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天生能遊泳、會走路?……其實這些都是新生兒的原始反射!

2020-12-14 孩子的禮物2017

經常有人會問:寶寶天生會遊泳,這是真的嗎?在國外有很多孕婦為了減輕分娩時的痛苦,會根據醫生的建議選擇在水中進行分娩,這相當於是直接把剛出生的嬰兒扔在了水裡,而水中的嬰兒不但沒有害怕沒有嗆水,小手小腿很有節奏的扒拉著水,很享受在水中的自在。

不過,這其實是新生兒的「遊泳反射」,這種反射是從媽媽肚子裡帶出來的,因為媽媽子宮裡的羊水使得胎兒如同處於類似失重的狀態環境,其軀體和肢體有著廣泛自由的活動範圍,能很舒暢的保持關節的靈活性。這使胎兒在子宮中不由自主的劃遊,遊泳的能力與生俱有。不過6個月後,這種反射會逐漸消失。滿6個月以後,如果再這樣把嬰兒放在水裡,他就會做掙扎活動。

今年5月底,一段「寶寶剛出生就會走路」的視頻在網絡走紅,震驚了世界。有網友還表示:這才叫真正贏在了起跑線上。後來經過醫生專家證實:這其實是正常新生兒都具備的踏步反射,並非真正意義的行走。

不知道各位粑粑麻麻發現了沒?有很多嬰兒在睡覺的時候,會緊緊握住你的手指頭……其實,這都是新生兒的原始反射。

原始反射是什麼?

原始反射是指正常的新生兒一出生就會擁有的一些先天反射,比如:覓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擁抱反射、頸肢反射、踏步反射、遊泳反射等等,這都是新生兒特有的本能。

不過,隨著寶寶月齡的增長,以及神經系統的逐漸成熟,這些原始神經反射分別在出生2-6個月內逐漸消失。

原始反射有什麼作用?

通過對新生兒反射行為的觀察,可以判斷嬰兒大腦皮層機能的成熟程度,斷定他們神經發育是否正常。如果出生後未出現這些反射或者這些反射消失過遲,往往提示可能有神經系統某些異常。比如:嬰兒3個月眼球還不能會收縮,可能有智能缺陷、視覺減弱或喪失。所以,如果你的寶寶剛剛出生或者即將出生,請一定要注意寶寶是否具有這些原始反射。

寶寶的原始反射大概有32種,我們先來說說比較常見的幾種:

1、呼吸反射

動作特徵:持續性吸氣與呼氣。

出現時間:

懷孕20周:胎兒會有不規則的呼吸節律,每分鐘30~100次,且會有呼吸暫停期;出生時:健康的嬰兒會有穩定的呼吸節律,尤其是睡眠時;出生第一個月:會與哭泣協調;出生第三個月:轉變到與非哭聲的發聲協調。

2、覓食反射

新生兒來到世界的一個重要本能是「準備吃」,而覓食(或尋找)反射就是為了使寶寶容易獲取食物。

出現時間:出生後0~3個月

消失時間:出生後3~4個月時會逐漸消失

動作特徵:家長可以試著用手指或乳頭輕觸新生兒的口角或面頰部,你就會發現寶寶會將頭轉向被觸摸的這一側,並有張嘴和吸吮的動作,就屬於正常。不過請在寶寶飢餓以及清醒的狀態下進行,寶寶吃飽後以及寶寶睡著時反射就不明顯。這個重要的反射,能使新生兒找到和吃到食物,這是寶寶的一種求生本能。

當嬰兒長大到3~4個月之後,會學習、認知到肚子餓時,通常會用哭來表現自己餓了。

3、吸吮反射

寶寶除了要會覓食外,還要有「會吃」的本事,就是把東西放到嬰兒口中會吸吮。其實胎兒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已經在練習吸吮能力了。

