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減地推「鐵軍」 美團開始考慮自己的成本問題

2020-12-13 海外網

摘要:地推總教頭退居二線,意味著美團點評結束了攻城略地的上半場,開啟了裁員增效的下半場模式。據一份美團招募城市代理的郵件顯示,「代理城市合同轉入中臺後,相關業績不再計算為BD業績,同時提成停止發放」。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地推總教頭退居二線,意味著美團點評結束了攻城略地的上半場,開啟了裁員增效的下半場模式。

幹嘉偉曾一手打造了美團的地推鐵軍,在公司內部也極有聲望。然而,隨著團購和外賣業務基本成熟,龐大的地推團隊也逐漸成為負累。幹嘉偉在美團也逐漸被架空。

今年7月份,王興通過郵件宣布新的組織架構調整和人事任命。根據郵件內容,新美大將設立人才培養平臺「網際網路+大學」,任命幹嘉偉擔任首任校長。

不過,界面新聞從消息人士處獲悉,所謂校長,其實就是虛職,而幹嘉偉本人已經很久沒在公司露面。另外還有消息稱他已經長居國外,準備離職。

對此,美團點評11月2日向界面新聞記者回應稱:幹嘉偉並沒有離職,昨天他也公開表示「還在新美大做校長」。

伴隨幹嘉偉退位的傳聞,是美團點評要大裁員的消息。美團點評官方之前也否認了「被強制離職的美團員工將可涉及1000多個城市的近2萬人,裁員比例或可達到50%」的誇張說法。

但從美團點評大力推動代理商招募的動作來看,削減地推軍已成定局。

美團和大眾點評在擴張時期都培養了大量的BD(Business Development,商務拓展)員工,即地推員工。而兩家員工合併之後,部門員工高度重合。合併之後的新美大總人數達3.5萬人,地推人員就佔到了2萬多。

連年靠巨額融資供血的美團點評接下來想要更快發展,勢必要砍掉這部分冗餘團隊來節省開支。美團點評想到的辦法是,通過招城市代理的方式,減小BD團隊規模。

據一份美團招募城市代理的郵件顯示,「代理城市合同轉入中臺後,相關業績不再計算為BD業績,同時提成停止發放」。

招募城市代理郵件截圖

這就意味著,代理商加入後,BD將不再繼續維護和原有商家的關係,同時也意味著BD員工不能再從辛苦發展出來的商家身上獲得任何收入。

照這樣的趨勢,代理入駐後失去價值的BD員工很可能會被裁掉。

此前,美團已經公布了第一批招募代理商城市名單,不過美團在宣布第一批584個城市的時候,將其形容為「基本未開發」。也就是說,這些城市的代理商招募不影響原有架構,因為這些地區基本沒有BD員工。

而最近公布的第二批623個城市大部分都存在直營團隊。這意味著,裁員可能將從這些城市展開。如果按照每個城市平均5個BD員工來計算,這次裁員可能會波及到3000人左右。

第二批招募代理商城市名單(部分)

目前,美團和大眾點評已經過了搶用戶、搶商家、拼補貼的階段,合併後的美團點評有了更大的影響力,新的商家基本都有把店面搬上線做團購的意識。

初期由於傳統商戶網際網路意識比較弱,能力比較差,對O2O的概念不熟悉而且不知道如何進行網上運營,因此需要一個龐大的線下地推團隊去發展和維護。早期,BD員工們需要不斷給商家講述O2O、流量等相對新鮮的概念,並幫助他們做一些線上活動。

據界面新聞了解,現在美團點評的BD們還多了一項額外任務:推銷POS機。

與傳統意義上的POS機不同,美團點評新推POS機沒有密碼鍵盤,取而代之的是一整塊觸控螢幕幕。POS機可以實現支付、兌換團購券、排隊、在線點菜等功能。

據接近美團點評的人士介紹,推廣POS機是他們除了千城代理商招募以外,第二件重點發力的大事。

對於BD員工們來說,在代理商正式入駐徹底搶走他們飯碗之前,他們還要負責推銷這款將逐漸取代其剩餘工作的機器。

此前當商家們想要修改在美團點評上的價格或者做促銷活動的時候,BD都會和商家洽談團購套餐的設置方案和價格方案。因為BD才有修改價格的權限,而商家自己沒有。如果商家通過適當的活動拉高了銷售額,相應的,BD就會有較高的提成。

