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驚跳反射什麼時候消失?若到了這個月還有,可能存在病變!

2020-12-22 騰訊網

新生兒如果受到刺激或驚嚇就容易出現驚跳反射的現象,而這種驚跳反射在新生兒3-5個月的時候會消失,如果超過5個月還沒有消失,建議去醫院做個檢查。

什麼是新生兒驚跳反射?

對於驚跳反射大家不太熟悉,它是一種全身性的動作,尤其是在嬰兒躺著的時候看得最清楚。

驚跳反射是新生兒寶寶的本能之一。驚跳反射的表現是這樣:突如其來的噪聲刺激,或者被猛烈地放到床上,新生兒立即把雙臂伸直,張開手指,弓起背,頭向後仰,雙腿挺直。

寶寶一生下來就已經具備各種感覺,但這些感覺還很初級,隨著大腦機能的發展,在豐富的環境刺激影響下,各種感覺便迅速發展起來。這些先天就有的能力,如果不及時加以練習,幾個月後就會自然消失,如果及時訓練,就可以將這種先天的反射會變成後天的本領。

當新生兒出現驚跳反射時,家長們不必擔心,這是新生兒特有的反射。

寶寶驚跳反射什麼時候消失?

驚跳反射通俗點講就是指的寶寶受到驚下或刺激的時候,表現出的一種症狀,這是一種本能的表現,但並不會長期存在,那寶寶驚跳什麼時候消失?

驚跳反射屬於新生兒期的暫時性反射。正常情況下,反射在生後3-5個月時自然消失。

為了降低嬰兒驚跳反射症狀的風險,要確保你的寶寶是仰臥睡覺。 到滿月時,你的寶寶可能已經養成了一套吃和睡的規律,但不要強迫他遵守規律。在這個階段,無論什麼時候你的寶寶只要表現出餓了,你都應該隨時餵他,當然,最好是在他哭鬧起來之前。

新生兒最容易出現驚跳反射的現象,有的寶寶在睡覺的時候都會出現這種情況,不過幾個月之後就容易消失。

驚跳反射嚴重怎麼辦?

一般來講,驚跳反射不太嚴重,會自行的消失,但是,也有幾個月不消失的情況,那如果寶寶驚跳反射嚴重怎麼辦?

如果小寶貝在新生兒期不出現這些反射,或在出生後3-5個月反射仍不消失,就是需要我們進行幹預的指標。

驚跳反射會發生的病變:

超過5個月還存在:可能神經病變,

超過6個月還存在:說明有神經病變,

上肢不對稱反應:半身輕癱、臂神經叢損傷、鎖骨或肱骨骨折,

下肢反應消失:脊髓下段損傷與先天性髖關節脫臼3-4個月消失。

驚跳反射雖然是本能性的動作,但是嚴重的話,就必須要及時的治療,否則會影響到寶寶的健康。

看了這篇文章,家長們是否有收穫呢?好啦,今天的內容就到此為止,科學育兒從現在做起,更多嬰幼兒育兒乾貨盡在公眾號嬰幼兒育兒知識。您還想要了解哪些育兒知識呢?歡迎在公眾號後臺留言,我們立馬給您安排上!

