卻少有人知

2020-12-17 諸葛品歷史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歷史長河之中,古人用卓絕智慧和勤勞付出,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奇蹟,同時也留下許多至今依舊值得學習的名言警句。比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勸說世人要珍惜時間,不要蹉跎歲月,充分利用好每一分鐘,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時間要比黃金更珍貴,黃金可以失而復得,時間卻一去不復返。

《樂府詩集·長歌行》裡有這麼一句名言:「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短短十個字,蘊含了振聾發聵的哲理,提醒人們在年輕的時候努力奮鬥,切勿虛度光陰,只有這樣才能夠充實自己,得到精神和物質的滿足。如果年輕時不拼搏,等到年紀大了,唯有悲傷和懊悔相伴,痛恨自己當初的行為,流下悔恨的淚水。

人生短短幾十載,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也許每個人都曾犯過錯,畢竟「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但是,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能忘記讀書學習,保持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才能跟得上時代發展,不被社會淘汰。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雖然聽起來有些誇張,其實非常有道理,當世人感覺自身知識儲備欠缺時,經常發出「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嘆,後面還有一句更扎心的話,卻少有人知。

南宋著名詩人陸遊,一生寫下近萬首作品,其中不少被選入教材,鮮為人知的是,陸遊還曾寫過一副對聯,即「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先看一下上聯「書到用時方恨少」,簡單易懂引人深思,無論工作也還是求學,若想比別人更勝一籌,必須積累更多知識,哪怕暫時用不到,平時也要養成勤學好問的良好習慣。

以前上學時,老師每天都督促我們多讀書,不要總是想著走捷徑,幾乎所有事情都沒有捷徑,真正的捷徑就是努力。平時對老師的話不以為然,考試時才後悔不已,凝視著熟悉而又陌生的題目,不知如何下筆。步入社會工作以後,「書到用時方恨少」的問題越來越突出,看著同事升職加薪,自己卻原地踏步,除了自怨自艾,沒有更好的辦法。

「書到用時方恨少」中的「書」,從狹義上來說,可以理解為書本,但從廣義上來說,凡是能學到知識的人和事,都可以稱之為「書」。哪怕每天進步一點,隨著時間推移,知識儲備就會大大增加,應該持有「學無止境」的心態,方能避免「書到用時方恨少」的無奈。

再看「事非經過不知難」,既現實又扎心,很多事情若非親身經歷,很難明白究竟有多麼困難。以前看過這麼一個視頻,一個小女孩因為弄丟了五塊錢,被媽媽哭著打了幾下,網友紛紛指著媽媽的做法。後來才知道,原來他們一個月只有一千多收入,而且爺爺奶奶身體不好,對於普通人來說,五塊錢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在小女孩家裡,五塊錢也許是一天的飯錢,他們生活的艱辛程度,一般人理解不了。

朋友失戀的時候,我們經常用「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單戀一枝花」勸慰,出發點是好的,想勸說朋友不要因失戀而悲傷。大道理都懂,卻未必能夠真正感同身受,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能明白這種滋味。所以,對於沒有經歷過的事情,切勿斷然下結論,謹記「事非經過不知難」這句名言,於人於己都有好處。