而現在,通過POS機,熟悉了線上店面運營規律的商家可以自行修改價格了。除了修改價格,POS機以及背後的系統還可以幫助商家實現排隊、在線點菜營銷的功能。

依照美團點評的構想,通過POS機可以幫助商家實現「支付即會員」的服務。POS機收集支付數據後上傳後臺,系統分析數據後將給出商家精準的用戶畫像和優化的營銷服務。

同樣的事情競爭對手也在做,背靠支付寶的口碑同樣有大量的數據和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所以,美團並不滿足於此。

王興在今年7月做演講的時候提到,「回顧之前我們的發展,基本還是『上半場模式』,就是猛抓用戶、猛接商戶,然後做『營銷交易』這比較薄的一層。」而他認為,現在美團的發展已經進入了下半場。而下半場的特點是「靠網際網路、靠IT技術提升各個環節的體驗、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美團希望自己不僅能幫商戶做營銷——它甚至想獲取商家後廚和帳本裡的數據,從食材採購和金融等方面提供服務。

這些更高效、更智能的遙遠願景和公司人員密集的現狀是矛盾的。因此告別「猛抓用戶,猛接商戶」的上半場,收縮地推軍裁員無法可免。

不久前,美團點評最終獲得了支付牌照,這家公司也將藉助POS機以及背後的系統開始它的下半場競賽。

責編:海聞

相關焦點

  • 美團開始裁減地推「鐵軍」
    商報消息地推總教頭退居二線,意味著美團點評結束了攻城略地的上半場,開啟了裁員增效的下半場模式。  幹嘉偉曾一手打造了美團的地推鐵軍,在公司內部也極有聲望。然而,隨著團購和外賣業務基本成熟,龐大的地推團隊也逐漸成為負累。幹嘉偉在美團也逐漸被架空。  伴隨幹嘉偉退位的傳聞,是美團點評要大裁員的消息。
  • 血戰江湖:十萬地推鐵軍的十萬手段 | 深氪
    美團在團購領域取得突破性優勢後,內部曾總結經驗的一致的認識是:第一,美團沒有加入線下廣告投放大戰,保證了資金鍊;另一方面,就是「美團的地推團隊勢如破竹,效率更高」。一名美團早期員工告訴36氪。 每日優鮮便利購CEO李漾對36氪說,便利購的地推鐵軍主要來自美團,美團人有打過硬仗的堅韌,成本意識也很強,很有鐵軍範兒。
  • 為什麼阿里地推被稱為鐵軍,我的地推卻頻頻離職?
    地推人員流失特別嚴重,如何加強地推人員的留存,或者有沒有其他低成本獲客方式?本文將圍繞這個問題進行解答,分別從如何高效獲客以及如何降低員工流失率兩方面出發。最近收到一位同學的提問,他們的地推人員流失特別嚴重,詢問我如何加強地推人員的留存,或者有沒有其他低成本獲客方式。
  • 地推營銷培訓筆記
    培訓預告今天說說地推~千萬人沉迷於其中的網遊《傳奇》,是盛大用「地推」推出來的~~美團用不做大量廣告,卻用「地推」成功打造出一支鐵軍~地產營銷也由過去的「坐銷」變為「行銷」,SO,地推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越來越重要~~
  • 瘋狂的買菜大戰:地推小哥混戰小區,「拼的就是臉皮厚」
    最一線的地推人員和社區團長,已經開始貼身肉搏。深燃在北京潘家園的一個小區看到,美團買菜和叮咚買菜的兩路地推人員狹路相逢,當面爭搶新用戶。美團買菜打出「千城計劃」,中小玩家自發形成聯盟「抱團抗美」。滴滴的橙心優選,直接將美團買菜的團長列為招募對象。拼多多將買菜視為今年的戰略級新業務,創始人黃崢親自帶隊考察。