相關焦點

  • 嬰兒的這8種反射,6個月內基本會消失,若缺乏可能是「腦損傷」
    嬰兒的這8種反射,6個月內基本會消失,若缺乏可能是"腦損傷"導語每個小寶寶從出生到長大,父母們都要辛苦的去養育,而且還要在寶寶成長過程中教給孩子各種技能。當然這幾種反射在寶寶6個月內也基本上會消失,可若寶寶缺乏則有可能是腦損傷,所以父母們趕緊來圍觀,把這些知識全部掌握。1, 巴賓斯基反射說到這個詞語的時候,估計不少父母都不明白,也有很多父母表示沒有見過,但是若提到椎體術症,是不是大家就有印象了呢?
  • 你知道什麼是寶寶的驚跳反射嗎
    寶寶在受到了驚嚇或者是某些刺激的時候會出現雙臂伸直,手指張開,背部伸展或彎曲,頭朝後仰,雙腿挺直,雙臂互抱等現象,被稱之為驚跳反應。這種反射一般會在寶寶3-5個月內消失。這些先天就有的能力,如果不及時加以練習,幾個月後就會自然消失,如果及時訓練,就可以將這種先天的反射會變成後天的本領。
  • 有趣的嬰兒反射
    因為有些嬰兒在生產過程中,產道擠壓傷等,可能會有臂神經叢麻痺,使得反射反應只出現單邊。而如果這個反射超過4個月仍然存在,則需要懷疑存在神經系統病變;超過6個月還有則肯定有神經系統病變;若有上肢不對稱反應則可能為半身輕癱、臂神經叢損傷、鎖骨或肱骨骨折;若下肢反應消失則疑為脊髓下段損傷與先天性髖關節脫臼。
  • 可能跟「驚跳反射」有關
    可能跟「驚跳反射」有關。驚跳反射是寶寶與生俱來的能力驚跳反射就是「莫羅反射」,是寶寶與生俱來的先天的原始反射。簡單來說,驚跳反射就是寶寶受到驚嚇或者刺激時,表現出的一種症狀,是一種本能的表現,屬於新生兒時期的暫時性反射,在出生時出現,在出生以後3-5個月自然消失。注意這個時間,如果晚於6個月還沒有消失的話,可能存在問題,比如寶寶大腦神經系統沒有發育成熟、神經系統損傷或病變等等,建議就醫檢查看看。
  • ……其實這些都是新生兒的原始反射!
    消失時間:該反射正常一般在生後3~5個月後消失。作用:可觀察嬰兒神經傳導路徑及兩隻手的功能是否正常。有些嬰兒可能有臂神經叢損傷,使得反射反應只出現於單邊;反射動作過於頻繁、劇烈,或出生後很快消失,需懷疑可能的神經病變;超過6個月還有明顯的擁抱反射,則要仔細檢查評估。
  • 這8種新生兒反射,大部分6個月前消失,如果缺乏可能「腦損傷」
    這8種新生兒反射,大部分6個月前消失,如果缺乏可能「腦損傷」寶寶出生後的前幾周,他們的身體活動大部分都是反射行為,而且這些反射都是與生俱來的,不過會隨著時間增加慢慢消失,短則幾周,長則幾個月。Ps:擊劍反射也是因人而異的,當寶寶受到幹擾或者哭泣的時候,可能就不會表現出來了。這種反應一般會在5-7個月左右慢慢消失。抓握反射當媽媽用手輕輕的撫摸寶寶的手掌時,還會發現一種新的反射——「抓握反射」。
  • 知道「加蘭特反射」不?看完這個視頻,保證你想馬上生個來試試!
    由於新生寶寶的神經和大腦系統尚未發育完全,嬰兒的成長需要反射運動,即無意識和不自主運動。反射運動也被看作是肌肉運動。 加蘭特反射是一種天然的神經反射動作,將嬰兒臉衝下,從頸部到脊椎撫摸嬰兒後背,嬰兒背部會彎向撫摸處,此反應會持續到嬰兒3-6個月大。
  • 滿月寶寶睡覺總是被嚇醒,不加幹預的驚跳反射,影響寶寶健康
    剛滿月的寶寶睡覺總是容易被驚嚇,這是嬰兒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的普遍問題。孩子一旦受到外界的驚嚇,就會表現出四肢伸直,手掌撐開,甚至身體會出現抖動,這是嬰兒階段的驚跳反射。驚跳反射屬於嬰兒出生後的正常反射,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件十分正常的情況,但是對於媽媽們來說驚跳反射帶來的後果卻十分讓人頭疼。
  • 寶寶睡眠時常會有驚跳現象
    有時候寶寶睡覺的時候會突然出現四肢驚跳的現象,對此很多爸爸媽媽會覺得緊張,不知道是何原因。這個驚跳是不同的年齡可能年齡不是很相同,這種驚跳在小嬰兒比較多見,大的孩子比較少見,比如新生兒是比較多見的,第一可能是生理性的新生兒驚跳反射,孩子的神經系統還沒有形成好,等於神經系統衝動傳導會有一個泛化現象,所以跟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有關係。驚跳反射屬於新生兒期的暫時性反射。
  • 養娃須知系列:關於原始反射