相關焦點

  • 都說「書到用時方恨少」,卻不知它還有下一句話,堪稱經典
    有句很經典的俗話:「書到用時方恨少」。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機會擺在面前,無奈自己的平時讀書少,知識積累不夠,白白錯失了它。這句話還有下一句,在意義上更上一層樓。「書到用時方恨少」,下一句是什麼呢?從這裡我們又可以領悟到哪些東西呢?下面小編來為您揭秘!  古語「書到用時方恨少」出自明朝《增廣賢文》之勸學篇。它的意思是說,等到需要的知識時候,才發現自己懂得的太少了,後悔沒有好好讀書。
  • 莊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後面一句才是精華,卻少有人知
    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他老人家就曾說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如此才稱得上智者,打腫臉充胖子遲早會露餡,後悔都來不及。在學習古代經典文化時,一定要儘可能領悟其中道理,切勿斷章取義,否則容易曲解或誤解古人所要表達的真正意思。戰國時期哲學家莊子,他在道家學派的影響力和地位,僅次於道家學說創始人老子。
  • 都說「書到用時方恨少」,下一句你知道是什麼嗎?7個字很現實
    「書到用時方恨少」包含怎樣的哲理?雖然這是一句古話,但是到了今天,「書到用時」還是很有它的受用之處的。雖然如今的人們早就有了「百度一下」這種便利的工具,而無論是什麼書——課本、百科全書、雜書,所有的紙媒貌似都已經沒有了競爭力。但是「書到用時」中的「書」也可以被理解為「知識」。
  • 錢到用時方恨少 年底是滿地黃金
    來源:封萬裡今天市場繼續震蕩,8月以來,行情震蕩了4個月,而4個月過後,有朋友就開始感慨「錢到用時方恨少」。而同時又有朋友抱怨「造化弄人,時運不濟」。實際這就是最近幾個月投資者兩種不同境遇的寫照。我覺得這裡面的原因,非常值得一說,都是直接導致大賠大賺。一, 抓龍頭可以接力那位感慨錢到用時方恨少的朋友,是因為他一直在發現龍頭股,捕捉龍頭股。我8月份的時候就和他交流過。那時候是正好是市場在炒低價創業板。他當時對低價創業板並不感冒,反而是疑惑。
  • 常說:無利不起早,精華在下一句,但少有人知
    常說:無利不起早,精華在下一句,但少有人知一個公司想要運轉的好,那麼一定要有良好的機制,特別是在激勵員工方面要讓員工真真切切的看到利益,若是一味的想要用感情留人,用感情讓員工做事,那並非長久之計,因為這個世界上只有利益對人的吸引是永恆的
  • 書到用時方恨少,古人關於讀書的經典對聯,發人深省,流傳千古
    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很多人讀書,是為了把書當成敲門磚,當成獲取金錢美人的無奈舉動。但是依然有很多人,讀書只是為了讀書,並不是為了富貴。有滿屋書香為伴,有大好風光詠歌,人生又有何苦?第三首:書似青山常亂疊;燈如紅豆最相思。
  • 名聯掌故:「書到用時方恨少」這樣的大白話,下聯該對什麼?
    (私塾讀書圖)有些對聯,明顯的就是大白話,比如上聯:黑髮不知勤學早;下聯:白頭方悔讀書遲。語義十分明顯,就是勸人趁青春年少要勤奮學習,不能等到年老體衰頭髮白的時候才去後悔。下聯的「六經」,則是指儒家的六種經典,分別是《詩》、《書》、《禮》、《易》、《春秋》。這兩個知識點外的其他字眼,都是平常的大白話。因此,這樣的對聯才為人喜愛。
  • 6種不起眼的Excel求和技巧,書到用時方恨少!
    是套用函數還是用快捷鍵呢?不知道你會在Excel裡面用幾種求和方法!不會也不用擔心!小編為大家為大家介紹幾種在Excel裡面不起眼的Excel求和技巧,真的是書到用時方恨少,當你用的時候才知道自己什麼都不會!那麼話不多說直接切入正題!
  • 書到用時方恨少,別在關鍵時刻才後悔當初語文課在睡覺
    看到一群小學生們在知名學者張大春的循循善誘下,寫出了一首像模像樣的七律古詩,網友們感慨,「如果你不想用『啊啊啊啊啊』來表達心情,就快點看看《同一堂課》」。為什麼要學好語文?在網絡文化盛行的當下,每當有像《同一堂課》這樣的文化類綜藝播出後,都會引發類似的討論——從《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的提筆忘字,到《見字如面》的寫信障礙,都讓人們意識到國文教育的缺失。
  • 書到用時方恨少,本該努力奮鬥的年紀,我選擇了安逸,現在後悔了
    寫的都是大白話,流水帳,沒有一點文採,對自己內心的感受也無法用一些漂亮的話題表達出來。真是應了那句話,書到用時方恨少,現在想想以前怎麼不多讀點書呢?以至於到現在,我都沒做過什麼高薪的工作。沒能力,沒有一技之長。所以我在應該奮鬥的時候,我選擇了安逸,我現在後悔了!
  • 書到用時方恨少?父母給寶寶起名字,耗盡畢生絕學,怎麼辦?
    著有《周易零基礎入門教程 》、《周易命理人生探秘》等書。擁有近二十年的易學實戰經驗,在八字預測、男女合婚、起名改名、剖腹產擇日、梅花易數、算卦解夢等易學領域有獨到的見解和頗深的造詣。「給孩子取名才知『書到用時方恨少』!」又一次的感受到:學無止境,學海無涯。可見,學到老活到老,不是一句空話,而是身體力行的實踐。