  • 地推7年打造俏妃品牌,致敬那些「乘風破浪」的姐姐們
    地推七年熔煉團隊,她們是愛善天使"乘風破浪的姐姐"可能會有人經常看到,也有遇到過這樣一群人,她們是我們身邊的"乘風破浪的姐姐們",她們是巾幗不讓鬚眉的愛善天使集團經銷商,她們是正在崛起的女性創業者力量。在資料顯示中,紮根女性健康領域的愛善天使集團,是一家以地推陌拜起家的企業。
  • 美團王興:絕大多數的失敗,是基本功出了問題
    來源 | 礪石商業評論(ID:libusiness)美團是如何構築起自己的鐵軍團隊的,一切盡在這5條方法論。上周五開會時,一個年輕同事的一句話至今迴蕩在我耳邊。當時大概是晚上12點,討論接近尾聲,需要有人整理會議記錄,涉及流程圖的部分用visio畫比較好。我問她會用visio嗎,她毫不猶豫地說「我可以學」。這4個簡單的字裡有無窮的力量。
  • 疫情衝擊,成本負荷:美團的新十年會是什麼樣的?
    但疫情的衝擊,讓發展趨勢本會持續向好的美團,遭遇不可避免的剎車。其根本原因是,外賣並非外界所說的暴利行業,外賣業務中騎手成本超過80%。如此高昂的騎手成本,使得外賣業務的盈利需要通過規模擴大和效率提升來提高騎手人效,進而實現成本的攤薄。但疫情期間外賣需求銳減,規模、效率兩端承壓,騎手成本勢必上升。
  • 精準地推
    推廣的要求更加精準,只有地推可以滿足。 地推與線上推廣的核心差別地域與人群更加精準。線上只能做到區域定向,而地推可以做到社區、門店定向 。地推  自營還是外包?選擇外包的理由地推團隊的時間成本非常高,組建一個地推團隊到能執行至少要2個月,需要招募、培訓。地推人員成本高(在廣州底薪4000,加上提成可以到達9000)。
  • 八年跟蹤,還原最真實王興,八大鐵律創造無邊界美團
    有現成的用戶和數據,團隊需要的是花力氣研究新領域的特性,琢磨新的流量、用戶從哪裡來,而不是徹底地另起爐灶。我們來看看美團的成長邏輯,這是一家典型的無邊界公司。美團最早靠團購起家。團購本質是滿足餐館的本地營銷需求——這一點報紙打廣告成本太高,餐館營銷成本頂多佔年營收的3%。
  • 馬雲與王興從股東到決裂,如今支付寶與美團卻又極為相似
    ,可以讓出部分股權,但是在核心問題上,絕對不會做出讓步。馬雲看重了王興的坦率真誠和一心創辦美團的決心。自己本身也是從地推慢慢走過來的,自然明白企業融資的重要性。所以,王興順利贏得了馬雲的信任,最後也贏得了阿里巴巴5000萬美元的投資。這時的王興雖然有了錢,但是還缺人啊,想要在「千團大戰」中脫穎而出,只有錢遠遠不夠。當時的網際網路信息技術還過於落後,並非現在的燒錢就可以。
  • 最近在考慮成為美團外賣的臺灣代理商
    之前無意中看到一個人在網站上寫的自己從事餐飲行業外送的一些經驗。他是一位留學歸國的MBA,05年開始萌生線上外送平臺的想法,中途多次失敗,16年他又重振旗鼓轉型做外賣,結果依舊沒能成功。我看到的那篇文章寫於2013年,他在看過臺灣眾多外賣網站興起又衰落後,總結出了線上外賣平臺在當時無法成功的原因:(1)平臺、餐飲業者與消費者間的成本差異他認為平臺運作的成本遠高於消費者及餐飲業者願意付出的成本。(2)平臺服務沒有絕對的必要性他認為平臺提供的營收最多只佔餐飲商家整體收入的10%,因此只能是錦上添花。
  • 前美團高管加盟每日優鮮 無人貨架能否迎來零售春風?
