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andy 發布時間: 2017-09-28 07:00
作者:Candy 發布時間: 2017-09-28 07:00
芥末堆註:波士頓是美國東部的創新引擎,很多的創新都從這裡開始。芥末堆推出波士頓教育創新系列專題,結合國內教育創新的熱門方向,實地走訪當地的教育創新組織,通過採訪了解他們的新思路與新實踐,給國內的教育創新者提供新的靈感與思考。
2017年4月,在波士頓舉辦的哈佛教育論壇上,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副院長黃亞生提到幾個創業教育的關鍵點:是創業技能的專業教育,還是基於通識教育的系統教育?是個人知識的提升,還是大量團隊管理的訓練?是追求確定的答案,還是培養不確定的環境中做決策的能力?他提到,除了關於商業的各個環節的知識與技能,歸根結底,「創業不僅是對世界的認知,更是對自我的認知」。
在波士頓,創業教育不僅體現在大學的課程中,也下沉到針對青少年設計的教育項目裡。這些創業教育項目會讓中學生開始接觸創業所需的技能與知識,甚至讓他們開始人生中的第一個創業項目。但比起培養「創業家」,這些教育項目更注重培養「有創業思維的人」。
Youth Cities:創造一個生態系統,創業思維初體驗「創業只是整個社會很小的一部分,你可以去政府工作,可以去當一名老師,可以做一個自由職業者,社會變化那麼快,你的想法有可能也會變。但我希望,有了創業思維和這些相關能力的訓練,可以給我們的學生將來更多的自由與靈活度,去追求他們想做的事情。」
什麼是「有創業思維的人」?Vicky做青少年創業教育已有十年,是 Youth Cities 的創始人,也是波士頓最早探索青少年創業教育的前行者。對她來說,創業思維是「當你遇到問題的時候,你能換個角度來面對它,將它看成一種機會,一種可以帶來改變的機會,並且為其找到解決方案」。創業思維不是總等到一切就緒了才開始做一件事情,而是「從自己是誰、自己手上擁有什麼資源出發,立刻開始做一件事情,並且關注這件事情如何做得持久,是不是可以帶來改變和影響」。
為了讓更多年輕人能在更小的年紀獲得這種創業思維的培養,Vicky 創辦了 Youth Cities,設計了時長8周到10周的創業集訓營,建立了一個培養創業思維的生態系統。在這些集訓營,中學生會學到創業相關的課程,掌握思考問題和行動指導的工具,也開始接入包括投資人、各領域創業者、不同規模企業的職業人等各種資源。集訓營最大的特點,就是非常注重與整個生態系統的協作。給學生們講課的老師,是與每周課程話題相關的、在各個領域工作的職業人或者創業者;集訓營的活動地點,有時在創業者聚集的聯合辦公空間,有時在當地企業的創新實驗室,有時在投資人的社交活動場所。Youth Cities 每個月也會在聯合辦公空間 Cambridge Innovation Center 舉辦一次針對大眾開放的 Mini Hack,每次 Mini Hack 都由本地社區的成員帶來一個他們面對的問題,由 Youth Cities 的中學生,和社區裡對這個問題感興趣的人,比如大學生、教育者、律師、創業者、政府公務員等,通過兩個小時的討論,一起提供解決這個問題的不同思路。
Youth Cities 的學生在 venture cafe,投資人聚集的社交場合,和投資人分享他們的項目對於中學生來說,創業集訓營雖然只是發生在周六,卻給他們打開了一個和學校學習全然不同的世界。他們開始更主動地思考自己想做什麼,開始關心身邊的問題,更主動地表達自己的見解;他們學會和同齡人協作,也接入真實世界,與成年人談論甚至合作他們的項目。他們在創業集訓營中,通過實踐練習培養 Vicky 所說的「創業思維」:這個世界或者生活中存在什麼問題?這些問題裡存在什麼改變的機會?我們能用什麼樣的資源,創造什麼樣的解決方案?