消失時間:吸吮反射不會消失,但會隨著成長而變成一種可自我控制的能力,並從吸吮進展到咀嚼階段。

動作特徵:媽媽可以將乳頭或手指放在新生兒兩唇之間或口內,如果寶寶做出有力的吸吮動作,即為正常

如果新生兒沒有吸吮反射能力,有可能是缺氧導致的,可能是神經發展出了問題,家長一定要積極配合給寶寶治療。

4、吞咽反射

寶寶出生6周之後,呼吸、吸吮與吞咽反射三者就能相互協調,家長們餵食就能變得更有效率。

5、眨眼反射

出現時間:嬰兒對強光會有閉眼反應,4 周后就可以注視一件物體。

動作特徵:在新生兒醒著的時候,突然有強光照射,他會迅速地閉眼;當嬰兒睡覺時,如有強光照射,他會把眼閉得更緊。到孩子長到6~9周時,你把一個東西迅速移到他眼前,他也會眨眼。

作用:這種反射將持續終生,其作用是保護嬰兒免受強光刺激。 若嬰兒對強光無反應或反應微弱,則懷疑為眼盲,家長最好帶去醫院做相應的檢查。

6、抓握反射(握持反射)

很多爸爸媽媽都知道,很多新生兒握拳的力度非常大,你把手指伸給他,寶寶會很用力的抓住你手指不放,這其實就是寶寶本能的抓握反射。

出現時間:出生後0~3個月

消失時間:出生後3~4個月時會逐漸消失,有時也會持續到6個月,嬰兒並開始學習抓、握、捏等精細動作的運用,以自主抓握取代。腳底的抓握反射則能持續到寶寶10個月大。

動作特徵:輕觸嬰兒手掌,嬰兒即緊握拳頭,將食指放在新生兒掌心,嬰兒會立刻抓緊檢查者手指,檢查者可藉此將嬰兒提升在空中停留幾秒鐘。

如果寶寶抓握反射完全消失後又再出現,或僅單側出現此反射,則可能有神經病變。

7、擁抱反射(蒙洛氏反射)

動作特徵:用一隻手託起新生兒的頸和背部,另一隻手託起頭的枕部,然後突然將託起枕部的手下移4~5釐米(手不離開枕部),使新生兒的頭及頸部向後傾10°~15°。正常嬰兒會出現兩上肢外展、伸直,手指張開,然後上肢屈曲回縮呈擁抱狀態,有時伴有啼哭。

消失時間:該反射正常一般在生後3~5個月後消失。

作用:可觀察嬰兒神經傳導路徑及兩隻手的功能是否正常。有些嬰兒可能有臂神經叢損傷,使得反射反應只出現於單邊;反射動作過於頻繁、劇烈,或出生後很快消失,需懷疑可能的神經病變;超過6個月還有明顯的擁抱反射,則要仔細檢查評估。

8、驚跳反射(莫羅反射)

寶爸寶媽們都知道寶寶睡覺時經常會一驚一乍的,有時還會把自己嚇哭,其實這是寶寶很正常的驚跳反射,是人或動物被突發性的強感覺刺激誘發的一種防禦性反射。通常與擁抱反射是連著的。

動作特徵:突如其來的刺激,如敲擊聲或其他較響聲音的突然出現,或者把嬰兒放進小床裡等,都會引起驚跳反射。出現驚跳反射時,嬰兒會因受到驚嚇且感到後方突然無依靠,造成類似將身體向外展開後又迅速往內縮放,尤其嬰兒的雙手會最為明顯的出現先張開,後縮回的姿態的改變,而呈現擁抱狀。

作用:驚跳反射並不是壞事,它是寶寶的一種自我保護功能。我們還可以憑藉驚跳反射狀況,來衡量寶寶的認知、注意和感覺運動整合過程的功能發育情況。

出現時間:0~3個月的寶寶會出現,因為這個時期的寶寶比較敏感

消失時間:隨著寶寶對外界刺激的自我控制,3~6個月時會逐漸減輕,直至消失。

9、踏步反射(行下走反射)

就是我們在文章開頭說到的那個剛出生就會走路的寶寶。嬰兒會有此反應,是因為腳掌和腳背接受到刺激,刺激經由神經傳導至脊髓,引發反射,使髖與膝關節彎曲,產生踏步走路或讓腳抬起來踩上障礙物的動作。事實上,寶寶要等到1歲左右的時候才能真正學會走路。