    ,於近日加盟每日優鮮便利購,擔任每日優鮮便利購合伙人兼CMO,負責每日優鮮便利購的整體市場工作,全力打造強執行力銷售鐵軍。而本次加入每日優鮮的劉澍,他是於2011年加入美團,近7年時間中輪崗8次,經歷多種不同業務,是最早期的大區負責人,為美團後期各業務線的發展培養了大量人才,也是原美團直銷鐵軍的核心人物,具有非常豐富的大規模銷售團隊管理經驗。在美團外賣進入白領市場的迅速擴張階段,劉澍擔任美團外賣大連鎖部總經理,其帶領的餐飲KA團隊迅速鎖定了美團在白領外賣市場的領導地位。
  • 本地生活服務這塊大蛋糕,美團(03690)和阿里(09988)如何分而食之?
    1.5地推團隊強弱轉換:美團繼承阿里鐵人三項,系統化地推往精細化升級幫阿里打下B2B市場的中國供應商服務直銷團隊成立於2000年,這支鐵軍一直以鐵人三項著稱,分別是層層細化的目標在B2B業務大發展的時期,阿里的地推團隊每個月都會制定目標,並將目標細化到每個銷售成員,通過層層綁定來提高團隊凝聚力。此外,阿里地推高昂的戰鬥力還來自鐵的紀律,嚴格的紀律推動了團隊對內和對外的快速執行能力。對於地推團隊而言,日復一日地拜訪客戶,重複同樣的說辭和系統化的工作還需要堅持重複的鐵人意志。
  • 好評加推 美團最好戰的男人:做外賣花100億買到的教訓值得深思
    昨天推的王慧文清華產品課筆記精華,受到了很多讀者的好評,不少大佬都在轉發。其實我們目前看到的課程筆記有六篇,上次限於篇幅,只在其中一篇的基礎上做了精編,其它五篇中還有不少有趣的乾貨。比如,最懂燒錢補貼的美團,是如何看待補貼競爭的?
  • 【獨家】「地推吧」獲1千萬元Pre A輪投資,想把地推這事兒也儘可能...
    「地推吧」向36氪獨家透漏,上周剛結束1千萬元的Pre A輪融資。 據悉,全國的地推市場上的團隊不下2000家,大小不一,魚龍混雜。往往存在這樣的現象,上遊內容提供商(CP客戶)將地推工作包給大地推團隊,大團隊再放給小團隊,多的時候可達3-4層。這樣就導致了下遊的地推團隊失去議價能力,由於接觸不到上遊CP客戶,跑單現象也頻頻發生。
  • 美團點評聯手吉祥餛飩推智慧門店 日營業額提升50%
    今年9月份,國內知名的中式連鎖快餐品牌吉祥餛飩和美團點評合作推出了旗下智慧門店合作項目,一個月來表現不俗。提供方便快捷標準化的產品,長久以來是中式快餐進行「工業革命」的核心,在網際網路時代,中式快餐還需解決哪些核心問題?中式快餐需要怎樣的「智慧」?
  • 從平臺經濟模式看,美團的佣金問題為何難解?
    美團最近有點煩。全國多地餐飲業都在致函美團,呼籲降佣金留活路。相反,騎手一側由於它的成本固定,且由外部供應商管理,相當於是外包,它明顯可以嚴控成本。美團的佣金如果是按照訂單數量來計算,那麼將佣金覆蓋騎手成本的說法是非常合理的。但是佣金與交易金額掛鈎,意味著美團有更多的利潤空間與成本操控空間,與騎手成本的關聯並不直接。
  • 地推三字經:人、物、場
    所以地推人員不是隨隨便便選擇而已,許多地推鐵軍的名號不是說說而已。2、目標客戶我們的客戶可能在農村、學校、醫院、社區、菜場。他們在年齡、性格、收入、教育背景、喜好、理解能力等各方面都存在差異。既有善解人意的客戶,也有提出各種無理要求的客戶。如何見人拆招,是銷售必備的拓客技能。
  • 美團是怎樣「修路」的?
    2016年末,王興提出網際網路進入下半場,在下半場,上天(高科技)和入地(深入產業)是決勝路徑之二。可以這樣理解,網際網路上半場是將用戶拉到線上,下半場是將產業拉到線上並提高運作效率。在王興對外大談網際網路下半場之前,內部已經開始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