Youth Cities 的學生項目組來到美國最大的藥妝店連鎖企業 CVS,和創新實驗室的團隊交流有的學生參加完春季的創業集訓營,還會回來參加秋季的集訓營,希望積累更多這方面的實踐。有的學生會正兒八經地和投資人 pitch 他們的項目,甚至拿到項目啟動基金,在導師的指導下繼續發展他們的項目。但是對於Vicky來說,學生最終有沒有因此變成創業家、開始走上創業的道路並不是最重要的。「創業只是整個社會很小的一部分,你可以去政府工作,可以去當一名老師,可以做一個自由職業者,社會變化那麼快,你的想法有可能也會變。但我希望,有了創業思維和這些相關能力的訓練,可以給我們的學生將來更多的自由與靈活度,去追求他們想做的事情。」
「對於The Possible Project來說,創業不是最終的目標,它只是一個工具。讓學生在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下體驗創業的過程,並在該過程中幫助學生培養將來他們在社會上立足所需的能力,比如團隊協作能力、領導力、解決問題能力等,才是核心。」
如果說 Youth Cities 是一個短期的,強調開放和協作的創業教育項目,The Possible Project則是一個更為長期的、更系統的創業教育項目。這個創業教育項目服務的是波士頓地區低收入家庭的學生,這些學生往往來自移民家庭。英文不是他們的第一語言,他們的學習和將來的職業發展比普通學生面臨更大的壓力,「往往需要依賴福利政策,不然他們很難立足於社會」。The Possible Project通過給學生提供一次完整的創業經歷,由此培養他們的創業思維和相關能力,賦能他們在未來創造獨立的、自己喜歡的生活。
The Possible Project 空間裡的學生牆The possible project 和當地的五所公立高中合作,為高中生提供以創業為主題的課外實踐項目。這個課外實踐項目時長三年,高中生在學期中每周會到項目的基地兩次,在暑假和寒假期間可以自由選擇投入的時間。項目圍繞提升學生的創業能力來設計,分成六個階段:
>>第一到第二階段,目標是學習發現問題、產生點子、初步形成創業想法並且進行原型測試。
第一階段,是通過系列的課程,學會各種創業的思維工具,比如 The lean Startup(精益創業)的框架、設計思維的工具等。在這個階段,The Possible Project 鼓勵學生去發現他們自身遇到的問題,或是社區面對的問題,由此來想解決方案。他們也會給學生一些不同的命題,讓他們用這些框架和工具練習設計解決方案,並且學會使用 The Possible Project 創客空間裡的設備和工具,測試他們的想法,做出解決方案原型。在這個階段,學生的目標是針對自己生活或者社區面對的問題,產生一個創業的點子,做出原型,並且寫出初步的商業計劃書,再向項目導師們 pitch 第一筆種子基金。帶著這筆種子基金,學生進入第二階段,進一步應用他們在課程中所學知識,深化商業計劃書,用商業運營的工具,考慮項目運作的方向與細節,包括用戶是誰,提供什麼價值,如何獲得利益點,如果發展客戶,如何做質量控制等。
學生嚮導師 pitch 他們的項目>>第三到第四階段,目標是做出實際的產品,並且開始運作項目,積累現實世界中經營業務的經驗。
第三階段,學生要開始做出實際的產品,並且考慮項目如何在更大範圍內產生影響。他們會開始在社區裡面舉辦項目展示會,向社區中的商業合作夥伴展陳和介紹他們的項目,並且接收他們的反饋和評價,從而進行項目調整。通過 The Possible Project 組織的市集,他們也可以在社區內銷售他們的服務/產品。第四階段,學生開始走出 The Possible Project 創造的舒適區,自己到更廣闊的現實世界裡,開拓產品的銷售渠道、開發客戶。
學生們在不同的市集中展陳和銷售產品/服務在這個階段,The Possible Project 也為學生提供了兩個實際經營業務的工作機會,以鍛鍊他們的能力。學生可以選擇在 MADE POSSIBLE 工作。在 The Possible Project 的創客空間,老師會接來客戶的訂單,學生按照客戶的需求設計、製作3D列印的產品。另外一個選擇,在 WE SALL POSSIBLE 工作,這裡會收集社區裡各種捐贈的電子產品,學生需要研究這些物品的價值,給他們定價,把他們放到 Ebay 和亞馬遜等網上平臺銷售,負責市場營銷,管理和客戶的溝通,處理打包快遞,以及售後服務。學生在業務的運營中能拿到30%的收入。「我在 WE SALL POSSIBLE 堆滿貨品的辦公室裡看到,2017年的銷售目標是10萬美元,這是我們每年都能實現的目標。」The Possible Project 負責對外發展和溝通的項目官 Maya 介紹。