動作特徵:當嬰兒被豎著抱起,把他的腳放在平面上時,他會做出邁步的動作。不過建議家長不要輕易給寶寶試驗這個動作,應交由醫生做專業測試。

這一反射在新生兒出生後不久即出現,6~10周時消失。若嬰兒在8個月以後仍有些反射,則可能有腦性疾患。

10、不對稱頸緊張反射

動作特徵:當嬰兒仰躺著的時候,將他的頭會轉向一側,保持嬰兒下頷位於肩部上方,嬰兒會伸出臉朝向一側的手臂和腿,彎曲另一邊的手臂和腿(他喜歡的那一邊似乎可預示他以後的習慣用手))。

出現時間:最早在28周時的胎兒身上可發現,不過此反射並不一定一出生就有,媽媽最好等寶寶約1個月大後再試試看。

消失時間:出生後3個月左右消失。

作用:這種反射,在出生後的數周內,能阻止新生兒由仰臥滾向俯臥或由俯臥滾向仰臥,反映寶寶初期的手眼協調

正常情況下,每次檢查不一定都能引發這種反射,若每次操作都會引發明顯的反射,要考慮為異常的反應;時間過久反射仍 未消失的寶寶,日後其需要手眼協調的動作(如寫字、平衡、運動等)往往會受影響。

上述的10種嬰兒原始反射,在新生兒身體檢查項目中,基本上會以這些反射動作加上肌肉張力、粗細動作等項目,作為評估新 生兒神經、肌肉發展情形的參考。

除此之外,寶寶還有許多其他的身體反射:

11、遊泳反射

就是我們文章開頭提到的,我們就不多說了。國內的媽媽在水中分娩的比較少,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

動作特徵:可以把新生兒以俯臥的姿勢輕輕放進水裡,他的雙手雙腳會撲撲騰騰地作出非常協調的遊泳動作。

消失時間:滿6個月以後,如果再這樣把嬰兒放在水裡,他就會掙扎活動;直到8個月以後,嬰兒才擁有有意識的遊泳動作。

12、降落傘反射

動作特徵:為一種保護性反射。檢測方式有數種,其中一種為抱著嬰兒,讓他感覺到突然往下墜的感覺,嬰兒的雙手便會對稱地突然張開;或是讓嬰兒坐在床上,輕輕側推他一下,嬰兒會因為身體往旁邊傾斜而伸手扶著床。

出現時間:出生9個月後才會開始出現,終生存在的反射。

作用:測試嬰兒神經中樞與外圍以及嬰兒的自我保護機制是否正常運行。

13、Landau氏反射

讓嬰兒呈現趴臥姿,正常的情況下嬰兒的頭會微微往上仰,軀幹伸直,但若是突然的將嬰兒的頭往下輕壓,嬰兒的下肢便會縮起來。出生後10個月(通常為發展最好的時間)~2歲之間出現,2~2.5歲之間消失,可測試嬰兒的伸展肌肉群是否正常發展。

14、巴面金反射

當嬰兒的一隻或兩隻手掌受壓時,他會轉頭張嘴,手掌上的壓力一放鬆,他可能會打呵欠。俯臥位時嬰兒會自動把頭抬起或後仰,然後把臉扭向一邊。

15、帕氏反射

是一種全身動作,用於檢查嬰兒的大腦是否有重大損傷。用一隻手扶住嬰兒成懸吊式俯臥姿勢,另一手拇指由薦骨沿整條脊柱用力畫向頭部,嬰兒頭部和脊椎伸展,膝部彎曲到前胸,哭叫與排空膀胱。如無反射,可能是重大腦損傷、頸椎創傷、脊髓前角細胞疾病或嚴重。帕氏反射出現時間0~2個月,在2個月~1歲之間會開始慢慢消失。

16、巴賓斯基反射

最早可在4~6個月的新生兒身上看到。當用手指或者火柴棍由腳跟向前輕劃新生兒足底外側緣時,他的拇扯會緩緩地上蹺,其餘各趾呈扇形張開,然後再蜷曲起來。此反射是因中樞神經通路(錐體束及大腦皮層)還不成熟而引起的。嬰兒2歲後出現與成人相同的足庶反射,若再出現此反射,一般是錐體束受損害的表現。若無反射,則可能為神經病變。該反射約在6~18個月逐漸消失,但在睡眠或昏迷中仍可出現。