  • 高效閱讀法,8步驟拆書學習法告訴你「書到用時方恨少」這種毒雞湯,不要再信了!
    現時流傳的一句話是「人生三大遺憾:書到用時方恨少,人到重慶嫌婚早,生病就嫌報銷少」,這些都是我們可以關注並且能夠解決的問題。但是這三大問題是真的嗎?首先大家可以試著想一下「書到用時方恨少」這句話成不成立?有沒有同學嫌自己書讀多了的,有沒有?看來你們都嫌自己書讀的少,是不是?我懂你們,你們都很謙虛。
  • 常說:三思而後行,其實下句才是精華,但是少有人知
    常說:三思而後行,其實下句才是精華,但是少有人知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是最先開創私人講學的人,倡導仁義禮智信。據說,孔子曾經問學於老子,他座下有三千弟子,其中最有盛名的有七十二人。
  •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後面一句更經典,卻少有人知!
    很明顯的以貌取人,古人認為相由心生,不管是在現在也好,還是在古代也好,大家分辨一個人的善惡大都是通過「面相」來做出判斷的。你知道後半句是什麼嗎? 一些影視劇導演在挑選這類角色的演員時,也會找那些兩腮無肉,顴骨高,鷹鉤鼻等演員來擔任壞人的角色。因此古人會覺得告誡後人儘量少與之來往。不過話說回來,當今的審美與過去千差萬別。 這句話放在現在已經不適用了。因為現在很多人為了能夠擁有一張小臉,不是拼命減肥就是整容,使自己的臉變得很瘦,從而感覺更好看,更有魅力。
  • 常說: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其實下句話才是精華,但少有人知
    常說: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其實下句話才是精華,但少有人知想必我們從小到大也受到了不少儒家教育的薰陶,孔老先生說的話也是我們時常所要學習和背誦的這是孔老先生的一句名言,也是我們在生活中總會聽到的一句話。現在的意思大概指的是這個世界上只有女人和小人是最難伺候的,這句話也明顯的體現出了對女性的歧視,其實這句話的原意其實並不是這樣!中國的漢字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很多字或者是詞的用法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 俗語:常病無孝子,下一句一直少有人知,看完卻讓人醍醐灌頂
    俗語:常病無孝子,下一句一直少有人知,看完卻讓人醍醐灌頂其實現在我們的生活每天都在進步,而為了社會的發展,我們也需要不斷的進步。所以在現在這個社會中,我們要不斷拋棄一切舊的觀念,去接受一些新的觀念。從古時候到現在也是流傳下來了很多的俗語。而這一些俗語都是很多的勞動人民根據生活的經驗一點點積累出來的。所以在當時的時候對於他們也是很有價值的。可能有很多的俗語放在現在並不合適。但是有一些俗語中還是比較有道理的。孝順父母是中國的傳統美德。但是有時候孝順的時間久了。很多的人就會慢慢的冷淡。
  • 世人只知關羽的赤兔馬,張飛的坐騎卻少有人知,那才是天下第一馬
    世人只知關羽赤兔馬,鮮有人知張飛坐騎,那是天下第一馬,有必要提一下動蕩的三國時期,在動蕩的時代,有一批優秀的將領願意在戰場上揮灑熱血,今天提到他們,不僅要表揚他們的偉大成就,還要表揚一起戰鬥過的馬,世人只知關羽的赤兔馬,張飛的坐騎卻少有人知,那才是天下第一馬。
  • 人們常說:欲速則不達,其實下句話才是精華,但少有人知
    文|安聯人們常說:欲速則不達,其實下句話才是精華,但卻少有人知時間一直在不停的前行,時光荏苒許多年過去,社會發生了改天換地的變化 。而且如果你在學習的時候,學得不夠全面,看完上半句就覺得學到東西了然後忽略掉後面的句子,這種囫圇吞棗還不吃完的學習方式是最有害的。我就舉一個很常見的小例子,以德報怨的故事。這是一句大家都知道的成語,關於它的意思大家應該都明白,就是別人欺負你或者對你不好的時候,你要用你高尚的品質,偉大的人格去溫暖他,不能報復他。
  • 10副智慧對聯: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上聯說,水性情澹泊,堪為我的益友;下聯說,竹子最懂得虛心,堪為我的良師。聯語形象生動,極富哲理。06傳家有道惟存厚;處世無奇但率真。上聯說厚德傳家,下聯說真誠處世。厚德傳家,厚德是大地之人格,自己格致誠正還不夠,還要齊家。真誠處世,真誠是何物之格?《格言聯璧》有云:「造物所忌,曰刻曰巧。萬類相感,以誠以忠。」顯然古人早就指出誠是天地萬物的共格,所以要明此明德,還要齊家。古之所謂修身齊家,就是不僅要將萬物眾善「修之於身」,還要「修之於家」,「修之於鄉」。
  • 「父母在,不遠遊」後面還有半句,才是點睛之筆,卻少有人知
    「父母在,不遠遊」後面還有半句,才是點睛之筆,卻少有人知孔子是我們中國歷史上一位鼎鼎大名的人物,他給中國人帶來的儒家思想影響了中國數千年,直到今日孔子的思想也依舊再被我們學習著、傳承著。為什麼孔子的思想會一直流傳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