    如果一個人年齡很大了還有原始的驚跳反射,受到驚嚇時無意識的出現很誇張的動作,那很有可能他的驚跳反射沒有得到很好的激發運用和控制這種反射在3-5個月內消失。如果超時沒有消失,說明嬰兒存在一定的問題。這種反射到3-4個月時消失,被隨意的抓握代替。
  • 養娃須知系列:關於原始反射
    這種反射在3-5個月內消失。如果超時沒有消失,說明嬰兒存在一定的問題。超時不消失會殘留的問題:孩子容易受到驚嚇,膽小,害怕嘗試;嚴重的導致驚恐障礙或其他強迫症;適應能力差;聽力混淆,分辨困難,易疲勞;協調能力差;一系列問題導致的自信心缺乏。
  • 新生兒與生俱來的反射,你了解多少?缺乏或誇張都是腦損傷的信號
    是新生兒最明顯有組織的行為模式,有些反射具有生存意義,有些是為自主運動做準備,還有些是為早期的社會關係做準備。有些反射會持續一段時間後消失,有些反射持續終生,每一種反射對嬰兒都有重要的意義。1、眨眼反射當強光照射到眼睛,或者在頭部擊掌,嬰兒會迅速地閉上眼睛。
  • 小寶寶出現驚跳是缺鈣?醫生說是這樣的,但要警惕4種症狀
    寶媽小丁最近發現自己2個月大的寶寶,經常在睡覺時猛地抖動一下,雙手忽然抱在胸前,腦袋直挺挺地往後仰,像是受到了什麼驚嚇。每到這種時候,小丁都很困惑:要不要把寶寶抱起來哄一哄呢?看上去寶寶像是醒了,但好像很快就能接著睡。
  • 新生兒出生後有8種神經反射,6個月前會消失,缺乏提示「腦損傷」
    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條件反射,是因為長時間的生活經歷導致我們產生的。但是我們每個人在小時候還是剛剛出生的時候,其實那個時候我們就已經自帶著「反射」的能力。這些反射都是和新生兒的生長發育有著密切的聯繫。但是可能持續的時間並不是很長,是會隨著時間慢慢消失的。
  • 1歲內寶寶有幾種反射,若超這一時間沒消失,可能是大腦發育受損
    來表達,通常,在出生6個月之後就會陸續消失。在他們還在媽媽肚子裡待著的時候,就經常會將自己的小手伸到嘴巴裡不斷吸吮,所以,出生之後的他們,這樣「業務」很是熟練。6、踏步反射——(0-12個月)當媽媽把寶寶雙腳平放到床上,或者將其豎立著站起來走路的時候,他們就會出現踏步反射。不過,由於寶寶在1歲之間脊柱發育還不夠完善,因此為了避免這類反射而傷到身體,在這之前,需要儘可能避免讓寶寶豎著站起來。
  • 小寶寶這些有趣的生理反射你知道嗎?51家庭管家告訴你
    小寶寶的覓食反射一般在0~3個月發生,在3~4個月時候漸漸地消失掉,由於當小寶寶3~4個月以後,會漸漸地意識到當她們肚子餓了的情況下,用哭來表達便會有人來餵母乳,因此便會漸漸地改為用個人行為來表述要求若嬰兒期吸吮反射消失掉或顯著變弱,提醒腦內變病,那麼小寶寶可能在進餐、維持生命等層面產生艱難;一歲後仍存在提醒大腦皮層功能障礙!
  • 寶寶驚跳反射睡不好,2個危害不能忽視
    寶寶剛出生的時候,可以說非常「嗜睡」,只要吃飽了就一直睡。但是剛從婦產醫院抱回家,很多寶媽就發現,寶寶睡覺的時候小動作特別多,一會伸胳膊,一會抓臉,最重要的是經常會有驚跳反應,從睡眠中突然驚醒,導致哭鬧、害怕,難以再次入睡。
  • 這4種反射活動,寶寶6個月內就要有,不然娃可能存在腦損傷
    隨著寶寶月齡的增長,他會慢慢出現很多的動作和行為反射,這些特徵可以讓父母更好地了解娃的發育情況。對於6個月內的寶寶來說,這4個反射很關鍵,如果不具備可能腦部發育會出現問題,家長快來對照一下。
  • 加蘭特反射是一種天然嬰兒反射動作,有關八種嬰兒反射父母要了解
    一個只有幾個月大的嬰兒是如此可愛。但是這些孩子都沒有成年人的基本知識。可以說,小嬰兒真的就像一張白紙,他們什麼都不懂。實際上,嬰兒仍然會有一些特殊反應,這些特殊反應實際上是嬰兒的本能條件反射行為,隨著孩子的長大,這些反射行為將逐漸消失。
  • 這些神奇「技能」據說只有6個月以下的娃才會,你家寶寶會哪些?
    據說僅限6個月以下的嬰兒,大了就沒有了。,會隨著寶寶的成長而逐漸消失,被新的反射而取代,如果該消失的反射遲遲沒有消失,那麼可能意味著寶寶存在發育問題,兒科醫生有時也會測試寶寶是否還有某些反射。吸吮反射和覓食反射是判斷新生兒腦部是否正常發展的重要指標,如果這兩種最原始的反射在嬰兒剛出生的時候卻沒有出現,嬰兒將會在進食等方面發生困難,因此可能要懷疑嬰兒是否出現了腦部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