17、對稱的強直性頸部反射

將低著的嬰兒頭伸直抬起時,可見到手臂伸直、雙腿彎曲的現象,而使其低頭屈頸時,動作則相反。一般到嬰兒練習爬行時,此反射即消失。若繼續存在,則為腦性疾患,嬰兒不能爬行。

18、不對稱強直性頸反射

讓嬰兒平躺著,由專業醫生稍微轉動改變其頭頸部位置,嬰兒一邊的手會縮起來,對側的手則會伸展拉直,呈現拉弓或擊劍狀。嬰兒出生0~5個月出現,約5~6個月之間會消失。

控制平衡的半規管以及淋巴的流動等原因都會促使姿態的改變,這是測試傳導路徑的完整性。這項反射反應並不一定會出現,但是嬰兒若到了5~6個月之後,該反射反應仍持續存在,顯見是有問題的,若持續存在可能是因為嬰兒的腦部或是發展方面有異常狀況,而嬰兒也會因為轉頭,但身體呈現拉弓狀而無法成功翻身。

19、瞳孔反射

瞳孔對明亮光線收縮,周圍環境黑暗時則放鬆。

20、聽覺眨眼反射

又名耳蝸眼瞼反射。即兩眼對尖銳的聲音有眨眼反應。

21、追蹤反射

嬰兒的眼睛隨著物體移動。

22、視覺頸部反射

當嬰兒的眼前閃過一道亮光時,他會扭轉頸部,顯得要盡力避開亮光。

23、嘔吐反射

輕押嬰兒舌根會作嘔。

24、舌下神經反射

以手指輕捏嬰兒的鼻孔,會引發張口和舌尖上挑的反射動作。

25、嘴角反射

類似尋乳反射。以手指頭輕點的傳導刺激方式輕輕地碰觸嬰兒嘴角,嬰兒為了尋找刺激點來源會轉動頭部,或是嘴角撇向刺激源,展現求生本能。醫生也可從旁觀察嬰兒在接受刺激後其傳導路徑是否正確。一般出生後0~4個月內會出現,約3~4個月後便會開始慢慢消失。

26、手指反應反射

輕敲手的尺骨側與第五小指會產生拇指與其它手指的伸展同上。

27、肛門反射

嬰兒平躺,將下肢高舉伸直,以小針在會陰區划過,肛門外括約肌會收縮。無反射則代表脊髓病變。

28、頭後縮反射

因張開的上唇使鼻孔閉起,引發突然的頭後縮反射以利呼吸。與餵食有關,但是新生兒並未協調,所以當新生兒找到奶頭(尋乳反射),將奶頭含入口中會開始吸吮(吸吮反射)、吞咽(吞咽反射),但是因張開上唇會使鼻孔閉起,故會引發突然的頭後縮反射以利呼吸。

29、軀幹彎曲反射

平抓嬰兒使之俯臥在檢查者的手上,用手在嬰兒背部中線外一公分處的脊柱旁線,由肩部延伸至臀部滑動刺激,嬰兒軀幹會彎向刺激一側,肩部與骨盆向同一方向移動。約2個月後消失。

30、避縮反射

對於肢體疼痛刺激時會哭和退縮。可以用小針輕觸嬰兒手臂與腿部,注意嬰兒有無肢體動作避縮反應或面部表情變動。(如果針刺過猛的話,嬰兒會哭喊滴~) 如果刺激過猛,寶寶有避縮反應但無表情改變或哭,則可能是脊椎病變。