The Possible Project 的學生在 MADE POSSIBL E項目中,為客戶 Lovepop 設計製作的 3D 賀卡在 WE SALE POSSIBLE 項目中,由 The Possible Project 學生經營的網店>>第五到第六階段,目標是為高中結束之後進行計劃和準備。
到第五、第六階段,學生已從高一進入高三,The Possible Project 讓學生開始獨立運行他們的創業項目,而他們把重心放到高中畢業之後的出路上。他們給學生提供一對一的諮詢,幫他們了解不同的大學,提供申請大學的幫助;對於暫時不打算繼續念大學的學生,他們也幫助尋找其他的出路、對接實習企業等。
對於很多高中生來說,在The Possible Project 開始的創業項目,是他們人生中的第一個創業項目。The Possible Project 基地的大廳,展陳著成功走過六個階段,最後取得了成果的學生創業項目。16歲的 Skyeler 成功建立了給本地社區提供維修、翻新、個性化電子產品及遊戲服務的業務;Kalkidan 和 Alexis 因為對市面上的護髮產品不滿意,創辦了 Divine Curls,生產100%天然成分的護法產品。來自西非的 Aicha 特別喜歡時尚,把西非傳統的布料與現代設計相結合,創辦了新的服飾品牌FAAMA。
Kalkidan 和 Alexis 在2016年 powering possiblities Gala 上展陳和介紹他們的項目然而,和在現實中創業者遇到的問題一樣,不是所有的項目都會成功,也不是所有的項目會一直持續下去。很多學生會遇到各種問題:自己最初的想法並不能實現,組建的團隊分崩離析,或者最後項目做出來和他們的期待相去甚遠。但是,「對於The Possible Project來說,創業不是最終的目標,它只是一個工具。讓學生在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下體驗創業的過程,並在該過程中幫助學生培養將來他們在社會上立足所需的能力,比如團隊協作能力、領導力、解決問題能力等,才是核心。」
為了讓學生意識到這一點,導師會在每一天和學生互動的過程中給予他們正向反饋;對於市場反響不好的項目,導師會鼓勵學生接受失敗,重新開始,同時也會制定一些和商業發展不一定直接相關的成長目標;在每一階段學生的結業典禮上,The Possible Project 會為學生設計不同的獎項,這些獎項都與項目推崇的核心價值觀息息相關:
ENTREPRENEURSHIP(創業精神),創造不同可能性的精神;
RESPECT(尊重),對自己和社區展現關心與尊重;
TEAMWORK(團隊協作),與團隊協作的能力;
RESILIENCE(靈活與彈性),面對困難和挑戰的時候能夠樂觀面對,努力克服;
INTEGRITY(正直),堅持正確的價值觀;
FUN(有趣),無論做什麼,都帶上快樂與熱情。
值得一提的是,學生從The Possible Project畢業之後,The Possible Project還有專人和他們保持聯繫,看看他們過得怎樣,是否需要幫助。「我們希望學生在這裡的三年經歷,能讓他們在未來十年,在學業及工作上有好的表現,過上自給自足的生活。」The possible Project 關注的是,今天的創業教育如何給學生帶來長期影響。
本文作者為芥末堆特約作者楊雁清(candy),青年文化研究員,9年中國年輕人群體和青年文化研究經驗,美國NAMAC藝術領導力項目學者;同時亦是活躍的文化聯結者與社群營造者,致力於賦力年輕人帶來的改變。曾發起50場年輕人意見領袖分享會議、各種規模的工作坊以及不同主題的社區藝術項目,並被邀請在香港MaD大會,DFC中國年會,TedX演講。著有《胡同裡的沙發人類學》豆瓣上架電子書,曾供稿《城市畫報》,《大學生》,《時尚cosmo》,《時代周報》等媒體。
1、本文是
芥末堆網原創文章,轉載可點擊
芥末堆內容合作了解詳情,未經授權拒絕一切形式轉載,違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