31、旋轉反射

兩手抓住嬰兒腋下,以臂膀平舉向著檢查者,然後將他轉到一側與另一側。頭部會隨著旋轉的方向轉動,若你用拇指限制頭部活動,其眼球會轉至旋轉的那一側。

32、蜷縮反射

當嬰兒的腳背觸及桌面邊緣時,會將其腿抬到桌面上,做出類似小貓的倦縮動作。出生時體重超過1800g的新生兒均有此反射,出生後6到8周消失。

【特別提示】以上所有的嬰兒原始反射,必須在專家的指導下進行。

以上所述的很多反射動作,通常在嬰兒出生時就有了,有的是後天性才形成的,隨著寶寶長大,大腦、視覺、觸覺、肌肉和骨骼的發展逐漸成熟,大腦會抑制某些早期的反射動作,或將其統整成較為成熟的反應及自主的動作,這屬於寶寶正常的成長過程。

建議家長可以帶寶寶去接受小兒神經科的專業測試和評估,做一個比較全面的檢查。

註:本文為【孩子的禮物】原創,轉載須註明來源,否則視為侵權。

相關焦點

  • 寶寶出生就會「走路」?新生兒六種神奇的反射,你能叫出幾個
    執筆:胡蝶編輯:胡蝶定稿:歐陽比文對於剛出生的小寶寶,許多人腦海中浮現出的都是「弱小可憐又無助」的形象。但是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寶寶天生具有多種反射能力。,會自動顯露這些「天賦」,看起來十分有趣。生來就有六種反射行為新生兒具有一系列的原始反射,這些反射活動通常都是在漫長的進化歷程中得以保留下來,對適應外界刺激、提高新生兒存活率等方面具有積極意義。
  • 新生兒原始反射,寶寶這些「神奇」本領,媽媽們看看你家有沒有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段非常有意思的"最牛新生兒"的視頻,一個剛出生還沒剪斷臍帶就想要走路的寶寶。引起很多人的圍觀。據了解,這是一位在產房助產護士記錄下的畫面。視頻中這位新生寶寶出生後,醫生準備給她剪臍帶,結果剛從娘胎裡出來寶寶很不安分,動來動去試圖抗拒醫生剪臍帶。
  • 令人驚訝的新生兒原始反射
    剛出生的寶寶,雖然很多時候處於睡眠狀態,但是在他們清醒時仔細觀察,爸爸媽媽們會發現寶寶有些動作很特別,內心不禁讚嘆:「我的寶寶好可愛!」其實,寶寶很多特別的動作是出自「與生俱來」的反應,也就是「原始反射」!
  • 新生兒7種有趣的原始反射,簡直不可思議,正是寶寶身體健康表現
    仔細觀察會發現小寶貝竟然會做一些特別有趣的動作,比如,把手指放進寶寶的手掌心,寶寶會緊握我們的手指;用手指觸碰寶寶臉頰,寶寶會轉向碰觸的這一側去尋找。這其實是寶寶的原始行為反射,是憑藉自身的本能做出來的,用以保護自己,這些反射正是寶寶身體健康的表現。
  • 新生兒的6個驚人原始反射,原來寶寶一出生就會這些!
    作者:寶寶知道孕產中心睡著的寶寶就像個小天使一樣,胖嘟嘟的小粉臉,微微揚起的嘴角,如果你仔細觀察還會發現小寶貝竟然會做一些很特別的動作。其實,這些都是新生兒「與生俱來」的反應,也就是「原始反射」!認識寶寶與生俱來的原始反射大部分人認為新生兒很脆弱,其實他們有著令人驚訝的「潛能」,比如「尋乳反射」「抓握反射」等等,這些多數是在新生兒和嬰兒前期才會出現的特殊反應。專家表示,因為新生兒的神經系統尚未成熟,掌管身體機能的中樞神經仍在發育,其身體功能及對外界刺激的反應主要靠腦幹及脊髓的反射動作,這些動作無需思考,會對刺激做出立即的反應。
  • 寶寶剛出生就能「走路」?其實是正常現象,「踏步反射」了解一下
    我們都知道,對於新生兒來說,翻身、爬行、走路這些行為是需隨著年齡的增長的才能慢慢學會的,不過,新生兒的一些「原始反射」可能會讓讓不明就裡的寶媽感到驚訝。寶寶出生後還沒剪臍帶,抓著護士的胳膊就要「跑」?其實,新生兒這種情況非常正常,是一種常見的「原始反射」,稱為「踏步反射」。這是當新生兒的腳丫接觸到平面之後,身體因此受到刺激,進而導致神經系統引發的一種「反射性活動」。
  • 新生兒普遍擁有的「原始反射」,不僅看起來萌,還能起到不同作用
    「吃」作為人類的本能大多是能無師自通的,除了吸吮的本能,當媽媽將手指放在小寶寶的手心裡時,寶寶也會做出抓握的動作。寶寶在哭泣時,會做出「張牙舞爪」求擁抱的動作;隨著月齡的增長,當父母將他舉高高時,孩子還會做出原地踏步的動作。
  • 新生兒20個常見原始反射
    正常的新生兒一出生就具有一些暫時的原始神經反射行為,這是新生兒特有的本能,是寶寶的肌體是否正常的標誌。您知道嗎?原始反射指人類嬰兒具有的先天反射,不受意識控制。隨著月齡的增長,神經系統的逐漸成熟,原始神經反射分別在出生2-5個月內逐漸消失,這一過程,說明了人類是從比較簡單的生命形式進化而來的。☆新生兒還有與成人共有的其他反射新生寶寶情感改變時會出現恐懼、心跳增快等現象;當你用羽毛去刺激他的鼻子時,他們就會打噴嚏;當食物誤入氣管就會咳嗽;多食後腸蠕動亢進會使大便次數和量增加。
  • 新生兒天生都有那些條件反射,又會留下那些習慣
    每個新生兒出生後都有一些先天性的條件反射,這些反射促使著寶寶一點一點的長大,一步一步的使寶寶變的更加獨立,也在無形中呢培養了寶寶的習慣。1、覓食反射仔細觀察的媽媽們會發現,當你用乳頭或是奶瓶輕觸新生兒的臉頰或者是嘴巴的時候,寶寶就會主動的把頭轉向被觸的一側,還張嘴尋找,這就是覓食反射。2、吮吸反射每個新生兒都具有吮吸反射,這是最基本的反射行為,只要將奶瓶或者母乳放在寶寶的嘴巴裡,寶寶就開始吮吸,吮吸的越強烈就會乳頭刺激就更敏感。
  • 寶寶遊泳「上癮」,只因這些實實在在的好處
    帶寶寶去過嬰幼兒遊泳館的家長都知道,好像寶寶對遊泳上癮一樣,一聽說能去遊泳都是「兩眼放光」,不能遊泳就心情低落。其實不難理解,遊泳對孩子有這種魔力,主要是因為符合孩子的天性,同時對他們身心健康有好處。嬰幼兒群體天生喜歡遊泳、玩水眾所周知,嬰幼兒群體是在胎兒時期就是在羊水包圍中長大的,天生對水十分熟悉,出生後的新生兒放在水裡,不僅寶寶會十分享受,而且還能在水中做出劃手蹬腿的動作,這也是新生兒天生的遊泳反射。
  • 新生寶寶本領大,這5種天生能力,你都發現了嗎?
    1、出生後就會吮吸現在醫院提倡早開奶,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寶寶出生後的半小時內就把嬰兒放在媽媽身邊,讓他們去吮吸媽媽的乳房。沒有人教過,小嬰兒就能主動吮吸,小嘴吧嗒吧嗒覓食的樣子很是可愛。嬰兒這種看上去很有意思的本領出生後就有了,這也被稱為新生兒期的吮吸反射或覓食反射。其實胎兒在孕媽肚子裡時就會吮吸自己的手指、腳趾來玩。這種最原始的吮吸反射,到出生後4個月左後會消失。
  • 寶寶的8種原始反射你了解嗎?
    爸爸媽媽將手指放入寶寶的口中,他會自然地吸吮;爸爸媽媽把手放到寶寶的手掌時,寶寶會立刻握緊……不少爸爸媽媽都被寶寶的這種「愛語」感動,其實那只是寶寶的原始反射,是不是很令人驚訝呢?1.不過,當嬰兒長大到3-4個月之後,會認識到當肚子餓時,用哭來表現就會有人來餵奶,於是慢慢改以行為表現來表達需求,所以,尋乳反射也將慢慢消失。2. 貪吃百分百的吸吮反射其實,胎兒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為了出生後立即能吸奶,嘴巴已開始運動,以練習吸吮能力。
  • 養娃須知系列:關於原始反射
    我們在學習生物課時都知道,反射是一種無意識的反應,來自於大腦中最原始最低級的部分——腦幹。之前網傳有一個嬰兒剛出生就會走路的視頻,其實嬰兒不會走路,踏步動作只是一種原始反射反應。當發生突然的響動或者突然出現的情景,寶寶會出現這個反射,或者嚎啕大哭。
  • 養娃須知系列:關於原始反射
    嬰兒出生以後,會有先天反射,包括驚跳反射、抓握反射、覓食反射、非對稱性強直頸反射、背反射、緊張性迷路反射、對稱性強直頸反射等等。我們在學習生物課時都知道,反射是一種無意識的反應,來自於大腦中最原始最低級的部分——腦幹。
  • 小寶寶天生擁有的條件反射,很有趣,但早早就會消失
    現在許多城市都流行嬰兒遊泳,明明寶寶沒有經過任何遊泳訓練,在小泳池裡卻怡然自得,甚至還會手腳遊動。為什麼小寶寶天生就會遊泳,長大後卻變成「旱鴨子」了呢?這是因為寶寶與生俱來的一些「超能力」,在長大後就會逐漸消失。
  • 新生兒會發生這7個原始反射,最後1個可以判斷神經發育是否正常
    新生兒會發生這7個原始反射,最後1個可以判斷神經發育是否正常1、尋乳反射為什麼新生兒抱在媽媽懷裡,不用誰教他都可以自動尋找媽媽的乳頭喝奶。這就是尋乳反應,3~4個月之後,寶寶的眼睛可以正常看到物體了,這種反射就會消失。2、吮吸反射小寶寶自己吮吸乳汁、自己吃自己的手指,不用誰教,含住什麼就會有規律地吮吸什麼,這就是吮吸反射,可能是在媽媽肚子裡喝羊水學會的吧!只有會吮吸的寶寶,才能喝到媽媽的母乳,這是反射大概在6個月後消失。
  • 新生寶寶的原始反射動作
    由於新生寶寶中樞神經系統尚不發達,所以手掌、手臂、腿部、口腔在遇到外界刺激時,會自動做出許多無意識的反射動作,等到神經系統成熟,反射動作即被意識控制的行為所取代。1)尋乳反射:用手指輕微碰觸新生兒的嘴角或臉頰,他的頭就會轉向受刺激的那一邊,並伸出舌頭想要吸吮;或抱在母親懷中時,會自動尋找母親的乳頭。
  • 寶寶經常出現「原始反射」,看起來很可愛,但家長需多注意
    02新生兒擁抱反射正如麗麗閨蜜所說,新生兒的擁抱反射其實很是普遍,只不過大家之前並不了解,寶寶經常出現「原始反射」的話,口奶起來確實很可愛,但家長也需要多注意,別光看熱鬧。03除了「擁抱反射」,寶寶其實還有很多其他原始反射1、驚嚇反射當寶寶受到驚嚇的時候,他們的小腦袋會突然性地抬高一下,而且伴隨著四肢張開,這其實也是屬於原始反應的一種,為寶寶的驚嚇反射。
  • 一身「本領」的新生兒!這八大神奇「反射」你都給寶寶試過麼?
    這些反射也可稱為「求生和保護本能」,有很多先天本能是我們從人猿進化到人類這個漫長的過程中出於對自身的保護而積累起來並保存在基因裡的。總而言之,這是個神奇的現象。可不要小瞧新生兒,他們都帶有「一身本領」呦!
  • 新生兒具有這些本能反應,新手媽媽一定要了解
    親貝網了解到,新生兒出生後,會有很多本能反應。但是,等到孩子長大一些,這些本能反應反而可能會消失。新手媽媽在照顧新生兒的時候,可以仔細觀察寶寶是否有這些反應,及時判斷孩子的健康狀況,以便媽媽更好地照顧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